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文长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沙河系姚姓宗谱(姚文长编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1#
 楼主| 发表于 2010-8-24 15:31:48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8-24 15:57 编辑
. E% T% v  e4 N8 H7 y
仲礼公第三子谦公确实四子:珠、玉、富、华,正如你家谱所说。在富公名下,没有其他叙述,我想肯定是当初修谱时,无法联系上。
$ t2 n+ a* y* U; {2 Y3 L我把我哥整理的几张资料,关于景清世系的,发给你。请你过目。4 e8 ?8 P; R' U- m+ Z4 Q* v* h
姚士平 发表于 2010-8-21 13:19
8 X) Y# S/ [' N, ~
士平宗亲:看了你发来的《平远姚氏景清裔祖隆分枝一》,打开我的老谱《粤东姚氏迁楚图》(手抄)对比,除祖章兄弟排序及六世“肖”外,其余全部相同。
2 ]8 A# Z$ N$ P+ G. G兄弟排序估计是横排与竖排造成。这是我们这边手抄有误。% t$ |) _8 `0 }
祖 祖 $ j! M; P: r$ I% _4 Y" v& g
章 德. _! |' y& d0 ~, i
    祖( u0 K% f% o/ L' N* }! C" ]1 y
    隆
+ p2 ~1 o9 J) H* m' @" f    祖
) w1 G6 a% L. z. h9 q: R( k9 Y    盛
" m# W; W5 e. P& O9 B! A' g“肃”的繁体“肅”与“蕭(肖)”相似,疑是你哥整理时有误。
5 c) G/ r. y+ k+ d+ [0 F/ Q5 _% b《粤东姚氏迁楚图》,我一直困惑不解。粤东是广东东部,楚是湖南湖北一带,具体是那儿,谱上没说。据我们入川记载,入川前是麻城县孝感乡,那就是湖北。念一公不可能迁湖北;祖隆公在大石发展为平远旺族,怎么能举家迁湖北?能迁湖北的只能是单身一人的祖章!于是我在编谱时思考了一月余,终于把文馨改在了祖章名下。当时我还以为这是我得意的创举。现在看来是我错了。但迁楚仍然是个迷!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2#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11:42: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8-29 08:47 编辑
  ^1 J. p, ~# x# \8 A# I
) t( w1 R' E" z
第一次湖广填四川情况考
. W/ m9 E+ ]' g, G& A; A" h% n
: }5 E/ S! c  I, T* }7 g) Y$ ]9 s

" }3 H0 n; v4 g4 q6 b
    湖广填四川,是从两湖(湖南、湖北)两广(广东、广西)移民四川。
- [% ^; q, C! O$ k0 i
    具查,湖广填四川有三次,我们入川是第一次。明朝时川南为僰人据居,他们不服明王朝节制。明嘉庆年间派兵部尚书刘显来四川,会同四川巡抚一起围剿。刘显从泸州经叙永到兴文;四川巡抚,由宜宾经珙县到建武。最后在凌霄、九丝一带将僰人灭绝。因此川南一带土地荒芜,人烟几绝,才从湖北移民入川。
8 @* P5 P; J. e$ Z
    这次湖广填四川,民间的口头传说:来川之前说,只有麻城县孝感乡的不入川,于是登记户籍,好些不愿来四川的就记了这个户籍。官方说这次是自愿登记的。后来,登记了这个户籍的全部赶到四川。我们这里的曾姓,有明显的广东话习惯和腔调,他们也说是麻城县孝感乡的。

7 l4 H! {- {9 ]7 c0 J0 o
    这样看来,口头传说不假,入川的不只是麻城县孝感乡的人。也不是迁楚(麻城县孝感乡)后再来川的,而是直接从各自的居住地直接赶到川来的。迁楚和来自麻城县孝感乡是官方史书和档案文书上的东西,而没有迁楚和全来自麻城县孝感乡事实。

' b% q9 e( n# @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3#
发表于 2010-8-25 11:54:10 | 只看该作者
171# 姚文长 . u5 s# ^) J2 M4 d0 X

6 ^! ?5 H0 X9 q我老谱也是萧公,肖确实是笔误。
; G8 K- l& {/ J" M, W' j' V* z. I1 E( D, v9 n& g& Z  ?* r
富公迁楚,也有可能是湖南吧?湖南平江、醴陵也有平远姚氏后人,是不是到了湖南后再到湖北的呢?
5 H3 O; P0 z3 @& H4 c# p2 f$ z# f- `
祖章之后到安远后,改姓魏了,不知道到安远可否能查到他们的信息?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4#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3:06:30 | 只看该作者
171# 姚文长  
& I: q6 B1 |: `& B% o9 S# t( ]6 K8 {7 F% t
我老谱也是萧公,肖确实是笔误。
% y: \; w9 U1 Z1 ?
+ X% K' i  A: U5 Q富公迁楚,也有可能是湖南吧?湖南平江、醴陵也有平远姚氏后人,是不是到了湖南后再到湖北的呢?' G) l6 y" C* P- H- K3 d6 Q
+ r' k" e- y5 }: s; A1 G$ e
祖章之后到安远后,改姓魏了,不知道到安远可否能查到他们 ...
' {" d! O, q$ A6 Q+ X8 A0 P" r姚士平 发表于 2010-8-25 11:54

