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pszyy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应当关注湖南桃源姚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8:54:24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我的理解是:楼上各帖(序)和QQ上的,是现居咸丰小村姚善安提供的,是姚善安持有的族谱上的。
7 d# z( l! }" y  W" @2 I     这样,你可能不能回答我的疑问。我也不能理解这些资料的真正的全部的涵义,只能琢磨一部分意义。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18:55:10 | 只看该作者
1,(姚善安现居咸丰小村,持有族谱)
  |% i6 W" c) ?6 p                                                             谱序  
1 _) v' T$ y& C, n- Q. [    姚君联芳号芝轩,与予为通家友,以所修家谱来,告于余曰:先世江苏无锡县明洪武间进公,由裨将出师湖南之昭潭,其风会沧桑不可考矣。永乐二年汝贤公守備沅州,移军间有仙气蟠郁,遂君(?,居?)之,数百年来谨存此一脉之传而未常有谱。3 S. K3 F5 B4 p, ?# L

2 F% F4 v% `! U/ m    ——谁撰此序?撰于何时?姚芝轩联芳与始祖进公什么关系?
- y0 o7 y* ^- h+ Z! Z* F3 O3 k1 [
% q0 V* @. m! T. S2,墨谱原序 1 O# J* y, U: }) D
                                            墨谱原序
) S. K1 f- F: `* ?. G) j  w      始祖进公,原籍南京常州无锡县新安乡三十六都八宝人氏。明洪武时官总戎府,屡立战功,及耄锡戎星沙湘潭县。国泰公,其子也,或者与进公率老于新乎。
1 v: g, v1 k  w, k0 X3 v) A5 o     三世祖汝贤公,生于湘潭县忠诚乡第九都黄龙港乔家壋,娶霍氏刘氏。永乐二年自湘潭移屯沅州,又拨军至常德府桃园县,始住仙人山,继徙白沙坡,舊(谱)相传公为始迁之祖云。( P: {) Z. J/ @
     四世祖文荣,正统三年征蒙僱洞,六年调剿云南麓川。
1 v) g& b% j' V: H     五世祖忠诚,正统八年征麓川有功,钦差礼部赐赏;十三年复平麓川;景泰(太)二年调剿贵州香炉山,并戎(?,与)广成、步上、江小言等处,后戎靖州。成化六年,蒙县赏。
6 i4 v1 d. k* g( P6 t    六世祖灜公,调征贵州西堡海,公官卫总府。弘治五年,指挥童知高、按察副使俞[调征贵州香炉山]既镇嘉府戌镇。二十七年,永寿承员因功加级]官总戎府,食俸官军。
/ U5 A# V8 C; ~" I, h, Z+ R* [    万历十一年,八世祖迁科级仍总戎府。二十八年征番征苗,复征皮林。三十五年迁贵州官总戎。自后,千邦、千凤与辰州总戎麻贵,同征夏哱拜安彦等,冠是皆炳炳于先朝者。
& s: u: ~7 |% {$ Z% q$ J+ m    历天启、崇祯,茫茫然失序。真得徵求存军户,时铁粮米二十石,况为世禄候之。子孙亦知今日之縄继以至于斯者,先代忠义之所留贻也哉。, \: E( U1 b) c
    十三世孙邑庠生文飚建章氏序    (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小事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2 a, f3 Q2 x0 m    ——以上二序是桃源姚氏谱序。
9 A9 x1 v4 f. ]( R/ O    ——墨谱原序在哪部族谱上?墨谱是什么意思?4 T+ p: ~5 y' N9 q
    ——十三世孙邑庠生文飚建章氏序。哪邑?作序时间?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19:03: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3-23 20:11 编辑 : Z3 v- s' T. Q! s) V0 M
有关合谱的信息;! f6 v4 f& }! Q/ t: }( O
嘉庆辛酉举人兴族,大叔祖芷江縄生文贤公,倡首于乾隆辛亥肇修合族修家谱,公议余临咸过利川与来凤三邑些记名阅讳嗣后凡,我同宗尽于其用心以为心劝世得其人,文献之传是之于今徵之于后其地,日兴时不已称为望族也乎。贵州旦州府痒生官生二十一代孙復文榜名逢尧乎。5#蓬安姚波 发表于 2012-12-19 09:39

