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 t7 h8 @- o% ], F / r! z0 e5 L$ q0 \吞口/ _# o _1 C6 \5 }0 K
- ^0 L/ ]. r3 Y 一、吞口,是民间艺坛面具的变异,起源于图腾崇拜和原始巫教,是古代图腾文化与巫文化相结合,经历漫长的岁月后嬗变而成的一种民间文化的产物。它是绘有狰狞怪兽的器物。怪兽绘太极八卦图,豹眼怒视,龇牙咧嘴,犬齿突出,血口洞开,好似能吞掉一切灾祸和妖魔鬼怪,保佑风调雨顺,避邪救灾免疫。怪兽形象或烧制成瓦当用作屋檐口,或雕刻于石柱立在道旁,或彩绘于木瓢背面悬挂于门楣之上。市内某些地方,也有请巫师(或称道士)手绘于纸的吞口(口中横含短剑),挂在门楣上边的。2 b s/ B0 B; ]% z+ u! i
# O2 z" ?: F5 S( N4 Y s二、吞口 ,人体部位名。即肩解的俗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其臼含纳臑骨上端。其处名肩解……俗名吞口。” 2 ~. l# |. B `5 t1 J) F3 `* l! n, G% d% i9 S, H% G( `) r
三、刀剑柄、刃相连的部分,有的会装饰成异兽吞吐刀刃的样子,称为吞口。一般用睚眦装饰。 + K4 g- q! S/ ?8 t/ |+ n+ @* U2 k! D Y+ x. X$ G
四、吞口不是面具,因为其不能戴于脸上,它的开光仪式与傩舞属于不同的性质。- b5 j% n" _0 \8 c8 Q
- d& a$ J* T. S' F* ?五、吞口不是泰山石敢当,虽然西南诸省有舌头上书写“泰山石敢当”的吞口,只是因为二者在功能上相似,但是并不构成从属关系。从考古资料可以论证吞口的历史远远早于石敢当。 3 L! h) R# C7 k8 a* _+ s8 P# }- B' m7 l/ d3 ]$ K( h ~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