. s6 C+ t) E8 f% G' k富公不是迁楚之人,他是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入川,到沙河的人。谁迁楚是迷!2 A2 V1 c0 _/ |& N- B
湖南平江、醴陵的,看他们能否在平远支上找到杈?$ B# s  R7 u, e# @% x  v( a4 ~
安远的,我们没消息。只是谱上提到改妫姓。% D1 F) Z% p: l
谢谢你给我发来的资料。只还不够详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5#
发表于 2010-8-26 16:05:15 | 只看该作者
从目前获得的资料可知,仲礼公当时仍然生活在广东,因为当时潮洲的宁波寺是他督促所修,仲礼公九子肯定大都在广东出生,长大以后才各自立家。谦公也生活在广东,因为他救活过当时村民,富公是谦公之子,因此也是在平远出生的,之后才到麻城,再到四川的。% H3 `# z  P" c: ~  g- O$ a0 Y! q
要知确切,应该到麻城去考察一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6#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07:11:35 | 只看该作者
网易好友泉水叮咚说:我们江西万载姚姓有文新和文馨的后代.我是文新的后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7#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11:27: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10-11 15:09 编辑 * P: w- _8 T9 B

5 G0 ?! v) r9 _# m, S世系图三的说明(续)
, N5 ?& K8 P6 j( N5 c* P& X0 x$ [50世:平公,名燮,武公之次子。生于西周宣王二十七年(即公元前800年)戊戌岁。公元前788-765年在位。生子圉(yǔ)。0 Z* V1 V3 s+ M; i9 @, g" n
+ K- f5 R' V( m/ m0 w) F
51世:文公,名圉(yǔ),平公之子。生于西周宣王四十三年(即公元前785年)丙辰岁。公元前765-755年在位。生子鲍、佗(tuó)。
7 t6 w1 Y/ V( D8 ~' [: b% c  F( M, _% l2 A  F
52世:桓公,名鲍,文公之长子。生于东周平王五年(即公元前766年)丙子岁。公元前755-710年在位。生四子:长子免(在太子时被杀)、次子跃(利公,公元前710年,在位五个月)、三子林(庄公,公元前710-703年在位)、四子杵臼(宣公,公元前703-658年在位)。
6 |+ H% U  p4 I  E+ n: k
$ h$ n0 B5 v2 ~9 X( u) D52世:厉公,名佗(tuó),文公之次子。生于东周平王三十一年(即公元前740年)辛丑岁。因蔡人杀鲍及太子免,而立。公元前717-710年在位。公元前710年,厉公所杀桓公太子免之三弟,长曰跃,中曰林,少曰杵臼,共令蔡人诱厉公以好女,与蔡人共杀厉公而立跃,是为利公。生子完。8 M" e. f/ y2 e: p! w1 ^
4 l4 Q% m7 R- ^) n+ k: _
53世:完公,厉公之子,生于东周桓王五年(即公元前715年)丙寅岁。公元前682年宣公杀其太子御寇,完与御寇相爱,恐祸及己,奔齐。齐桓公欲使为卿,辞曰:“羁(jī)旅之臣幸得免负檐(yán),君之惠也,不敢当高位。”桓公使为工正。完卒,谥(shì)为敬仲。敬仲之如齐,以陈氏为田氏。生穆公(孟夷)、蜜公、伾(pī)公、洙(zhū)公、宰公。
( @. w- X1 T0 A  P/ b3 P
, B* h6 P) m' W& l: w5 O54世:穆公,名孟夷,完公之长子。生于东周桓王二十三年(即公元前697年)甲申岁。生子孟庄。2 F& _$ U6 @- N" b; ]  k
7 J. V& h5 C7 C5 q# i3 [+ b
54世:蜜公,完公之次子。生于东周庄王六年(即公元前691年)庚寅岁。+ F  ?7 s/ ^. H! w7 z
7 f0 a" ]7 O! o$ Q. t" ~, E
54世:伾(pī)公,完公之三子。生于东周庄王十二年(即公元前685年)丙申岁。9 L7 ]) D, m4 g5 H! q: u# J+ g
9 O$ T* R* k1 P" i- q
54世:洙公,完公之四子。生于东周釐(lí)王二年(即公元前680年)辛丑岁。* c0 V! p& o8 @! `

( p4 P4 D& U- @9 F: [. p0 X( V54世:宰公,完公之五子。生于东周惠王二年(即公元前675年)丙午岁。  ~: u* G- \: F7 h! _( ~0 c  q
2 _  B# u0 K0 S9 n8 a2 Y
55世:伯考公,名孟庄,穆公之子。生于东周惠王四年(即公元前673年)戊申岁。生子湣(mǐn)。  |3 k/ t, G4 B  ^5 o

