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pszyy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是姚僧垣,还是姚僧坦?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10-8 22:40:26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为罚我之妄评,乃亡羊补牢,用我之《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影印本,一一对证高霖《说》文所列《文献》,查姚僧坦与姚僧垣,终给二宗亲交待,以赔不是。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2-10-9 01:00:59 | 只看该作者
用了近两个小时,按高霖所著《说》文,查影印本《四库荟要》(为什么用此本,因此本为乾隆御用无避讳删节,为乾隆当时学者手抄)《南史》卷六十九《姚察》“父僧坦,梁太医”“僧坦精医术,知名梁代”。《北史》未查到。《陈书》称“僧坦”。令狐德棻撰《周书》卷四十七“姚僧垣字法卫”。欧阳修《唐书》《宰相世系表》为“僧垣”,所查《说》中与《荟要》一致,《说》文:旧本史书多称“僧坦”成立,旧版《南史》《陈书》均称“僧坦”如实,仅令狐德棻撰《周书》称“僧垣”不确切,欧著《唐书》也为“僧垣”。特此告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05:4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姚闻闻 , R) ~( [. \+ a$ I3 i( j. n
% b% s. ~3 z4 N6 k  t
$ C: d/ ?; y6 S; z
    思廉公之祖父,是位大医家,是吴兴姚中兴之祖,也是伟大的姚氏先贤。他的名字,是僧垣、还是僧坦呢?5 @) P; D+ {5 \( u- [- @
    我和姚高才的正名以及讨论,目的完全相同——敬重我们的先祖,弘扬我们先祖的美德。( i: p0 t2 L: s+ ?4 J4 }  O( U8 ^
    谢谢你的支持和参与。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09:12:19 | 只看该作者
用了近两个小时,按高霖所著《说》文,查影印本《四库荟要》(为什么用此本,因此本为乾隆御用无避讳删节, ...  b8 f; y( q* d6 m( O- ]7 o
姚闻闻 发表于 2012-10-9 01:00

2 j* _; F1 ^. s$ W3 Q- K
  l* i! e3 T! U0 ]! _, J' C1 e$ |7 R" ?8 N) q% \- x
    谢谢闻闻兄!
& Q, i* N' _: m0 S+ N2 ]5 {: ~: T. {! G, @' |' k
    引用:
' B! i. S) z2 R, x4 t7 h   
用了近两个小时,按高霖所著《说》文,查影印本《四库荟要》(为什么用此本,因此本为乾隆御用无避讳删节,为乾隆当时学者手抄)《南史》卷六十九《姚察》“父僧坦,梁太医”“僧坦精医术,知名梁代”。《北史》未查到。《陈书》称“僧坦”。令狐德棻撰《周书》卷四十七“姚僧垣字法卫”。欧阳修《唐书》《宰相世系表》为“僧垣”,所查《说》中与《荟要》一致,《说》文:旧本史书多称“僧坦”成立,旧版《南史》《陈书》均称“僧坦”如实,仅令狐德棻撰《周书》称“僧垣”不确切,欧著《唐书》也为“僧垣”。特此告知!
2 {$ N" U7 a  ~

