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南阳姚文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氏名人(河南)知多少?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8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6:25:45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2-11-5 16:50 编辑 % [: }; c* d0 g) F  l
) N; `' E2 `0 q
姚枢,[元](1201~1278)字公茂,号雪斋,又号敬斋,柳城(今河南西华)人,后迁洛阳,元初重臣和著名理学家。姚枢本是金朝人,天资聪颖,志向远大,以勤奋好学著称于世。1232年,姚枢与另一名儒士杨惟中北投蒙古窝阔台汗,得到赏识与重用。自此,他为蒙军的挥师南下,为保存弘扬中原传统文化,特别是为程朱理学的恢复、传播并使之发扬光大,贡献了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 8 H( o, A4 o* |( {
! n/ e* u+ P. k& l
  1235年,窝阔台命其次子阔出伐南宋,姚枢受命与杨惟中随军寻求儒、道、释、医、卜等学者。蒙军攻下德安(今湖北安陆),俘获宋儒赵复(字仁甫,世称江汉先生)。姚枢初遇赵复,见此人言谈不俗,甚感惊奇,便“挟以具卧”(汤斌:《洛学编》。见清嘉庆十八年《河南洛阳县志》卷四十四。以下引文凡出之该书者均注《洛学编》)。赵复见眼前戎服长髯之人,顿感悲切,为自己落难于异族人手中痛不欲生;待夜深人静姚枢睡熟之后,悄然逃去。姚枢醒来,发现赵复已走,遂乘月驰马,踏着积尸,不顾一切向前追去。及至水边,见赵复正披发赤脚,仰天哭嚎着走向水中。姚枢抢先上前,救出赵复,挽臂而回。赵复被姚枢的精诚之至、“委屈劝免”(《洛学编》)所感动,遂承认自己就是江汉先生,并答应与姚枢一同北上。1238年,在中书令耶律楚材的支持下,姚枢与杨惟中谋划的太极书院正式落成,请赵复为老师,系统讲解儒家经义,重点是讲授程朱理学。从此,程朱理学就在黄河以北地区广泛传播开来。
  W  ^/ V  k3 w& z
. r( q6 |1 Y9 a8 P8 n; J  程朱理学又称程朱学派,是北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两学派的合体。二程是河南洛阳人,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洛学”;朱熹侨居建阳(今属福建),讲学考亭,他的学派被称作“闽学”。所谓的“洛闽之学”,也就是程朱理学。宋代理学原本发源于北方,但随着宋廷的南迁,周(敦颐)程(颢、颐)之学的主要人物也大都流落江南;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起自己完整的理学体系,但由于南宋和金南北对峙,因此,程朱理学在北方中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传播。正是由于姚枢发现、保护并劝勉了赵复,又在燕京(今北京)建立太极书院及周子祠,“以二程、张、杨、游、朱六子配食,请赵复为师,选俊秀有识者为道学生”(《宋元学案·鲁斋学案》),而自己“首受其学”(《洛学编》),才使北方中国开始知道了“程朱诸经”的存在,继而传播开来。为此,元太宗对姚枢“赐锦衣金符”,授“燕京行台郎中”(《元史·姚枢传》)。由此可见,姚枢作为北方中国程朱理学传播的先驱者之一,该是当之无愧的。 % ~% Q7 ]6 p, E
( h3 i( R8 z- v4 V
  十三世纪四十年代,耶律楚材失势,姚枢也因鄙弃台长鲁瓦尔的为人,弃官携家退居辉州苏门(今河南辉县百泉)。在这里,姚枢“诛茅为室,作家庙,祀四世堂龛宣圣像,以周(敦颐)、程(颢、颐)、张(载)、邵(雍)、司马(光)六君子配,读书其间”(《洛学编》)。同时,精心刊刻《小学》、《四书》及《诗经》传注,传之四方,以化民成俗。姚枢对程朱理学的研读与传播,如痴如迷,“终日危坐”以治学,“鸣琴百家”以自娱,表现了这位“遁世乐天,若将终身”(《洛学编》)的理学家淡泊自甘、献身洛闽之学的坦荡胸怀和坚定信念。 ' D( y5 J+ G" Q" k# }