: V4 L! R. T) X4 i' `+ S56世:续公,名湣(mǐn),伯考公之子。生于东周襄王十六年(即公元前636年)乙酉岁。生子须无。. }- u; o8 }8 t; Y+ Y% B) B
' B" D, L; @& t+ |
57世:文公,名须无,续公之子。生于东周匡王四年(即公元前609年)壬子岁。齐相,事齐庄公。生子无宇。3 N% O9 P5 u+ c/ j% D) D* ?
! y, O5 l+ }$ a$ ~: b% V4 |" t
58世:桓公,名无宇,文公之子。生于东周简王三年(即公元前583年)戊寅岁。事齐庄公,甚宠。生武子开与釐(xī,亦写作僖)子乞及小儿子书。" D$ F( C4 B& M6 O$ @

" r& ?5 h* u0 Q  G59世:武公,名开,桓公之长子。生于东周灵王十一年(即公元前561年)庚子岁。生子僖(有说是武公弟)
. J) z9 p7 a% @! ^, o, M* ?9 A# g1 T" ?. T  |- q. Y
59世:书公,桓公之次子。生于东周灵王二十二年(即公元前550年)辛亥岁。被封乐安,赐姓孙。
6 p$ K3 u! }% G$ p6 f1 Q8 R! l4 f, ?! |* W: w
60世:僖(亦写作釐xī)公,名乞,桓公之次子。生于东周灵王十七年(即公元前545年)乙卯岁。生常子。- ^# L+ q% X* P) T1 m" Y# P: V
' e' E2 F7 T* V1 v
61世:成公,名常(亦写作恒),釐公之子。生于东周景王十八年(即公元前527年)甲戌岁。生襄公、于公、疑公。
7 [! {9 L% p3 p% x" r9 _2 `, l/ }* R" l0 q2 A
62世:襄公,名盘,成公之长子。生于东周敬王二十一年(即公元前499年)壬寅岁。生白。* b2 |# T4 |1 P& P8 P) O

. A. I" ]/ {5 P, {& u# d62世:于公,成公之次子。生于东周敬王二十七年(即公元前493年)戊申岁。! O2 p- ?! C$ G* I% \

7 i/ O; y( @0 T$ q+ `; P62世:疑公,成公之三子。生于东周敬王三十一年(即公元前489年)壬子岁。" C8 U$ D8 R# @% U) V/ c% w7 Y

, o+ Y' w  ]( Q63世:庄公,名白,襄公之子。生于东周贞定王五年(即公元前464年)丁丑岁。生和。9 P% N9 H! Z, j
" z' u# s& A4 K- s5 w4 z4 r* i
64世:太公,名和,庄公之子。生于东周考王二年(即公元前439年)壬寅岁。自立为君,改姜姓齐为田姓齐。生午。0 b! U9 l" L; {; g  A

& @0 V! e& d0 J3 U65世:桓公,名午,太公之子。生于东周威烈王十五年(即公元前411年)庚申岁。生齐因。
' B) V1 _1 Y$ T  Q8 V4 `& Z
8 \2 F; |) P. |8 T5 A66世:威王,名齐因,桓公之子。生于东周安王五年(即公元前397年)甲申岁。称王,国仍名齐。在位四十六年(公元前378-333年),为战国七雄之一。生辟疆、婴。2 K' G1 \, Y7 J6 l4 ~3 U0 P) X7 T

2 t  T( l; y3 o' B, w+ [67世:宣王,名辟疆,威王之长子。生于东周烈王六年(即公元前370年)辛亥岁。在位十九(公元前332-314年),生地。- g( O1 L3 p4 u& g$ Z- ?) m
7 h1 A( m- \0 N1 k0 o2 x
67世:婴,靖郭君,威王之次子。生于东周显王四年(即公元前365年)丙辰岁。生子文,即孟尝君。
: w* {/ F" A/ _. }; ?6 O: \) @. E: R
68世:湣(mǐn)王,亦作闵王,名地,宣王之子。生于东周显王三十二年(即公元前336年)乙酉岁。田齐第五君,在位30年(公元前313-284年)。秦昭王十九年,自称为西帝,遣使立齐王为东帝,湣王称帝二日,复退还给秦,故云:湣王尝称帝。生法章。
( y' }$ N/ u& `0 \8 ^1 j5 I, Z6 E, H9 g" {- N- z# e
69世:襄王,名法章,湣王之子。生于东周赧王五年(即公元前310年)辛亥岁。田齐第六君,在位十九年(公元前283-265年)。生建王、假王。, X% ]9 F3 F: E7 M6 ^$ P4 k3 s

