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维侃 于 2012-8-29 19:18 编辑
+ _; N8 g7 S! n1 n {
$ O$ A/ n* e6 p/ ^# K回复 8# 姚士平 + a5 N5 f- A. _0 G* R \) s
[& F _8 b4 D9 q1 _+ d
8 W3 d: T _1 [5 ~; w: q
其次,把姚期“列入你们的世系”这种说法也是欠妥的。仔细阅读我族的源流序及世系表,大致在我始迁祖源清公之前皆是对基本根源的一般性追溯,迁皖以后,才是较为细致的记载。对姚氏基本根源的追溯如果说有粉饰先祖的用意,那也是对全姚祖先荣耀的铺叙,而并不是为“移花接木”以粉饰本支本派,最有力的论据就是我支既没有自称是姚思廉之后,也没说是姚崇之后,而是实事求是自称是姚廷重之后。这也是尊重历史,你愿意不愿意“说服自己接受”那是你的事,也没人会强迫你接受你自认为与史实不符的资料。 3、汉武帝时期姚氏祖先由王姓复田姓,确有此说法,姑且不说这能不能“从史书上找到”,即令是历史真实,也该考虑到,姚氏从舜得姓以后,发展到西汉武帝时期,相信人数已相当众多,大凡改姓,必有其历史缘由:多是为避祸,或是有人欲另立一姓,但遭遇威胁或是脱本分枝,毕竟不会是全体姚姓人,部分人变为王姓或田姓,后来又变回为姚姓,终是部分人,必有始终没变过的另一部分姚姓人。不能说当时姚衮没有说成是田衮就不存在这个人;至于你其中插入一个“田延年”,用以证明他与姚衮“不是同一世系”,又从而证明“两支世系相交”继而证明“不排除是后人修谱时移花接木”,则以我的水平完全读不懂,其中逻辑关系不好理得清。 本帖原是探讨姚衮为何独见之于安徽诸谱而不见诸他谱的,士平宗亲忽然把话题引到另一个问题上,在此不揣唐突,快人快语,一吐为爽,冒昧之处,敬请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