7 h! c  U' _) f! Q, U: \4 m  x
; b+ m, |$ L5 R8 t3,有关合谱的信息
( V8 u. b3 L3 A( \/ L$ n; @: E      嘉庆辛酉举人、兴族大叔祖、芷江縄生文贤公,倡首于乾隆辛亥肇修,合族修家谱公议。余临咸过利川与来凤三邑。些记名阅讳嗣后,凡我同宗,尽于其用心,以为心劝世得其人。文献之传是之于今徵之于后,其地日兴时不已,称为望族也乎。
  Z4 H" v! d* T; }- a+ r                                                       贵州旦州府庠生官生  二十一代孙復文榜名逢尧(乎)4 x8 o0 K2 c8 y; p' t

0 J: G$ y5 [. x$ b' P    ——以上信息,与湖南桃源姚氏始祖进公无关。这合谱的信息是从哪里来的?也是姚善安持有的谱?# D9 q! f# n" {0 e* G
         这位贵州庠生姚復文讲的似乎是湖北咸(宁?)、利川和来凤三县姚氏的事情,他们是三公后吗?7 M5 \+ K9 V, K  R% C8 n1 s' V
         芷江縄生文贤公倡首于乾隆辛亥倡修家谱,现有此族谱吗?7 ~7 D) b: V; \  @% f- ]; I9 ]  Y
         是咸(宁?)、利川和来凤三县姚氏合谱还是三公后与湖南桃源姚氏分支合谱?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20:1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蓬安姚波
$ B& q; V  E. Q: s* c, }; C7 e6 Q; x1 _! R9 e5 A2 |- ]. c
$ b# M/ h  x- m# \' z$ e: @9 x, ]# X
    唐朝才有安史之乱,明朝(湖南)桃源姚氏累世先祖是武官,是在湖南贵州平压苗乱。. T6 r% n' L, G0 c$ k
    姚善安现居咸丰小村,咸丰小村在什么地方?姚善安是什么人,有什么族谱?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15#
发表于 2013-3-23 22:10:26 | 只看该作者
3,有关合谱的信息( }3 T0 H1 Z. F! X+ c! D3 [
      嘉庆辛酉举人、兴族大叔祖、芷江縄生文贤公,倡首于乾隆辛亥肇修,合族修家谱 ...
5 R2 B+ f2 Z7 N8 f. f4 C. n( ?pszyyao 发表于 2013-3-23 19:03

9 c: h' _# y" x! I
- C4 T: u) S% _" A- |" d
6 _( G. z. p4 j. v/ R    合谱的事现在还没很具体的说明;这个只是我个人分析;发现是福建入江西再入沅州的这些源流几乎都来自珊公后文献公后裔所持族谱上;其它二公持有族谱还没发现;看以后还有发现的没得;. L/ t- J. ~8 _2 Y& X: a
    这位贵州庠生姚復文讲的似乎是湖北咸(宁?)、利川和来凤三县姚氏的事情,他们是三公后吗?
3 ~) @: \4 _' T2 O3 f) ?4 K看字派是三公后裔,利川有三公后裔;所得到信息差不多;
+ N2 D5 D# Y, N: g/ `姚善安是用常德府字派;实际是文献公后裔.合我们的[茂]字派也就是三公后26世;
0 p# l- b  O# {) Z5 S     唐朝才有安史之乱,明朝(湖南)桃源姚氏累世先祖是武官,是在湖南贵州平压苗乱。9 a' ?6 F, B7 M* [, X5 \, r& ^
我们记录上看是三藩之乱;平判吴三桂的时候;几支姚氏都有去平判;看是不是这时候合谱的;我没有看到姚善安的全谱;这些是他提供给我的;