! z6 j2 A8 y5 _% y! ~70世:建王,襄王之长子。生于东周赧(nǎn)王二十八年(即公元前287年)甲戌岁。秦虏王建,迁之共。遂灭齐为郡。生嘉、修、良。! v6 D+ m; l; d6 X2 T/ [* Q
7 K; E; B5 Q. V/ n  a, K! ~& a
70世:假王,襄王之次子。生于东周赧王三十四年(即公元前281年)庚辰岁。
6 B$ C5 j5 H# J3 e
4 A( I; S" E. y9 o0 A71世:嘉,建王之长子。生于东周赧王五十四年(即公元前261年)庚寅岁。见秦兵入宫,后不食而死。生子安,后项羽立为济比王。4 p  f/ {' C; M# a; ]7 m

' r. }/ i8 w/ U) W5 G6 k71世:修,建王之次子。生于秦昭襄王五十三年(即公元前254年)丁未岁。见秦兵入宫,逃难,改姓王。2 ]# v0 s" g9 ~7 M; J8 V- [4 K

, j' L" S' c- U. I9 ~& X6 A8 E' o& ^71世:良,建王之三子。生于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丙辰岁。见秦兵入宫,奔走折足,而得免诛死。生疾祜(hù)、疾祚(zuò)。& T# X" |: ]: w4 R- `! ^

' h7 }8 \+ V, Y, s# `+ k72世:疾祜,良之长子。生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即公元前219年)壬午岁。汉高帝(刘邦,公元前206-194年在位)八年诏楚、齐大族,徙闽中长陵,疾祜徙居。( m/ P( m& b7 i# _8 c0 w( k
9 \+ s  L' L2 X/ S# O$ Y* q
72世:疾祚,良之次子。生于秦始皇三十四年(即公元前213年)戊子岁。生昌、留。+ `/ |- k: d( D4 f5 H1 ~  d
. L4 z5 U6 s; ~' J7 z
73世:昌,疾祚之长子。生于西汉高后三年(即公元前185年)丙辰岁。生女为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6-136年在位)后,景后生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36-86年在位);生子蚡(fén)、胜、牟(móu)。. E/ n8 u' O4 X, \

5 F* L- n! j/ J& J73世:留,疾祚之次子。生于西汉文帝元年(即公元前179年)壬戌岁。
2 D& h+ m$ }: B4 h; T0 I0 S7 Q7 D
74世:蚡(fén),昌之长子。生于西汉中元二年(即公元前148年)癸巳岁。被汉武帝封为武安侯、太尉,后为丞相。生子恬(tián,即梧[wú]),亦为武安侯、太尉,元朔三年(公元前121年),坐衣襜褕(chānyú,短便衣)入宫,不敬,国除。( Z2 t: e7 h- e+ ~  F  ]1 J& p

  v+ z" A5 w5 ?4 n74世:胜,昌之次子。生于西汉后元三年(即公元前137年)庚子岁。生子沱(duò),封为靖侯,元鼎五年(公元前111年)坐酬金,国除。
% Q& c" O; n8 }( }, u8 p4 B- M+ Z! _& t. i) p
74世:牟,昌之三子。生于西汉元光元年(即公元前130年)丁未岁。生子延年。6 z5 o1 I1 _. Q
8 X' h* o- S! N" o1 t4 e
75世:延年,字子宾,牟之子。生于西汉元封二年(即公元前109年)壬申岁。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86-73年在位)以材略给事大将军,后拜大司农。坐罪,耻入征,自刎而死。生子渊。
: W4 {. j) @) D2 h/ E& O" m8 l- ~3 v, B" {/ w  K! ~- y- v+ |
76世:渊,延年之子。生于西汉元风二年(即公元前79年)壬寅岁。见父坐罪被收,即逃吴兴,卜居霅(zhá)溪之崖,为吴兴始祖。生子征。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8#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11:43:11 | 只看该作者
世系图四的说明(续):& |+ n# @1 e. A+ R
94世:纲,汾之长子。生于南朝宋元征三年(即公元475年)乙卯岁。公事北魏(公元386-534年),举家迁陕。生子宣业。宣业为梁(公元502-557年)征东将军、吴兴郡公。宣业之子安仁、安仁之子祥,均为隋(公元581-618年)汾州剌史。祥之子懿(y ì),字善意,任巂(xí)州都督。懿生子元景、元之、元素。元之(崇)唐朝宰相。2 s5 T1 b9 K6 E
9 C' ?6 ^" B- q6 ^: a, ^4 H
94世:纪,汾之次子。生于南朝齐建元元年(即公元479年)已未岁。生子敬业。7 c9 k2 v4 |% f+ C# T; ?

