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灵异神物,亦乃万兽之首,“龙”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在2012这个新的龙年,我们每一个“龙的传人”站在新的起点,憧憬着在龙年里伏龙将起、飞龙在天的盛景。
/ T. p/ v: G* O7 k. c 今年,又是一个龙年,年味自然更“龙”。
; |5 T S# N# {( A- I6 J( z 岁岁年年人不同,相同的是对春天的期盼和美好的祝福。让我们举起酒杯、怀揣希望,一起祈祷——2012年,一切会更好。来吧,带上你的好心情,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龙行南充,感受最“龙”年味,一起迎接龙年的到来。+ B# x! g* q+ k# }9 E- L+ ?! K$ D+ |
1 \5 j+ S# R5 q 龙飞凤舞
X0 S: a4 q% a& k7 `% t A、高坪区长乐镇——烧火龙' A2 D4 J9 i# ` T4 Z
烟雾环绕的火龙,满场飞舞,迸放的烟火,胜过火树银花……在“火龙之乡”高坪区长乐镇,一场精彩的烧火龙表演惹得欢呼声四起掌声不断。: |7 r Q, u, x; T/ J: I8 |
1月17日上午,农历腊月廿四,长乐镇的街道两旁挂起了红灯笼,映照着每个人欢乐的脸庞。当天正值长乐镇逢场天,该镇党委政府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向全镇人民拜年。2 \, f; ]$ `4 e
彩旗、锣鼓开道,黄衣绿裤、头扎黄头巾的男子舞龙队举起2条火龙紧随其后,一身红色或红衣绿裤女子舞龙队舞动着3条彩龙。为抢“宝”,几条龙互不相让:一条条龙上下翻飞,行、盘、腾、穿插不断,时而腾起,时而俯冲,栩栩如生。
5 m/ T" L7 v8 Q8 P6 o! c 老百姓看着、议论着,小孩子说笑个不停。当火龙再次飞舞时,围观群众的焰火对着火龙燃放,顿时火花飞溅、烟雾腾腾,一条条火龙来回穿梭,在火海中翻腾,蔚为壮观。长乐镇老年体育协会会长龙泽民介绍说,“烧火龙”在兴盛时要连舞五六天,直到舞到鸡叫才收场。# \& Y% P" Y5 {* g/ i. T
“烧火龙是我们火龙之乡的一个特色,应该保留下来”、“简直不过瘾,有机会希望能够好好看场表演”……看着舞龙队大叔大婶们的乐乎劲,观众们感动着、欢乐着,也期盼着烧火龙能够一直延续和传承下去,成为长乐镇一块响当当的牌子。4 d& f7 A# K+ W; b% ]0 ^$ n
B、蓬安——舞草龙) j3 ]$ e9 b* w* k/ {$ r) _
蓬安县扎草龙、舞草龙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蓬安县文化馆馆长刘成明介绍说,草龙舞兴于宋朝末年。每到过年时,老百姓编扎草龙,跳起草龙舞,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B3 x) Y) l' n( Z 刘成明说,虽然草龙用稻草扎成,但是制作出来的草龙看起来有厚重感、飘逸感,舞动起来栩栩如生。根据资料记载,以前舞草龙时,舞龙者穿着草裙、草鞋和树枝扎成的头套,与草龙搭配相宜,也是看点之一。( Y4 X* N4 D$ O3 \+ W4 j
今年73岁的祝世发,是当地扎“草龙”的传人之一,在他看来,扎草龙一定要有耐心,从选材到制作整个过程,每一步都非常复杂而且要求特别严格。一般来说,蓬安人制作的“草龙”直径大约30厘米,全身共17节,每节1.5米,全长26米左右,龙骨全部用竹篾制成,龙衣用稻草扎成。有了精选的材料,加上足够的耐心,将一根根稻草编织在一起,然后用麻线一针一针地缝紧。
0 R/ h# @( c8 ^0 X/ ~- S; t% u 彩龙、火龙、板凳龙等各节之间都分开,舞动起来相对松动自在,但草龙则浑然一体,前后节之间很紧凑,每个舞龙者受前后两人影响极大,整条龙基本操控于龙头龙尾两人。舞龙套式繁多,在阵阵鼓点伴奏下,草龙时起时伏,姿态万千。" }( T1 j6 m, [* K% }8 Q. Y5 _