签到天数: 9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16#
发表于 2013-7-6 21:1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蓬安姚波
0 {) P5 e9 F: S) t7 _7 Y: g+ j$ c! F- U
/ Q6 r: K3 z! l6 Y0 F2 O
    另据《常州邵舍里姚氏宗谱》(明恕堂藏版)载,该族尊姚杰为一世祖。居于常州城南降子桥邵舍里,即今湖塘镇北邵舍村。姚杰,字巨卿,号鹤清,系姚第三孙姚溢孙长子,“洁身尚志,安贫博学,行品为翠柏苍松,性情似闲云野鹤,同弟鹤坡与谢龟巢(应芳)先生辈续修郡志,时常往来称为莫逆”。姚杰生于元至正七年(1347),卒于明永二十二年(1424),寿77岁。姚杰次子姚至(字叙康)自邵舍里迁居城西怀南乡白荡里,今居于永红乡东、西巢村、荡下村、荆川里等地姚姓为其后世。姚杰第七世孙茂祉迁居无锡南门姚家岸,培祉迁居城南姚家桥,植祉远迁湖南桃源县。第九世孙秀士居小姚家村,松森迁居凌渡里(今属湖塘镇)。

签到天数: 9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17#
发表于 2013-7-9 20:2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6# YZH姚忠华
3 L( \7 ?/ Z' p# v; d. J
. D% W* x& c, i& I0 s) G( @6 z
; Q) V( b) q; K' q" f, G& ]   

: R5 P8 v7 m' @  b2 f/ Z$ O
' i3 x' D( F! w三乡图,一脚踏三乡

) q% ]! ?" d1 k2 {$ ]: N: Z倪肇曾

  在我老家向西三华里处,有一个人口仅数十户的小村,一条丁字形的小河穿越其间,村内民房零星散布在小河两岸,村外是广袤的田野,阡陌纵横,村内则是小桥 流水,鸡犬相闻。

   这个不起眼的小村,九百多年来,一直是无锡县新安乡最西边的一个边村,它西边与开化乡接壤,北边与扬名乡为邻,它是真正的一脚踏三乡的地方。它既不称 村,也不叫巷,而有一个奇特的名称——三乡图。这个古怪的地名,现在探究起来,里面无疑蕴藏着深远的历史内涵,它见证了大宋王朝以后农村基层政权的逐步形成的过 程。

   宋朝元丰八年(1085)无锡知县马防设定无锡县为二十二乡,划南门外运河以西为扬名、开化、新安三个乡。民间统称为南三乡。在三乡交界处,新安乡境内 有一个边村,就是上面所说的这个小村,当时民间称其为三乡头。

   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明太祖朱元璋命各州、县分区编造鱼鳞图册,以田地为主,分别详列面积、地形、四址、土质及业主姓名。一式四份,分存各级政 府,作为赋税依据。此举为中国历史上最早且较完整的地籍记录。

   因图上的绘田亩,挨次排列如鱼鳞状,故称所绘总平面图为鱼鳞图,再将图上各种数据资料分解到户,汇集成册,这就叫鱼鳞册。这些就象现在土地管理部门所测 绘的地籍图及编制的地籍登记册。

   明朝万历八年(1580)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田亩清丈后,实施了计户分里、随粮定区,初步制定了农村的基层单位。无锡知县张守朴将无锡二十二个乡并为十 三区(乡),以下分设60都、415图。

   清朝康熙元年(1662),对田赋徭役始行《顺庄法》,无锡田亩均匀搭配,每图役额编田三千亩。次年,无锡知县吴兴祚据此清丈田亩,重新编制鱼鳞图册, 并绘图给田主为永业。当时无锡共设415图(城厢不设图),每图指派图董一人,管理本图事务,主要是田赋的征收及徭役的分派,另设图正一人,为图董助理,主管本 图的鱼鳞图册,办好地籍的移转手续,上报本图的刑事案件及调定民事纠纷。

   由此看来,从万历八年以后到康熙颁行《顺庄法》,即以一幅鱼鳞图的范围为农村的一个基层单位辖区,而后又指派图董、图正等管事人员,从而确定了“图”作 为农村的基层行政单位。根据当时一个图编田三千亩的标准,相当于现在一个行政村的范围。

   据史志载:无锡从万历八年起至光绪三十四年止,新安乡下设(30、31、32)三个都,共三十四个图。根据编制序列,上述三乡图所在地属于新安乡30都 第十图,亦即“景”字图,其中心村为周仓桥。

