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茂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圆磴岩寻谱后记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布衣百姓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12:40:07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六合居士 发表于 2015-6-23 11:58
2 L2 s1 Z) h0 K$ q# Q在昨天的另一帖中之所以将许家烂泥湾用红色打出,也就是想要大家注意。三公后去年出的“重华世第”谱,上 ...

& n3 A  p2 l6 ?' s- b1 u图中的烂泥湾不知是不是族谱上记载的“许家烂泥湾”?是在袁渡镇。
) ^, i2 X& ?; ?0 W1 V

. u3 j5 f  G/ E& `+ b4 ]: {, u& s- r% r5 C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布衣百姓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12:43:46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5-6-23 12:20
6 X3 D7 I- x" R5 N; ]《湖南氏族源流》载:“溆浦高庄姚氏,宋时由泸溪徙此。”而三公裔是明永乐十四年才迁入辰州府的 ...
- b: D- ]: Z- q( @- I/ ]
是的,要是能有机会交流接触就好办了。
$ T8 s: D( L1 I9 e% R

签到天数: 5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13#
发表于 2015-6-23 13:06: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5-6-23 14:30 编辑
, o* F! X4 K/ f0 B. D3 C4 C* c
9 [9 \1 n2 g0 m5 @
姚氏新修族谱序
谱牒之难,非修之难,而考据之难也.吾族自大明永乐十四年始祖良珊公及兄良能、良德二公由江西迁於湖南之辰州。至宣德八年,而我珊公復自辰迁於沅州之芷江.历明之世,苗猺土酋屡有猖狂,国初吴逆判乱,又数十余年。几经兵燹,而老谱遂失矣!后乃本诸传闻,註始祖之居地,或以为自福建漳州迁居江西之新昌,或以为南昌之丰城,或以为南昌之新建至所居之里,则曰濫泥湾兴贤坊,莫不同也!注始祖之世系,一为唐时思廉公之裔,一为崇公之裔。至所云传几世至勉公,则又莫不同也.辉曾祖文旻公,以传闻异词,欲订正之,有志未逮。先君乾贞公,与叔辈多闻继圣,甫议修考。而辉祖适自沅州迁四川之酉阳,事又不果。然其意念间,未尝不拳拳於斯也!屡感慨係之,而以命於辉,辉谓可缓图也。8 n" B- @7 P. f
     丁巳春,先君辞世时,餘多闻叔辈亦亡,苟不汲汲为之,前人遗恨,其有终窮乎?用是适来凤、龙山,逰宝宁、顺庆访亲支、察老谱,奔走数年,卒无寔际,而辉年又五十余矣!- J3 r, c2 c8 H, F; W! {0 X3 T
     已巳秋,回沅省墓,三聚族人商度于祠,而以逰豫章访老谱之谋告於众,曰:谱之修,取其传,寔也!吾族虽肇姓于有虞,而编谱宜断自珊公,第珊公独非人子与?次弟其子孙,而不上溯其祖宗,非理也!知吾身所自出,而昧始祖之所徙来,非情也!豫章之逰,寔为修谱之先务,可不急乎?众咸首肯。于是勝杰、寿山、仕华、沧龙、知易父兄等倡其议,孟湖、大成、荣佩、华台、华贵弟侄等输其资,辉始果於行也。! F  U( C; P% j/ H) k0 n5 p1 ~
      据手录之言,因径趋江西之南昌,询族人之住於濫泥湾兴贤坊者。果有族人一村,地名濫泥湾。此(比)至其处问诸长老,言由新昌迁居此地,姚湾元季为洪水冲頺,始移居於此濫泥。稽其谱牒,寔在珊公未迁之前。随趋丰城徧(遍)访之,虽有同姓之族,并无地名濫泥湾兴贤坊者,辉不勝太息!行数千里,所事竟归乌有!将如之何?
( K1 @3 B- P  ]0 O     居一二日,适闻有山名雪坡。因憶先人手录,载远祖讳勉号雪坡,宋理宗朝,廷对第一,或即此与?急趋问近地居人,绝无同姓之户,咸言公本新昌人,入赘邹氏,读书於此山,因自号焉。览其遗迹,尚有雪坡书室及纳凉地,公及邹夫人之墓在焉!) a5 u/ m& Q/ f6 k+ V
