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南阳姚文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找爷爷的足迹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330 天

连续签到: 28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1#
发表于 2017-6-17 10:16:04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本帖最后由 姚敬文 于 2017-6-17 16:34 编辑
# i9 J) k( L. C2 v0 f# T
6 k6 y8 ?7 g: q( q9 m/ w" x                    姚绍弦发表于 半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 m6 f: K4 f3 b9 L1 p' D    ' V0 w6 l0 Y6 m' x$ N
   这是一篇图文并茂的好文!……
) q6 S: P$ J: g
0 p6 I) N, e- |6 `+ z! c7 T/ _4 u  读后感悟:一是,为姚家又多了一名为族争光添彩的才女,而感到万分欣慰!二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寻找爷爷的足迹>>,从狭义上看,是为寻找老一辈的历史足迹而写, 但就文章的深意而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或许作者是在追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足迹<<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 \' P, z0 E) R   姚氏始祖舜帝伟大而光辉的一生,就是践行德孝,以德孝并重理念治国治家,感天动地,开创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德孝文化、尧舜惮让、开明盛世的先河。抚今思昔,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华夏泱泱五千年,历朝历代,凡以德治囯者,则国势和谐昌盛。以孝道传家者,则家和万事兴。<<舜德>>以无比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着无数中华民族儿女励志践行……每当历史变革的关键时刻,姚氏一族,就会湧现一批可歌可泣,为国尽忠,为子尽孝的历史先贤和精英。
' ?9 N$ `, B4 r5 x     <<舜德>>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精神遗产,而学习、弘扬、践行、传承舜德,更是舜帝后裔孙当代最大的历史责任和担当!
4 F7 z4 q6 _% z$ I  a9 M5 {9 E3 v" c& r     以上是一个敬重良文的老人学习后所悟得的启迪。不当之处,万望赐教!致此,祝願欢欢,学业有成,为国担当,为族争光,鹏程万里,幸福健康!
  ^6 M& E. g- f0 }! N  y
* D0 B2 E7 y% Z8 l' b' ~6 ?1 Y9 k+ G4 X' l+ ^4 z9 m/ p* N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32#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11:22: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7-6-17 02:23 编辑 : a, k2 O" b* N" U+ i: l/ c. w
姚敬文 发表于 2017-6-17 01:16
8 B' m1 B) g: _+ D姚绍弦发表于 半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 r# O: W. F5 G
    * d' [. A; G$ @8 p* f
   这是一篇图文并茂的好文!……

1 ^/ k) M- H$ P, {& c
0 [/ `( Q3 B& l# {4 A2 l; m) r, @   谢谢敬文老的点评。年逾七十岁以上的公瑞老、敬文老、小平老,对孩子的文章给予点赞,实在让人感动!
$ t4 a+ a; v6 d. x( C    尤其是敬文老人提出的“在追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足迹《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更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
& F7 Q7 n: L/ c* {. [/ k+ B; r# g
( r+ y. D5 F/ u- d# [, Y# a0 ?0 V- `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33#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17:00: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7-6-17 08:02 编辑 4 _5 V. v# \* L7 C: O, X( D
姚敬文 发表于 2017-6-17 01:16+ Z) v! k- m1 y# {
姚绍弦发表于 半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i. K% E! M9 a+ K" a; C    2 a0 W! j  ^# p4 \9 F. C
   这是一篇图文并茂的好文!……

  B) o. t' ~8 L$ `  g
' r3 S$ b+ x/ n4 k0 r9 X1 M" }! n& ]# Y& f' ?
大爹文武二次发表评议:
    我的父亲,是一位教师他性格耿直,一生平凡为人严谨,爱家敬业从小到大,我都为有这样的父亲而引以自豪
    父亲写得一手好字,字迹遒劲、流畅,棱角分明,非常漂亮。俗话说的:“字,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不错,从父亲的字迹中,何尝不能体现出父亲性格的坚毅、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事业的踏实追求、对社会不公的坦然面对、对家庭的忠诚无私和对子女的殷殷期望。
    “寻找爷爷的足迹这件事,很有意义,给我们这代保留了许多回忆和念想,也给下一代留下了理解祖辈的机会和空间。
     祖辈的良好品质,德行可嘉,言语可法。如果真的有来生,我愿祈求上苍,仍然还我一个这样的父亲

签到天数: 494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二品侍郎

34#
发表于 2017-6-18 07:44:56 | 只看该作者
姚氏一家首代开创,姚氏一家二代继承,姚氏一家创新!姚氏家家人丁兴旺,香火不灭,圆梦在即!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35#
 楼主| 发表于 2017-6-18 08:52:00 | 只看该作者
姚湾公瑞 发表于 2017-6-17 22:44# F" x0 h+ l8 p& k: i& n
姚氏一家首代开创,姚氏一家二代继承,姚氏一家创新!姚氏家家人丁兴旺,香火不灭,圆梦在即!

