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孝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氏先贤(系列连载)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435 天

连续签到: 46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3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12:36:31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大宁(1772—1807)
. g) k) h6 B- D# y) t8 J' P字允盛。广东省南海县人。清代武状元。" `; I" u2 C5 o5 Y2 N: R$ w4 e  s
嘉庆六年(1801)辛酉科,该科本为干隆太上皇九旬庆典特开恩科,恰遇正月太上皇猝亡而停,但考虑到遗泽士子,于是本年仍开科,姚大宁于该科中举武进士第一人,世称武状元。* a- _. E& \  R6 v; J6 y( [
姚大宁年七岁时就非常喜好读书,至弱冠成年受困于童试,屡试通不过。于是其便弃文从武,致力于儒学改为学骑射,练马枪、翘关、负重等技勇工夫。7 o. S/ |5 T# v! b( l8 f: C
干隆六十年(1795),姚大宁经过充分的准备,参加了广东省乡试,其无论长垛、马步箭、还是翘关、负重等技艺,都样样曲尽其妙。通过外场考诫及内场式策论之后,姚大宁考中举人,名登武科皇榜。凡新科武举皆荣赴“鹰扬宴”,以此表示取中举即威武如鹰之飞扬的意思。
# O4 {" D4 L+ V$ j/ N! H# X5 e第二年,各省武举会试京城。姚大宁应武科兵部会试,内、外考场成绩俱佳。会试揭榜后,姚大宁榜上有名。合格者还要先参加武殿试内场考试。
( i) R/ }' k( {4 S4 Y1 d0 b7 L0 A2 C嘉庆年冬,姚大宁参加内场考试。自本年开始推行武会试复试,复试不合格者罚傍殿试一科,三次复式不合格者除名。十一月,皇帝亲御紫光阁阅试中式武举王鸿仪等五十四名马步射。御式前,先由王子骑马射箭作示范。轮到姚大宁,御试更殿,打破常规,特予其九枝箭,但见其发发中的,场上连连叫好。之后,嘉庆帝亲临西苑门外中南海紫光阁御试武举的勇技。外场试抱括马术、步箭、开弓、舞刀、掇石等。在太和殿,传胪丈典上,嘉庆皇帝钦点姚大宁一甲第一名。高中武状元的姚大宁身着高等侍卫服,头带御赐黄金铠甲,回乡里省觐,荣耀至极。
# h) G1 C# u" \) M- @& f# y* v9 j姚大宁是广东省武举史上的第五位武状元, 其殿试策对试卷留存于世。应试所作对策文,主要是强调武功的重要性。姚大宁先谈古往今来帝王要内修文德,又要外重武功,方能安邦定国。接着,其赞颂嘉庆皇帝“仁符帝范,义式王斧”登基即位不久,已经 “遐迩清宁,中外只福”。最后其谦逊地称自己才疏学浅,有负于圣望。只盼国家“治益求治,安益求安”。
/ d9 y$ x2 v. P8 e1 q) x姚大宁殿试策对简单明瞭,本文二百三十九字,不少于策文最少二百字之基数,符合制义定制。其书法规范,对策文从字顺,言简意赅。因清朝武科举一贯忽视文才,而更重技勇,故姚大宁此策对文章当为上乘之作。
6 f, ]7 M) F" Y: x姚大宁曾赴京参加嘉庆元年(1796)丙辰科举,结果名落孙山。返回时途经山东,店家诘问其为何如此狼狈?原来驾驭者误入百里歧途,当时天色己晚,寒风刺骨,冰天雪地堵塞溪谷道路。驾驭者不知所措,信马由缰向西而行。姚大宁又惊又怕,追寻行迹赶上他们,驾驭者惊叹,按马回车,强行半里,驭马不肯前行,姚大宁连连吆喝赶马行车,让人举火炬,手拿着剑,肩靠着肩护车而行。火光中只见野兽在路旁窥视,伺机而动,由于姚大宁他们有戒备而不敢逞越。他们一直走到第二天傍晚,太阳下山时才回到小店,走上回乡之路。% u7 i3 g5 C5 n& n+ f
据说,姚大宁在京城暂住期间,同住有位朋友非常着急,原来这人的同僚是南方人,死在京城,又无亲属在京。姚大宁与其非亲非故,但是仍然厚敛此人。姚大宁为此筹资,扶榇南归。人们都称赞其有勇有谋且乐善好施,如此作为,日后一定前程无限,后来,姚大宁果然金榜题名。
! `0 r" ^" W9 H4 ]9 `3 H/ a嘉庆十二年(1807),姚大宁扈从圣驾秋狩猎,外出古北口,因中风寒病,回京后不久,不治身亡。嘉庆帝甚惜其英年早逝。  i, C6 q( x3 L* e# G
附殿试卷如下:- w" v& G2 {6 f: {+ a: P
应殿试武举臣姚大宁,年二十九岁,系广东省南海县人。由武生应干隆六十年乡试中式武举,应嘉庆六年会试中式,今应殿试。
+ N( g8 v& n  O% T( ^, a' t! d8 U" Q  X嘉庆六年(1801)辛酉恩科武状元姚大宁的武殿试卷策文:“臣对:臣闻,慎固封守者先事之防,敕宁武功者保邦之大。古帝王丕基寅绍,儆戒无虞。既文德之诞敷,亦武卫之克奋。故六师平国,九伐正邦,武臣状元老之猷师中蕃丈人之言易日容民畜聚。书曰:乞诘戎兵、诚守邦之要也欤。惟皇帝陛下大宝缵膺、崇纲振饬、仁符帝范、义式王斧、武烈绥清乎,四方濯征克奏乎,三捷王猷允塞宇内为昭,夫固遐迩清宁,中外只福,乃复选臣等于廷,而策之以内修外怀训练整饬之至计。臣之祷昧何足以稗高深。惟愿治益求治,安益求安,舞干羽于两阶,垂休嘉于奕祀,永怀七德,时叙九功,我国家亿万年有道之长在此矣。臣草茅新进,罔识忌讳,干冒宸严不腔战栗陨越之至。臣谨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2#
发表于 2012-11-12 18:08:19 | 只看该作者
姚刚(清朝时期)4 L( C2 G- D+ M& {5 a# O/ Y
广东人。清军将领。
5 j+ u4 Z6 s  a) N姚刚任清军广东左翼镇标中营左哨二司处委把总等职。其于干隆五十三年(1788)征战安南的战役中,英勇作战,获得嘉奬。干隆五十四年(1789)师次富良江, 姚刚于战斗中阵亡。姚孝中 发表于 2012-11-12 12:34
1 {7 A7 f7 z5 p' f& @
- ?' k9 s7 z4 \9 c* L
      在好些帖子中,发现了"干隆"字样。仔细读后,才知应是“乾隆”。是原著还是你自己输入的?
5 d0 E' L; @/ _5 ~      乾隆和乾坤的“乾”,没有简化字。