“草龙观赏性强,历史价值和开发价值较大,老百姓也喜欢看。”刘成明说,因工艺复杂、造价高,当地的百叶龙等已逐渐淡出,传承上千年的草龙需加大保护和传承力度。在采访中,老百姓都期盼着,在每一个节日里,都能够看到草龙在街头舞动起来。
! ` G8 x5 _" n6 C" A* T C、西充、蓬安——板凳龙
6 T. D* E8 d( [0 `6 T 西充县祥龙乡的板凳龙、嫁歌、石工号子被称为“龙乡三绝”。59岁的李平是板凳龙的传承人。据《西充县志》和居民族谱考查,板凳龙于明末清初由湖北麻城孝感传入,到了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喜欢舞龙,富人家扎起了大彩龙,穷人家就拿起板凳,合着打击乐,自娱自乐舞起了板凳龙,不受服装、道具限制的板凳龙更受老百姓的喜欢,逐渐得以传承下来。
9 L& _: x9 S1 ? “板凳龙分1人、3人、5人、7人、12人和24人6种表演方式,遇到表演时,外乡的人都会跑来看热闹。”李平说,24人表演时分别代表24节气,寓意每个时节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原滋原味的板凳龙,道具就是家家户户常见的长板凳,拿起来就可以舞,别看板凳硬硬的,用铁链和轴承相连,板凳龙变得特别灵活,观者无不称奇叫好。
6 F" r4 x2 @ ^7 v/ @' ~6 Q 李平坦言,在祥龙乡,会舞板凳龙的有上百人,但大多在外地务工、做生意,人员分散。由于经费等原因,板凳龙一般很难上演。采访中,村民们希望,板凳龙能够得以继续加大传承和保护力度,在节庆的日子里,看到板凳龙能够“重现江湖。”' g! N9 G! F3 T9 {' \3 L* R
在蓬安县,“板凳龙舞”已有上百年历史。看过蓬安大型史诗性歌舞剧《相如长歌》的人,就知道其中的“板凳龙舞”。“板凳龙舞”还伴随着《相如长歌》走向亚洲艺术节的国际舞台,一提起“板凳龙舞”,蓬安人就觉得特别自豪。
8 j) j0 [; k8 B; A! ` 蓬安人舞“板凳龙”,在板凳与板凳之间用一木棍相连,每一个木棍有一人拿着,每条板凳上都扎着花灯代替龙体,用稻草扎上龙头龙尾,套上彩色衣即成。每当节日夜晚,舞龙人便在板凳上点燃香烛,伴随着鞭炮声、锣鼓声在田野、在山间、在小巷上行走,活像一条活灵活现的长龙。
/ k5 m9 Z$ a l* m0 e% t
( a! Q5 M6 t1 Z 龙鸣狮吼
+ G# |! }; J! E6 p, x2 y2 ~ 西山大庙会 龙狮大拜年
! C# G A5 U( a& l d9 i 过春节逛西山大庙会,成了不少市民每年过年的必选题目。在龙年春节,西山风景区将举行西山大庙会游园拜年活动,正月初一至初七,民俗表演活动将陪着市民一起过年,龙年春节里,“龙狮大拜年”自然格外出彩。
1 ^+ O. y; I. o9 q1 j8 E 连日来,龙队集中进行了训练表演,2条彩龙、2条小龙,舞龙者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彩龙色彩缤纷、大气美观,2条小龙只有龙头和龙尾,中间用灯笼予以衔接,新颖别致。别看2条小龙只有龙头和龙尾,这可是两名老艺人花了4天时间制作完成的。6 C; J" t* L, X" z5 K$ s, ^/ u
2012年是龙年,西山大庙会也大打“龙”牌。4条龙参与拜年游园表演、龙形景观、龙图案……浓浓的龙年味,将陪着市民一起热热闹闹过春节。; p L6 n& v' |5 R, y
舞龙的“娘子军”来自市辖三区,52岁的“女龙头”任春兰是高坪区人,舞龙已有8年时间,一直都在舞龙头。龙头决定着一条龙的穿梭变化,地位不言而喻。任春兰笑着说,龙头比较重,时常训练着不觉得什么,久了不训练就会觉得肩膀疼。“每年过年都不在家,家里人也支持我舞龙,观众高兴了我也就高兴了。”任春兰的一句话,说出了舞龙人的心声。
1 F" o2 f: _4 O$ l5 a" V$ U# T2 \& ~# D, I
藏龙卧虎4 U* N, }; Z4 R$ Q2 b$ e% U) x
女子舞龙队 巾帼胜须眉
& O9 F. v# i2 {9 p4 _ 说起舞龙,人们往往会想起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而在南充不少地方,舞龙者中女子占了半壁江山,大多是40岁至65岁,舞起龙来精气神十足,令人啧啧称奇。% C6 U% h; t8 j1 P2 B( P