' _" a- k3 [7 m3 d3 m7 j公瑞老说得好:
     “首代开创,二代继承,代代创新!”
    幸福的姚家人,加油!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36#
 楼主| 发表于 2017-6-18 09:03:40 | 只看该作者
南阳姚文书 发表于 2017-6-17 08:004 n. P' M! ]6 d! ?/ d
大爹文武二次发表评议:    我的父亲,是一位教师。他性格耿直,一生平凡,为人严谨,爱家敬业。从小 ...

% {" q2 i1 _/ f/ A* c- m& b; R- E           翻开微信,才知道今天是父亲节。让我们共同祝愿父亲在天国安好!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37#
 楼主| 发表于 2017-6-18 10:05: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7-6-18 01:11 编辑
' q9 |6 E; R4 _- m7 [0 }
姚绍弦 发表于 2017-6-16 11:24# v  t9 m% J  H% w$ q
这是一篇图文并茂的好帖子,点赞!2 y* F8 o  Y: b8 v+ \# k5 P$ ?1 _
     难得欢欢这样一位北大的学子对姚家的长辈、对姚家的故事如 ...
* L1 N) |4 }. z6 C5 P7 g6 u
* U1 R, K+ @6 c/ Q: c2 B* ~' R
双堰初中“摘帽”
      双堰过去不叫这个名字,别廷芳统治时期属魏营保,内乡解放时归张集乡管辖,1949年设立黄楝树洼乡,1956年建立黄楝树洼高级农业社,1958年才改为现在这个名字。大家知道,黄楝树比较苦嘛,新社会了,日子甜了,自然得改改。由于刁河从村口过,上面有两个石堰,在周边还算有名,干脆就叫“双堰”了。
双堰小学大门,现在怎么连个名字也没有?

+ ?% N% p& W. R, n. ]' P' a0 ?* a; E
       1954年爷爷接受县政府分配到郭山(即温岗村)学校工作时,郭山学校也就是黄楝树洼的村校,所以教师登记卡上写了“黄楝树洼村校”也就不奇怪了。也算有缘,黄楝树洼村也是奶奶娘家,只是二者隔了一架永青山,路途相差几十里罢了
双堰小学空荡荡的校院,是啊,星期天嘛!
  S2 V/ x* L& S6 p: Z$ R8 }
    爷爷1977年9月至1980年8月在双堰学校教学。这时的双堰已经不再管辖郭山,村校自然不是那个“郭山学校”,而是位于内淅公路的旁边、处于师岗岞的交界地带的一所曾经的“戴帽初中”学校。
1980爷爷(第二排左四)在双堰小学送别毕业生留影,(第二排左二是著旺表叔)
9 Y% t, P4 C8 v7 {* e

6 }% b+ e* v% Q& n
          1977年,国家教育制度开始拨乱反正,学校的教学工作逐渐走上正轨。不懂教学工作却对教师指手划脚的所谓“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撤离学校,被侵占的校舍也予以退还。“戴帽初中”也恢复了小学的本质,广大教师在精神上首先获得了解放,砸碎了长期压在身上的精神枷锁。
     爷爷当时是学校负责人,吃苦受累是自然的,要想维持正常的教学工作似乎也不容易。记得,有一个教师叫时海法,很有些才气,一年后去魏营初中教学,后来当了师岗镇教研室办公室主任;还有一个民办教师胡明建,两年后也成了爸爸在魏营初中的物理老师。当时表叔胡著旺也是学校的民办教师,只是在爷爷离开后不久就辞职不干了。
泰山庙通往双堰学校的泥泞小路,依稀见到当年的情景
; }  k; e( x; p" h. O8 p) Q2 w
        虽说爷爷是校长,可是也没什么特权,仍然是两个人一间办公室,爷爷住前半间,另一教师住后半间。还在住室外有一间空房子,算是一个过道,平时能放自行车等。学校有一块地,荒芜多年,爷爷交给了张家沟一个农民种红薯,说好管爸爸的红薯供应,可实际,只从那家拿了两次红薯,估计也不过三五十斤罢了,最后也不了了之。这或许就是爷爷使用过的唯一一次特权吧?
        也就是在双堰学校,爷爷通过在县城工作的文兴大爹,买了家庭的第一辆洋马(自行车),虽说是二手旧车,可是价钱并不便宜,花了爷爷近两个多月工资(爷爷当时的工资是每月34元,买车花了70元)。爷爷很珍惜这辆交通工具,当时整个姚家生产队,自行车也就那么几辆,所以爷爷用胶带把横梁、斜梁等缠了又缠,还买了座罩,这么一打扮,也不弱于新车。
去双堰和魏营学校步行要从刘家沟经过

