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姚良韬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燧究竟卒葬何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3-9-3 20:58: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据文书宗亲说辉县文物管理部门可能有燧公墓碑的拓片`,不知姚勇宗亲能否帮忙打听是否确有拓片呢?另外湖北不少地方在不同历史时期被称为郢~,但我认为应当将注意力放在宋元时期被称为郢城的地方!

签到天数: 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3]八品县丞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21:24:0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燧公究竟卒葬何处的问题,已引起姚网及相关城市网友的关注,现在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潜江之说,二是江陵之说,三是钟祥之说,四是辉县之说。本人提出潜江之说,也是在钟祥论论坛发帖求教之后受网友指点而提出,现将本人在钟祥和潜江论坛所发帖的网址链接共享,期盼宗亲参与讨论!钟祥潜江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3-9-5 22:15:17 | 只看该作者
. S3 Y3 R, U2 V8 V2 ~# N& L* J
浏览钟祥和潜江两地网络论坛的讨论,
+ c4 q* k1 i: N2 c" t6 s开拓了寻祖思路,- `% J  w' `! P7 R
受益很多!. n& e: N& K& v- T
良韬宗亲开创了姚网与地方论坛网站的联动机制,- U; v8 |8 \6 Y- b; n; ]
为我们寻根问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8 e1 p% ?7 P) N' P  @! Y3 I但愿历史与现实相通,
; L. W3 e+ D3 v& R. ?# T: q早日找到先贤安身地!- ~/ Q& Q8 s! q2 ~" U' V
  X; K. ?7 x9 ?4 ~- o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3-9-6 12:35:23 | 只看该作者
本人认为根据钟祥的历代名称,
被燧公称为”郢“”石城“,
应是湖北钟祥。
附:钟祥历代名称:
春秋战国时期,钟祥为楚别邑,称郊,系楚国陪都。
西汉初年,改郊郢为郢县
三国时期,吴置牙门戍筑城,名为石城
西晋元康九年,分江夏郡置竟陵郡,治石城。
南朝宋明帝泰始六年置苌寿县。
北朝西魏大统十七年,改苌寿县为长寿县,置郢州,治长寿。
北周改名石城郡。
隋代大业三年改为竟陵郡。
唐代武德四年复置郢州。
元代升郢州为安陆府,仍治长寿。
明代洪武九年,降安陆府为安陆州,废长寿县并入安陆州。
嘉靖十年,升安陆州为承天府,为中央三大直辖府顺天府——今北京应天府——今南京承天府——今钟祥)之一,复立县,因嘉靖皇帝生养发迹于此,御赐县名为“钟祥”,取“祥瑞钟聚”之意。八年后,加设兴都留守司。
顺治三年,改承天府为安陆府。
民国废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名仍为钟祥,19925月撤县设钟祥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3-9-22 13:14:44 | 只看该作者

3 s$ F* j" f; r0 D! @" o
% T3 r# |9 t  v& r0 r: v* u这几天看姚燧诗词,4 k5 ]- R7 R" L2 E
有几首都是写钟祥城东北大洪山的,
4 d; Y' C% F; u燧公对大洪山情有独钟,* G6 B+ ]4 A5 F1 q
也可能是他晚年安家及卒葬于此的原因,5 K( p- a6 S8 R+ Z; e/ G
所以我认为燧公所说“郢”为现钟祥的可能性大!% V  J$ d& C  Q7 ]

2 G( U" C& ?8 p如:
- z6 r6 Q# M, Q+ S1 x% t. F
《浪淘沙·七十鬓双蓬》
余年七十,洪山僧相遇,言:“别公十余年,面颊红润,益加于昔,有道然耶?”因为一莞,赋此晓之——
七十鬓双蓬,已分衰翁。烦君休誉面如童。只此正为我老验,物理曾穷。天地一微躬,草木还同。桃花初也笑春风。及到离披将谢日,颜色逾红。
又如:
《南乡子 游洪山寺》
良月大洪山。枫叶青青柏叶殷。一树桃花修竹里,天悭。连见春风一岁闲。争挽插云鬟。日暮金鞍未拟还。偏与歌姝相照,朱颜。应笑诗人两。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3-9-22 18:23:25 | 只看该作者
   按:上传元代刘敏中所著《平宋录》(又名《丙子平宋录》)部分内容,该书记录了元军在至元十三年(1276年)从襄樊顺汉江进长江,南下临安灭南宋及宋幼主赵(显)被俘北迁事,颇有史料价值。现摘录元军在汉江中游地区进军经过的文字,供宗亲研究宋元时代“郢”城所处位置,推测“郢”城现为湖北哪个城市?
    至元十一年甲戌正月,上命右丞相巴延节制诸军伐宋。七月,巴延陛辞,上谕之曰:“古之善取江南者,唯曹彬一人。汝能不杀,是亦曹彬也。”
0 L; X) I  v: h! H- k( R6 m/ d  o1 n+ f! s
  甲戌九月,大会兵于襄樊。是月丁亥,沿于汉江而下。前后延袤,旌旗数百里,水陆并进。丞相遣万户武显等前锋,趋郢州,至溧水。时值雨淋涨溢,以无舟楫病涉,遂驻兵于溧水之滨。丞相大军继至,武显等趋迎马首告曰:“溧水泛滥,兵马惧其漂没,以故待之。”丞相怒责曰:“此水小而不敢渡,焉敢渡大江耶?”伫马军中,召一壮士负甲仗渡水,而军马长驱悉渡,亦无漂没者,诸将伏其威武。诸军既渡,丞相令禁军中,有敢杀马,以罪罪之。于是一军人杀马,即遣诛之。  a+ h# O  r0 c+ x

