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二十九年 公元 741年 辛巳年
/ a" D- S' \, I& N4 e- k9 ^9 r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二十八年 公元 740年 庚辰年 & F/ f9 D s0 d' X5 ?0 i
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二十七年 公元 739年 己卯年 ( I2 ]7 g; ^8 G; }- G( @
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二十六年 公元 738年 戊寅年
, k+ ]( F4 s& M( K9 F. {! y" `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二十五年 公元 737年 丁丑年 * F3 b: W) i1 z* ~, X, X
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二十四年 公元 736年 丙子年
0 z z$ b/ D/ v' k0 B" I9 i- h4 m$ R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二十三年 公元 735年 乙亥年 % x" s5 @0 p% B/ @. V& u$ f
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二十二年 公元 734年 甲戌年
* X5 g( @& L5 `! I- O9 @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二十一年 公元 733年 癸酉年
2 @) _3 d' S6 O% z& f# v' |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二十年 公元 732年 壬申年 9 {8 w0 ^9 D4 d9 o+ Y
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十九年 公元 731年 辛未年 / F$ A0 Q- r8 a' Z! W
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十八年 公元 730年 庚午年 7 N8 c9 \8 F# V- _1 E
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十七年 公元 729年 己巳年
. F! d6 j& U+ V: t3 e$ r. d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十六年 公元 728年 戊辰年
9 L0 K1 R# r1 T7 I! ^* H6 u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十五年 公元 727年 丁卯年
: ~. W6 Q9 @2 n! Q6 h2 G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十四年 公元 726年 丙寅年
' K4 ?- ~3 m. a5 b8 Q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十三年 公元 725年 乙丑年
9 m, J: ~9 H C7 z% B: @1 `5 X$ p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十二年 公元 724年 甲子年
9 Y1 I1 S+ T, O+ ~0 o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十一年 公元 723年 癸亥年 ' h @$ W* w: P) J& h
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十年 公元 722年 壬戌年 9 u& f6 R# ]: x2 c% E |
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九年 公元 721年 辛酉年
2 l0 N- B, L$ E2 f& J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八年 公元 720年 庚申年
: I" Z& z7 _3 s( T1 z* {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七年 公元 719年 己未年
' q8 d% [# W$ q! S5 I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六年 公元 718年 戊午年
. {0 y7 g$ o5 Y0 Z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五年 公元 717年 丁巳年