17日下午,在高坪区龙门街道办事处大街上,寒风阵阵,女队员们舞龙的热情却越升越高。“走起……”龙门街道办事处文化综合站站长韩江一声吆喝,女子舞龙队队员舞动着彩龙,跑、跳、钻、绕,将彩龙舞得上下翻飞,游龙摆尾、滚龙抱柱等花样技巧,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5 N* g }( A% {0 N( c 韩江介绍说,该办事处老年体育协会女子舞龙队成立于2004年,队员22人,远远超过了男子舞龙队的人数,平均年龄也超过了50岁。一些四五十岁的妇女,时常主动询问:“差不差人?差人我就来学。”在今年春节,龙队和狮队、大鼓军鼓队、彩旗队等将走上街头,为居民们欢度春节增添喜庆祥和的气氛。
2 T9 J0 _3 k0 M4 `$ ^ “经常舞龙,身体越来越好,你看我就穿了一条秋裤,外套就一件呢子衣服。”61岁的脱质彬大娘,是女子舞龙队中最年长者,气色红润、精神矍铄,换上服装,一舞起龙就来了精神。脱大娘乐呵呵地说,她从2008年开始舞龙,如今体质很好,连感冒都很少。
4 y, B( [" S+ O+ v* x “舞龙主要靠手臂和腰力,如果没有腰力,根本就舞不动。”女龙头胡俊华58岁了,她说女队员们有扭伤过腰和手臂的,但好了还是继续来舞,因为喜爱没办法。
7 j# s# s' L5 x6 a" S, G 高坪区长乐镇女子舞龙队由每个村的村民组成,每个村有10多人,队员近200人。17日上午,长乐镇十四村一组的杨连芳起了个大早,走了半个多小时到了镇上,参加当天的表演。“我舞龙有10多年了,习惯了,不舞还不习惯。”同组的姚君梅属龙,今年是她的本命年,和她一样,属龙的就有好几个。“龙年舞龙,新的一年,必定好运来!”她的一句话,引得大家拍手附和。) b; F: _# A9 N/ ~) O7 @
5 G& i/ V: _' ]7 g; k2 P 龙在南充
9 N* o4 n5 W7 h& D& K v9 x9 ]8 A A、营山县济川乡曾挖出恐龙化石
# a; \; `1 {; j* i 恐龙是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种动物,我们在画册和电影中都曾看到过它形状奇特的样子。经科学家考证,恐龙在2.3亿年前就在地球上生活了,后来神秘失踪,它们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1.65亿年左右。7 g( W! {; K3 v3 S7 P/ [2 y
鲜为人知的是,在营山县济川乡曾经挖掘出恐龙化石,由此为恐龙大家族增加了一种名叫“济川营山龙”的剑龙。它的得名,是因为在1984年初,在营山县济川乡济川村八组挖掘出了新种属恐龙化石。
1 O0 I6 G5 n& O7 S4 ^ “当时整个村子都震惊了,都跑去看热闹。”回想当年,营山县济川乡济川村党支部书记李志轩说,当时大家都不知道“恐龙”是个什么东西,只是看见挖出了一些白色的形如石头的东西,直到最后专家赶来解释,大家才知道,恐龙原来是一种已经消失的物种。
6 b8 J' v0 i# [- u: P* l8 ~6 B/ i 1983年4月22日下午,在营山县济川乡(当时为济川公社)济川村八组,为了在自家房子后边搭建厨房,一户村民挖土掘石,准备把屋后那个小石包削平时,挖出了“怪牛角”。当时,该户村民并不知道此“牛角”为何物,直到当年12月,来自南充、重庆的专家一行,马不停蹄赶到济川乡,一番勘察考证后,才告诉当地村民,发现的就是恐龙尾巴上形状像牛角的刺。4 u, o! Y1 b% a& U
1984年2月31日,《四川日报》头版刊登了配图消息《营山发现恐龙化石》,正式向外界披露了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李志轩说,村子里80%以上的村民都姓龙,至于为何姓龙,没有人能说清,当年“湖广填四川”时,就沿用了祖祖辈辈的姓氏。 4 d8 ^% `: x: ^% |: v3 ] V/ C" c
上了五六十岁的村民,对当年挖出恐龙化石一事记忆犹新,年轻一辈得知后也吃惊不已,想到有机会,一定要到收藏该恐龙化石标本的重庆自然博物馆去看一看,了解一下曾经生活在自己脚下这片土地上的恐龙,到底长得啥样子。
