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
本帖最后由 姚克毅 于 2016-2-16 10:19 编辑
5 x0 g0 W8 W) W' Q# w9 P3 x& z' l, ]9 I* x
五父即陈陀1 O' s* B, T P' i
福州 姚恩健( C, s8 Q5 q3 \4 m
7 w9 L8 I; e1 N8 p) P
司马迁根据《春秋》《左传》等古典书籍编撰《史记》时,在抄摘、表述以及后人传承中,难免出现诸多讹误。譬如《史记·陈杞世家》:叙述妫满封诸陈之后,国号陈与氏族姓陈不分,诸如“陈厉公使以《周易》筮之……”“此其代陈有国乎?”“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陈大夫辕涛涂恶其过陈,……执陈辕涛涂”等等,句中凡冠“陈”者,皆国号,非氏族姓,国号与族姓混淆不清,令后人难分、误解。古代无标点符号,故读古文不可不重视句读、断句。如今标点符号齐全且含义明晰。为区别国号与族姓,只须在其中加一“·”即可分辨清楚。如“陈·胡公满”“齐·懿仲欲妻陈·敬仲”“乃求陈·悼太子师之子吴,立为陈·侯”“楚惠王复国,以兵北伐,杀陈·湣公,遂灭陈而有之。是岁,孔子卒”等等,如是,则易读亦易理解。
T3 F! t6 \/ o3 Y, J1 F# s然而,即使今日再版史书,亦多以之为烦,缺乏严谨、严格,即使堪称以严密著称之辞书亦见浮躁、马虎。唯车敦安主编1991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之《中国历代帝王辞典》,恪守注解标点规范,严密、严格、严谨,其注释“妫氏”条目,自妫满之后至其第二十一世孙妫越,陈国亡止,均冠“妫”姓。兹录《中国历代帝王辞典》对此二十一世袭陈国王者如次:% t/ K5 W' q% E
妫犀侯(陈·慎公)—妫宁(陈·幽公)—妫孝(陈·嫠公)—妫灵(陈·武公)—妫说(陈·夷公)—妫燮(陈·平公)—妫圉(陈·文公)—妫鲍(陈·桓公)、妫佗(妫鲍桓公弟)—妫跃(陈·厉公),妫林(陈·庄公,跃弟)、妫杵臼(陈·宣公,林弟)—妫款(陈·穆公)—妫朔(陈·共公)—妫平国(陈·灵公)—妫午(陈·成公)—妫弱(陈·哀公)—妫留(为侯一年,未立爵号)—妫吴(陈·惠公)—妫柳(陈·怀公)—妫越(陈·湣公),公元前478年被楚惠王攻杀,陈国灭亡,翌年孔子卒。+ l1 p" r/ f0 m
姚满,字不淫,谥胡公,封于陈,周武王赐姓妫。陈,指陈国,西周初始建者,妫满为始封国君(侯)。《左传·昭公八年》:“及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孔颖达疏云:“《世本》舜姓姚氏。哀元年《传》称夏后少康奔虞,虞思妻之以二姚,虞思犹姓姚也。至胡公,周乃赐姓为‘妫’耳。《陈世家》谓胡公之前已姓妫氏,是马迁之妄也。”孔颖达此段话中,《陈世家》即《陈杞世家第六》,所批“胡公之前已姓妫”指《陈杞世家》开篇首句:“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孔颖达认为,虞舜姓姚,至姚满,周武王赐姓妫,封于陈以奉祀帝舜。以是之故,严格之史书、辞典,表述或注释:妫满之后,至妫跃陈·厉公子田完之前,均冠妫姓。陈·完奔齐改田姓,故《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司马迁以“田敬仲完”为标题,用心可鉴。。
9 N% g) ?% a5 J5 P( W在《田敬仲完世家》中,司马迁以“田完者,陈·励公佗之子也。”一语开篇,史无异议。问题出在《陈杞世家》:“桓公弟佗,其母蔡人,故蔡人为佗杀五父及桓公太子免而立佗,是为厉公。”此语大误!
: e0 N6 Z: g, D$ I《左传》,桓公有弟曰“佗”,亦称“五弗”,五弗即五父。谯周曰:“《春秋·传》谓佗即五父,世家与传违。”“佗”,也写作“他”。司马贞《索隐》曰:谯周云:“世家与《春秋·传》违”者,按云:《左传·桓公五年》:“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再赴(讣)也。于是陈乱。文公子佗杀太子免而代立。”《经》:“六年蔡人杀陈他,立桓公子跃为厉公;而《左传》厉公名跃。他立未愈年,故无谥。又庄公二十二年《传》云: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则他与五父俱为蔡人所杀,其事不异,是一人明矣。《史记》既以他为厉公,遂以跃为利公。寻厉、利声相近,遂误以他为厉公,五父为别人,是太史公错耳。而班固又以厉公为桓公弟,又误也。”徐广曰:“班氏云厉公跃者,桓公之弟也。”以讹传讹。4 Y7 c/ s! ^* `* y
陈·桓公三十八正月卒,倒底是甲戌日还是己丑日,时人不详,爰含糊记载。杀桓公及其太子者,是妫佗(他),非厉公;被蔡人所杀者,是妫佗(他)。桓公弟妫佗,杀死太子免而自代立;免母乃蔡国人,蔡国人兴兵杀陈·佗立太子免弟妫跃为侯,是为厉公。故《春秋》曰:“蔡人杀陈·他。”是对的。1 B% F# {4 `4 d; A, o
《史记》以“佗杀五父”大误,又以妫跃为陈·利公,又误。当以司马贞《索隐》校正语为是。
9 B5 S2 R: Z# |0 u/ X 2015年夏于福州鼓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