% T! e" O6 B  g: o94世:菩提,汾之三子。生于南朝齐建元三年(即公元481年)辛酉岁。生子增坦。/ d5 R: ?  x3 M7 b. t2 f
- Y. S  h6 _$ @& I5 n, K
95世:僧坦,菩提之子。生于南朝梁天监十七年(即公元518年)戊戌岁。官隋开府,仪同三司,封比隆公,进爵比绛郡公、开国公。生二子:察、异。
: L2 e  G2 t! ^6 g$ s2 S4 n' l  k  k6 U# s9 o
96世:察,僧坦之长子。生于南朝梁承圣三年(即公元554年)甲戌岁。陈(公元557-589年)选曹吏部尚书,隋进爵比绛郡公。梁、陈的史官,尝撰《汉书训纂》。陈亡,由吴兴迁京兆。生子简。
: l. R/ h" C" \* S8 D3 a. `& c- Y, E' Q" ^
96世:异,僧坦之次子。生于南朝陈永定三年(即公元559年)已卯岁。大理卿,迁云南。生二子:长子思琪,次子思惕。
3 J& R1 x: A4 k; t' y& w
- I; |6 p& p6 \0 L97世:思廉,名简,察之长子。生于隋开皇五年(即公元585年)乙巳岁。瀛州修文馆大学学士,封丰城公,官至散骑侍郎。二十四史中的《梁书》、《陈书》由他撰写。《陈书》六本纪,三十列传,凡三十六篇;《梁书》,六本纪,五十列传,合五十六篇。均为贞观三年(公元630年)完成。生二子:憕(zhèng)、恽(yùn)。
0 K# V- d% x3 u3 h1 B8 K# }3 W+ S
98世:憕(zhèng),思廉之长子,字善意。生于隋大业十二年(即公元616年)丙子岁。为预章参军。生二子: [王寿]、班。
# d% S  H7 ?1 \7 w1 M
" ^5 O; `& i9 \3 @3 B  a98世:恽,思廉之次子。生于唐武德四年(即公元621年)辛巳岁。公为丰城令。生二子:敬文、敬节。
5 d* T4 Q) {& Y+ V& q- o( D- N( K: h$ @$ q# e( _# [$ i3 H
99世: [王寿],憕之长子。生于唐永徽五年(即公元654年)甲寅岁。漳州剌史。# ]( p& J1 o  I6 `