) j" A# P |' n% @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四年 公元 716年 丙辰年
' x% w3 r3 C3 F; t. C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三年 公元 715年 乙卯年 0 ^& N4 L9 H& X" `! r5 L
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二年 公元 714年 甲寅年
! `3 j! i! G4 b. E, k. @* t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元年 公元 713年 癸丑年 ' }* c' [- |6 g. a
唐玄宗李隆基 先天二年 公元 713年 癸丑年
M5 |3 h6 m& _0 O( z5 X# X唐玄宗李隆基 先天元年 公元 712年 壬子年
0 d( e O% Y$ k8 B唐睿宗李旦 延和元年 公元 712年 壬子年 ! p1 f3 r% m0 \! E
唐睿宗李旦 太极元年 公元 712年 壬子年 " b3 K6 v4 o$ E, r
唐睿宗李旦 景云二年 公元 711年 辛亥年
. f f2 {! ~* q- @" F. y, w3 n唐睿宗李旦 景云元年 公元 710年 庚戌年 6 F& B* Q" h% n H& D0 s
唐殤帝李重茂 唐隆元年 公元 710年 庚戌年
) _8 B" w. D, a# }' _! n+ E0 N$ J唐中宗李显 景龙四年 公元 710年 庚戌年
6 U/ a9 U3 o" z3 p唐中宗李显 景龙三年 公元 709年 己酉年 : A6 P, n. ^2 F/ Z& N' p& \
唐中宗李显 景龙二年 公元 708年 戊申年 : t" A# Q" k, ^2 ^; Q5 f* O& g
唐中宗李显 景龙元年 公元 707年 丁未年
( |/ r" w$ E5 v8 O, x7 P5 M0 X唐中宗李显 神龙三年 公元 707年 丁未年 6 y7 w4 I, V& r; h6 x3 b1 w
唐中宗李显 神龙二年 公元 706年 丙午年 " V/ {. S5 E- Q# g
唐中宗李显 神龙元年 公元 705年 乙巳年 " R4 j1 y/ [9 I0 j
周武则天 长安四年 公元 704年 甲辰年
/ V* _- D" y+ e6 E; x$ n: f周武则天 长安三年 公元 703年 癸卯年 ( {9 x- k5 ?8 C4 n- Z
周武则天 长安二年 公元 702年 壬寅年
, b! A" z% @. x! L; o, d周武则天 长安元年 公元 701年 辛丑年
9 Z: i% H0 ?' a8 |) b( S周武则天 大足元年 公元 701年 辛丑年 * U# E& P$ ]" F5 Y3 j
周武则天 久视元年 公元 700年 庚子年 5 z# o; c* E* K2 |7 K! E
周武则天 圣历三年 公元 700年 庚子年
( v3 r; D( u F. Y周武则天 圣历二年 公元 699年 己亥年
& q, u e4 i# }9 v( M周武则天 圣历元年 公元 698年 戊戌年 " k" m" M9 Z6 A4 Y
周武则天 神功元年 公元 697年 丁酉年 * d# @$ L9 o/ w/ w* [
周武则天 万岁通天二年 公元 697年 丁酉年
" V w% f/ R7 C3 m4 ?4 C周武则天 万岁通天元年 公元 696年 丙申年 - {) U m+ T1 Q5 U2 s( X
周武则天 万岁登封元年 公元 696年 丙申年
' L& w8 ?$ \+ H) Y' y周武则天 天册万岁元年 公元 695年 乙未年
; t: z: w$ ^$ U6 w. A- X周武则天 证圣元年 公元 695年 乙未年
5 M( Y8 z3 D6 q' q, ]周武则天 延载元年 公元 694年 甲午年 3 w# c7 b7 K% G. x- Z
周武则天 长寿三年 公元 694年 甲午年 / \5 X% ~" c* [9 s3 o. d/ F$ ~+ c
周武则天 长寿二年 公元 693年 癸巳年
- N: K( Z. z- p% `# R" u周武则天 长寿元年 公元 692年 壬辰年 0 M0 M) y& ~/ L
周武则天 如意元年 公元 692年 壬辰年 ' ?* K( F& o' W- t) X5 K* b
周武则天 天授三年 公元 692年 壬辰年 " t8 ~( g8 R4 W0 ^1 g5 b% A* R
周武则天 天授二年 公元 691年 辛卯年
, `( @, A, X' ^* {7 }周武则天 天授元年 公元 690年 庚寅年 8 l7 q( D+ I4 E4 { t
唐武则天 载初元年 公元 689年 己丑年
! E; o2 n/ u0 a2 e唐武则天 永昌元年 公元 689年 己丑年 * X, N" W4 N* e ^: @- k
唐武则天 垂拱四年 公元 688年 戊子年
4 O3 L! c) M7 t, `4 {) T( g唐武则天 垂拱三年 公元 687年 丁亥年 5 C7 w! b4 Q5 M/ P) V: L, X) [$ p
唐武则天 垂拱二年 公元 686年 丙戌年
