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尚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维侃宗亲资料中再觅得“汉龙骧将军姚衮”点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12-8-31 11:46:18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三国志》中提到姚姓人物:
/ S% a  J, Z* p0 D姚伷,伷字子绪,阆中人。先主定益州后,为功曹书佐。建兴元年,为广汉太守。丞相亮北驻汉中,辟为掾。并进文武之士,亮称曰:“忠益者莫大干进入,进入者各务其所尚;今姚掾并存刚柔,以广文武之用,可谓博雅矣。愿诸掾各希此事,以属其望。”迁为参军。亮卒,稍迁为尚书仆射。时人服其真诚笃粹。延熙五年卒,
2 b, O" \2 O& T& x, I. d( D) G姚信,见陆逊传。字元直,武康人,精于易数,历位太常。
% c% u' o, ~4 A: j1 A1 C) ]姚泰,吴江陵令
8 G7 B# ]6 V' w. _+ G7 b/ x7 O姚琼,天水人,从杨阜讨马超。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22#
发表于 2012-8-31 12:09: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维侃 于 2012-8-31 12:10 编辑
4 J) y4 u# i5 m% G0 Q' q5 y: P, j1 i0 |- j% Z' m! y
回复 18# pszyyao * p6 D8 w, i- _' a6 N
1 B. j3 {1 {0 L- J" A% ^* X9 q

7 U' ]' K# V2 o  d3 v; C. R: M# n   

    对您的话我有请教:既然姚振宗在《姚氏百世源流考》中说铫是姚的衍姓,同是舜裔一姓,那就是说,当时人们选择这个yáo音作姓氏时,只是字形不规范而已,其实并非是第二姓。田、陈、胡、王等是第二姓,姚氏姓了田、陈、胡、王,后来才有“(恢)复姓姚”的事。正因为由“铫”到“姚”不是改姓(如同改成田、陈、胡、王),所以,也就“未听说铫氏子孙(恢)复姓姚”的事了。“未听说铫氏子孙(恢)复姓姚”恰好证明了“铫是姚的衍姓,是舜裔一姓”,因是一姓,所以就不存在“恢复”,而只要“替换”就行了。后人这才有理由把“铫”替换成了“姚”,百度百科的词条解释不就是明白无误地替换了吗?由此我想到,书写“铫期”或是“姚期”这无关紧要,随各人所好而已。但须明白,此人是我姚氏一名人。不能将他排除出我姚族之中,而一定要列入到另一个不存在的“铫族”之中。

    古时字形不规范,到后来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规范的情形非常多:通假字中就有相当数量的字属于这种情况。即使“五四”之前,“底”同“得”,“伊”同“他”,“支”“枝”相通,也是很不少的。当代又出了以“”代女性“你”的现象,因此,我认为由“铫”到“姚”,和这情形是一样的。

签到天数: 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八品县丞

23#
发表于 2012-9-19 00:52:15 | 只看该作者
汉龙骧将军姚衮,这个“龙骧将军”在汉时不是职务而一种荣誉称号,意思是打仗勇猛机智过人。

签到天数: 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八品县丞

24#
发表于 2012-9-19 00:57:27 | 只看该作者
铫期是不是姚期,我不敢定义,不过姚期的出处多,而且还有戏文,评书。百度姚期,云台28将之一。其职务称号与我家谱记载的相符。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5#
发表于 2012-10-15 12:14: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2# 姚维侃
2 J2 M, [( J9 \- D) Q' C, c: @& ~2 o# T! K; S/ g

2 q, \8 L8 {/ s+ O' _' I' i6 P信阳有不少姚氏宗亲是铫(姚)期的后代。我记得姚网会员老兔子(姚飞)说他们那一支就是姚期的后代(好像有家谱)。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12-10-15 15:46: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10-15 15:48 编辑 # {6 L3 h3 ~+ E! h' M, A
% b( y4 E4 \0 x7 m4 s
衮公是什么人呢?笔记于此:
" a: M6 _8 m0 E: K: s( B1 e- n●"贵池姚姓始修谱志于元至顺庚午即公元一三三0年";: e% `' ]* I# \  ?* ]
  大文学家苏轼所题《姚衮公赞》可证之:“貌修气勇  西汉驰名  有虞之后  龙骧将军”。7 M" t3 k; j, V5 M. b$ |% A1 B
●衮公廿一世孙思廉乃唐太宗瀛洲十八学士之一  Q. ^% T7 L: T4 O! i1 X2 N
●其(思廉)叔辈廷重因隋末之乱由浙南迁皖南山区之江西新建,来秋浦之三支皆由此。; y# `( K. N% e% B
●崇公之叔即衮公廿二世孙源清公,即为由新建来皖之第一人。——已有权威说法,如果思廉是廿一世,则姚崇应为廿三世,其(思廉)叔辈廷重应为二十世,源清公廿二世,廷重与源清是什么关系?
& ]5 t8 E& M% M$ I9 B+ f  z! P# y●"《汉书》载衮为妫汭人,妫汭今之豫南,衮子定封武列侯,见《史记》。"——这在《汉书》和《史记》中有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发表于 2012-10-15 15:5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6# pszyyao ' f6 l, n2 q" e& z