+ ?/ a1 W, ^7 ]+ A. O$ T8 G' R99世:班(亦写作斑),字元明,憕之次子。生于唐显庆四年(即公元659年)已未岁。尚书、丞相,封宣城公。生子宗正。4 _/ m/ Q! g7 Q8 `& l
/ t3 O. g/ r& u' k
99世:敬文,字元亮,恽之长子。生于唐鳞德元年(即公元664年)甲子岁。生子行表。
$ M9 T3 T1 i2 n; k% {( q, ?3 ?1 D
99世:敬节,恽之次子。生子义。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9#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12:26: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8-28 12:30 编辑
3 w, i' m0 t% v" _: l; k0 G( W0 U7 U3 u# `; `" f
世系图六的说明(续)4 `* _- \: p% F  n
120世:让,仲礼之四子。生于明嘉靖二十四年(即公元1545年)乙巳岁,生二子:全龙、全夔(kuí)。9 H( P- u7 c& g6 n( {! M" g2 ~
120世:敬,仲礼之五子。生于明嘉靖三十年(即公元1551年)辛亥岁,生四子:锦、鍊(liàn)、鎔(róng)、锷(è)。- U# S3 ?$ ^7 x, i
120世:宽,仲礼之六子。生于明嘉靖三十六年(即公元1557年)丁巳岁,娶妻张氏。无嗣。
' y1 @1 e& Q8 E0 n: `' {) D120世:裕,仲礼之七子。生于明嘉靖四十二年(即公元1563年)癸亥岁,生二子:金、铭。# ?" \* Z0 G& o9 R9 K* p% ~
120世:定,仲礼之八子。生于明隆庆年(即公元1569年)已巳岁,娶妻张氏。( m) I4 e4 h( \3 m
120世:完,仲礼之九子。生于明万历三年(即公元1575年)乙亥岁,娶妻林氏家业丰隆。公生九女,抚育不果,遂投女家,誓不享姚家祭祀,有侄清冢,忽起儿狂风,吹散祭物。只享林家祭祀而已。
# A  y/ \5 I$ r7 ^121世:年维,肃之长子。川岳储灵,才识俊伟,产业千余,梅郡莫及,每食丰裕,福迈万人,实一代之杰也。隆庆(公元1567-1573年)中诰封云谷将军。葬石壁塘五虎出洞,形乙山丁向。详见邑志。
  U4 @# T) a' s3 {+ F4 ?121世:年镇,肃之次子。公生二子:珙、瓒(zàn)。5 S* M6 e0 A  y2 k; X  z
121世:年瑛,肃之三子。公娶妻韩氏,公生三子:显书、显礼、显乐。
8 i2 k8 k6 R. [121世:年璞,肃之四子。公娶妻钟氏,公生四子:显昭、显晖、显彰、显收。; C1 B7 U- P8 C8 q
121世:年琏,肃之五子。% p7 N) V$ M: y. A* v- |. e+ y8 D
121世:年琚(jū),肃之六子。; |% v& S3 \/ w8 [, I
121世:年瑀(yǔ),肃之七子。
- e* ^% X0 e5 _$ q121世:年琛(chēn),肃之八子。, B8 V* J, d* ?) D3 m
121世:年顼(xū),肃之九子。9 W/ ^  b  J" {: m/ E' l5 s
121世:年珪(guī),名钊,静之长子。公生二子:振樻(kuì)、振略。' V# \. D  ^7 W8 ]
121世:年球,名錭(tiáo),静之次子。公生二子:廷極、廷瑁(mào)。
% L' u! R0 F6 W121世:年珀,名銮,静之三子。公生三子:廷佐、廷佑、廷芳。  T. p/ V0 c$ t. y3 I1 V
121世:年珦(xiàng),名鐶(tuǎn),静之四子。公生二子:廷珏(jué)、廷瑛。+ I0 l6 ^/ ?3 Q2 b: b, l& K) [6 K7 [
121世:珠,谦之长子。生于明隆庆二年(即公元1568年)戊辰岁,公生子:奇祜、奇祯、奇祥、奇瑞。2 p# T4 M- A2 _" k( U3 s: P
121世:玉,谦之次子。生于明隆庆五年(即公元1571年)辛未岁,公生子:凤鸣。5 u  F4 u; ]4 B. N
121世:富,字原村,谦之三子。生于明万历四年(即公元1576年)丙子岁三月初一辰时,湖北省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人,入川始祖。明万历三十三年(即公元1606年),来四川省叙州府,历居宜宾、长宁、庆符三县。后在庆符县移风乡小罗村麻子湾(即后来的四川省庆符县麻柳乡二村),择地而居。! `' S) B/ R$ F9 h4 b& T
公娶妻罗氏,庆符县移风乡大罗村人。生卒时间失记。相传祖婆与祖公一起避难,路经长宁县古贤乡四方井(又名石踏坝)无力行走,遂自缢而死。祖公以刀刃起土覆之(后人为立碑记,因修铁路,转葬于其附近倒骑龙滩子冲宅左)。$ H% @- I! y- ]' U! N( {& R
公生二子:长子启明、次子玉卿。后因兵荒势变,即李自成起义(公元1628年),扰乱难安,祖公遂与长子启明公仍回湖北。于是其次子玉卿公独留。山远路遥,后事不知。" L' U( K/ i* X. w& _3 Y
121世:华,谦之四子。生于明万历八年(即公元1580年)庚辰岁五月十一未时,公生子:凤舞、鸿鹏。
+ k; h0 R& |( Q$ d121世:全龙,让之长子。公生子:汉朝。! C  n4 T2 W* ?6 u" J; O3 d
121世:全夔(kuí),让之次子。公生子:汉纲、汉纪。2 b' I! I' [. w3 O1 F5 I! \
121世:锦,敬之长子。庠生。公资敏好学,艺苑有声,一经道后,能胜前人。谥号懿。9 U! x+ |9 V; {3 u5 _; O
121世:鍊(liàn),敬之次子。公生三子:世隆、世兴、世鸾。8 a! D0 G' ^/ {. n/ h: r6 ^