     解缆去之豫章,省垣中,居月余,又遇新建族人。询先世之派系,皆由斗门,而斗门又係南昌姚湾,今名濫泥湾之所分。於是遂往瑞州之新昌,访得同姓而考之。入其村,见石坊屹立,额刻“兴贤坊”三字,谛观之,即雪坡公之状元坊也!同族居坊之上下左右者数千户。因入阅其村,遍访濫泥湾地名,得一二长老言:此地土壤膏腴,喜晴苦雨,此(比)大旱则禾黍倍收。今名坊里、衙里者,即古之濫泥湾地也!客问何故,辉告之情,求聚众于祠,叙始祖之名讳及迁移之里居、年代,出谱牒而共证之,历历不爽。然后知吾族手录中,误以新昌为新建也!其曰丰城者,因勉公入赘而讹传也!以为思廉公之裔者,辉在豫章凡所遇问,并无有称为其后之人,其支分派别又崇公之先,非吾族所自出之始祖也,明矣!以为福建徙江西,又因雪坡次、三二子迁居福建而讹传也!
8 A- z! Q5 o: s. ^5 l     老谱言:吾族自汉侍郎雲公为一世祖;十一傅至荣公;九傅至崇公,为唐贤辅;七傅至尚忠公,由河南陕州硖石迁新昌之灵源,其元孙振、来孙旦、及九世孙勉,俱状元及弟,郡守蔡谟为建 “奕世状元”坊焉;振公次子渠公,乃吾房分支祖,传六世至文龙公,從元世祖平定江南,诏为 “袁、临、瑞”三路总管,传七世至珊公,则吾沅之始迁祖焉。
; @( a% d" W) f2 `& m* M     后本曾祖文旻公所遗之草稿,继参姚学儒先辈,註清始祖分析之原委,三则据先伯、占魁、先君乾贞手录,我支之世系折衷裁定,一一禀诸父老同考,则弟孟湖、大成、荣佩编校,则子沧溶、舜民反覆審慎,伪者去之,真者存之,十三寒暑创稿始成,若是其不易也!$ r" i2 T! `2 m" A1 F
     噫!曾祖欲订正而未逮,辉先君欲修考而不果,今借父兄弟侄辈之力,使辉获考知,数百年不傅之世绪,而本源源,赖以不墜,难与否与?谨述先人之志,意及辉奔走之艰辛,以告来者。
' y7 u9 {3 ^* A6 k: |! U嘉庆十六年 辛未孟春月上浣 十六世孙 荣恭 谨識
0 ]) y, ]. M$ V(良能公第二十三世裔孙四川蓬安姚波誊录,良能公第二十二世裔孙湖南会同姚祖军断句、校勘)
% w" ^* k. M: `; M2 [' e
4 C- X4 `+ Z9 I1 i7 ~0 d% ~    姚家新修族谱序(译文)
   谱碟之难,不在于编修之难,而在于考据之难啊!
4 X& U6 A  N& L; f. A) n    我们沅州府芷江县姚氏家族的来历,系从大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始祖良珊公和兄长良能、良德二公从江西迁到湖广辰州府,而再到大明宣德八年((1433年),我良珊公又从辰州府迁移到沅州府芷江县。
$ {# e; D$ q- v2 R8 ~9 J# h0 u) D     整个有明一代,辰、沅一带,屡有苗、瑶少数民族土著首领率众猖狂作乱;本朝(大清)建国初期,又遭遇吴三桂乱党叛乱,辰、沅一带成为朝廷和叛军激烈争夺的战场,这样又过了数十年。期间几次经历兵毁战乱,于是老谱就丢失了!后来,先辈们就只能根据各种传闻,在各自手抄的草谱上标注始迁祖原来在江西居住的地方--有的以为是从福建漳州搬到江西新昌,也有的以为是南昌丰城,还有的以为是从南昌新建迁到目前所居之地,大家各自都将这些地点,说成是祖源地“滥泥湾兴贤坊”,各自的说法都不相同!而记载标注始祖的世系呢,也有很两种迥然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唐代思廉公的后裔,一种说法是唐相姚崇国公的后裔。至于说,所述传几代到姚勉公,那就更加有多种说法了。  T! D7 n" P/ M- W8 P
     我的曾祖文旻公,因为考虑到关于家世来历的说法众说纷纭,曾谋划去修正,虽然有这个志向,但没有获得成功。我的父亲乾贞公,与叔辈们经常听到,因此想继承先祖遗愿,办成这一英明之举,但刚开始商讨考证修编之事,却赶上我祖父正率领大家从湖南沅州迁到四川酉阳,事情又没有成功。但是他思虑之间,其拳拳之心皇天可鉴!多次感慨系之,而后将这一使命来勉励我去完成,我当时说可以慢慢来吧。$ j0 [6 Z, _9 b
     丁巳年春,父亲辞世前后,我经常听闻叔辈们也先后辞世。如果不把这当做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提上议事日程去努力完成,那么前人留下的遗憾,还要让它无穷无尽延续下去吗?因此,我去湖北来凤、湖南龙山,到四川宝宁、顺庆等地遍访亲支、观看老谱,奔波了几年,最终没有结果,而我却年逾五十了!