  ^4 H- c# g6 u6 t" N
       爷爷虽然有了这辆交通工具,却也不怎么骑它,记得爸爸当时在魏营初中(岞岖公社唯一重点初中)上学,有两个星期,爷爷由于上班走路磨破了脚,还请了两周的假,让爸爸一个人去上学(去魏营初中上学要经过双堰学校,父子俩能一起走到双堰学校歇歇脚),感觉好失落。爸爸通常是挑着当周的柴油、馍、糁、红薯等步行,要经过太山庙水库、刘家沟的荒坡,去双堰学校要走8里的小路,有时到了张家沟附近分手,各走各的。甚至大部分时间因为爷爷有事,都是爸爸一个人走的那条小路。为了寻访当年的足迹,全家又去了刘家沟,但是看到的却是另一幅景象,新修建的太山庙水库泄洪水道正好从刘家沟经过,加之退耕还林的缘故,昔日的荒坡、田地全部成了树林,已经找不到一点儿当年的痕迹了,更加荒凉。
去魏营学校必经石羊岗
- b/ i5 W. }* M# {1 F
      记得有一次,爸爸在上学的路上,过石羊岗下的小涵洞歇脚,发现一只钢笔丢在那里,怎能有这么高档的玩意儿?上天所赐吧?后来想了想,当时魏营初中是当时岞乡的重点初中,哪一个孩子上学经过丢在那里也是很有可能的。这事跟爷爷一说,爷爷跟爸爸换了一支钢笔,说是初中学生怎么能用那么好的钢笔。可见当时钢笔还是一个稀罕物件。
      爷爷对爸爸在初中的学习成绩十分关注,记得有一次进城开会,爷爷特意逛了一趟新华书店,给爸爸买了一本《初中语文词汇》。说实话,经对照才发现,竟有一半词汇爸爸感到生僻,可见当时词汇掌握程度也并不怎么样。
      爷爷在双堰小学工作还没等到爸爸从魏营初中毕业,又被调到更远的南庄小学。南庄小学路过魏营,离家是双堰的二倍,父子二人却没有一块行走了。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8#
发表于 2017-6-18 10:38:18 | 只看该作者
南阳姚文书 发表于 2017-6-18 10:059 n3 x0 C  f& g# f
双堰初中“摘帽”       双堰过去不叫这个名字,别廷芳统治时期属魏营保,内乡解放时归张集乡管辖,194 ...

: p, m! ~9 ^. S9 w1 r    一路把这个帖子看下来,再一次引起我的共鸣。很感动。% f' V) \3 d) U' I, Q" F% O. E
    我相信,爷爷的足迹一定会像一盏明灯,照亮欢欢人生道路的前程。* {7 `: T- H+ p- t! x

签到天数: 2991 天

连续签到: 2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9#
发表于 2017-6-18 13:49:35 | 只看该作者
     平淡的人生耸起了屹立在子孙后代心目中的丰碑,身教更胜于言传,"爷爷"的坚韧.厚德.慈祥.善良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烙下深深的印痕,这正是我姚氏家族绵延不息的源泉,我们追忆先人的足迹,缅怀他们在生活中的走过的每一个场景,心中难免会有些许酸楚,但更多的是温馨和感谢!这温馨就像寒夜里一堆堆的篝火,温暖了你.我.他,也指引着我们跨越坎坷,走好人生的路,感谢您!我们此生有缘。

签到天数: 494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二品侍郎

40#
发表于 2017-6-19 06:45:23 | 只看该作者
南阳姚文书 发表于 2017-6-18 08:52
5 L1 [; q; q. N  S公瑞老说得好:     “首代开创,二代继承,代代创新!”    幸福的姚家人,加油!

3 {' Q" Z7 V4 o- ?. [' \9 C  x0 e, g这就是姚氏家风!这就是宗族传统!逝者安息,生者幸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8 02:3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