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宗亲大家好! 离10月萍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为了开好这个会,我想提前在网上讨论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今天我先发个言,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修通谱的事: 在网上聊天中常有不知情对谱牒不够了解的人会提问:我们家是某年代某处迁入某地,) u7 w3 V( B" Q 
有谁和我们是一起的? 
4 |& Y4 C, J/ }9 I% K7 P也常有人说自已某个字派,关注从舜帝算起自己是第几代人?更有人提出要尽快修好全国通谱。以为有了通谱就一切都会迎刃而解。其实修全国通谱并不那么简单,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吧。 要修全国通谱必需对所需人力、财力予以正确评估,人力财力的来源也需有可靠依据。编修姚姓全国通谱该按部就班地进行,首先就是要有领导班子, 这个领导班子首先是要有德高望重的老人,因为对老谱有较多了解多是老年人了,家族中保留了老谱的也多为老年人,领导班子中还要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有钱人,并且还要为修谱乐于奉献,要贴得起也愿意贴相当多的钱,又要有相当长的足够时间,并且在整个修谱的过程中要听得进闲言碎语丶经得起寃枉,还要有一班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电脑技术的工作人员,组织起来后才能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就拿轰动一时的《孔子世家谱》而言,  n: o* H5 v( @. I. a% w 
《孔子世家谱》原为手抄本,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首次刻版印刷。历史上只大修过四次,分别在明朝天启年间、清朝康熙年间、乾隆年间,最近一次是在1937年民国时期,孔家只有200万人,2500年历史,并且是1937年己有通谱的基础, 1996年开始筹备续修《孔子世家谱》,成立《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孔德墉任会长。1999年开始起动调查登记工作。亲自到各地区对孔子后裔进行寻访,在各地建立了530多个续谱分支机构,这次续修费时13年,耗资1300万元,2009年告成,在续修《孔子世家谱》的过程中,为了筹集修谱所需经费,按以往惯例,入谱每丁需交5元钱。这让许多族人怀疑这是些“打着修谱旗号的人是骗钱敛财之徒”。2006年春天,有人打电话到协会,一听接电话的是孔德威,诧异道:“你还在啊,我听说你们被公安局抓走了啊!?” 入谱费和捐资不足以维持孔子家谱续修的开支。“10多年他们收上来的入谱费才170多万元,而这次修谱的总费用是1300多万元。”孔德墉说,经费主要用在协会开展活动以及家谱的出版和印刷方面,协会为此接受了部分社会捐资,大概是400多万元。“剩下的资金空缺,全都由我自掏腰包。”,新修的《孔子世家谱》共80册,4万多页,重达125公斤. 
+ D% ~2 x+ f+ Y6 t- Y& y4 ]* l我们姚家420万人,从舜到现在4300余年,试想一下,我们要修成通谱谈何容易?人力物力财力谁能组织得起?谁能负担得起?) q: J4 A# C; i: \: o$ G5 `9 e; J) ~ 
因此我建议“修通谱”的事暂时不去议论。待到我们家族中有人出得起钱也愿意出钱的时候再议这事也不迟。大家的看法如何?欢迎在“10月萍聚服务群” 中讨论,现在讨论都把自已观点亮出来,争取取得求大同存小异的比较一致的看法,待到开会时就能省出点时间来讨论更有实际意义的事,希望从今天起“10月萍聚服务群” 中掀起谈10月萍聚的事一股热潮,大家都来群中谈论10月萍聚的事  
8 w( f% z  @7 B4 @6 ^& Z/ m+ ^/ I. B5 Y+ d 
 
5 E" o- ?" U0 L+ } 
* S! `. B  n2 F1 Z0 k  }# ~  |& N) I8 {( ~8 I( D$ b# I'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