4 @$ l7 M% w4 N' G: Q6 |. E      按高霖所著《说》文,查影印本《四库荟要》。4 e6 Y4 F0 P$ H! W
      为什么用此本,因此本为乾隆御用无避讳删节,为乾隆当时学者手抄。
& F$ ^/ [# R" S$ {: Q$ b     《南史》卷六十九《姚察》“父僧坦,梁太医”“僧坦精医术,知名梁代”。
% a* G* m2 p5 J     《北史》未查到。
, S0 p2 a2 O5 d     《陈书》称“僧坦”。  E. z% S, t% c9 U8 f# @" Z5 S
     令狐德棻撰《周书》卷四十七“姚僧垣字法卫”。
: \: J5 m5 P8 {6 {6 Z6 z     欧阳修《唐书》《宰相世系表》为“僧垣”。8 h# U& l# l; {- q2 \  d  @  y: x( r
     所查《说》中与《荟要》一致,《说》文:旧本史书多称“僧坦”成立,旧版《南史》《陈书》均称“僧坦”如实,仅令狐德棻撰《周书》称“僧垣”不确切,欧著《唐书》也为“僧垣”。
; S3 _* H! }$ y/ Q- a
# @- y+ E: ?# ?; N3 L     我的文章《是姚僧垣,不是姚僧坦》,在2011-10-03萍乡姚氏会发表以后,我已意识到:思廉公之祖父的名字,是僧垣、还是僧坦呢?这是一个古老的复杂问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2-10-10 23: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pszyyao % l/ w6 o: _  H+ u4 x1 ~8 K( `1 y
8 }  v# l1 n7 z: x9 {9 a
教授高霖这种探讨问题的态度真的应该
. i! z. K3 ?6 q/ Q- x: u+ N好好学学。这才是学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3 22:49: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10-13 22:52 编辑 8 l8 `2 f! J; u6 r2 [! D

7 b) ]7 y- k# p* W- a. i: ~按:公布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潮阳名人陈季芳为古埕姚氏(潮阳姚氏)创修谱所撰谱序。另一目的是说明在500多年前,就有人称思廉公的祖父为“僧垣”。
5 {' J2 Z  F4 ~1 L' W2 V0 m# }: w  a
. ]: t" Q7 k. W
                                         古埕姚氏宗谱序: G& U  N2 f& d; S9 {0 m- S+ h
                                          [明]陈季芳
. }$ i) J/ r: T7 F/ U! v4 k2 \
+ M* p$ r, T9 \# k1 I9 p& [
    自古有国有家者,传世久远而子孙蕃盛,则必立宗法以统之:大宗一,小宗四;嫡庶之分明,尊卑之位定,由是伦礼正,恩义笃。维持辑睦,愈久而愈不替者,有繇(由)也。厥后宗法废,族无所统;子孙虽众,源远而末益分;历世浸久,至不复相往来而相见如途人,亦其势之必然也。是以君子病之。隋唐之间,最重世族,族必有谱,所以著其本而连其枝。自祖宗以来,至于子孙,近传之,远得之,以考其源流而不至迷谬者,恃有此道也。
) v+ J  F0 P0 k+ U9 f' ?3 F( v# X+ L9 g4 b
    予于古埕姚氏谱,有感云:姚氏宋南渡时有讳琳者,与其子孚自闽徙粤,游我潮阳,乐江南古埕山水佳胜、风俗淳美,因而家焉。孚生建中。建中生鼎,宋景炎间以文丞相辟摄县篆,世称知县公。其季弟讳洪道者,官都仓使,有异政,貤封父母如其官。洪道生应蓝、应连昆仲,值胡元隐德不仕。津生四子:长祥,次祐,三祚,四礽。礽生所恭,祖孙相继为族长。自孚至所恭七世矣,历岁三百,族众人繁雍雍睦睦,富而好礼。其子孙文雅,游庠序者彬彬济济,何世之多贤也。所恭命其子从保,由选贡卒业南雍修族谱以睦族人。请序于予,予深嘉之。- S7 ?. D  A& v# w+ \* F, x8 }# r