121世:鎔(róng),敬之三子。公生三子:世财、世富、世宁。; \6 y0 ?: v1 U& f# }8 x6 v
121世:锷,敬之四子。公生三子:冲、霄、霆。4 T( y1 e) {3 C  n3 _
121世:金,裕之长子。公生二子:世凤、世龙。  g( D. {& m! n" g) p; v
121世:铭,裕之次子。公生三子:珩、琼、祯。) `- V+ C1 Z1 E' E) @
122世:珙,镇之长子。公生九子:仁、信、俊、杰、儒、傅、仕、佳、什。
: m# y. o: G; B5 q122世:瓒,镇之次子。公娶妻凌氏、郭氏,生二子:长子伯经、次子伯纬。
# f" y. J6 }) C; R6 J122世:显书,瑛之长子。公娶妻韩氏。( F7 K' H, f9 T' K3 _9 t5 _7 F
122世:显礼,瑛之次子。公娶妻钟氏。# O. M8 v- g3 H5 i
122世:显乐,瑛之三子。
' C( o0 e# a3 H5 [! {122世:显昭,璞之长子。
, L6 v/ S6 y5 _# A; x: M122世:显晖,璞之次子。  _' a; I: |. O& j" n7 Q
122世:显彰,璞之三子。
9 m/ |- s0 U9 {9 q4 ~7 Z122世:显收,璞之四子。9 b& f4 m  w: v, ^
122世:振樻(kuì),名璋,年珪之子。公娶妻谢氏,公生子四:长子立经、次子立纯、三子立绅、四子立纶。
1 w& Q% x/ k# N" r122世:振略,名瑞,年珪之次子。公生子立纪。
- u- n, m( F" k/ ~122世:廷極,年球之长子。公生四子:长子天峰、次子天嵩(sōng)、三子天崑(kūn)、四子天岗。& X7 p7 c* W! {
122世:廷瑁(mào),年球之次子。公生二子:天崇、天崙。
! ~' n! j3 J( `4 U, {/ Z122世:廷佐,年珀之长子。公娶妻叶氏,公生二子:天富、天明。8 K  p6 r  r5 G& {
122世:廷佑,年珀之次子。公娶妻廖氏,公生二子:天兴、天爵。% y2 z4 y+ B2 m% G, N) I, H! N3 e
122世:廷芳,年珀之三子。公娶妻吴氏,公生二子:天朗、天清。
% L8 l" \! U6 B5 h3 V% \/ q122世:廷珏(jué),名觉祥,年珦之长子。入川宜宾江安鸣滩口。
6 ~& W* ?  W( t122世:廷瑛,年珦之次子。公生三子:天荣、天台、天笼。* k' x, r' Z0 p' ?
122世:奇祜,珠之长子。公生二子:经、纶。/ U. {5 `) K7 F. L
122世:奇祯,珠之次子。公生二子:缙(jìn)、綎(tīng)。; `& R3 J* f! k, l' u( M
122世:奇祥,珠之三子。是习学。公生二子:绅、绣。4 n$ \6 s$ z% b# @  @+ ]
122世:奇瑞,珠之四子。是文举。公生二子:织、统。
, h* Q# Q% P, d2 h0 l+ T' Q122世:鸣凤,玉之子。居△△△谷。
! g) ^  Q4 I( a$ L. h; s6 I122世:启明,富之长子。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即公元1608年)戊申岁五月十一未时,生于四川庆符县移风乡大罗村麻子湾(沙河驿所辖)。后回湖北。" N, [; m* j6 b: @! n
122世:玉卿,字韫(yùn)石,富之次子。在宜宾县大许堰老虎沟生长。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即公元1610年)庚戌岁三月廿一辰时,殁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即公元1691年)辛未岁正月十二申时,在庆符县移风乡小罗村麻子湾住宅身故,时年八十二岁。其墓葬本地杨公桥(板桥)坡姚家坟山,有碑为记。1 F) {8 w4 c& S; U+ k$ ]
122世:凤舞,华之长子。) E- z7 B# _2 i3 K: ^# x/ N, U# J
122世:鸿鹏,华之次子。
$ Z, k8 q" i8 R* F2 Y: X  A122世:汉朝,全龙之子。- s0 m! }4 T: |/ D2 U3 M; A0 `/ O
122世:汉纲,全夔(kuí)之长子。
+ J. }$ O; j: @5 D: ^" w( n# M' n2 b122世:汉纪,全夔(kuí)次子。
4 B. e9 P% O5 F% P5 R122世:世隆,鍊(liàn)之长子。公生一子:万鸾。* p+ K8 P3 y$ |8 h: g6 i" ]& g  U
122世:世兴,鍊(liàn)之次子。# Z* @- V8 o, @" |' A
122世:世财,鎔(róng)之长子。公生三子:万和、万爵、万睦。
/ U( @& D: x' x$ ]& t& `9 W122世:世富,鎔(róng)之次子。公生二子:万禄、万石。
$ l8 @5 p6 x" K4 R$ O4 D122世:世宁,鎔之三子。公生二子:万绪、万福。
/ R3 N/ [$ G( ?/ O* O& S; l6 }122世:冲,锷之长子。公生子:万恺。
2 g# s& x" E* k  @122世:霄,锷之次子。公生子:万全。$ P" |" @! @' V% c' X$ Z
122世:霆,锷之三子。6 L9 J+ X) o) a9 y, w
122世:世凤,金之长子。公生子:天寿。; F& J2 p4 v0 r4 I4 }. F
122世:世龙,金之次子。. t6 Y9 L- ~. [; ?4 q
122世:珩,铭之长子。
. f7 |' B3 f5 ]6 f. r% j. F& A: u122世:琼,铭之次子。
( H+ Y. c# u- U; p. o122世:祯,铭之三子。
5 i' q3 c& T( N8 T3 K123世:仁,珙之长子。  V1 j) d9 P& V0 [  K3 L% X$ K7 l
123世:信,珙之次子。
, S: C3 F( N/ D5 L! v& v123世:俊,珙之三子。