   该图的地理位置处于扬名、开化、新安三乡的交界处,是名符其实的“三乡图”,而这个小边村,则是该图西北角的一个小村,是的的确确一脚踏三乡的地方,一 不留神就要踏到另外二个乡去。

   光绪三十四年(1908)清廷拟行立宪,撤消了都、图的建制。但是三乡图这个地名一直流传到现在,从未改变,现今属于无锡市滨湖区太湖镇。随着现代化进 程的加快,三乡图已不再是昔日的小桥流水、阡陌纵横的荒野孤村,而是成了别墅成群、工厂林立的现代化农村。

签到天数: 9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18#
发表于 2013-7-12 10:2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蓬安姚波 ! P4 A6 W) C$ O9 c
% }; Y  m! _5 x3 N+ i" i, n  b' k
无锡新安; O4 y% J) [% d& I3 G
   

一、建制沿革

宋元丰八年(1085)设新安乡,辖区为今新安、华庄一带,

下辖330保,隶属无锡县。

1950年6月起,原新安地区划分为新安、新中、塔西、太平、新南、新北、周泾、庙金、宅基9个小乡。

1956年6月,由新安、新南、新北、太平4个小乡合并为新安乡;宅基、庙金、周泾、新中、塔西5个小乡合并为宅基乡。

1957年6月,新安乡、宅基乡合并为新安乡。

1958年9月,新安乡与华庄、巡塘两乡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

1959年,原新安乡从红旗人民公社划出,成立新安人民公社。

1983年,撤社建乡,成立新安乡人民政府。

1988年,撤乡建镇,改称无锡县新安镇人民政府。

1995年,撤无锡县建锡山市,改称锡山市新安镇人民政府。

2001年1月,撤锡山市建区,新安镇划归无锡市滨湖区,改称为滨湖区新安镇人民政府。

2002年5月撤销新安镇,蔡皇村村、大孟巷村、华联村、中华村划归滨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余并入华庄镇。

2005年11月依据无锡市委[2005]68号文件精神,调整滨湖开发区和华庄镇行政区域,原新安镇区域及华庄镇袁塘桥村从2006年1月起由新区旺庄街道代管,设立旺庄街道新安管理站。

2007年1月撤销新安管理站,成立新安街道办事处。

二、区域演变

1992年,新安镇隶属无锡县,总面积36.7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它们是:沙墩港村、李家庄村、东沿塘村、新库桥村、陆庄桥村、净慧寺村、中华村、华联村、大孟巷村、蔡皇村村、新安村、华光村、西宅村、过家桥村、宅基村、金华村、旭明村、周泾村、高浪渡村、东裕村、渔业村、新安居民委员会。辖区内还有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苏州市农业学校,无锡市新型建材二厂,无锡县煤矿机械厂和太湖水产养殖场。

1995年3月,新安镇下辖的西宅村、过家桥村、宅基村、金华村、旭明村、高浪渡村、东裕村划归无锡市新区旺庄镇管理。新安镇辖区减为14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辖区总面积为25.65平方公里,比1994年减少11.05平方公里。

1995年6月,撤销无锡县,辖区属锡山市。

2001年1月,因撤锡山市建区,新安镇划入无锡市滨湖区。无锡县太湖鱼种场划归新安镇代管。

2002年1月,无锡市进行行政区域再调整,新安镇下辖的华光村、周泾村划入新区旺庄街道。新安镇辖区为12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一个鱼种场。

2002年5月新安镇与华庄镇合并设立华庄镇。沙墩港村、李家庄村、东沿塘村、新安村、新库桥村、陆庄桥村、净慧寺村、渔业村、新安居委、太湖鱼种场划归华庄镇,中华村、华联村、大孟巷村、蔡皇村村划入无锡滨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3年12月,滨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华庄镇统一管理,合署办公,为无锡滨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华庄镇)。

2004年8月,滨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华庄镇)将原新安下辖的东沿塘村、李家庄村合并为李东村;新库桥村、陆庄桥村合并为新庄村;净慧寺村、渔业村合并为净慧寺村;大孟巷村、蔡皇村村合并改名为新虹村;新安村与新安居委合并成立新安社区。由原华庄镇下辖的袁塘桥村、原新安镇下辖的中华村合并为中华村。袁塘桥村有人口1700多人,1200亩水旱田。

