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龙、熊襄事件对整个灵源姚氏家谱的影响
一二七五年蒙古铁骑杀到瑞州,知府姚岩弃城而逃,安抚使姚文龙降元。授本路总管,分兵攻打各县城。熊襄变卖自己田产,筹资组织了一支数百人的抗元军队,与元兵对抗,姚文龙知道新昌有防备,派其弟入新昌招降,熊襄怒杀来使,结下冤仇。1276年姚文龙攻陷新昌,与熊襄军展开巷战。熊襄战败,不屈而死,县城惨遭破坏。
对于这个事件,我查阅了大量史料,均有记载,明嘉靖年修《新昌县志》序中说;“黜姚文龙之反噬,礼仪之国,父母之邦,不可倪矣。”最新的2010年9月所修宜春市志还这样记载;“姚文龙为了贪图一己之富贵,引元兵残杀父母之邦,百姓对他无不切齿痛恨,而他因此得大功,官至元朝谏议大夫,礼部侍郎。但新昌百姓“人人皆鄙之”。对熊襄,老百姓则立庙祭祀,朝朝香火不绝。姚文龙的爷爷姚冠与姚勉是同胞兄弟,因此姚文龙是姚勉的侄孙。姚文龙和熊襄的事件发生时,姚勉刚过世十三年,又过了三年南宋灭亡。接下来的元朝,姚氏声望很高,而宗族又不算大,遭到别人的嫉妒是可以想到的,后人把这事放在心里不敢明说,因此成了外迁后人的隐情。百姓恨姚文龙并姚勉也妖魔化。直到今天,新庄镇志也拒入姚文龙。他可是历史上的大官呀。作为反面人物也没有关系,应该实事求是才对。我比较了一下宜春地区中状元者,就数姚勉负面传说最多,这同姚文龙不无关系。
姚勉是宝佑三年<1253>年的状元,准确无误。“廷对策”洋洋万年,其文采自有公认。我奇怪的是这位陪过太子读书的状元宋史里居然没有他的传,却流传了不少关于他的负面传说。一是出生侧氏。二是被弃雪地,故自号雪坡。这纯属无稽之谈。南昌谱系中,实事求是的记载了多处出生侧氏的名录,姚勉不在其中。同宗兄弟中有号雪崖、雪岑、雪峰、雪垅,前两者年龄大于雪坡,后两者小于雪坡,雪垅便是姚文龙的爷爷。更有离奇的传说,说是皇帝认为姚勉的状元要免,并有一个赖状元,一个史状元,云云。本来是一门三状元,到此却说成“姚赖史”,十分难听。无风不起浪,这种传说往往别有用心。据《盐乘·氏族》载,民国初年熊姓人口16418人,胡姓13100人,刘姓18000人,张姓13710人。宋元明时期宜丰县全县人口仅十万左右。熊姓在历史上和现在都是宜丰的大姓。我们知道,宗族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元素,小姓的姚姓结怨于大姓的熊姓,并且血洗县城,元朝灭亡后,姚姓在当地的生存环境可以想见。不少姚姓,离开灵源是可以理解的。这就是“离娘山”可意指而不可言之的理由。
彦国公后裔 姚绍弦 姚文龙(元代官员) 姚文龙,字号、生卒年、籍贯均不详。元朝官员。于宋末任端州(治今江西高安)安抚使。元至元十四年(1282年),升江西道宣抚使,兼措置茶法。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ea74b21e0102w4bv.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