+ E0 A: x, b+ g1 a  Q     已巳年秋季,我回沅州府为良珊公等先祖扫墓,三次聚集族人在祖祠商议此事,把自己计划游历江西豫章寻访老谱的想法告诉大家。我说:家谱的研究,关键在于其传记,的确是这样的!我们姚氏虽然肇始于有虞氏,编修家谱应该说在良珊公这代中断了线索,但难道唯独良珊公非为人子,是从天上掉下的么?依次记载其子孙,而不上溯他的祖先,这是极不合理的!知道我们自己出自哪个始迁祖,却不知道他从哪里迁徙而来的,这是极不合情理的!这次豫章之游,的确是当前修谱的当务之急,能不急吗?大家都点头首肯。于是胜杰、寿山、仕华、沧龙、知易父兄等人倡议,孟湖、大成、荣佩、华台、华高弟侄等出资,我开始付诸行动。" Y7 l' T" ], g4 P
     我依据草谱上先辈手抄之只言片语,就径直去到江西南昌,到处询问是否有族人居住在滥泥湾兴贤坊的。果然寻访到一个聚集着族人的村庄,地名也叫滥泥湾。及至那里询问族中众长老,都说他们系由新昌迁居此地,新昌姚湾在元代遭受洪灾被冲毁,于是便开始移居于这个滥泥湾。根据他们的家谱,是在珊公没有迁移之前。随后赶到丰城遍访,虽然有同姓家族,但并没有地名滥泥湾兴贤坊的,我不胜叹息!行程几千里,所苦苦追索的事情最终化归乌有!这将该怎么办?9 a$ C2 ~% U$ o5 M4 f
     在这里住了一两天,刚好听到有一座山叫雪坡。于是回忆先人手抄的信息,记载远祖名勉号雪坡,南宋理宗朝时,当廷对答第一,状元及第,也许就是这个雪坡吗?赶快去问附近居住的人,却没有同姓的户,都说勉公本来是新昌人,入赘邹家,就在这座山上读书,于是以雪坡自称。观其遗迹,还有雪坡书室以及纳凉地,勉公和邹夫人的坟墓就在那里!2 }; l) g$ ]: @# {! U0 C
     我又坐船离开豫章,探访垣中,在那里住了一个多月,又遇到新建族人。于是向他们打听先辈的支流世系,都是出自斗门,而斗门又是由南昌姚湾,现在叫滥泥湾的地方所分出来的。于是就去瑞州的新昌,访得同姓族人而进行考证。进入村子,见到一座石牌坊屹立于此地,匾额上镌刻着“兴贤坊”三个字,仔细观察,这就是雪坡公的状元坊!同族人住在“兴贤坊”的上、下、左、右的多达数千户。于是深入研究这个村子,遍访滥泥湾地名,有一两个老人说:这个地方土地肥沃,喜欢晴天苦于降雨,及至大旱,则庄稼倍收。现在这个地方叫坊里、衙里,就是古代称为滥泥湾的地方!他们问我为什么来这里,我告诉他们实情,并恳求族人聚集在祠堂,向他们叙述始祖的名讳以及迁移时的住址、年代,出示家谱而一同证实,都一一清晰无误。然后我才知道,我们手抄草谱中,误以新昌为新建!而以为祖源地是丰城的,是意因为勉公入赘丰城邹家而以讹传讹造成的!关于系思廉公后裔的说法,我在豫章所见所闻,并没有有称为思廉公后裔的族人,而思廉公分支派别又在崇公的前面,这不是我们所出自的始祖,我终于弄明白了!以为我们是从福建迁江西的说法,则又是因为勉公雪坡次子、三子迁居福建的缘故,以讹传讹所造成的!& J; l$ l2 V* }
     老谱上说:我们家族从鼻祖汉侍郎云公为第一世;十一世傅到荣公;九世傅到崇公,是唐代贤相;七傅至尚忠公,由河南陕州殃石迁新昌灵源,他的长孙振、来孙旦、以及九世孙勉,皆先后状元及第,郡守蔡谟为之建“奕世状元”坊;振公次子渠公,是我房分支之祖,传了六代到文龙公,文龙公跟随元世祖平定江南,朝廷下诏将之任命为“袁、临、瑞”三路总管,传七代到良珊公,即我们沅州姚氏的始迁祖。
( V3 F6 c& X6 ^2 x$ F     后来,我根据曾祖父文旻公所遗之草稿,继参考姚氏学儒先辈的考证,在家谱上注清始祖自祖源地分析并迁徙的始末,三则根据先伯、占魁、先父乾贞的手抄,这样我支的世系就取正裁定了,一一禀报诸族中父老共同考证。于是乎,兄弟辈孟湖、大成、荣佩等编校,子侄辈沧溶、舜民等反复审查,通过一番去伪存真的艰苦工作,经历十三载寒暑更迭,初稿才开始形成,如此这般实属不易呀!
) @& [& w8 _, f' N. ]     唉!我的曾祖父想订正未达到目标,我父亲想考证修编而没有成功,现在借兄弟侄儿辈的力量,使我得以完成考证并知晓了前因后果,几百年失传的世系,终于找到根本,可源源不断流传后世,赖此而不致断绝,难易与否?这只能留待后人评说了!谨述先人的遗志,意及我自身奔走求索的艰辛,以告后来者。
& g7 Z) l. p3 |% M6 y1 X  嘉庆十六年辛未孟春月上浣 十六世孙荣恭谨識" w( A; R' i! n& `
(良能公第二十二世裔孙、湖南会同姚祖军敬译)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4#
发表于 2015-6-23 17:07: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6-23 17:11 编辑 / W# @, i. O& S* i$ f- ]% N
姚茂兴 发表于 2015-6-23 12:40
2 K% K* \) w0 W  C- G4 K8 S% i6 F图中的烂泥湾不知是不是族谱上记载的“许家烂泥湾”?是在袁渡镇。
% g8 e! k$ v' m: @$ U0 g