3 j; r, x8 b& K4 P& T% U. Z3 X/ L  至炎山,前锋来报郢州消息,丞相遂至郢,军郢城之西。其城在江北岸,以石为之,高接山形,矢石莫能近,攻之无益。有人来言:“江南有城曰新城,彼于江水中密树椿木,以绝舟楫往来,下流又置城于黄家原,彼军坚拒,诸将极难为力,于是丞相历观郢之形势。其黄家原堡西,有沟渠深阔数丈,淋雨月余,其水涨溢,南通一湖,至江甚近,可令战舰悉达汉江以避郢军。”言讫。丞相遣数将率兵进黄家原堡,即曰克之,总管刘二李劳山首获战功。丞相遣兵围郢,又遣兵众治平江堰,破竹为席地,荡舟而过郢城,遂入汉江。大军将进,诸将告曰:“郢城乃我之喉襟,今不取而过,后为归路患。必当取之。”不听。诸将数言郢之不利,丞相骂言:“汝曹欲为困襄阳之计,俱为龙断者耶?用兵缓急,我具知之。况攻城乃兵家之下计,大兵之用,岂惟在此一城哉!若攻此城,大事失矣。”
$ d( q9 P( u, E3 G' f5 _6 n' d- w
  冬十一月戊子,大军发郢城。丞相而下,平章阿珠及诸将帅,不满百骑,殿后而进。前去大军数里之间,后有郢州城将帅赵统军帅精兵数千骑追之。丞相暨平章阿珠等未及介胄,而回渡迎敌,大破郢兵于汉上。丞相亲将马军,挥戈毙之。其余将士,死者不可胜计,生获数十人。1 N2 y; j+ ?) O+ N  q
, W. Q; D2 r: q0 b3 x. A+ k
  乙未,至沙洋,敷陈祸福,招谕归降。其守军串楼王、构索王等坚壁不降,遣兵攻之。时军中有相土李国用者,祭风,风遂大起,以助兵攻。丞相令炮手张元帅等顺风以火炮攻之,烟焰燎天。俄而城陷,生擒首将串楼等四人。丞相令曰:“应拒敌者,悉斩之。”& j* N/ S+ G+ n7 b7 s% x, V, C5 L
2 T4 y# h, J! q2 X6 C0 X
  沙洋南五里,至于新城,其将边都统镇守焉。丞相令军众,将戮沙洋军人首级列于城下,执缚沙洋将串楼王等,望城呼曰:“边都统,宜速归降。如其不然,则祸在于目前。”至暮,其将黄都统逾城而降。丞相拟授招讨使,即以金符佩之。又遣人复招边都统。回言曰:“请参政吕文焕话。”于是参政吕文焕乘骑于城下,彼军一时飞矢如雨,中吕文焕右臂,坠马,抵城避之。须臾,奔趋而已。己亥,丞相遣兵众攻之,彼将统副任宁逾城而降。丞相乃督众乘势攻之,下令曰:“如降者,悉免。应拒敌者,皆斩之。”其城中军民,往往逾城而降。是曰,进攻,拔之,首将边都统自焚而死。于是丞相将沙洋所擒将串楼等四人亦诛之。
/ G! g8 `2 N$ n, d1 a" T4 K- s) w5 ?9 g8 |! O: E
  大兵遂至复州。遣人谕其主帅曰:“汝曹若知机而降,有官者仍居其官,吏民按堵如故,衣冠仍旧,市肆不易,秋毫无犯,关会铜钱,依例行用。”兵至,翟安抚贵即曰出降。诸将言于丞相曰:“自古降礼,当要降表,须知计点钱粮军数,差官镇守。”丞相不听,省谕诸将,无令一军入城,违者斩之,于是无秋毫之扰。丞相温言慰谕之。翟贵曰:“贵今官守复州,如是不降,一郡生灵必遭殄灭。贵今已降,家属在鄂州,必不能免。”丞相曰:“汝今迎师而降,鄂州亲属可令无虞”云云。丞相召贵曰:“复州去江陵不远,汝遣使去招谕云云。付汝蒙古文字,今使江陵之人赍之。如遇后军见之,不敢为害”云云。诸将又曰:“当要降表,须知钱粮军数。”丞相曰:“不然。倘复州不肯归附,亦不宜攻击。自今时曰相逼,前去大江不远,我军悉战力争,不在于斯,在于渡江耳。”诸将皆曰:“诺。”丞相大会诸将,议渡江事。即曰遣总管刘深、千户马福观沙湖水势,令诸将皆趋汉口渡江。诸将曰:“汉口水急,彼军且有备御。”丞相不听。我军径过沦河,军于蔡店,去汉口且近。是曰,兵众围汉阳军,取汉口渡江。夏贵并力守御。丞相遣数将帅舟师,至夜复回沦河、沙湖,曰:“汝辈如至阳逻堡或沙湖近处,遣人速来报我。”先遣万户阿喇哈蒙古骑兵倍道兼趋沙河口。丞相帅兵前进。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6-1-28 16:20:58 | 只看该作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6-1-28 16:27:42 | 只看该作者
$ i2 h$ Q+ b5 ?7 P5 X. d
牧庵年谱》记载:“皇庆二年癸丑(公元1313年)先生七十六岁……先生九月十有四日薨,葬郢城北台之陂乡。”3 n' Y* Q7 _" I& G

; f. O0 k1 [$ z4 c: x4 F+ r现今湖北钟祥市东桥镇金家店姚家大塆,
: i6 _2 T, c& r6 ^( G是否为燧公卒葬地——“郢城北台陂乡”!?& h" e) V" N6 ^6 z9 J: f7 C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0-8 12:1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