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
子午潮烧经闭
7 S e9 M9 h8 @& T( ]& J 郑××,女,三十八岁,干部。1970年11月。7 z" ~- o& d6 ^3 S+ p6 O* I
初诊:患者病已数月,形体消瘦,呼吸气短,动则喘促,胸胁疼痛,咳嗽痰凝带血。自汗,盗汗,烦躁,夜难入寐。每于子、午时,体温增高,37.5~38。c,手心、足心及两颧烘热。逾时,热如潮退。月经闭止三月。经西医诊断为“肺结核”,多方治疗,其效不显。
4 l8 M# P: S" @7 u; R% L 诊脉虚滑而数,沉候无力,舌绛,干燥少津。古代医家谓:“虚劳深重者为痨瘵,其形赢败凋敝。”患者因潮烧日久,血虚肺燥,宗气损伤,现痨瘵之征。法当先养阴润肺,化痰止血,继可益气滋血,调达肝脾,循序而进。处方:
R$ D0 V: r4 c3 c( S3 v6 [ 醋炙别甲18克 京元参一克 大寸冬9克 醋煅牡蛎12克2 {) r2 i& H4 C+ V
地骨皮12克 白茅根30克 炙紫苑9克 炙冬花9克 广桔
. X) d$ P% m" C C9 p4 V3 a; ~' B6 V 络9克 粉丹皮6克 生甘草3克 点梨、藕汁每次各一: A) p, ]: k: {# r0 _
匙为引。
3 `; f4 e, ` E 二诊:上方服七剂,咯血已减,咳嗽仍频,自汗、盗汗稍敛,食纳略增,渴饮较少,但子午潮热未退。脉舌同前。拟原方化裁。处方:
' l7 D" S2 Z7 d8 b3 W 醋别甲18克 醋青蒿9克 干地黄12克地骨皮15克 白茯
# w, w6 Y& ~. w 神15克炙冬花9克醋牡蛎15克京半夏9克广桔络9克
6 }, Z7 k! P/ r 生甘草3克 净杷叶3片白茅根15克点梨、藕汁各一) B2 @1 Y: y: F6 s5 ^4 p
匙。
1 R6 N( x. i$ t/ Y! @9 g3 g7 v" q$ V 三诊:上方服七剂,脉虚滑数象渐平,舌绛转红,渐布津液。咯血已止,胸胁痛减,痰凝较涤,自汗、盗汗及潮烧均减。仍以养阴化热,润肺祛痰。处方:; k. F2 C7 P; f, N7 A$ `4 G% L
醋别甲15克 干地黄15克 银柴胡9克地骨皮12克 炒杭
- Z5 k; q7 q8 S8 i 芍9克 炙冬花9克粉丹皮6克生甘草3克当归身12克2 ~. P' y1 a# ]
白薇4.5克 藕干6克净杷叶3片3 q) i. G/ [; a& I- `8 x1 N% q% ]" u
四诊:上方服十剂,子午潮热大减,自汗、盗汗已收。
6 {) Z; {1 d/ b2 W/ x, ^6 c胸胁痛止,咳稀痰少,烦躁消除。夜能安卧,食纳增加。但精神尚差,月经未行。脉象细数,舌红润有津。此阴液渐复,肺燥得润,而气血未充,肝脾失调。宜养肝、润肺、调脾为治。处方:
9 |6 l: X/ U0 u. J+ j2 O 全当归15克炒杭芍9克空沙参9克干地黄12克大寸1 z R( n/ S! W) ], |8 Y( C4 B
冬9克 白茯神15克粉丹皮6克地骨皮12克广桔络9克
( z# C0 J3 E: w }$ S 桑寄生15克 生甘草3克 藕干6克
, i) i# b3 L; h, R( K 五诊:上方连进五剂,子午潮热及烦躁、自汗、盗汗、胸胁痛、咳嗽等诸症消失。脉转细缓,舌苔红润。但病久,阴伤血耗,肝脾失养,冲任不足,至经闭未行。法当益气调血,滋养冲任。血海充盈,经讯可至。
7 X% |, u3 E6 W5 h3 h; | 全当归15克 炒杭芍9克 川芎片6克 空沙参9克 干地
- A! c( P2 f8 u 黄129克 苏条参12克粉丹皮6克大寸冬9克桑寄生15克: U$ [0 R- V1 _% {! [: g2 d
黑小豆15克 建莲子15克 甘草3克 龟鹿胶各9克(烊化兑
) k# p- c4 z1 C: M 服)
9 C! N+ D* ` E8 f$ H8 R 六诊:上方服十五剂后,饮食、睡眠尤佳,面色转华,形体渐丰,已能恢复半日工作。脉和,舌润。经讯未至。此大病后,气血真阴渐复,而冲任血海犹亏。再拟下方调理,至1971年春季,经讯复潮,尔后周期正常,结核症悉未再作。处方:* e1 q. r: B* z9 ~% O" b6 W% w
炙口芪15克全当归15克炒杭芍9克 川芎片6克苏条( ~ ]' |: u% f3 O5 e$ G
参15克漂白术12克 西砂仁4.5克 粉丹皮6克 白茯神/ b; n* K( G( Y. R- K3 w: V
15克炙香附6克桑寄生15克 生甘草3克 小红枣11个- X* I* N/ C( P; D' _: C7 N
[按]久病气血真阴受损,每当子、午阴阳交合之时,邪热相乘,阴不制阳,故现潮烧。热邪耗津,血海干涸,月事闭止。宗气损伤,自汗、盗汗,又复伤阴液。热自阴来,当谧真阴。别甲、元、麦、牡蛎、地黄等皆为滋固肝肾肺阴要药。病退尤虚,再以归、芍、地黄、龟、鹿二胶、参、芪,补其精血,滋益冲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