, \) S: R, k: J: q! ^* G5 `5 {+ W  O123世:杰,珙之四子。& s; X0 ?" }$ v" Q$ c
123世:儒,珙之五子。
, W4 n7 _  h* `123世:傅,珙之六子。
6 z+ k9 M) Q" t9 |; [0 v$ u2 g123世:仕,珙之七子。0 r- g% Z) O! b9 b0 ]
123世:佳,珙之八子。( ?  N2 G! q# x& `5 Y4 ?
123世:什,珙之九子。4 i) m/ w7 Q& \' W
123世:伯经,瓒之长子。
" q) j; M& v( _! O123世:伯纬,瓒之次子。* n$ _. g& o6 D% y# \: l
123世:立经,振樻(kuì)之长子。* N+ g3 J( R4 L9 K, b
123世:立纯,振樻(kuì)之次子。公生一子:诏。2 T/ r2 O, r0 J  x2 w* N: Q
123世:立绅,振樻(kuì)之三子。公生一子:选。  W2 o3 L0 S# w1 ?; K# j  F8 I
123世:立纶,振樻(kuì)之四子。8 @8 b+ Y  {- S+ p" D1 y5 {
123世:立纪,振略之子。公生一子:寿。
# u3 f- B* O( i& ~- \& b$ D123世:天峰,廷極之长子。
( |# S  t" x* e; t9 v9 i1 X9 \' m/ w- c3 x123世:天嵩,廷極之次子。9 Z$ p* I# I: S! L/ G" X( W' v7 o# ]
123世:天崑,廷極之三子。- H8 Q; W2 }" C8 Q
123世:天岗,廷極之四子。* @; ]6 x" x. f) O
123世:天崇,廷瑁之长子。' c, g0 g- b- D0 ]! |# G# ]
123世:天崙,廷瑁之次子。
' g4 {7 _) m# W/ R6 q) A5 K! B123世:天台,廷佐之长子。迁江西长宁。$ a7 Y: Y; y! f) P. Y3 s# a, x+ r
123世:天笼,廷佐之次子。迁江西长宁。. M1 U) E0 N4 y! H' Q+ z
123世:天兴,廷佑之长子。5 `( n, ?+ y6 R
123世:天爵,廷佑之次子。
: z0 E1 P6 v3 {- Y4 Y. |& G" o123世:天富,廷芳之长子。+ G3 k& L9 ?1 u1 o
123世:天明,廷芳之次子。
  |& e) {* k8 Z2 R6 _7 {8 l: Y' |123世:天朗,廷珏之长子。
* \0 y2 s- x* t8 h; k123世:天清,廷珏之次子。- z; M( f' e' U
123世:天荣,廷瑛之子。
# h0 P" Q) Q4 x$ g0 }123世:经,奇祜之长子。3 Z2 ]3 t1 s: {2 A& E
123世:纶,奇祜之次子。
6 x9 V# n" R; t123世:缙(jìn),奇祯之长子。! q" D% b# Z, {/ y7 w3 F
123世:綎(tīng),奇祯之次子。
1 _# ?. v4 x7 [- T4 \& _123世:绅,奇祥之长子。
4 b7 D+ x' J# H" }5 i$ v3 V  o123世:绣,奇祥之次子。
  w# }- X8 T) ~) }' Y' O123世:织,奇瑞之长子。
, {/ m/ H  p+ v& I% l+ L123世:统,奇瑞之次子。  w2 Y# V; }) f9 m/ |+ N5 O
123世:万鸾,世隆之子。
. @8 P% O* D" N5 F. d* e4 c123世:万和,世财之长子。, X  R% P5 a" _& t
123世:万爵,世财之次子。
1 [( _3 C$ {2 y7 S2 w123世:万睦,世财之三子。
' i, D( t- B# u( L( w" [# B* @2 l123世:万禄,世富之长子。
0 ~, {! t. ]3 l! k! j* M6 P123世:万石,世富之次子。
" d  B2 k1 _$ V% F% H123世:万绪,世宁之长子。, t# r+ I( f  T
123世:万福,世宁之次子。
' U. k0 T% y5 Z5 t( a123世:万恺,冲之子。5 L. |, W# D  [; S/ h% l
123世:万全,霄之子。        
- ?, x5 `- i9 A0 o, ~* O' F123世:天寿,世凤之子。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13:14: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9-4 17:40 编辑
; h( k5 b! V& `8 v8 P. O
从目前获得的资料可知,仲礼公当时仍然生活在广东,因为当时潮洲的宁波寺是他督促所修,仲礼公九子肯定大都在广东出生,长大以后才各自立家。谦公也生活在广东,因为他救活过当时村民,富公是谦公之子,因此也是在平 ...
1 j( R5 b6 U* d姚士平 发表于 2010-8-26 16:05
9 u8 v2 G# F1 y0 S9 D9 A, y& a: [
哦~ 他们都是生长在广东。$ b" `! ?9 i! _1 N3 P
这就映证了民间的口头传说:湖广填四川,是从两湖(湖南、湖北)两广(广东、广西)移民四川,来川之前说,只有麻城县孝感乡的不去,于是登记户籍,好些不愿来四川的载有都登记了这个户籍。后来,登记了这个户籍的全部赶到四川。" b. ~$ ^. q% U# O% h; {
我们这里的曾姓,有明显的广东话习惯和腔调,他们也说是麻城县孝感乡的。
2 X  R4 h; g( ~, q这样看来,迁楚是口头上和书面上的东西,不是实际的迁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11 18: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