签到天数: 4435 天

连续签到: 46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3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18:16:20 | 只看该作者
应是“乾隆”。是原著有差错。教授严谨治学值得称赞。

签到天数: 4435 天

连续签到: 46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3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21:55:14 | 只看该作者
姚清华(1774—1844) 0 _6 O- @( |+ w4 r4 k+ U5 A$ w
字丽藻,号苏卿。江苏金山人(今上海市)。清代诗人。
- i2 D8 @8 X' K# w; _1 @% D# E- z( F姚清华为清朝诸生,能诗。《晚清簃诗汇》选録其《林以善画鹰》、《弄珠楼题壁》二首。姚清华着有《弦诗塾诗》六卷。
! Y9 i% A8 [5 Z, A附其诗一首:
* G7 _' a- Z$ s2 y& R. `5 l) m云间竹枝词
' A& d5 }2 \+ J9 w7 F3 i1 C2 X& Y$ d日月河通出状元,科名夺与仗波澜。
. L0 t" T6 F2 ^9 \! ]侬家夫婿无聊甚,但恭读书不爱官。

签到天数: 4435 天

连续签到: 46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3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21:55:34 | 只看该作者
姚静芳(1779—?) * h/ c2 G5 p+ C* g% K2 y
又名宁,字玉京,艺名翠官。祖籍四川,后随父亲流至陕西三原。秦腔艺人。
: M0 p; i5 i# A, g* U- g3 C8 I& `姚静芳自幼学习秦腔,工旦脚、花旦。姚静芳早年于三原,长安一带地方演出。
7 C7 f3 r0 E- N6 e, V. s姚静芳于嘉庆六年(1801)前后入京,入秦腔名班双和部,演艺益精。其表演上注重以趣传神,既继承了魏长生的风格,但却含而不露。姚静芳能戏路很多,色色俱佳。拿手戏有《春秋配》、《背娃进府》表大嫂,《滚楼》中的黄赛花,《温凉盏》中的张元秀妻等。 小铁笛道人对其极为赞赏,认为姚静芳在京师诸伶中犹如“杂明珠于瓦砾之中”。

签到天数: 4435 天

连续签到: 46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3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21:55:49 | 只看该作者
姚大羔(清朝时期)
: a7 T- t& Q. c6 s9 l1 C! O广西东兰州(今广西河池市东兰县)人。壮族。农民起义首领。
* |5 p4 s* L( m* p3 v: y5 ?姚大羔是清代农民起义组织:天地会(广西)首领之一。其带领少数民族反抗清朝、抗苛捐杂税。他们于桂西北一带活动。其收藏有天地会会簿(嘉庆十六年五月初七)(1811年)。