2005年12月,原新安镇下辖的沙墩港村、李东村、新庄村、净慧寺村、太湖鱼种场、中华村、华联村、新虹村和新安社区成建制划出华庄镇,由滨湖区转入新区实施行政管理。

2006年1月,设立旺庄街道新安管理站,辖区不变,下辖七个村,一个社区,一个鱼种场,由旺庄街道代管。

2007年1月,撤销新安管理站,成立新安街道办事处,原辖区不变。

签到天数: 9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19#
发表于 2013-7-12 10:25:56 | 只看该作者
无锡县 - 历史沿革: q) A4 g) S3 L
无锡始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县,属会稽郡。三国时,孙吴废无锡县,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均属常州府。& I# r0 L2 ?+ F$ W
民国元年(1912年)两县仍合而为一,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民国16年(1927年),无锡县直属江苏省。
" |+ @9 O: M0 O4 q& r  h- G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后,分无锡县为无锡市、无锡县,无锡市直属苏南区。1953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无锡市辖江阴、无锡、宜兴3县。1987年4月、1988年3月江阴、宜兴先后撤县设市。1994年将无锡县坊前镇所辖的金桥、群星、同心、春丰、春潮五个村,新安镇所辖的西宅、过家桥、宅基、金华、旭明、高浪度、东裕七个村,梅村镇所辖的荆协、荆同、香一、齐心、高田、北张、联心7个村划出合并设立金梅乡,金梅乡和无锡县的硕放镇、胡埭镇划归无锡市郊区管辖。
5 d/ R, m3 t2 e1995年6月,撤销无锡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锡山市(县级)。
7 B0 T! |& `3 \, L/ L+ p5 X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锡山市,设立无锡市锡山区和惠山区。锡山区辖原县级锡山市的东亭、东北塘、八士、张泾、东湖塘、港下、羊尖、安镇、查桥、厚桥、荡口、甘露、鸿声、后宅14个镇。区人民政府驻东亭镇;惠山区辖原县级锡山市的洛社、玉祁、前洲、西漳、堰桥、长安、石塘湾、钱桥、藕塘、杨市、阳山、陆区12个镇。区人民政府驻洛社镇。将原县级锡山市的坊前、梅村、新安、华庄、东绛、雪浪、南泉、硕放、胡埭9个镇并入无锡市郊区(更名为滨湖区)。

签到天数: 9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20#
发表于 2013-7-12 10:30:46 | 只看该作者
新安大事记(2011-11-02 08:47:03)" c$ o2 }. N$ L- Z+ e9 l: s( A
转载▼标签: 张人杰新安街道新安镇新安乡净慧寺文化 分类: 美文欣赏  " t# a! D8 Q0 c  o( M& W
9 c- `) d6 y' Q! n! I& J1 M  s
7 w9 k5 K. t/ t1 \4 J' a& y4 ~% w
商代末年,陕西古公亶父长子泰伯、仲雍奔江南开辟吴地,建立句吴国,始称吴地,新安属句吴。# |# ]* s2 X0 \; s

. y. Z& o: b. {春秋
8 j0 E: d2 `9 e8 z4 `4 o2 S1 z5 Q6 X* m% Q- M- h' @* z
周敬王二十五年,吴夫差元年(公元前495年)   吴王命凿河通运,从苏州经望亭、新安、无锡至奔牛,由孟河入长江。
9 N2 ~% p; M4 Y4 L; g. \& D1 W6 \1 b' s" [- L: f
战国8 s7 i& V/ l1 Z. E2 H( N- [. o3 m

2 f- R1 T# P3 J1 W% H, j周元王三年,吴夫差二十三年(公元前473年)   越灭吴,锡地属越国。越王封越干王国,都越(月)城称之为越干城。
+ g; M0 q+ ~- G: K0 X' ~3 z
! `- x$ m% A' M& g$ o
/ P1 N! E! g# I' C3 g
9 k/ O, l7 ~, R2 l  W6 Y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  始建无锡县。公元9年,无锡县改称有锡县。公元25——27年,有锡县复称无锡县。
+ N1 s+ m7 E% r6 K$ ^% y5 D+ g
8 ^# ]6 A3 k5 {- _/ }: x7 V6 N, d$ t. b2 y