$ c. V5 V, v  \. q/ n
  怀庆河内(今河南沁阳)人许衡(字仲平)常来往于河洛之间,当他闻讯来到辉州,在姚枢处读了“伊洛程氏及新安朱氏书”(《元史·许衡传》)后,眼界大开,遂敬信如神,兴奋得“不知手之舞,足之蹈”(《许文正公遗书》)。他对自己过去所接受的和讲授的知识作了认真的反思,决心以程朱理学为范式,重新开始新的追求。他抄录了程颐的《易传》、朱熹的《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大学章句》、《中庸或问》、《大学或问》、《小学》等,“益大有得”(《元史·许衡传》),并将全家迁至苏门,与姚枢“相依以居”(《洛学编》),同姚枢、窦默(字子声)一起“慨然以道为己任”(《元史·窦默传》)。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姚枢作为北方程朱理学传播的先驱者,起到了承上启下、不可替代的中介、中枢、中坚作用。
% }# g0 I. M( C  \9 q以道事君 推行中国之道4 ]! r: E' }/ `: d2 r4 V" B  H
  姚枢在辉州“读书鸣琴,若将终身”时,并没有真正的“遁世”。当元世祖忽必烈征召姚枢等人时,他们慨然出山,乐意为元廷服务。元世祖非常高兴,对姚枢“待以客礼”,并征询救世治国之大略,姚枢“乃为书数千言,首陈帝王之道”,把“治国平天下之大经”归结为八目:修身,力学,尊贤,亲亲,畏天,爱民,好善,远佞;同时提出“救时之弊”三十条:立省部,辟才行,举逸遗,慎铨选,汰职员,班俸禄,定法律,审刑狱,设监司,明黜陟,阁征敛,简驿传,修学校,崇经术,旌节孝,重农桑,宽赋税,省徭役,禁游情,肃军政,周匮乏,恤鳏寡,布屯田,通漕运,倚债负,广储蓄,复常平,立平准,却利便,杜告讦。元世祖大喜所望,对姚枢的才思惊讶不已,以致在以后的举措中“动必召问”,并让他教授世子经书。此时的姚枢,实际上已成为元世祖称雄天下的一位高级幕僚。
& W! E$ A- P2 g5 h7 k$ k* Q+ t+ J
4 Z; v) a) T7 w  姚枢等人在辉州“以道为己任”,讲习经书,却为何又要应召出仕,去为元廷效力呢?他们认为,这是影响元朝统治者,并利用统治者的权力传播儒道尤其是程朱理学的极好机会,不这样做,儒道很难推行,中原文明就有可能断送在这些游牧贵族统治者手中。程颐的“圣贤之于天下,虽知道之将废,岂肯坐视乱而不救”思想,正是姚枢一派儒生一召即起的驱动力,也是他们“慨然以道为己任”的体现。他们决心以自己的行动去保护、推动儒道的流行,去感化、影响、转变元统治者的旧俗。
8 D3 ?% ]9 K& t& d! K" s6 b& J, \" v( ]) `( x
  姚枢一派推崇的“道”,同程朱所说的“天”、“理”是同义语。“理谓之道”,“道”即“理”;“理”出自“天”,“天”即“理”;“理”、“道”都是绝对的、离开事物独立存在的抽象(精神)实体,它主宰和派生万事万物,一切封建的礼教、制度都归天理支配,并永恒而至尊。“行中国之道”是儒生们的孜孜追求,“为中国之主”是蒙古贵族的迫切需要,二者一拍即合。姚枢治国平天下之“经”,除弊救世之“策”,实际上是他“以道事君”思想的具体体现。这与儒生们经常向忽必烈讲解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为君难”及由此引发的“修德、用贤、爱民”治本观点,《资治通鉴》、《贞观政要》等为政思想,是相辅相成的。除了强调“帝王之学”外,姚枢还遵循朱熹“设学养士”的主张,上疏忽必烈“立学校以育才”,使皇子及庶人子弟都来接受教育。忽必烈采纳了姚枢的建议,在各路、府、州、县广设学校。与学校教育并起勃兴的,是各地书院活跃的讲学活动。由于他们讲授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程朱理学的一套,蒙古统治者认为有利于自己的统治,因此,学校与书院的迅速发展,不仅为程朱理学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而且还使程朱理学在元代牢固确立了自己封建正统学说的地位。
& ?2 m2 B4 |) g) {& A- _* x& c. R& j6 ~6 B