签到天数: 4435 天

连续签到: 46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3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21:56:09 | 只看该作者
姚元之(?—1852)
$ t! A' Z9 c6 V5 u, @" J% M) b字伯昂,号荐青。安徽桐城人。清代教育家。书画家。( N' s7 D$ ~* E# K# t5 J/ |
姚元之早年从学于族祖姚鼐,博通掌故,为文高雅,擅长书图。7 r# A% k+ q9 [+ k
姚元之为嘉庆十年(1805)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姚元之因参与编纂《高宗纯皇帝録》有功,未及散馆,即授编修。1808年任陕西乡试正考官司。次年受命在南京书房行走,后充武英殿提调。1812年升侍讲。1814年充会试同考官,出任河南省学政。
- ~1 \  M3 w; e: f% N8 N7 ^1 i姚元之任内端文风,正士气,奏请“严禁仿刻类典书” 。要求诸书研经稽古,专精专正学。道光二年(1822)任咸安宫总裁。次年任文渊阁校理。1824年升任右春坊右中允,任日讲起居注官,即转任左春坊左中允。次年初升任司经局洗马。1826年升任翰林院侍讲,转侍读。次年升任右春坊右庶子。后升转任翰林院侍讲学士。1830年转侍读学士。次年升詹事府詹事,受命稽查左翼“宗学”,任文渊阁直学阁事。1832年升内阁学士,兼领礼部侍郎。即改署兵部左侍郎。次年升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即调刑部右侍郎转左侍郎,任大考翰、詹阅卷大臣。1834年任顺天府乡试副考官,调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次转任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后任江西乡试正考官,调刑部右侍郎。1836年任朝考阅卷大臣。次年历署户部左侍郎,右侍郎,受命提督浙江学政。1838年转刑部左侍郎,即奉召回京,任都察院左都御史。1841年授内阁学士兼领礼部侍郎。
+ A9 T8 }2 d, @9 c, C- G1843年,姚元之因论洋务与大学穆彰阿不合,逢京都此届任期满,以“精力渐衰”为由被黜。3 U9 X2 `* H* t1 L
姚元之工隶书、行草,尤善白描人物。所画花卉不落时下窠臼,间作果品,亦别饶风致,可以与南田、新罗争胜。姚元之曾摹赵承昌罗汉十六尊,名家黄左由叹其为今人不让古人,清•蒋宝龄《墨林今话》:“先生工隶书、行草、画笔精妙。”姚元之曾于1826年9月作《瓶兰图》由江西省博物馆收藏;1831年夏作《荷蓼图扇》、1838年作《花鸟图扇》,均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8 q% O! d( @* u& F- ~; t姚元之于咸丰二年(1852)病逝。着有《竹叶亭杂诗》等。

签到天数: 4435 天

连续签到: 46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3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21:56:40 | 只看该作者
姚念曾(1783—?)
- Q3 S( W5 k+ z- F1 |2 `字方季 , 号友砚,室名赐墨斋。江苏金山(今上海)人。清代官员。
! R6 |3 d; a+ Z; X( Z  O姚念曾为干隆三十年(1765)拔贡,廷试一等,授知县。姚念曾历任湖北孝感、应山、郧县知县,安府同知。后遭弹劾而归,年未四十。
2 J3 F' z# A4 D5 {姚念曾能诗词,兼喜研治金石。
3 N9 ^' I3 ]: x9 G姚念曾着有《赐墨斋诗》二卷,《赐墨斋词》一卷,《诗词印谱》、《金石考》等。

签到天数: 4435 天

连续签到: 46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3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21:57:04 | 只看该作者
姚莹(1785—1853)
* M2 g1 l+ ^- F3 L' G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安徽桐城人。清代思想家。将领。9 R; r8 G+ {, H, k
姚莹为清代学者姚范的曾孙。于嘉庆年间科举进士及第,后入仕。姚莹曾任广西按察使,参加在永安围攻太平天国起义军之战役,战败后,随军至湖南,任湖南按察使。
0 ?8 {2 S" w9 U9 C' q" H4 ]' Y# X姚莹在任台湾道时,正值发生鸦片战争。期间,姚莹与台湾镇将总兵达洪阿协力抗击英国侵略军。其亲率民众部署海岸阵地,百姓积极参加防御战斗,曾多次击败了英国侵略军。0 c6 Q9 f/ @% O2 H+ O* s, b0 a+ X
其后奉命入藏,处理两乎克图之间的争端,并致力于西藏历史的研究。/ i* B, j6 ^5 n' d! A
姚莹还是一位学者,为姚门四大弟子之一,桐城派古文大家。其与林则徐、魏源同时主张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国家近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扺抗外来侵略的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 ]9 H, ?  F) w- |
姚莹着有《东溟诗文集》、《游榄山记》、《中复堂全集》、《通论》、《再复广师赵笛楼先生书》等。姚莹散文长于议论,著作中有许多关于台湾和西藏的有价值的资料。
% R1 E, v2 M3 `% N# w# E儿子姚睿昌,为清代学者。

签到天数: 4435 天

连续签到: 46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4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21:57:25 | 只看该作者
姚睿昌(1833—1900)
5 }7 o( z/ Q- U& K2 {: T+ R字孟成、又字慕庭,号幸余,室名五瑞斋。安徽桐城人。清代学者。
% |& r( ^. g  I( ~4 M; w姚睿昌为姚莹之子。着有《幸余求定稿》、《五瑞斋遗文》,还有《中复堂年谱》。同治六年(1867)于安福县暑刊《中复堂全集》(另有道光刊本)。
' @  Y5 f9 M( A) R& P! q9 i! {姚睿昌有二子,长子姚永朴,为学者、经学家。次子姚永概,为散文家、诗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1-22 15:5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