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姚维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对“一世祖”的蠡见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0:19:09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士龙 发表于 2014-7-9 16:20
7 U8 j: g: A3 ~& U. J+ F回七楼;;“《宋史·刘烨传》云:“唐末五代乱,衣冠旧族多离去乡里,或爵命中绝而世系无所考。”又《通 ...

/ P3 b; A$ x) S1 E) w' D9 @0 V; W“《宋史·刘烨传》云:“唐末五代乱,衣冠旧族多离去乡里,或爵命中绝而世系无所考。”士龙宗亲所引这段资料可以说明两个问题:' X7 T& y, D' S2 [) o" G
其一、唐末五代社会动乱导致一些望族大姓宗谱散佚,“世系无所考”,这是宋代人从唐代的社会现实中总结归纳的关于家谱存续的状况及原因,可信度很高。诚然,具体世系的记载完全依赖于家谱,家谱一失,必然“无所考”,但是,始迁祖、一世祖、老鼻祖,这些极重要而又简单易记、易传承的信息不会因家谱的散佚而失传或误传。试想,唐末五代以后的“世系无所考”,从舜到唐是多少年代?其间具体世系源流更是无从考证,但谁能不知道舜是姚氏的得姓始祖呢?
5 t# ~; E7 d  g: u3 I/ I( \8 {其二、“唐末五代乱,衣冠旧族多离去乡里,或爵命中绝而世系无所考”正好说明了“创祖俗”得以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原因:“衣冠旧族多离去乡里”,离去乡里而能定居新地,繁衍生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弱到强,其后代瓜瓞延绵,“爵命中绝”的这一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振兴家族,重修家乘,必要追溯始迁祖先,于是才有了各支各派的“一世祖”。这就叫“创祖俗”。但纵观整体,这一支的“一世祖”不过是大江百脉之一支流,在的甚至是支流上的支流。这些“支流”后来会形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待后来社会稳定了,民间保存的旧有的资料发掘出来了,有一部分又能追流溯源,从“支流”的“一世祖”往前追溯,从而确认“干流”上游的祖宗;另一种更普遍的情况是,有很多支派,限于历史资料的缺失,最多只能追溯到该“支流”的“一世祖(始迁祖)”,遂止于此。相信不只我姚氏,其它族姓中也当是这种情况。% l! l( P) x8 N% _9 j+ e# `
一得之见,不足为信,还望大方之家指导赐教。6 O( U3 u0 K2 N$ q, ~7 X& T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0:31:21 | 只看该作者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4-7-9 16:57
5 {: p% W+ z$ M% Z% A各姓氏的家谱,如果记载了上古世系部分,都未免有"造世系"之嫌。姚振宗百世源流说也好,还有其他世系源流 ...

- X! y; X9 t1 G: b6 i) _绍峰宗亲所言极是,但这种见解要稍加修正应当更有说服力:已经史料或发掘文物如墓志铭类证实的,不是“借鉴”,而是要肯定;对未经史料或发掘文物证实的,不可全信,也不可一概否定,轻率斩杀。因为,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4-7-11 13:49:12 | 只看该作者
分析的有道理,理解了,- Y$ R& G6 a* H/ P2 N; {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4#
发表于 2014-7-11 16:54: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姚维侃 发表于 2014-7-11 10:31 绍峰宗亲所言极是,但这种见解要稍加修正应当更有说服力:已经史料或发掘文物如墓志铭类证实的,不是“借 ...

, e( k2 w) l) m& \+ s2 e. [8 e/ m是的,维侃宗亲讲得更透彻一些。

签到天数: 3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15#
发表于 2014-7-11 20:14: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士龙 于 2014-7-11 14:01 编辑 " @. j. I/ r# x
姚维侃 发表于 2014-7-11 02:191 r' b6 s5 y8 Q1 `2 M% ~
“《宋史·刘烨传》云:“唐末五代乱,衣冠旧族多离去乡里,或爵命中绝而世系无所考。”士龙宗亲所引这段 ...

9 i/ `$ \8 ^; x1 U* Z4 w3 A* x" k) p  u' y  O
维侃宗亲解释非常到位.本来就无从考,关键就是没历史资料更没皇帝的记事本所记载的官爵资料.3 n6 S0 V; E& L4 D6 Q
    关于始迁祖、一世祖、老鼻祖,这些极重要而又简单易记、易传承的信息不会因家谱的散佚而失传或误传。-----------这句话我有同感.
7 d) F0 @9 @  H清姚振宗撰百世源流;/ D) p* W- S; N# o# _8 u
,疑问一;26支始遷祖有好几支都是不詳的.就找歙县\休寧\婺源来说事吧,
" z' I/ \6 z' r4 [6 x  春秋时期属吴国,战国初属越国,后属楚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置歙县,属会稽郡(治三阴,即今浙江绍兴)。楚汉之际属鄣郡(治故鄣,今浙江长兴\淳安),此时,歙县含今歙、休宁 婺源、绩溪、淳安、遂安、黄山风景 淳安
% X* F' L0 d2 U5 g2 M徽州府(前称新安郡)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故县治与府.(徽州)歙县范围大,(歙县杏潭姚氏\吾武儋漁梁姚)兩支北宋任职定徽州.而歙县志\徽州府志\新安志有记载.湖州姚迁深度三度变迁.在六縣中休寧\婺源\績溪都有姚氏支流居地,徽州文人太多.
* u6 ?, v$ b6 v: A- x4 t7 C. q9 \+ }在清朝年代交通不方便下姚振宗撰百世源流只能否印证他家的支流情况.我们现在网络时代都理不清,何况他那个年代.........只能作为参考9 B: Y6 @* i# c$ ~
6 @- e# Z9 {4 s, B/ h

: l; z" r* s4 m- A. ~8 T" s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7-12 08:35:22 | 只看该作者
姚士龙 发表于 2014-7-11 20:145 Z/ j, \& m- @% |0 p$ x9 C5 v* u
维侃宗亲解释非常到位.本来就无从考,关键就是没历史资料更没皇帝的记事本所记载的官爵资料.
3 t8 G9 `; A% j    关于 ...
. J/ L, w0 [& m9 I8 p  d7 `4 u
“在清朝年代交通不方便下姚振宗撰百世源流只能印证他家的支流情况.我们现在网络时代都理不清,何况他那个年代.........只能作为参考”: ?: p2 e) t7 z* T6 N
士龙宗亲此言极有见地!
: N  y0 C* _# f1 x5 D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7-12 08:39:42 | 只看该作者
姚宜廷 发表于 2014-7-11 13:49. f4 N  A: j/ K. U
分析的有道理,理解了,

9 |; ]; G% T( S; V4 k6 \7 H& k7 P谢关注并期待参与讨论。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7-12 08:43:46 | 只看该作者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4-7-11 16:54& j8 ?; O$ ~. z2 A& P9 y
是的,维侃宗亲讲得更透彻一些。

" I0 I; x* e0 a& F! B绍峰宗亲也是热衷家族文化和历史研究并常有独到见解的人士之一,谢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21 22:1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