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蓬安姚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舜帝及后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3-9-20 10:59:29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3#,- [' H( K3 y: U2 R& b) E* s
       为了弄清 舜帝后裔的历史 宗脉,唐贞观六年,丰城瀛州学士姚思廉曾奉敕创修《姚氏世谱》。这个《世谱》曾一度失传。后来又在福建蒲田后裔收藏有古籍族谱中发现有录载的《姚氏世谱》,有人把它编入了《虞舜姚公世系大族谱》。从《大族谱》看,它反映的是舜子商均一支的后裔。3 |+ ?3 T1 P" H5 r% M
     ——这是说莆田中沁姚天赐编纂的《虞舜姚公世系大族谱》。
1 o  X6 j4 a% F2 x
" W9 g, S3 E' M+ W10#,新浪网友2013-09-09 04:06:43 , d% x! G* P$ z+ \3 I/ i  F
      吴兴姚氏确是舜帝姚重华的正统嫡系血脉,确是二千年前舜帝67世嫡长孙妫渊为避战乱而率舜帝姚重华的嫡系子孙隐居当时丛林密布的吴兴郡,为防万一,又分二支,-支居武康山中,一支居菱湖水乡,——武康山中,哪里?菱湖水乡,哪里?两者的依据?, N* }; g$ B- C3 H' J) b
      至西汉未年妫渊之嫡长妫平出任翼州刺史并谏议上大夫大学士后,妫平恢复祖姓姚姓,姚平即是舜帝姚重华的69世嫡长孙,今吴兴姚氏的舜帝嫡裔血脉已繁衍至145代了。
- @6 l  ^2 B3 x    百度词条上的中华姚氏求正堂即是舜帝正统嫡裔血脉,舜帝姚重华140世嫡长孙叫姚丹萍,百度词条也有姚丹萍,舜帝139世嫡长孙叫姚金田,舜帝130世嫡孙叫姚文田是淸嘉庆道光二朝礼部尚书官居从一品.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姚氏是国家政府及海内外各界公认的舜帝姚重华最正统的嫡裔血脉.——国家政府及海内外各界不会像博主这样无聊!
. ?- E0 y' z& B# z2 i; g& w6 v# C5 R' s" G. K$ G

6 o4 S# b  M) q2 E2 w! y9 T$ Y

点评

木来我不想发上来;这这天我在和他争论;所以发上来让大家看看;  发表于 2013-9-20 12:36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3-9-20 17:03:05 | 只看该作者
妫姓是我国西周青铜器铭文中记载的上古最早的八大姓之一。6 _& P% S5 U3 x$ L
    妫姓在汉唐之间在江浙一带繁衍为望族,以吴兴郡为郡望。
+ \- L  V; N4 x    妫姓的另一郡望是南郡7 ~0 O8 |$ {% V: y6 L% @
    唐宋以后,史籍中已不见妫姓踪迹。妫姓名人主要来自陈国后裔。$ u0 L2 K4 g' R$ h  a; c2 p" I
# t- c' A  s3 T$ r* E: i0 E
    舜帝后裔不论是那个分支,宗派,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它的源头。舜裔姓氏的源头则是妫姓。 《尚书  正义》:“瞽叟姓妫,妻曰握登,见大虹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
# N& Z9 }. C3 R: e& C
5 H, m$ W( L9 q. |- c0 d     有人说,帝舜一氏二姓,一氏为虞氏,二姓分别是姚和妫。郑樵《通志·氏族略》言:“虞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元和姓纂》说:“虞氏:虞舜有天下,号曰虞。子商均因以为氏。”舜帝后裔,大多是由这三个姓氏演变的。而妫姓是舜帝大家庭的宗姓,但在其后,随着姓氏的演变,舜裔不断受封,而以国、以爵为姓几乎替代了妫姓。
* F; T4 M) Z* k  h5 ~  `
( K5 E7 I; J( R: w. O8 d& g妫姓人物9 Q/ D$ d5 n8 y( j
     妫方:商封舜后十二世发为诸侯,以奉舜祀。妫方乃发子,承父为侯。
& q2 N9 X% R) X9 z! L     妫满: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了舜帝的后裔妫满。武王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他,封他 为陈(在河南淮阳)侯,让他奉守舜帝的宗祀。妫满为陈国开国侯。 % y: x8 A& B+ f+ D
     妫昌:王莽建国初,封妫昌为始睦后,奉虞帝后。 5 L4 Y8 {# O5 H5 {- Y- `% u) B- g
     妫皓:东汉尚书郎,明达国典。
2 u+ P& _0 y% ~$ o     妫昆:晋代时期南郡太守,余杭人。! |2 i* b3 P5 h% ]$ @% c" U
     妫览:三国时期吴人,江东纷乱,亡匿山中,孙翊为丹杨,用览为大都督督兵。' u7 R# E" `) u7 [
     息妫:是春秋时陈国(今淮滨)的一位美丽公主, 从小就远离王宫,由乳娘抚养长大。因为面若桃花,又称桃花夫人。她与姐姐分别嫁到息国和蔡国,为息国侯夫人,故称息妫。…… 息妫与息侯合葬在汉阳城外的桃花山上,后人在山麓建祠,四时奉祀,称为“桃花夫人庙”,至今仍为汉阳的名胜之一。8 r0 p5 b9 |3 c! h! K