( z2 _2 A) S7 J4 x& t     这张照片标示的丰城袁渡烂泥湾可能有错误。
% }1 w& o- a! o3 i2 e" `  j6 }$ F" K     我三年前去过那里。
2 k0 H( g8 X0 q  k: |     第一,烂泥湾不在抚河边,最少还有一二公里的距离。
9 y$ Q8 ?7 P8 r, H     第二,烂泥湾紧挨着一条铁路,穿过铁路的涵洞,过五十米左右就到了烂泥湾村。马路北边的人家姓王,马路南边的人家姓余。2 C& s# K" @& I
     第三,从效果上看,烂泥湾村庄没有照片标示的这么大。就是十几户人家。
1 R8 N, W; `$ i! _- y* n. e   
" w- K/ _! |/ \3 b9 J2 R- O/ P. l
  H% \) k/ C! f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5#
发表于 2015-6-24 09:11:45 | 只看该作者
姚茂兴 发表于 2015-6-23 12:01+ x$ G4 D! A9 s' y# r$ N
这个不太清楚,具体您知道他们的字辈吗?《湖南氏族源流》载:“溆浦高庄姚氏,宋时由泸溪徙此。”而三公 ...

, ?' ~- c, s- C0 c2 Y请问茂兴宗亲:
) \4 ]. z& o3 [7 ~, M% `6 V    这里的“贵”是不是与我以前知道的“总贵”是一个人?能不能把“总贵”以上对接灵源谱的世系罗列一下。2 w+ c0 K( y5 x* a% p1 |