9 I/ e" u" o: R* H    窃惟上古锡姓受氏,皆有爵者之子孙。然所以亢厥宗者,德之为本也。姚之受姓自虞舜始,三代以前远矣,勿论隋唐六朝以后。江南有姚,谱其世系,皆自吴兴始也。姚氏旧谱称其有讳僧垣者仕隋,官开府仪同三司,封北隆公。僧垣生察,官散骑常侍。察生思廉,仕唐,官弘文馆学士,封丰城公。唐贞观六年,敕天下大修宗谱,思廉与焉。廉二子:长憕,次恽。恽八世为天明,唐僖宗时,官奉礼郎,出为闽侯县令,其卜居韶溪,数传徙莆阳,分二派,有裔孙徙漳州龙溪白礁里。讳琳徙潮阳、家古埕。潮阳有姚自琳兴孚始也。
! J* F1 b$ o8 M8 T, a) p
) V' s$ I7 r' [% N9 Y* w9 g    所恭先生修谱时,琳以上概以远祖,阙疑不录,盖慎之也。姚氏自丰城公以下,著闻闽浙间,阙盛极矣。我潮古埕之姚,亦一盛也。昔周人之美君子也,言其保艾尔后,必本于德音不已。德音是茂,则姚氏之所以久且盛者,其先德可知矣。后之子孙,克绍丕基于无穷者,盖亦勉其德哉。
9 `$ F0 W# C5 I7 B. A) \8 O% I5 m6 }. q6 K5 l6 K
    夫德莫大于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修谱。自宗法废而族散。故家世族所恃以培其本而联其枝,亲亲之道行者,谱牒存焉耳。是故伦礼正,恩义笃。充之以德,允之以民,抱物与者,皆吾亲亲之余也,谱可以不修乎?
  N: @/ ?$ }/ M( M/ ?% d% R: `
" I2 R& J9 \' y     所恭先生与予有连⑴,其子太学君为世讲,予重其有志于修谱也,故为之序首简。
% v: q/ L3 B9 h7 S4 W$ y# i( ^; Q' J7 `2 |' Q
                       时  宣德二年春在正月之吉  {* y* {4 Q9 I* H2 i- i& w8 S

, m8 X" w1 u) A! _/ X8 g                       赐进士第、中宪大夫、福建建宁府知府、致仕前户部郎中、邑人  陈季芳顿首拜撰: r8 J' J/ Y% @8 A
, c0 [( r" }1 Q, q: @- {
1 E* e/ D* ~% r
8 M1 M" H! f* e5 y1 b
8 W/ A) k1 r/ G5 B# U; R8 C6 ^; e
& M9 s) @3 U+ j2 N! C' d* F" G
姚钟尧曰:0 @; V9 `2 A0 D. S3 D2 |* G
    陈季芳,字以华,举练都人。永乐二年(公元1404)进士,授户部主事。永乐六年平交趾有功,升常州知府。服母丧后补建宁府知府。任职期间政绩著,官声好。逝后入祀邑忠义孝悌祠,新旧县志有传。1 w; {' b7 J  [' G

5 T2 C$ g: C1 u. l     陈季芳提到:我姚氏受姓始祖是远古五帝之一的虞舜(舜帝);吴兴姚、潮阳姚氏几位直系先祖——南北朝梁、周国太医、吴兴武康人姚僧垣,“书撰陈梁”的史学大家、唐太宗朝姚思廉,侍宝郎、袭丰城郡姚恽,唐福建姚氏韶溪派始祖姚天明,潮阳姚氏始祖姚孚之父姚琳。
* a* ]9 S) U" e4 k7 ?. y) L5 K! |) h2 ?( e6 H
转发到微博  收藏 分享 00 0 宗亲支持 宗亲已阅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17:47:05 | 只看该作者
昨天到中大,泡了一天图书馆,收获颇丰。一个意外收获是,忙中顺手牵羊看了《二十五史》周书中的姚僧垣传和新唐书中的宰相世系表和姚思廉、姚崇传。这些传和表都是:写着“姚僧垣”,不是“姚僧坦”;《二十五史》不是中华书局出版的,而是上海书店出版的,是用某版本印的。记录如下:3 g* o: Q2 K+ b% N% r5 B  f
     二十五史,上海书店出版" B9 E1 I2 f* b. A* `" v. N
     姚僧垣  附子最(传)   周书  卷四七  列传第三十九  艺术传  七九~八十(P2659~2660)' J6 p& ?; Z, }
     姚氏宰相二人(璹  元之)世系表   新唐书  卷七四下  三一七~三一八(P4443~4444)
( C" v0 N( p: o6 H3 l) t     姚思廉 附璹 班(传)  新唐书  卷一0二  四0五~四0六(P4531~4532)
& N5 s7 U% p  H1 }5 z* b- Y. W. D1 |  |4 b5 s! K
说明:上列两种页码,“ 四0五~四0六”是某版本原页码,“P4531~4532”是上海书店编辑出版的《二十五史》的页码。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2-10-19 04:59:48 | 只看该作者
教授,我提一问。为什么姚思廉自著的《陈书》为“僧坦”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1 18:44:17 | 只看该作者
教授,我提一问。为什么姚思廉自著的《陈书》为“僧坦”呢?, E$ O1 V( ^, [# l
姚闻闻 发表于 2012-10-19 04:59