. H) Y4 L* a; i! Q/ O1 y, v' F
/ d0 K1 ?. X7 T( O" p8 z7 P   " 衮公是什么人呢?笔记于此:9 m" e1 {/ u( _7 @" D
●"贵池姚姓始修谱志于元至顺庚午即公元一三三0年";
; X4 o& q1 a# ^( w  大文学家苏轼所题《姚衮公赞》可证之:“貌修气勇  西汉驰名  有虞之后  龙骧将军”。
4 N: s, Y7 k( T/ [) v●衮公廿一世孙思廉乃唐太宗瀛洲十八学士之一
( F; }: x9 t3 p7 I●其(思廉)叔辈廷重因隋末之乱由浙南迁皖南山区之江西新建,来秋浦之三支皆由此。9 K% @1 n" {+ v; Y- D
●崇公之叔即衮公廿二世孙源清公,即为由新建来皖之第一人。——已有权威说法,如果思廉是廿一世,则姚崇应为廿三世,其(思廉)叔辈廷重应为二十世,源清公廿二世,廷重与源清是什么关系?
/ ]6 V$ h6 v5 D8 Y8 _- b% ?●"《汉书》载衮为妫汭人,妫汭今之豫南,衮子定封武列侯,见《史记》。"——这在《汉书》和《史记》中有吗?'/ @5 m5 X- P* r3 W( D
7 t& U0 w* I0 J3 t! s
除非汉书记载的衮公在当时不是姓姚,记载为别姓,如田完,又称陈完,否则《汉书》中不可能有关于姚衮的记载。这话有点绝对,但是事实。历代以来,对《汉书》已经有很多研究,比如有人名索引,只需查人名索引,就知道有没有关于姚衮的记载。. c" C* ?2 d- {! o: o
声明一点:不是否定姚衮公的存在,《汉书》上没记载的人多着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发表于 2012-10-15 17:14:21 | 只看该作者
一。●其(思廉)叔辈廷重因隋末之乱由浙南迁皖南山区之江西新建,来秋浦之三支皆由此。此句话中前面“由浙南迁皖南山区之江西新建”这一修饰话可能有错之处,因为江西新建不在皖南山区,浙南可能是指吴兴的意思,但他说明了一点,是思廉叔辈迁江西新建,江西新建与江西丰城同为南昌府,是邻县。这和我们以前猜出自丰城的彦国公可能是姚思廉的叔辈正好相似,只是他说的是廷重,我们说的是彦国。二●崇公之叔即衮公廿二世孙源清公,即为由新建来皖之第一人。曾听姚维侃 说他们既不是姚思廉的直系也不是姚崇的直系,而南昌谱也有原清其人,并且彦国公谱中的南昌姚和南垣姚也不是姚思廉和姚崇的直系。三,姚维侃家谱记姚崇是姚镗字果毅之子,果毅有可能是官名,但在该谱中并不是官名,因为相关兄弟的名也是姚果某,这一点与彦国公谱系相同,彦国公谱也是姚崇为姚镗字果毅之子,同辈的有果明、果断、果决等,四、姚维侃家谱中岩杰与姚崇辈的第四代,彦国公谱中也是姚崇辈的第四代,并且也都没有说他是姚崇的直系,这么多相同之处什得研究。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发表于 2012-10-15 23:1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2# 姚维侃 2 ~* d9 p, r8 _- O* R, t7 E

8 ~) n; W6 m2 }1 X+ v* e  M0 @维侃先生:看了你们关于“姚”“铫”的争论,我查了有关“铫”字的工具书,一是《说文解字注》;二是《康熙字典》;三是《中华大字典》;四是《辞源》;五是《辞海》;六是《现代汉语词典》,在释义“姓”条目下只有铫期一人,无通“姚”之说,但在我的记忆中好像那本工具书说过是互通的,记得七九年上大学时我们发起过“读字典”的活动,记不清那本字典有互通一说,您知道吗?谢谢!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30#
发表于 2012-10-16 12:47: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5# 卧龙姚建中
5 q. `9 j: a' ~5 ^/ W) X9 v8 W" J7 a! i" N" X7 @

. e! e: {) o  L: F$ G( ^! a    既然如此,再请建中宗亲查查看,信阳铫(姚)期的后人现在是继续用“铫”呢,还是已经全改为“姚”了?老兔子既然已经不自称“铫飞”而写作“姚飞”,是不是能说明即使在姚期后人所在的信阳也都已经改“铫”为“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10 14:5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