签到天数: 104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16#
发表于 2015-6-24 11:18:38 | 只看该作者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24 09:11
" Y' S9 k& x6 ^  h, ?: w, w) W请问茂兴宗亲:' ?, \, [$ f, I. Y3 g8 A
    这里的“贵”是不是与我以前知道的“总贵”是一个人?能不能把“总贵”以上对接灵源 ...
- b7 b+ Q" D* Y* i- }/ Y
绍弦宗亲:总贵还是那个总贵,思廉还是那个思廉,姚崇还是那个姚崇啊。这些你懂的。圆登谱与多数三公谱一样对各支从三公以下记载较清。
; F5 h4 i  e  Y5 ^* Z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布衣百姓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13:14:14 | 只看该作者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24 09:11- ~+ n) W1 P4 f$ Q% A4 i" M
请问茂兴宗亲:
( [( ~8 y% a( B' C    这里的“贵”是不是与我以前知道的“总贵”是一个人?能不能把“总贵”以上对接灵源 ...

' u$ @6 c; E, \' \* r/ J+ C% r- i  y        绍弦宗亲您好!这本谱只有“贵公长子良能”、“贵公次子良德”、“贵公三子良珊”,“贵公”没有记载。“贵公长子良能”的前一页便是“姚勉”的记载。我仔细检查了相机照片的序号,是连续的(1867-1868),没有脱漏。拍照片时,我也特意前后留边以便查对。现将两张照片上传,请宗亲察看。7 p4 Q4 D/ d5 _/ |

" x, |) q( Y2 j
3 ^/ C3 ^/ j, n) I! U$ g1 q
8 v1 z- x% K+ q4 B8 }3 ^

  {; \5 Z/ A+ K6 N% Y+ \6 \5 R0 T
8 ~3 D' F% O( |# K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8#
发表于 2015-6-24 15:29: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6-24 15:32 编辑
$ V3 f- r" \+ m. I9 x/ q! _
姚茂兴 发表于 2015-6-24 13:14! J* Y# g$ v) f3 q) a' s/ j
绍弦宗亲您好!这本谱只有“贵公长子良能”、“贵公次子良德”、“贵公三子良珊”,“贵公”没有 ...
) K) V6 p$ |8 D% }
0 `3 p3 `+ \; N8 a% F1 d
    这样的手抄本实属难得。只有把能够收集到资料一并分析,才能理清脉络。辛苦茂兴了。
! _# V" j- M) z" Y8 |    在表述“千驷”的行传时,说他是“三代单传”。不好理解。他的爷爷是三兄弟,他的父亲是单传,他是单传,可是他有二个儿子,龙和虎。分明是二代单传呀。& q& t* y0 V& V+ b4 i4 v/ b
    从上面透露的信息,良能的第四代才统一了字派“世文思志子”,应该是大约1500年左右发生的事情。
8 f9 _3 a  ?; ]3 h    姚勉字雪坡。上面的手抄有误。
0 `/ K/ k0 V2 [* r7 D    姚文灏,广信明朝人。三公新谱把他记着宋朝人有误。
; F0 Q: h  b9 Y

签到天数: 5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19#
发表于 2015-7-8 19:00:42 | 只看该作者
好资料,辛苦茂兴了!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0#
发表于 2015-7-8 20:51:15 | 只看该作者
姚茂兴 发表于 2015-6-24 13:14
# }7 s( H: E8 P绍弦宗亲您好!这本谱只有“贵公长子良能”、“贵公次子良德”、“贵公三子良珊”,“贵公”没有 ...

) u( a. E6 J  G2 F- L, K% w3 z三公支系宗亲的寻根精神令人敬佩,你们保存了这么多珍贵的族谱也实属难得,真是有心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5-15 08:0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