+ Q+ e- N3 W$ b8 [  ^大业六年(610)  敕开江南运河,自京口(今镇江)经无锡至余杭,长八百余里,水面宽十余丈,通七百石舟。新安段长22里。
0 ~+ Z, n2 u) V
8 w" {6 j- s, Y6 l$ v* `
2 E" \7 {/ Q3 c- H7 i/ W3 V0 y& a. d
6 ^& ]; x2 J( P0 z  k7 w% A熙宁八年(1075)  夏大旱,太湖水退数里,湖底显出丘墓、街衢、井窨、运河涸。- A$ m5 Q7 L) J
$ M- m' F6 X" _9 F, \4 b

* M$ z: W: c1 f0 s+ P6 r3 v8 g3 w元丰八年(1085)  无锡全境26乡裁并为22乡,宋元丰八年设新安乡。乡下设都,都下设保,新安乡下辖3都30保,隶属无锡县,辖区为今华庄、新安一带。
5 A/ b) }: u6 N& ~" X
# z" g% i) @% R$ F7 u嘉靖三十三年(1554)  倭躏江南。四月,倭入锡境,围成20天,杀3000人,烧百家。五月,邑人张守经募乡勇组成义军,伏倭搏战,击毙倭酋“四天王”。苗子易在新安率义军斩倭酋阎王等数人。+ \& l# w5 f! y# Y' p  c

' m2 S8 W3 l- ]: A2 ~% D万历二十七年(1599)  里人王仕重修净慧寺。4 I( A$ t3 Q+ \5 l7 q& S! x8 V8 ?
: W7 w* b; h0 }) N
万历年间,邑人施策建造跨京杭运河的石板环洞桥,名龙汇桥。后人重建后,现名为丰乐桥。
4 ^! q. i1 Q- I+ Y* O+ S2 f) t* j( {' f6 @6 f3 Z

( S+ S2 F* ~. S1 f4 u7 `8 z0 Z7 L6 c( z
咸丰四年(1854)1月,新安乡农民集体抗租,遭团练镇压。
4 u3 A& @* w3 E3 z) S) b4 y+ H+ ^3 }' W4 G& M( V7 ?8 E/ w& s
咸丰十年(1860)  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四月初十,太平军攻克无锡,李秀成攻占新安、望亭。净慧寺毁于太平军。, M- E2 [: c2 L! t4 x5 K
7 Z7 Z" D/ @& s4 _, `3 v
同治九年(1870)  重建丰乐桥,改名为北望亭桥(俗称北桥)。
) D6 m. h2 {4 w: L1 ^
6 r4 \- [9 J5 h7 U/ @+ F. |光绪七年(1881)    新安乡下甸桥蚕农张少甫。用“连心茧”蛹蛾培育新茧“夏夹季”,新茧色白颗大,被称为“南门大白圆”。张少甫以此经验著成《养蚕必读》一书。
' F. {9 c3 x0 y6 n
( |, j6 b1 C1 R光绪三十一年(1905)四月,沪宁铁路沪锡段通车,设无锡火车站于城北。光绪三十四年(1908),沪宁铁路全线通车,设周泾巷站于新安乡(以村定名)。) s% N& H+ F; ~, m* q$ X( D: S

& e9 q1 M; o, I2 i( l中华民国
8 a' ]+ w7 }% }8 B0 s  K+ _' F- d) V$ T" v2 z) [4 F
- K2 h. ^/ C# s: h# e0 t( F% G; N
民国元年(1912)  新安乡木排圩(原沙墩港村境内的自然村)农民,为反抗地主锁人逼租的暴行,火烧张义庄。22日,锡金军政分府派兵镇压,烧木排圩农舍,洗劫邻近村巷,震骇全县。
/ \. X2 t: U4 d; k
! J9 x0 K2 E5 e7 ~: W+ _+ A民国2年(1913)2月,由邹耀山创办新安初等小学(私立),校址设在镇北的普慧庵内,第一任校长张礼若。  x; @" k3 w: b% R* b

