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
回复 22# pszyyao , W" t, x% @3 v. w3 a
) T+ |$ q, d l v7 S; z- `* u8 v4 o/ ?9 p
今晚去赴朋友喜宴,酒喝得不少,本不想回复,但见钟尧宗亲在几处发出了同样的询问,只得及时回复。
+ g4 f1 F/ Y: B3 \" ?* t 发这个《安徽贵池姚氏宗谱卷首六表》(以下简称《卷首表》)时已知与原来所发《姚僧垣以下五代世系表》(以下简称《世系表》)有很大的不相吻合,但我一后生小辈,不能占有充分有说服力的资料,所以不敢、也不能凭自己的臆断来统一两份《表》。只得对两份《表》表示一样的尊重,尊重版本不同的历史。如果一定要我说出对两份《表》的看法的话,我宁愿相信《世系表》。因为这毕竟是专攻历史的学者在占有一定翔实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史书作出的。而各地的宗谱,在修谱的当时,主修者都不免宥于知识面和资料占有的局限,不能全面地、逐一细致地核实历史人物生平以及前修宗谱的正与误,挂一漏万的情形是在所难免的。譬如说姚僧垣以下本应有察与最两房,并且姚无陂确确实实是在考古发现了他的墓志之后经考证属姚最之后,而在《卷首表》中完全没有姚最这一支。在《世系表》中思聪、思明是姚最之后,而在《卷首表》中思明是“廷重”之后,实在叫后人难以厘清。
; e$ J' s# ?& c3 l1 h 但另一方面,从我安徽贵池姚氏源清公往上溯,“廷重”这支乃至再上一辈“尧臣”“禹臣”“贡臣”“舜臣”“习臣”“僧垣”各房派系清晰,应当也不至谬误太大。至少我《安徽贵池姚氏宗谱》自源清公以下世系支派清晰明白,而源清公往上二三代因涉及我族确切来源,想来各次续修宗谱的前辈不至于不慎重。故而“廷重”这支及以下我又宁肯相信我族的《卷首表》。
5 i' [7 o F+ y4 v 以上这样回复不知钟尧宗亲有何指教,敬请明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