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卿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卿芳忆当年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5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2:04:21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回复 9# 姚绍明

他们的后裔以原房世参加了续谱.
    .

签到天数: 4328 天

连续签到: 543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2#
发表于 2012-12-8 13:04: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姚绍明

他们的后裔以原房世参加了续谱.
    .
姚卿芳 发表于 2012-12-8 12:04

寻根情结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3#
发表于 2012-12-9 20:55: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2-12-9 20:57 编辑

回复 11# 姚卿芳


          我又收集了一些关于吉安躲日本鬼子的家事,有的事情现在说起来真有点感天动地,过几天我再慢慢道来。。。

签到天数: 17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7]四品道员

14#
发表于 2012-12-10 19:44:1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斗门,斗山村也有很多逃难到吉安的,也有取名叫吉安的,听说吉安有南昌难民一条街,都是居住从南昌逃难的。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5#
发表于 2012-12-11 11:55: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2-12-11 19:55 编辑

回复 14# 南昌姚卿堂


          星期天我从宜春赶到南昌,参加姑妈姚金香七十大寿,南昌人的习惯是做九不做十,姑妈是1943年生的,我家亲朋好友从各地来了六十几位,大家欢聚一堂,共度今天的好时光。父亲的兄弟姐妹都在吉安呆过,其中姚金香,姚银香就出生在吉安,席间我向她们询问了在吉安的一些家事。姚金香姑妈说,她是在船上出生的,日本鬼子的飞机一来,大家都以为要打过来了,赶紧上船逃命,谁知慌忙之中,她就早早的来到了人间,她早产了一个月,生在船上。姚银香姑妈说的更风趣了,她说她是1945年3月生的,家里躲在永丰,她母亲挺着个肚子还在放牛,生在荒山的草丛中了。家里人赶来的时候,只见母女俩睡在金银花藤边上,既然前面有个姐姐叫金香,这个妹妹就只好随之叫银香。金银花还有个别称叫二花,金香和银香的来历是与金银花有不解之缘的,也是与吉安有不解之缘的。

签到天数: 5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1 12:39:27 | 只看该作者
祝金香妹健康长寿

签到天数: 404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7#
发表于 2012-12-11 13: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 姚绍弦






祝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看她们吸得那么有味.我都来一根了.:lol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8#
发表于 2012-12-12 10:48: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2-12-12 10:51 编辑

回复 17# 姚小平


      小平宗亲观察得很仔细,我家过去是大户人家,女的抽烟也算是一个传统,一个标志。没有人去制止,年轻人看着年老的抽,于是就接着也抽上了,再上两张我侄女抽烟的特写镜头。


签到天数: 404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9#
发表于 2012-12-12 10:5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姚绍弦


    我们这里姚家到现在为止基本上没人抽烟.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0#
发表于 2012-12-12 11:07: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2-12-12 14:07 编辑

回复 18# 姚绍弦


         我曾经问过我奶奶,为什么家里的女人都会抽烟,她说那时候家里烟放的到处都是,小孩子先是好奇,然后就慢慢的学抽上了。我问我奶奶抽的是什么牌子,她说一般都为“老刀牌”还有“哈德门”,但是“哈德门”这种烟很冲,有点生烟的味道,刚抽烟的人是不大适应的。我家祖传的还有几根老烟枪,都是铜的,还有用竹根做的,古香古色的。现在想来十分有趣。
      在我姑妈七十寿辰的时候,我向她们问起吉安的故事,大家开心之中,无论过去是苦是乐,现在回忆起来也十分自然。我想起了《诗经--采薇》的几句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后人在评价整个诗经时,认为这几句情景交融到了极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宴席结束后,我到我父亲家,要他找了几件在吉安逃难时的念物,父亲打开一个小箱子,拿出了一个小包,又从小包里拿出一个夏布包,再从夏布包里拿出里一张难民证,这是我奶奶当初流落吉安时所发的,依稀看得到证件上的内容。
           姚殷氏,石阳镇,二十二保九甲,民国三十三年八月六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6 12: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