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qllz 发表于 2022-4-8 11:31
8 b4 a& ?1 }, S$ \: j/ |南充李香國韞玉5 a( F* v3 p, I+ B. k4 j
辛酉秋季,姚君幼仲出《述先記》見示,知為桐城世家,徙居閩省,祖若父均為賢令,所至 ...
! f N7 D" {1 g, j, |
9 F; ^, s ?1 [6 F) L( @* o泰和陳鴻寶成秋
6 [; M: l2 ?4 @9 @7 T1 X) r
- y6 F* m" Z/ F- o 姚君幼仲,與吾為道義之交,慷慨好學,工詩文,不喜奔競,吾甚敬之。一日出其《述先記》見示,捧讀周旋,而知幼仲居官之廉能,有自來也。其先自曾叔祖履堂公,以至幼仲,居官之廉能,有自來也,其先自曾叔祖履堂公,以至幼仲,相繼為邑宰,已四代矣,均以廉著,故其貧猶昔然。建齋撰述於前,抑齋補述於後,今幼仲復增補之,用意深遠,即此可知幼仲矣。閑嘗曠覽古昔循吏之茂,惟西漢為最,趙廣漢、張敞、韓延壽、黃霸、朱邑諸公尚已然,尤以河南守吳公為最,史曰:吳公不詳其名,是不可名名。史曰:沼平第一,不詳其跡,是不可跡,跡其後子孫蕃衍蒸蒸弗衰,故號曰:“千年吳。”至明有吳敘庵先生及其子少(尜),又俱以循吏聞,俱稱第一,吳氏之盛,幾嘆觀止矣。然以今姚氏例之,繩繩然,發揚正未有艾。孰謂今不古若耶,度其後亦必千年也。大都姚氏曾祖、祖父為人內方表和,矩步繩趨,嚴於治身、勤於為政,篤於翼子道,固一以貫之也。吾是以重其有賢父兄,而益重其有賢子孫,既敘其大略,復題以詞曰 :
/ o+ s' U; i, H6 _- T% }& u; L( _( j( a 以為如是而廉吏可為耶?非姚氏諸先律己之旨。 以為不可為耶?亦非所以明穀孫之祉。 以廉吏為足以傳耶?則姚氏之餘慶不止於是。 以為不足以傳耶?而姚氏遞著之循聲,已訇然而若此。 此不必識其名與跡,於近似後更千年史。 失而於記求之耶? 賢子孫之用心固宜如是,如是嘉定錢仰福梯丹, 等是一人耳,曷分官與民。 分官與民者,欲以人治人。 人亦何必治,以其智愚、賢、不肖之不平均。 天民之秀者為吏,此古者立官司之意,之真精神。 後世此意浸衰失,不揣子弟之材力,祇知作官為名利,所以吏治漸下劣,遞嬗至今更不堪。 作官先問缺肥瘠,試問其意將何居?嗚呼,我亦不忍說。 大哉,吾友姚夫子,為治硜硜有古旨,歷任靜甯及毛目,只吃百姓一口水,布衣帛冠,意翛然,行其所行,止所止。 訝此萬惡地獄中,是果何修而得此?吾友曰 :“嘻,子毋疑,我將視子以吾辭。”袖中斗(抖)出《述先記》一篇,燁燁生光輝,急取讀之,拍案起曰 :
% ]8 f6 e! M+ ~* a( x) f0 \9 i0 p% x若而人者吾之師,奚獨吾之師,凡百有位,皆宜拜倒奉為屍。然而人心死已久,雖有此篇將奚為。 3 ^ ~' b4 ?2 z, s5 I/ t: ?
如君死守不知變,至竟終身難貴顯。 / z6 _5 \6 ^1 T+ b" s- z" r. v
不過自問良心安,免卻子孫大危險。 + v! C/ Z- o! D) k# r: F
種瓜種豆消息微,此中有數不得免。 4 {' s: o) S2 B) Q
或詫此記亦太迂,今之作官別有塗。 " A' w8 E* U! G2 |& d" H
一篇斷爛朝報耳,君乃奉為圭臬何。
2 O7 n; O4 @1 {) v其愚乃公馬上得,天下安事詩書縛。 3 T8 L' V1 ~* [% [; B5 S" C
我軀其言如此付,一笑不必與之較錙銖。
7 L$ W9 d5 E. Q9 y或詫此記一何妙,作官如此一何好,
+ b& M) C. w% l古之人歎古之人,今也不復見此老。 ; B7 q8 e' |- g
我儕雖欲做好官,其奈一輩學不到。 ) T" a/ h i" G
其言蒙懂不足辯,亦祇付之於一笑。 6 I, e/ S k* ~; Y2 g5 }+ F' T
姚君姚君聽我言,以我一言贅此篇。 4 w* u2 n [) w) P1 ^
父老苦苛法久矣,撫字斷賴有司賢。
0 r3 \% A; x% W& t2 `漢詔勸求二千石,以其下情能上宣。
9 m9 ^, L/ l v1 r; ]: I0 m作官譬如作和尚,一著袈裟鼻子拴。 7 F' o" C* O( z2 a7 s
喫辛喫苦是我分,宮室車馬無我焉。
- y0 S7 e4 N4 x# h% p$ B5 M$ H試翻一卷循吏傳,血淚斑斑都灑遍。 6 g' |2 p* S5 o. x' Z) C) D: `
要傳千秋萬歲名,須取心肝將雪梁。
$ G* T* b. D7 [4 @靖節恥五鬥不為,獨善其身何足貴。 ! O% s" x( R4 l e4 K& ~
要如佛說始為佳,親身入獄控深淺。 6 H7 |# M: d, x0 N$ O
君家先代葛布衫,想今尚未化塵埃。 8 }: v: n( V" w' H- Z( k
留與後人反復看,碧血猶凝針線間。
. e& m, N+ H3 B1 I8 M: m# \如此庶幾盡我責,何待後人贊且歎。 4 {. I8 N: K: ^1 |2 q C& ?" b
回頭試望家何在,惟有青山與綠山。
5 H/ C) `1 S: T; t4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