) K1 K9 s1 p' b! V1 ?8 Q: K7 r; Q  {0 e: c8 {3 B9 _( A+ K( I
         “为什么姚思廉自著的《陈书》为“僧坦”呢?”
. R6 d& L) K$ F* m% Q         这个提法应换一种说法:为什么《百衲本二十四史
+ H7 s" f' d3 [0 n8 Z陈书》姚察传中是“僧坦”呢?
; F5 B  ?5 J0 I( r# [" G6 l
      因为我们今天已不可能读到姚思廉真迹的《陈书》,只能读到古代遗留下来的各种版本的《
/ T( b- X3 s" r4 M8 @陈书》,百衲本二十四史* ?" L; h( l1 K" [" ?9 u& m4 J, I
陈书》只是其中之一。据中华书局《周书》编辑部出版说明,二十四史周书陈书有七种版本,他们根据这些版本,将百衲本的“僧坦”校正为“僧垣”。

; ^- J/ B1 i. I) u5 Z* d      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讲得清,详见(参见):. G5 j7 t- C5 M* [4 B
      1、  姚僧垣子最  中华书局  周书
) a3 w/ t# r5 K, W* v6 u6 b" B9 a" m卷四七
" j* M5 E) G1 u7 d( x+ q( D列传第三十九% a8 S6 P0 I/ q3 ]
艺术
+ T" b  Y6 n+ A: D八三七~八五二,特别是八五二的
注[三]。

, w" k6 ^0 w7 a1 V8 ~      2、  中华书局《周书》编辑部《出版说明》。
) C- I, U$ C! F8 Q( ]9 M6 f正因此,我说姚高琳先生应考证。


) V) |, i( G) U, {' A2 j* Z' W


$ C# `9 y  l* c" F! u

2 f7 X( t" i  G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10:29:10 | 只看该作者
现将中华书局编辑出版发行的《周书》的相关情况公布于下,供姚高霖先生和读者参考:
# g# o# {4 m# D- c  d" P           周书,全书上中下3册,唐 令狐德棻等撰,中华书局,1971年11月
4 i( v2 |1 T6 l( g, I3 R4 b    中华书局编辑出版发行的《周书》或《二十五史  周书》,主要采用了清代乾隆四年(1739)武英殿版(底本)。中华书局认为:
! W" @* m9 ~. p% E7 c    “过去闻名于世的百衲本《二十四史》,虽然多数依据宋元善本影印,但也有讹、舛、衍、脱,或残破模糊,往往参校殿本描改,在校勘过程中,基本上都用殿本进行互校,而且殿本《周书》,因为错字比较少,还被选作底本。所以学术界一些人认为重印殿本还是有意义的。”7 C( D% A6 V3 A$ r& ^
2 q6 y5 i" Y( D0 U. s
校勘记
) |" \1 D& l9 _2 T/ X[三]僧垣  张森楷云:“陈书姚察传  卷二十七,‘垣’作‘坦’。”按南史卷五九姚察传及册府宋本卷八五九都作‘坦’,明本册府作‘垣’。但册府宋本卷七九六也作‘垣’。
% k% t/ f. M" u) z
; ?% v  K! V0 q/ U  K4 d0 ?     以上中华书局《周书》姚僧垣子最传校勘记注[三],透露了许多信息,例如:宋明的版本就已有‘垣’与‘坦’了;同一册府宋本,同时有‘垣’与‘坦’了;中华书局不是随意将‘坦’校为‘垣’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22 14:5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