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嵊州朱刚 于 2011-5-31 19:33 编辑 7 c7 _1 |4 l+ @2 k( ^
是“陛升授秦凤路总管。”不是“功升授秦凤洛总管.”“秦凤路”应该是地名吧 “总管”才是官。请看北宋徽 ...
0 z: c- N( b3 E姚紫洪 发表于 2011-5-31 19:13 ![]()
; E9 P% {: E1 \& g9 n% d1 k' Y2 ]9 Q. X
- T8 A* H) ]" |' Z7 l* ?8 C# U; F
这是本网 姚钟尧先生按南溪谱抄录的传记资料,我只是照他的资料转贴而已,显然他抄写有误或是谱载讹误,应是秦凤路.
) y1 x6 ~1 W$ z% `" S1 \1 t" b- ]' e& n4 t2 O' c
宋太祖时,承袭唐制,全国分十三道,诸道设转运使以总财赋,旨在削夺藩镇的钱谷之权。太宗时,转运使在掌管一道财赋之外,还担负起监察的职能。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全国划为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四川、峡、广南东、广南西等十五路,路正式取代道。其后,路屡有分合,京东、河北、淮南、江南路各分为东、西,京西路分为南、北,陕西路分为永兴军路和秦凤路,四川路与峡路分为成都、利州、梓州、夔州四路,至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全国增至二十三路。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增设京畿路,全国为二十四路。* [& y( p" q5 Q" i9 O9 G
* ^1 R& D5 _, f4 E. B 所以要看到谱内原文图片资料才可以作为继续探讨的基础,另外,舜明和其父世系详目资料未见图片资料,你提供的图片未有详细记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