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pszyy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闻闻又提出关于宋状元姚勉新疑问和新请教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12-7-17 18:08:41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问题1、在此启中,按照封建礼数,如果姚崇是其嫡系祖先,姚勉可不可以直呼其名“秉姚崇必贵可嫁之识”?( Q2 [8 |& w# W% a" a
问题2、在“与诸少矜持之内,独重羲之;在举子疏俊之中,能知彦国。”中,羲之可理解,“能知彦国”作何解,是彦国公吗?9 F6 C- R! B. h+ L1 C
问题3、 为什么哪个时候姚勉就自称“奕世状元之里”?同时还写了那篇《记》呢?, ]- e4 C  s& I6 J; K
问题4、胡思敬也不是一般的人,也算个学问家吧,他为什么就要将《记》编入《舍人集》中?为什么在读了哪篇《记》还不知道记中说的蔡谟,赵时稼是什么时候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发表于 2012-7-17 18:14:46 | 只看该作者
问题6、《侄阿钟觅字与诗》就是姚勉的应景之作,我想求教的是:《雪坡舍人集五十卷》是他的从子,也就是侄儿姚龙起辑刊的,而这首打油诗又恰选在这五十集之中呢?另外在《乐 致语》里又见到他这样在说,也在这五十集里?0 Q/ B& E" i) x- J
问题7、龙起编的《雪坡文集五十集》经友人传阅篆刻后流传,但“伪阙特甚”。我们以什么资料来研究?1 }" D8 ]7 s$ i: L* ^, \7 ]
以上七个问题留存。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发表于 2012-7-17 18:22: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0# pszyyao ' N4 J: U7 P- Q2 v4 q. J' t
9 J2 ^1 ]# I6 v5 Z0 V
教授,图片我已经告诉你相机未在家,今天我是专门请假一天来探讨此问题的,我提出了七个问,提供了相应的资料。目的就是去伪存真。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8:4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3# 姚闻闻
6 {4 K; @8 X1 y% Y1 B* [9 `" q6 B9 L, K" ?: X
4 Y) {+ H: F+ Z- K$ F
    不急。8 n- g. {# G8 F3 t1 a
    等候你上传能看得清的就行。

签到天数: 5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25#
发表于 2012-7-17 19:38: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2-7-17 19:30 编辑 $ {, X) A; \  T9 Q6 \" Z2 ]1 s& L

3 G9 D6 B% d! `% d2 ]钟尧,闻闻宗亲:/ J. I- }3 O* r" H
古时居民聚居的地方叫“里”。“生奕世状元之里”是指出生地。与”奕世状元牌坊记”所指不同。前者勉公自中状元之后就可自称。后者建有牌访之后。才有“记”。有时间差别。此理解是否有误。请宗亲指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12-7-17 19:5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5# 姚卿芳
! f/ z! j6 I. H
; n5 o- o' c: t7 N2 R. X8 q6 A  _7 d8 c2 ~! g9 {
    对的,那是最基本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的村或文革时的大队或生产队吧,记为一种文体吧或有它说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发表于 2012-7-17 20:0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5# 姚卿芳
/ G' y# [5 g4 U$ [2 }0 w9 z" T4 S# b) |( C3 P0 B0 B; q& G

