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3-2 23:35 编辑
- e- P0 t4 M- e- R6 t. h7 O( h7 V9 l+ f+ [* D8 B
回复 1# 蓬安姚波 8 p) f. W9 }( E7 h# ^
; f/ ]4 m% y3 o$ Z, E5 F' u4 u/ Z1 d( q, k
粗略浏览了几页,可知是湖南桃源旸谷(珍珠堂)姚氏族谱,旧谱。该族2011辛卯年重修(九修)了。
$ L7 }% L8 _' p 请说明旧谱页的来源和相关的其他资料(如果有的话)。4 z9 Y! B- _; S( T2 n# f; [& t
O/ Q+ m3 O. ~1 s4 e0 R( B& Y 姚闻闻评论此谱说:; P. S* j* `# Z. Z
$ J# H0 _; B: \( u; h1 e) `: n; O此谱错误多,仅一点崇为思廉之父就说明,编谱人不知一个是武周时人,一个为隋末唐初太宗时人。说明基本的历史知识都没有,还有商均的儿子也是在胡诌,说明《史记》也没有读过,更不说崇的父亲,明明《新旧唐书》写得清清楚楚,非要乱找个人,这就暴露了编写人史书读得不多。我猜此人仅初识文墨,最多读完了《千字文》,还未达到考秀才的功夫。 | + h' d! s( Q ^1 \' P# x# @ ?$ t
2 m8 J; o" f' C) h/ S0 E& ^
6 E4 k% U0 V" D, K
诚然,此谱世系宗支总图有不只姚闻闻指出的错误,但是,它自有其价值。古往今来,编谱人往往是那个圈子的“高水平者”,不少不一定读了多少史书,也可能只是文墨粗通(包括今时),能将谱编出来,在某种情况下殊属不易,甚至是可贵的;不然,我们今天或明天便无谱可读。我相信这些古人和今人,不会写错他们自身上下五代或更多代的世系关系。
$ O1 y$ P0 |* m# ?/ B 我也读过硕士和学士编的族谱,未必比他们强多少。
% p: }9 ~( d* J- g5 N a" v2 g" u ^6 e
1 i0 s& l- M" k+ i) b+ U$ k
1 E' }6 j2 T- l/ y, A2013-03-02更正:* p- C+ n: d: n" Y4 J- z
上面说 “ 是湖南桃源旸谷(珍珠堂)姚氏宗谱”——读此谱和其他资料,发现讲错了。此谱主要是福建泉州永春的姚氏宗谱,也曾与南安、安溪、浦城、广信(上饶)等地姚氏合修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