5 c& D  I1 ~  H- a) |民国11年(1922)  广东华侨在新安蔡皇村开办农场,建造一批青砖红瓦的西式住宅。
' J3 |4 y7 `; W
% b0 ~8 v" t5 G/ |民国26年(1937)  日寇侵华,无锡沦陷。11月下旬,由吴县望亭沿苏锡公路向无锡入侵之日军,经过净慧寺时,纵火烧毁附近村巷40多户百余间民房,寺内仅存天王殿,其它建筑均被焚烧。12月,新安镇半条街和蔡皇村渡口的维新村80多幢华侨房屋以及刘巷等10多个村的2000多间民房被日军焚烧殆尽,84人遭杀害。
- L- R4 H  B9 `( Q& }' i9 s
0 Q+ r' n' c0 G* X- _# O7 C9 b5 Q2 Q民国27年(1938)  驻扎在新安下塘的日军派数名士兵到刘巷上烧杀掳掠,怒不可遏的刘泉大抡起铁耙猛砸日军士兵1名致死。" U% Y- M% b4 X6 ~' q2 T! |, V
% U# G2 S) _' Z2 b+ w
民国29年(1940)6月,顾复兴游击队在苏锡公路上击毙新安日军据点尾刀队长及日兵1人,伤数人。
$ ~( M- `7 p# |. o5 x( m" b
# ]$ u( ^2 d: x, n( @3 H" F民国29年(1940)  主持宏修和尚重修净慧寺。
. Y+ _2 w+ i; p6 s# Q+ T2 s4 ~  y5 h  H
民国32年(1943)5月,新安区委干部张人杰带领武装人员和沙墩港村基干队员夜袭日伪的北望亭水巡队,俘伪军7人。不久,又镇压日特侯叙生、吴阿才。- z2 M; G: [- S

7 B& W$ Y+ k& j+ w民国33年(1944)6月,新安区大队张人杰等配合太湖支队短枪班处死叛徒许英及其妻孙某。
- B  R/ q* ^7 D" X
2 \) g" m4 B- o' G" a( a' I民国34年(1945)3月8日,太湖县总队在新安薛家渡拦袭日伪军专轮,击毙日军2人、伪军6人。) P9 D# O! A6 I$ ?0 f4 U
) W6 L  S, I6 _' j+ K4 W& z$ |$ p
民国34年(1945)8月,新安区大队张人杰等在新安镇王其祥饭店袭击日军时,区武装队何裕生饮弹牺牲。& j- E5 X( f0 Y  n

2 f5 V6 n4 J( c4 c" k% n8 s! B民国35年(1946)9月9日,我锡南留守处11人宿营在新安乡孙甲里,半夜11时许,遭国民党无锡县保安队突然袭击。在突围时,惠裕生(又名张人杰)淹于河水中,光荣牺牲。秦伟被捕,押至华庄竹新小学旁,身中两弹,但未及要害处,幸免牺牲。/ i9 d/ I# Z$ S2 V1 G

3 S# Y3 y- M; _8 t# B$ a民国38年(1949)3月24日,新安区武工组财经组长蔡龙昌率董赛剑、曹金荣、吴细宝等途经太平桥村旁和国民党八八六团敌兵相遇,发生战斗,击毙敌排长黄维善。我财经组长蔡龙昌牺牲,曹金荣负伤。2 ~+ R) r7 v, t( @) {3 a
- k5 `/ ?. D/ J, Q9 h& A
1949年4月23日—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战斗在锡南乡区的太湖游击队和我党地下组织,分路配合主力,夹击溃敌,维持社会秩序,搞好社会治安。4月24日,解放军大部队入城,无锡解放。+ V! {( q+ O3 ]

0 ~6 u5 b4 N% [9 R4 u# [1949年9月,由老党员、老教授邹瑞坤与新安镇上社会贤达蒋宗彦、王维贤、王德仁等筹划创办“私立新安中学”,以补习班的形式招收了四十多名小学毕业生入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1 06:5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