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
本帖最后由 姚维侃 于 2012-7-18 12:48 编辑 ) q7 P" t# `6 G8 b* o0 o7 u
+ _1 E1 [0 p9 R2 M9 a6 R6 G8 |回复 21# 姚闻闻
, c* T. x ]3 T7 o- [% F8 e
% Q3 T9 e$ ?; N* c9 D3 D c9 r9 z) a
不揣谫陋,我来试着回复闻闻宗亲的前三个问题:7 N1 M6 ]7 }$ F
1、关于“在此启中,按照封建礼数,如果姚崇是其嫡系祖先,姚勉可不可以直呼其名‘秉姚崇必贵可嫁之识’?”
: t$ [2 }% ?0 q ^ 闻闻宗亲怀疑的依据大约是古代关于避讳的制度,据查,古代的避讳名堂甚多,除“国讳”外,还有“家讳”等等。家讳,是家族内部遵守的避父祖名的作法。凡父祖名某某,都必须在言行、作文章时避开以此为名的事物。袁德师因为父亲名高,便不吃糕这种食物;徐积父因为父亲名石,从来不用石器,不踩石子,遇上非过不可的石桥,便让人背着他跑过去;北宋吕希纯因为父亲名公著,便不当著作郎;刘温搜因为父亲名岳,便终身不听音乐,不到嵩岳、华山等五岳游玩;韦冀的父亲名乐,由于乐是个多音字,即可读作音乐的乐,又可读作快乐的乐,因此韦冀一生中不仅不听音乐,不游高山大岳,不饮酒做乐,甚至不参加可以使之“快乐”的活动,真是不可理喻。
! N% \+ M- O+ w 最令人惋惜的怕要算唐朝号称“诗鬼”的李贺了,就因为他父亲名叫晋肃,“进”与“晋”音同而犯家讳,便不能参加进士考试,纵然他才华横溢,也终无用武之地,终生不得志,27岁便郁郁寡欢而死。韩愈因此愤而作《讳辩》,质问道:“父亲叫晋肃,儿子就不能考进士;那如果父亲叫仁,儿子岂不是不能作人了吗?”( \9 O% w1 H" n$ k$ K
古人怎样避讳?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曰“改字”如秦始皇名赢政,为避“政”“正”,“正月”改作“端月”;为避汉文帝“刘恒”之“恒”,原名“姮娥”改为“嫦娥”等等。二曰“空字”即书写中遇到需避讳的字,空格或是用方框、“讳”、“某”等代替。三曰缺笔,即遇到应避讳的字时,少写一笔或两笔。一般多为最后的一笔或两笔。《红楼梦》中就有甄士隐作林黛玉“西席”时发现林黛玉写“敏”字时总要少写一两笔以避母讳。从古代的一些避讳的例子来看,家讳多是避父亲或母亲的讳,虽然规定中是说应当避父祖的讳。而姚崇作为姚勉的祖辈,但当姚勉当时书写时姚崇已是历史名人,或许是不需要再避讳了,要么就是当时书写时采用了三种避讳方法中之一种,而到印刷《舍人集》(尤其是后世印刷)时,自然要还原原来应有的汉字。不知这样理解可说得通。
- e* L. i8 `7 g0 _1 |+ O, u4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