  作为元世祖的高级幕僚,姚枢曾向忽必烈提过很多好的建议,并发挥了重大作用。比如,宪宗即位后,忽必烈受命统领民富物丰的漠南地,为此忽必烈大宴群僚。姚枢劝忽必烈万万不可喜形于色,为防“廷臣间之”,而应当“维持兵权,凡事付之有司,则势顺理安”,世祖听后,如梦初醒,为之折服;1252年6月,在征伐大理时,姚枢建议忽必烈“不杀一人”,尔后又盛赞忽必烈“圣人之心,仁明如此,生民有幸”,大理百姓“得相完保”;1257年,当忽必烈的文功武治赢得中原民心,威望和权势逐渐扩大时,宪宗蒙哥受人挑拨,对其二弟忽必烈产生了疑忌,并派人严加查处。就在忽必烈性命岌岌可危时,姚枢说服忽必烈“尽王邸妃主”送归汗廷为质,之后,忽必烈又面见蒙哥,泪如雨下,宪宗终于消除了疑虑,下令停止对世祖的调查,避免了一场不测之祸;1260年,忽必烈登上汗位,先后拜姚枢为东平宣抚使、太子太师、大司农,诏姚枢到中书省议事,委托姚枢修订有关典章制度。姚枢把程朱理学与汉法融为一体,与几个老成大臣同心协力,圆满完成任务,“帝深嘉纳”;1276年,在元军攻取南宋临安时,姚枢透析了自夏至秋,一城不降,伤亡众多的原因,再一次建议元世祖“宜申止杀之诏,使赏罚必立,恩信必行”,禁绝滥用宋朝的鞭背、黥面等残酷刑罚,致使“圣虑不劳,军力不费”(以上均引自《元史·姚枢传》)等等。
  I6 s* l+ _6 z
+ {) j2 j3 w0 G8 {+ `, G" [& E- a  从这些建议中,我们可以看出,姚枢推行儒道(其核心是程朱理学),不仅是他为元廷服务的目的,同时也是他辅佐忽必烈一统天下的理论根据。这从他拜中书左丞之后,给元世祖的上疏中,也看得非常清楚。首先,他分析了从成吉思汗开创基业到以后数朝政治腐败的形势,称颂忽必烈“听圣典,访老成,日讲治道”,为日后入主中原、文治武功打下了良好基础。这里所说的“道”和“圣典”,指的都是儒家之道,是至高无上的性理之学;接着,他赞美忽必烈在“外侮内叛,继续不绝”的情况下,“能使官离债负,民安赋役,府库粗实,仓廪粗完,钞法粗行,国用粗足,官吏迁转,政事更新”,皆“信用先王之法所致”。这里所说的“先王之法”,就是窝阔台接受周孔之教,用中原汉族封建文明去改变蒙古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治国方法。“治理汉地,必用汉法”的治国之道,使忽必烈把游牧的“大蒙古”国转变成了“大元”王朝;最后,姚枢托出自己的全部用心,力劝元世祖“创始治道,正宜上答天心,下结民心,睦亲族以固本,建储副以重祚,定大臣以当国,开经筵以格心,修边备以防虞,蓄粮饷以待欠,立学校以育才,劝农桑以厚生”(以上见《元史·姚枢传》)。忽必烈知人善任,对姚枢给以充分的理解与信赖,“凡内修外攘之政,咸委任焉”(臧励和等编:《中国人名大辞典》)。
$ E5 U+ d3 V/ w# y0 r* ?$ y9 g0 o+ t" F6 d( V9 A
  1274年,元世祖任命姚枢为昭文馆大学士,详细制定各种礼仪。孔、孟、程、朱的道德准则在姚枢手中再一次得到系统化,并成为元王朝汉化蒙古游牧民族的规范。1276年,姚枢官拜翰林学士承旨。四年后,这位承前启后,为程朱理学在北方中国的传播付出全部心血的理学家,无悔地完成了一个先驱者的历史使命,溘然长逝,终年78岁。忽必烈赐谥号“文献”之后,掩埋在百泉湖的东岸。8 H& e# @# F4 @) M4 |

* V9 J$ n/ [& b* l9 D! ?$ g3 ?, m# M; c9 M
元世祖曾对侍臣说过一句肺腑之言,笔者愿以此作为本文结束语:“如窦汉卿(即窦默)之心,姚公茂(即姚枢)之才,合而为一,斯可谓全人矣。”(《元史·窦默传》)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8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6:33:32 | 只看该作者
姚翼     [约公元一五六一年前后在世]字翔卿,号孺参,晚号海屋子,归德(今河南商丘)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世宗嘉靖四十年前后在世。他是茅坤的妻弟。由岁贯生官广济县知县,告归。翼著有《玩画斋藏杂著编》八卷;《四库总目》家富藏书,又编有《玩画斋画目录》。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8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6:35:29 | 只看该作者