* r/ f; H1 H6 V, s4 S# { B、你知道南充含“龙”字的乡镇吗?4 e& j; K. [) e- Y* m- {9 ^
地名,是一个地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坐标。“龙”字在南充地名中频繁出现,凸显了南充先民对“龙”怀有的深切敬畏、崇拜及喜爱之情。南充地名中以“龙”命名的乡镇,有哪些呢? V$ w! O k: I; @% b
根据市民政局区域地名科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市394个乡镇和27个街道办事处中,有29个地方的地名中含有“龙”字,其中南部县有5个,阆中市、嘉陵区、西充县、蓬安县各有4个,高坪区有3个,营山县和仪陇县各有2个,顺庆区有1个。如果加上全市各村中含“龙”的地方,那可就数不胜数了。. @4 V! W! X5 ?' u* @4 y
西华师范大学原历史系教授龙显昭介绍说,“地名学”是一门学问,地名反映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基本特征,包括当地的地貌、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俗等内容。学术上,对“龙”的含义界定很多,龙图腾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炎黄子孙就是“龙的传人”。比如高坪区龙门街道办事处,“龙门”在宋代建镇,后更名为新民区,最终恢复原名。嘉陵区龙蟠镇曾名为蟠龙镇,“龙蟠”二字突出龙的主题,更显气势。, X; D- \0 H' s0 z$ s
在龙门街道办事处,说起“龙门”的由来,有着不少的传说,一说因“鲤鱼跃龙门”而来,二说有“孽龙”之说。龙门街道办事处扎龙艺人李安民今年已83岁,是当地唯一扎龙传人,18日下午,记者见到老人时,他正在钻研创新扎龙,准备扎出1至2米长的龙,一人既可舞龙。9 J3 w% y: [3 L7 F* F6 m7 W
李安民讲述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贫穷的母子,儿子割草奉母,割草后发现次日草茂如初,因与邻居的儿子争夺,儿子以刀断草根得一珠。财主欲抢夺,儿含珠于口成为“孽龙”,玉皇大帝命二郎神前来制服,“孽龙”被追赶撞击山石为开,断岩的两壁对峙若门,后称“龙门”。
1 X5 N2 ~, R5 v; [( w+ }/ A, p 西充县祥龙乡人李平说,听老辈人说“祥龙”在清朝乾隆年间命名为“龙凤场”,后因当地人爱舞龙、会舞龙更名为“会龙”,最终因“会龙”地名重复,更名为“祥龙”。几经更迭,当地人与龙的情缘却丝毫未减。
8 G7 y* ]& r+ I V1 A' |' `. c' C
: n0 i# ]4 x9 a) W3 F8 l8 b, o 南充“龙”名一览
, x# `& c/ Y7 G7 K/ S6 y Z 顺庆区:龙桂乡6 Y, z9 n% V2 l* `7 t1 z
高坪区:会龙镇、小龙街道办事处、龙门街道办事处
, Y! S7 I0 f) {- G7 O 嘉陵区:桥龙乡、龙蟠镇、龙岭镇、龙泉镇
- L# d3 x! I- T1 w9 V 营山县:龙伏乡、回龙镇
# W4 K$ L; z O9 s% ^. C 西充县:青龙乡、车龙乡、祥龙乡、鸣龙镇; W2 x# I N: N! X
蓬安县:骑龙乡、巨龙镇、龙云镇、龙蚕镇4 `4 q- |) |: w5 ?6 d% ]
仪陇县:龙桥乡、九龙乡
4 Q, u: A$ i4 x0 g5 a* l+ I 阆中市:双龙镇、石龙镇、二龙镇、龙泉镇0 k, d" Y- g4 ]& S0 a/ W, y
南部县:群龙乡、碧龙乡、龙庙乡、四龙乡、盘龙镇
9 y5 q' X m3 S: T, @0 B7 @1 y
# M1 [; p/ |8 Y Z$ u K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星星 采写 余中华 王景 拍摄
$ t4 x( P) E/ u$ C* E7 K: f 2012年1月17日,高坪区长乐镇“龙狮起舞”大拜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