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5-4-22 14:31 编辑
下面继续讲沙湖山姚(特别是姚仕满)宗亲提供的资料、信息和我的点评。其中,原文有错误或错别字的用斜体表示,其后圆括号()中的小蓝字是我的纠正或点评。 我们老谱世系图一世祖是西汉时期衮公,二十七世祖姚崇(尧曰:沙湖山姚“与众不同”, 姚崇在贵池姚氏谱、寿县姚氏谱和铜陵八井堂姚氏谱中是二十三世。可惜无法读到沙湖山姚旧谱和芜湖南陵籍山姚谱,未明其中的衮公世系表,未明沙湖山姚和南陵籍山姚的具体世系)。祖上由宣城迁到舒城,再由舒城迁到庐江。请宣城、舒城同宗与我们联系,我们正在六修家谱。 舒城目前己知有四支,燕军家父亲说他那支己修好,其他三支还没有修。我们带着寻根的目的去的。只看到碧波家老谱。他家也是汉衮公后崇公三子后,从江西瓦肖覇(瓦屑坝)迁来的。世系图没有我们清楚。 而我们是崇公长子避黄巢之乱(一说避政敌张说),迁到绩溪、休宁,越世迁宣城。支系开枒分南陵黎峯派、君山派、绩溪派、休宁、武康,无为、舒城、江西、河南陕州、吴郡派,三山派(芜湖)、东溪派(铜陵)、铜陵八角井派、桐城派、河南硖石派、陕州巴丘派、贵池秋浦派、南陵蒲桥派、宣州派、宣州跳涧南陵派、歙南昌溪派、桐城乌泥沟派、源张村派、南陵籍山派,这是明朝前姚氏衮公后世系分支源流图。(尧曰:这样讲这些支系,有点乱。还好,我明白在讲什么和指什么。我毕竟读过贵池姚氏源流述、寿县姚氏世系吊线图、歙县深渡湖州姚的崇德位,等。) 以上分支都是尊衮公为一世,与沙湖山较近是舒城、芜湖三山、铜陵八角井。 铜陵八角井我没有去,但从吴郡派(尧曰:吴郡派是哪一派?)衮公数总世系第三十三世恒公(大公)下代,即三十四世元一公(讳仼)居八角井,向上三十二世颜公、三十一世万一公应是始迁祖(尧曰:八井堂姚氏奉姚冲为始迁祖。元一公和颜公是八角井的什么人?)。属崇公长房下代。万二公居铜陵陶村。万三公侨居君山再转迁繁昌三山(尧曰:繁昌三山姚氏奉姚万三的儿子姚须为始迁祖)。万四下代居休宁,万八居合肥。——(尧曰:万四和万八是谁的儿子?与万一万二万三是什么关系?休宁和合肥今分别有万四和万八的后代吗?)。 《舜帝裔冑传奇》姚江槐著,没有搞清进士姚咨俊具体是哪里人。在我族家谱里有记载,庐邑始祖二弟七世孙崇祯七年甲戌进士,安福知县,庐州志载贵州籍舒城人。五世孙姚世熙明嘉靖二十九年庚戌进士,南京兵部职方司转升浙江布政(?,布政…)。 我家祖上一直保存有梁国公诏书,诏兵部尚书姚崇左丞相的圣旨,时间是开元四年二月十日。文革时遗失,老家谱里存有木刻印件。 我在芜湖南陵籍山发现一支姚也是尊袞公为一世,其支系分布与我族一样。但他细到各支分流有什么地方,说得很淸楚、很有历史研讨价值。我庐邑始祖爷爷德真公,史称姚真随明朱元章(朱元璋)打江山,封长沙镇抚使正三品,子孙世承。但在他的世系是姚真(尧曰:庐邑始祖爷爷,是德真公还是姚真公?)随宋太祖,笔误了二个朝代;还有名称上,如祟父果毅与史上名有出入。可习(惜)我没有时间研究。 在安徽省南陵县籍山三里镇发现的籍山姚的世系图里,吴郡派第一世就是衮公.后分有河南府陕州派.吴兴武康派.河南府陕州硖石派.桐城派.铜陵八角井派.铜陵东溪派.无为州派(火烧圩始祖尧臣).舒城派(始祖佳).君山派(始祖绍三).庐江沙湖山 (始祖昱) (尧曰:沙湖山始祖,是昱公还是德真公或是姚真公?).绩溪派(始祖源清) (尧曰:绩溪派始祖是源清公吗?).芜湖三山(始祖万三).南陵黎峰派(始祖福一).吴郡建安(始祖光祖) (尧曰:吴郡建安?吴郡建安(古今地)在哪里?).秋浦派(始祖六公).青阳(十一公).陕州巴丘派(始祖铎).婺源张村派(始祖匡公).桐城乌泥沟派(始祖小五).歙南昌溪派(尧曰:歙南昌溪在哪里?今有歙南昌溪派吗?).淮西(始祖四一公).陵阳(始祖六四公).宣州跳涧(始祖安文).蒲桥派(始祖泰一).宣州派(始祖清一).南陵籍山.休宁.寿县等一二十支姚都是尊衮公为一世祖.难到(难道)是集体造假吗? (休宁民族志)(《休宁名族志》)明朝曹嗣轩编撰 黄山书社出版 第728页第四卷 姚:姚出有虞,舜生姚墟,子孙因以为氏。至西汉曰衮,孝武时为龙骧将军(尧曰:西汉孝武时不设龙骧将军官职或官称,整个西汉时期和东汉时期也没有此设,到了晋朝才有)。东汉曰参,都督建安(尧曰:东汉姚参是什么人?哪部史书或典籍记载他?“都督建安”?你知道【古】建安在哪里吗?在福建。你知道“建安”有多少个词义吗?)。南齐曰察,官至秘书。曰廉,瀛洲学士。曰崇,历官左相,卒赠梁国公,谥[文献]。生三子,曰彝,曰奕,曰异,并显于时,世望吴兴(尧曰:姚氏郡望吴兴郡,始于三国时期,不是因唐相梁国公姚崇及其三子并显于时、世望吴兴)。小贺:在邑南六十里,其先山西人岩州刺史曰甪,乾符间避黄巢乱,解官居此(尧曰:小贺在哪邑?是今什么地方?岩州刺史姚甪居于此吗?他是什么人?岩州在哪里?)。…… 合阳:在邑东南三十里,唐梁国公长子彝避安史之乱,迁于此(尧曰:合阳在哪里?是今什么地方?姚崇公长子彝避安史之乱,迁于此吗?)。
(4)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