姚元标  [北朝·齐]魏郡(今河南安阳北)人。官至左光禄大夫,以工书知名于时。《北史崔浩传》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8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6:36:44 | 只看该作者
姚月华  [唐]女。笔札之暇,时及丹青。花卉翎毛,世所鲜及。然聊复自娱,人不可得而见。尝为杨达画芙蓉匹鸟,约略浓淡,生态逼真。按佩文斋书画谱列入宋,无声诗史列入明,历代画史汇传从之,今依玉台画史引文列入唐。《琅缳记》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8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7:17:42 | 只看该作者

1 }3 c+ G! H. M/ A) H国务院副总理:
: Y2 a1 y) n( R, l3 s
+ G$ ?$ J  r$ ]+ |% Q, H- |( @, K
9 p3 ?! n: I/ P
+ _+ F- X; x6 o: z8 L

+ d+ P4 l& C# m3 W; w8 v7 g3 b% C5 G
+ g  z+ y1 [6 M& H, }( [6 R4 W% j) t

1 G4 {% `% d4 ~% }7 `  y3 e1 _# H  }, @2 M

+ A7 T7 m6 I9 I( q0 \' C; Z; y) m/ U: z2 }3 w! G
* b% D( W$ H( w5 Z' C" c

/ w7 i/ t4 k/ D0 c
% p9 z9 n1 k# k' Z& d( b- z* Y! b- @& C& }; A, F2 m

: S1 P) n. m1 t0 r# C% x
  \/ q, I' L$ T- `( w& F: F* @0 D( [& v2 C0 a+ U
1978.03 -1983.06
1978.03-1982.05
邓小平 李先念 徐向前 纪登奎 余秋里 陈锡联
耿飙 陈永贵 方毅 王震 谷牧 康世恩
陈慕华
后任命[table]3 m8 X' ^7 x0 u
王任重 陈云 薄一波 姚依林 姬鹏飞 万里
杨静仁 张爱萍 黄华
1982.05-1983.06
万里 姚依林
[/td][/tr]
: w2 l* s8 j! R2 Y1 F- o[/table]
1983.06 -1988.04
万里 姚依林 李鹏 田纪云
后任命
乔石
1988.04 -1993.03
姚依林 田纪云 吴学谦
后任命
邹家华 朱镕基 钱其琛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8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22:12:07 | 只看该作者
郑州奇女子姚艳晶电流通过人体“点亮”电灯泡
! O0 t5 |/ r5 i2 F5 E- U9 h# J! A* Q4 k9 h$ @: Y$ m/ G5 `+ X3 D6 Y
  7月15日晚,一位女士身穿红色旗袍,在郑州绿城广场为大家表演了人类奇迹:电流通过人体,“点亮”电灯泡。上千名观众惊叹之余,报以热烈的掌声。更让人称奇的是,主持人说,这位名叫姚艳晶的女士还能耐550伏的高压,并创下了世界吉尼斯纪录。这是姚艳晶在“航空人风采”文艺晚会上表演的节目。昨天下午,记者带着好奇在郑州新卫飞机设备公司采访了她。
/ Y* g0 I2 J, o3 B) S9 Z! `" a( H1 D" i" U
  “发现自己不怕电是10年前的事儿。”姚艳晶笑着说。记得有次到朋友家串门,电灯泡突然烧了。姚艳晶拿着一只新灯泡去换烧坏的灯泡,不小心用手碰到了带电的金属而全然不知。旁边的朋友惊恐之余,好奇地说小姚不怕电。后来,小姚半信半疑地回到自己家里,小心翼翼地试着用手摸电,果然发现一点感觉也没有。 3 I4 J9 a( M, q6 [: M
/ ]% p* ]1 i+ H( n0 \4 g
  1998年年初,有人动员姚艳晶冲击世界吉尼斯纪录。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反馈来信息:要创纪录,必须突破540伏的高压!