! D3 @0 l7 x5 ?7 m) U- ~: ?5 Q- R/ Z% v# J5 z7 |/ w

0 |6 m& T) v2 H8 L+ u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9-20 17:47: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蓬安姚波 于 2013-9-20 17:51 编辑
5 d. Z8 e& s" i1 P% `! e( h% I- J# g, C& h
. K: h) p4 {) i9 X6 `5 t6 Y
原文地址:二妃坛的回忆作者:山里红
8 j( Y; L3 C' u  ], P* ~2 S    五月二日至三日,我和旅游局原局长仝毅,陪同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俗文学学会秘书长陈泳超博士,和他的两名博士生女弟子,来到了永济市的所有舜文化遗迹可寻之处考察。. V0 R! `# z" _( {
    五月二日,我们来到了舜帝故里——诸冯(音平ping),传说这里是舜帝的生地。《孟子》有“舜生诸冯”的说法,是从古代关于舜帝的传说来的。在永济市明清时期,有诸冯里,辖陶城、永宁、黄龙、舜帝、薪营等村。5 w$ S3 I3 x# K: f5 T+ N" W, o
    在舜帝村,我们看到了康熙年间的一通石碑还树在村中央,上书有:“大孝有虞舜帝故里”。
& {/ @$ X9 L; s* F8 ]# ?2 n3 U    村内有在原舜庙遗址上新修的舜庙一座,尚未完全竣工。0 K9 J+ d3 x' \8 I1 h' U
    村外有舜父瞽叟坟,又称先莹。6 ?$ s  h8 L' h# P( {! g6 c0 j
; M, M$ G/ [% y7 l1 w
舜帝故里碑
舜帝先茔遗迹
村民新建舜帝庙
故里碑背面关于先茔和遗迹的介绍
    五月三日,原定要上尧王台,因为小雨,改为先上二妃坛,这是我第二次上二妃坛,取的路径略有不同,第一次距今已经十五年了,上次去只是拍了几张照片,看了看墓冢,没有作更细的考究。就是那张不像样的照片,被许多地方使用。这一次,我们看的细一些,上下共用了三个多小时,我的衣服也被汗水浸湿了。     二妃坛座落在一个独立的山丘的最顶上,墓的周围散落着无数似是汉唐时期的陶瓦片,这座山丘正对着苍龙峪山口。
  K0 o4 F7 \  w- [! }; h% d    二妃坛是印证舜帝在当地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在探讨舜文化的过程中,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春秋战国的史料中断言:舜都蒲坂。至今在史学界被普遍认同,它可能与二妃坛的存在不无关系。- k5 x; A( [% T" M* [; `
    中国社会最早是从母系社会过度而来,所以,在古代,人们大多遵从母系社会以祭母或者祭祀女性为中心,而对男性的祭祀并不被重视或者不存在。所以研究古代社会,母系社会的遗存可能最有价值。
0 O5 Q/ n3 d+ F    在众多舜文化遗存中,关于二妃的文化遗存可能要比舜的遗存更有说服力。所以,二妃坛印证了舜在蒲坂的历史。
/ S$ v% F# Q# L( m- d6 {, v" J
% b8 ?  w0 h% h7 @4 p. s  H
' O( x, F# o2 D
   今天的二妃坛空留一座墓冢。没有了任何建筑的痕迹。而历史的记载是这样的:《地记》说:“河东郡青山东山中有二泉,下南流者妫水,北流者汭水。二泉异源,合流出谷,西注(黄)河。妫水北曰汭也。……河东县二里故蒲坂城,舜所都也。城中有舜庙,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 Z* T: x5 ~. |7 A
    二妃坛是千载万载也搬不走、毁不掉的。可是舜宅去了哪里。  : ]) T  V+ A0 ~8 W( ~
    在二妃坛,我们惊奇的发现到处散落的陶瓦片,印证了史料的记载。
/ t' G1 x# l" @5 F3 h9 @, _9 F3 o3 {  x

, n& n8 V6 Q/ P1 y% B6 ], J    ( o/ M) Z7 w$ S% h5 N
7 N* {" i. L" p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9-20 17:52:10 | 只看该作者
二妃坛发现夏代文化特征陶片  印证当地舜帝文化的真实(2010-05-26 08:35:35) 转载
& _) ]) e+ \, U. e
7 A- z! I' G; F# o  W) F* E
标签: 二妃陶片文化遗址东下冯舜帝永济分类: 学术研究
# v- L9 Z+ Q/ [- R# ^  C

% u6 |( M9 l8 c$ N4 m3 \
永济二妃坛发现夏代文化特征陶片
印证当地舜帝历史文化的真实存在
    最近,在市政协主席袁宏轩、副主席侯春来的安排部署下,我和仝毅陪同北京大学一个考察组,在我市的二妃坛墓址发现大量具有战国乃至夏代特征的陶片和瓦片。
此前,关于二妃坛的记载仅见于汉代及以后的志书,如《地记》中关于二妃坛的记载:“河东县二里故蒲坂城,舜所都也。城中有舜庙,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
- N: c' @, h7 E1 K/ T    这次发现的陶片经北京大学考古系“商周组”专业人士鉴定认为:有一些是战国瓦,有一张陶片具有山西夏县东下冯文化(夏代)特征。说明,“二妃坛”非汉唐时期的建筑,早在战国以前,或者是更早时期已有。人们认识尧舜禹这一历史的时间大约是在春秋时期,但二妃坛的存在比人们普遍知道和认识尧舜禹文化的时代还要早,可以说,山西永济的二妃坛有可能是目前存在最为古老的舜帝文化遗址,它为我们界定舜帝文化的发生地提供了重要的、不可磨灭的考古佐证。
    目前,我国学界关于尧舜禹时期的历史文化现象,只有山西省襄汾的陶寺遗址能佐证那个时期的历史。而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尧舜文化遗址可以从考古的层面印证历史事实的具体内容。

+ p' w# O9 b% n% t) B- U( W* f3 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0-6 23:1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