3 N; n0 q& ^/ W7 {9 q: s3 H* G# d唐武则天 垂拱元年 公元 685年 乙酉年 # b: i% g7 k- }+ J" K% w2 a
唐武则天 光宅元年 公元 684年 甲申年 3 K* n/ P- {6 H L& X' P( [, G
唐睿宗李旦 文明元年 公元 684年 甲申年 # ^+ I/ A9 y# {8 K
唐中宗李显 嗣圣元年 公元 684年 甲申年 ) Q, |6 p0 v# G8 z* G% Q
唐高宗李治 弘道元年 公元 683年 癸未年
/ K4 h( J5 X$ s. Z唐高宗李治 永淳二年 公元 683年 癸未年 * f! u: Q, {" [' v
唐高宗李治 永淳元年 公元 682年 壬午年 ( g3 f1 c3 c* f# v( p* X
唐高宗李治 开耀二年 公元 682年 壬午年
- U9 L l, e& s8 r唐高宗李治 开耀元年 公元 681年 辛巳年 6 R& L; X/ ~1 t' ]
唐高宗李治 调露二年 公元 680年 庚辰年
, n4 z6 H& R6 T- `# h# @唐高宗李治 调露元年 公元 679年 己卯年 " P5 b0 `' M: s% j# O
唐高宗李治 仪凤四年 公元 679年 己卯年
% h! D+ P5 ~+ n) ?唐高宗李治 仪凤三年 公元 678年 戊寅年
) X; V/ |4 F* E. z( \唐高宗李治 仪凤二年 公元 677年 丁丑年 ! v* `' R3 G& R: I
唐高宗李治 仪凤元年 公元 676年 丙子年 ; f5 `$ e% W9 @& k: V$ K9 z
唐高宗李治 咸亨五年 公元 674年 甲戌年 ' P) L6 ~! `# m8 Y
唐高宗李治 咸亨四年 公元 673年 癸酉年 + f! M# b8 s% w0 H, S: P6 x3 q
唐高宗李治 咸亨三年 公元 672年 壬申年
3 n+ A6 x( P6 u' l2 H唐高宗李治 咸亨二年 公元 671年 辛未年 $ x: ^( A7 @2 V3 r1 e/ |7 y/ H; }
唐高宗李治 咸亨元年 公元 670年 庚午年 9 m8 u7 H5 U% ?( g
唐高宗李治 总章三年 公元 670年 庚午年
4 U4 g* @+ _- _# b5 Z+ u' q2 r3 {唐高宗李治 总章二年 公元 669年 己巳年 2 |! D1 u' V$ T" c2 g
唐高宗李治 总章元年 公元 668年 戊辰年
" H; V6 o4 N. ^7 A. r- a唐高宗李治 乾封三年 公元 668年 戊辰年
3 Z$ T: V- N2 a6 W唐高宗李治 乾封二年 公元 667年 丁卯年 5 i6 I" k3 P& g0 t6 x
唐高宗李治 乾封元年 公元 666年 丙寅年 7 R" Q+ A; P0 K2 p
唐高宗李治 麟德二年 公元 665年 乙丑年
4 D1 e& W- d5 F唐高宗李治 麟德元年 公元 664年 甲子年 & r. N* Q+ B5 [1 N& b. A* J
唐高宗李治 龙朔三年 公元 663年 癸亥年
2 t1 ^2 O6 G& _+ b" g( L! {唐高宗李治 龙朔二年 公元 662年 壬戌年 ( n9 H @) t S4 v% e5 P e
唐高宗李治 龙朔元年 公元 661年 辛酉年
5 N2 n- ]5 |/ d `! C3 q唐高宗李治 显庆六年 公元 661年 辛酉年 3 O6 C% Q! C( E0 q6 ]# j- o; T
唐高宗李治 显庆五年 公元 660年 庚申年 ( ?; W C' `9 |+ E; N
唐高宗李治 显庆四年 公元 659年 己未年 . U# g f$ I) s+ _" ]: J& Q2 \, }" U
唐高宗李治 显庆三年 公元 658年 戊午年 9 N- m7 U* x& j( [
唐高宗李治 显庆二年 公元 657年 丁巳年
2 d! {) t9 X- Z- u: X唐高宗李治 显庆元年 公元 656年 丙辰年
8 f, m- p. o7 I |3 M) k& w3 P6 P唐高宗李治 永徽六年 公元 655年 乙卯年 + ]8 m3 v0 B7 a, \6 N3 _$ D: n! |( b
唐高宗李治 永徽五年 公元 654年 甲寅年
- r& H0 X7 j5 F. \5 B& }7 g; Y唐高宗李治 永徽四年 公元 653年 癸丑年
) B$ l9 g, I) z4 v唐高宗李治 永徽三年 公元 652年 壬子年
% Q3 U. j5 T4 }0 b( _" N! l, d唐高宗李治 永徽二年 公元 651年 辛亥年 2 S: _9 v7 o2 Z# g1 J- _
唐高宗李治 永徽元年 公元 650年 庚戌年
M4 |! M2 w. ]8 p; K! d8 a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二十三年 公元 649年 己酉年 ( t; z7 Z5 a" p7 q$ Y. o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二十二年 公元 648年 戊申年 1 N5 m+ w2 Q* Y6 D8 Q, W4 I) M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二十一年 公元 647年 丁未年 + }; V1 a3 Q v& c+ V; |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二十年 公元 646年 丙午年