  c9 @4 v  s1 b2 r& L- ]1 h( J: z4 E& M+ P
  这并没有吓着姚艳晶,倒是为她做实验的工程师们有些担心。按照要求,要创造新的人体耐电压吉尼斯纪录,必须在国家二级以上实验室进行试验,现场高级工程师不得少于5人,且有公证部门公证。当年5月18日,她安全通过了550伏的耐电压实验。 & \' D' w" x( E
% m$ [' H: j3 b# G0 G
  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在收到详细的资料之后,很快给姚艳晶颁发了《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手指耐电压之最》证书。 3 Y% ^* ]. W7 `( {# G8 i
8 y6 M4 L! B; q& v  r" k
  为了让记者一睹为快,姚艳晶在办公室里用220伏电压进行了试验,小姚表现得轻松愉快。
0 X, B+ H3 T2 }
* s5 b& N- E. ]( s1 ?  姚艳晶说,自己平时与常人没有差别,至于为何有此功能,她自己也不清楚。最后,她自信地对记者说:“如果有人打破现在的纪录,我还可以创造新的纪录!”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8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07:55:21 | 只看该作者

RE: 姚氏名人(河南)知多少?

姚黄 
- A1 i- w6 c. C  男 汉族籍 贯:河南鄢陵  牺牲日期:1913年08月04日 人物简介  素以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为己任。曾作诗曰:“虽无旋转乾坤手,却有翻天覆地心”。辛亥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后,和张钟瑞等在开封响应。二次革命中,坚决主张武力讨伐袁世凯,并亲自炸毁河南火药局。不幸于8月1日在郑州被捕,后解往开封,4日遇难。临刑前,谈笑风生,毫无惧色,并致结发妻子一函,内有:“十三载之恩爱,一旦永别,以内助恩爱之感,或为来世鸳鸯”等语,颇为豪迈。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8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08:13:06 | 只看该作者
姚炜(元朝年代)
! G  |* q3 w/ {5 C: _2 f洛阳人(今属河南)。元朝官员。* H+ f; J: Z5 U5 H( S
姚炜为姚枢之子。历任河南行省左丞、陕西行省中丞。储庆使、司储庆使。储政院储政使、平章政事等职。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8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08:14:47 | 只看该作者
姚守中(?—约1290)
  `+ Q% Z! G& @: \河南洛阳人。元代杂剧作家。
+ c3 H% T+ _+ {+ B4 ^% H; Z! v姚守中为著名词曲家姚燧的侄子,约于公元1290年去世。生平不详,仅知其官至江平路吏。钟嗣成《録鬼薄》将其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之中。! Q1 `& z. x  W% D4 B
姚守中所着剧作,现仅知有《神武门蓬萌桂冠》、《汉太守郝廉留钱》、《褚良扯诏立东宫》三部,俱不存。此外还有\[中吕·粉蝶儿\]《申诉冤》套曲。
9 J5 s1 k" v9 i% u, D8 \* P从其所选的题材来看,他的剧作还注重昭彰社会名分和个人道德,颂扬清正廉洁的官吏。朱权《太和正音谱》称其曲词“如秋月扬辉”,有清丽之风。贾仲名《凌波仙》挽词评其《申诉冤》为“巧用工”之作。《申诉冤》入选《元曲三百首》。' |' D) j) m6 H" Q
附曲一首
) _; G1 y* a/ G/ H+ }中吕·粉蝶儿