0 V1 }) {5 r" d) I7 E- h) j    卿芳老,我想说的“奕世状元”之说、之里、之记、之文,都是姚勉自己在说,书中有几处也,我们怀疑他的记,当然要找直证,旁证,还可从他其他文章和写作或说话习惯,来判断记的真伪也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发表于 2012-7-17 20:19:04 | 只看该作者
凡是作假者,必有一漏洞,天衣无缝的甚少,《古文尚书》与《今文尚书》不是还是被发现了吗!章太炎先生就指出“对于古书没有明白哪一部是真,哪一部是伪,容易使我们走入迷途”“四部的中间,除了集部很少假的,其余经、史、子三部都包含着很多的伪书,而以子部为尤多”。经部的《尚书》总五十八篇,二十五篇是晋代梅颐造假,宋朱熹怀疑过但无据,至清才弄清楚;还有史部的《越绝书》是汉代袁康造假,托名子贡;《飞燕外传》《汉武内传》为宋朝人造假;《竹书纪年》托晋人所作,其实是明人造假;子部中《吴子》为六朝产品,《文子》抄袭《淮南子》,《列子》为晋人造假,伪托汉人,没想到太炎先生查遍汉人古籍从未有人引用该书一句;《孔从子》就是孔子的孙子孔伋即子思写的书,其实是三国时的王肃伪作,包括《孔子家语》。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22:2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5# 姚卿芳 # s# i9 y8 D9 Y; Q6 p5 P% s& U6 \
  s: ^7 r% R$ H& R9 g& d
/ H, B  g6 ]; M: x0 v4 c
    “里”在古代是一种行政区域。
' L# [; q  c4 _' M9 b+ k7 P- ^奕世状元之里”本是指出生地,不一定与“奕世状元坊(记)”有必然联系,但是在我们所讨论的问题中,在我们的语境中,两者可能很有关系,但也只是一种旁证,力量不大。( _' ?  a1 v+ {0 g6 p0 B
   我基本赞同姚闻闻在26#27#表述的观点。
8 Z5 x1 w5 H( X4 K9 c- u   郡守蔡谟是明嘉靖年官,要史实。我也赞同姚闻闻的这个意见。
8 s) k' |8 e% ?' r 1 j% W0 |. x6 y
   《奕世状元坊记》是真是伪很容易判断,明嘉靖年有没有郡守蔡谟便是试金石。因此,我说:谁愿意查一查呢?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30#
发表于 2012-7-18 10:03: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维侃 于 2012-7-18 12:48 编辑 ) q7 P" t# `6 G8 b* o0 o7 u

+ _1 E1 [0 p9 R2 M9 a6 R6 G8 |回复 21# 姚闻闻
, c* T. x  ]3 T7 o- [% F8 e
% Q3 T9 e$ ?; N* c9 D3 D  c9 r9 z) a
    不揣谫陋,我来试着回复闻闻宗亲的前三个问题:7 N1 M6 ]7 }$ F
1、关于“在此启中,按照封建礼数,如果姚崇是其嫡系祖先,姚勉可不可以直呼其名秉姚崇必贵可嫁之识’?”
: t$ [2 }% ?0 q  ^    闻闻宗亲怀疑的依据大约是古代关于避讳的制度,据查,古代的避讳名堂甚多,除“国讳”外,还有“家讳”等等。家讳,是家族内部遵守的避父祖名的作法。凡父祖名某某,都必须在言行、作文章时避开以此为名的事物。袁德师因为父亲名高,便不吃糕这种食物;徐积父因为父亲名石,从来不用石器,不踩石子,遇上非过不可的石桥,便让人背着他跑过去;北宋吕希纯因为父亲名公著,便不当著作郎;刘温搜因为父亲名岳,便终身不听音乐,不到嵩岳、华山等五岳游玩;韦冀的父亲名乐,由于乐是个多音字,即可读作音乐的乐,又可读作快乐的乐,因此韦冀一生中不仅不听音乐,不游高山大岳,不饮酒做乐,甚至不参加可以使之“快乐”的活动,真是不可理喻。
! N% \+ M- O+ w    最令人惋惜的怕要算唐朝号称“诗鬼”的李贺了,就因为他父亲名叫晋肃,“进”与“晋”音同而犯家讳,便不能参加进士考试,纵然他才华横溢,也终无用武之地,终生不得志,27岁便郁郁寡欢而死。韩愈因此愤而作《讳辩》,质问道:“父亲叫晋肃,儿子就不能考进士;那如果父亲叫仁,儿子岂不是不能作人了吗?”
( \9 O% w1 H" n$ k$ K
    古人怎样避讳?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曰“改字”如秦始皇名赢政,为避“政”“正”,“正月”改作“端月”;为避汉文帝“刘恒”之“恒”,原名“”改为“嫦娥”等等。二曰“空字”即书写中遇到需避讳的字,空格或是用方框、“讳”、“某”等代替。三曰缺笔,即遇到应避讳的字时少写一笔或两笔。一般多为最后的一笔或两笔。《红楼梦》中就有甄士隐作林黛玉“西席”时发现林黛玉写“敏”字时总要少写一两笔以避母讳。从古代的一些避讳的例子来看,家讳多是避父亲或母亲的讳,虽然规定中是说应当避父祖的讳。而姚崇作为姚勉的祖辈,但当姚勉当时书写时姚崇已是历史名人,或许是不需要再避讳了,要么就是当时书写时采用了三种避讳方法中之一种,而到印刷《舍人集》(尤其是后世印刷)时,自然要还原原来应有的汉字。不知这样理解可说得通。
- e* L. i8 `7 g0 _1 |+ O, u4 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7-27 23:5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