# a: c' B( v6 O" x8 [9 v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十九年 公元 645年 乙巳年 ( ]9 @6 o2 q- q! u, ~5 m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十八年 公元 644年 甲辰年
3 v$ N- n/ x4 h+ g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十七年 公元 643年 癸卯年 1 B3 n% ?, D3 a* U3 H3 ?8 f+ I8 h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十六年 公元 642年 壬寅年 % e( [4 v& L* @9 o7 f; H0 I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十五年 公元 641年 辛丑年
& Z1 \ K$ f7 Q9 s! b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十四年 公元 640年 庚子年
) d9 R: K- c2 a, r1 V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十三年 公元 639年 己亥年
' \$ c: l7 F7 Z5 W: o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十二年 公元 638年 戊戌年 6 g1 Z, E6 B! M1 C) J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十一年 公元 637年 丁酉年
5 W8 a& F g: S3 s3 p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十年 公元 636年 丙申年
9 X( @- n! S/ f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九年 公元 635年 乙未年
; t6 k( F5 `9 V0 U: B#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八年 公元 634年 甲午年 : Z; A( Z: m. `: ~7 ?3 C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七年 公元 633年 癸巳年 - z/ ~3 ~! A3 W# P1 Z7 r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六年 公元 632年 壬辰年 2 l, i) G7 b/ q- ]- \6 s# ^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五年 公元 631年 辛卯年 ! p. _& W1 b- N* ?1 R! d2 q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四年 公元 630年 庚寅年
2 Y2 b: {) ~! _6 g: x! b" E2 { h3 a- A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三年 公元 629年 己丑年
. l8 ?- v3 w+ O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二年 公元 628年 戊子年 ' q5 p' n( ~ G: C* S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元年 公元 627年 丁亥年
) y$ H8 p* _- e& |唐高祖李渊 武德九年 公元 626年 丙戌年 8 z8 V5 [. K: i% f
唐高祖李渊 武德八年 公元 625年 乙酉年
& t* M6 r+ G! e7 `( k& p唐高祖李渊 武德七年 公元 624年 甲申年 ! T9 u/ C8 b$ L
唐高祖李渊 武德六年 公元 623年 癸未年
, R/ B$ u' ^: I唐高祖李渊 武德五年 公元 622年 壬午年
9 R) A2 U7 T' q3 G唐高祖李渊 武德四年 公元 621年 辛巳年 ) b: x2 j' v1 M4 _
唐高祖李渊 武德三年 公元 620年 庚辰年 $ i) }4 a7 s8 ?3 N& i& c7 Y
唐高祖李渊 武德二年 公元 619年 己卯年
7 {; A" S" A4 K9 O6 y唐高祖李渊 武德元年 公元 618年 戊寅年可參考.別的地方不可複制.這裏可複制.請那位把它歸一貼更方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