3 M' q( I$ B" v; X3 }: X牛诉冤9 _& c9 Q# `( F! M
性鲁心愚,住烟村饱谙农务。丑则丑堪画堪图。杏花村,桃林野,春风几度。疏林外红日西晡,载吹笛牧童归去。( _  Y* ^5 D6 c
緑野喜春耕,一犁江上雨。力田扶耙受驱驰,因为主甘分受苦、苦、苦。经了些横雨斜风,酷寒盛署,暮烟晓雾。: t  D( Y/ ?+ b) Z
牧放在芳草白苹古渡,嬉游于緑杨堤红蓼平湖,画工描我在远山图。助田单英勇阵,驾老子蓦山居,古今人吟未足。
5 p) @; T% q! N6 ~2 N$ S0 o, C5 U- M朝耕暮垦费工夫,辛苦为谁乎?一朝染患倒在官衢,见一个宰辅,借问农夫:气喘因何故?听说罢感叹长吁。那官人劝课还朝去,题着咱名字奏鸾舆。
/ r5 w) a; M* M7 E1 A/ b他道我润国裕民,受千辛万苦。每日向堰口拖船,渡头拽车。一勇性天生胆气粗,从来不怕虎。为伍的是伴哥、王留,受用的是村歌杜鼓。
- Q& Y/ e* m9 I* v# S& ?! P" a感谢中书部,符行移诸处。所在官司,禁治严明,遍下乡都。里正行,社行,叮咛省谕:宰耕牛的捕获申路。
* I- D* X! X( q: _食我者肌肤未肥,卖我者家私不富。若是老病残疾,卒中身亡,不堪耕锄,告本官,送本都,从公发付。闪得我丑尸不着坟墓。
/ A4 n; `% E7 D% z, V街冤负屈,春工办足,却待闲居。圈门前见两个人来觑,多应是将我窥图。一个曾受戒南庄上的忻都,一个是累经断北疆王屠,好教我心惊虑。若是将咱卖与,一命在须臾。
$ _! h; M8 q3 n* w/ k( _心中畏惧,意下踌躇。莫不待将我衅钟,不忍其骰觫。那思想耕牛为主,他则是嗜利而图。被这厮添钱买我离桑枢,不覩是牵咱过前途。一声频叹气长吁,两眼栖惶泪如珠。凶徒,凶徒!贪财性狠毒,绑我在将军柱。1 I& z7 K. a6 k! ?
只见他手持刀器将咱觑,唬得我战扑速魂归地府。登时间满地血模糊,碎分张骨肉皮肤。尖刀儿割下薄刀儿切,官秤称来私秤上估。应捕人在旁边觑,张弹压先抬了膊项,李弓兵强要了胸脯。
9 d  i. o2 |1 ]却不道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划地加料物宽锅中烂煮。煮得美甘甘香喷喷软如酥,把从前的主顾招呼。他则道三分为本十分利,那里问一失人身万劫无。有一等贪哺啜的乔人物,就本店随机儿索唤,买归家取意儿庖厨。
, a6 Q$ S4 _. U3 z/ b1 [或是包馒头待上宾,或是裹馄饨请伴侣。向磁罐中软火儿葱椒[HZ()[XCz14.tif][HZ]],胜如黄犬能医冷,赛过胡羊善补虚。添几盏椒花露,你装得肚皮饱旺,我的性命何辜!
4 B& ]& V! O) M: w) f- w8 r我本是时苗留下犊,田单用过牯。勤耕苦战功无补。他比那图财害命情尤重,我比那展草垂缰义有余。我是一个直钱底物,有我时田园开辟,无我时仓廪空虚。; e5 ], c; a2 j0 p/ ^
泥牛能报春,石牛能致雨,耕牛运土遭诛戮。从今后草坡边野鹿无朋友,麦垄上山羊失了伴侣。那的是我伤情处,再不见柳梢残月,再不见古木昏乌。
( B$ G" {( t' K3 F9 B; ]* w% \9 H筋儿铺了弓,皮儿鞔做鼓,骨头儿卖与钗环铺。黑角儿做就乌犀带,花蹄儿开成玳瑁梳。无一件抛残物。好材儿卖与了靴匠,碎皮儿回与田夫。, R: y( [4 j  l8 f
我元阳寿未终,死得真个屈苦。告你个阎罗王正真无私曲,诉不尽平生受过苦!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9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08:19:50 | 只看该作者
姚丹山(明朝时期)3 |( y1 t! K9 T9 \
直隶南乐(今河南)人。明代书画家。  f6 l4 D$ ?- f( z- S# Z
姚丹山家境贫穷,其为人勤奋好学,不慕名利,善书工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1-13 22:5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