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
本帖最后由 蓬安姚波 于 2012-12-17 16:24 编辑 - m7 h4 \3 h" A* w' {
! w/ G4 s# H/ W9 Q2 J% |! v) W族谱介绍 | 利川毛坝《姚氏族谱》记载“ 姚良珊, 自大明帝入沉[辰]州芷江县葫芦企寨[扶罗伞寨]居住。妻杨氏,[第四代] 生文献, 素与吴世万相契(文献即君赞[瓒])。万对献说, 此地偏窄, 不是一长久之所, 得闻沿溪而上, 有百余里, 尚未开辟。献即应说, 早有此心。二人同行, 至中途云雾腾腾, 天昏地暗, 肚饥日渴, 二人正计议, 忽来杨癫子, 献问至此有何贵千[干]?弟意前来择居。癫子将竹杆插地, 清泉涌出, 放是天开雾散, 三人鼓掌大笑, 莫非天应斯人。三人在此盟誓结为兄王弟。姚曰君赞[瓒], 吴日世万, 杨曰天应。万曰兄有派(排)行多少字?献曰二十派(排)行,字多难以乏人。三人新议派(排)行, 七字轮流, 再正[一说是政]通光昌胜秀。” 3 ~ X( w4 g% Y1 ~; ^9 v
鄂西侗族地区广泛流传, 在明代初期, 有吴世万, 姚君赞[瓒]、谢天飞、龙地盛等为首的一批人, 在湘西新晃的共(贡)溪居住, 当地严重缺水, 云雾不开, 庄稼不好, 有神鸟告诉他们, “ 要得云雾开, 只有天应来。” 吴世万、姚君赞了解到靖州有个杨天应, 他们二人即去靖州请来杨天应杨天应来后, 他们共同凿山开洞, 引出清泉, 从此云开雾散, 庄稼茂盛,五谷丰收。他们感谢杨天应, 与之结为兄弟, 用共同的派(排)行, 再正通光昌胜秀七个字互不通婚, 视如骨肉。这个故事, 在鄂西侗族中, 几乎家喻户晓。现在鄂西侗族姓氏中, 也还用这七个字为字辈排行, 而且互不通婚。 1 f* J* `4 \! L7 m8 @; a9 C% O
鄂西宣恩县侗族歌颂祖先的《侗歌十二月》唱道:
2 B# Z3 q+ g9 @. @4 d8 \ g 正月里来是新春, 杨氏祖先杨天应, 5 L8 _+ ~9 D0 }: F( o; s2 U. W
神人降旨给天应, 开发沉州是功臣。 8 e% s7 w7 m& L4 }3 s# k
三月里来三月三, 姚氏先祖姚良珊,
( O! e; q( u( D5 W# _ 永乐十四迁湖南, 开辟沉州姚君赞
6 S6 l' U1 e1 q 六月里来三伏天, 吴氏先祖吴世万,
4 X. Z- z D4 K. } 结拜姚杨龙谢姓, 勘察沉溪谋长远。 + |) I4 {* z" ~( n$ e5 k. y/ E
七月里来七月七, 谢氏祖先谢天飞,
+ x7 o9 ?! @6 Q2 q1 C# t 五姓一家住一起, 永留后世创奇迹
- Y9 v' n0 ^6 [8 o8 T8 h9 y 八月里来秋风成, 龙氏祖先龙地圣, $ X' i" V: }) `4 L8 I# q
沉溪结拜五人姓, 万古流传到如今。
0 u; x! _1 U, p3 @; `! l8 s4 { 九月里来九月九, 五姓字派辈是一谱, / i% T/ k* w. `) I
再正通光昌胜秀, 异姓同胞传千秋。 * F5 d) D3 S& V. n/ A! N( ?: I
从此立盟定誓言, 子孙繁衍万万年。 # k! I$ k6 V5 B9 h6 K' l
上述材料足以证明, 鄂西侗族, 来自湘、桂、黔边境侗族聚居区是毫无疑义的。鄂西侗族的特点 9 h' p) @* p, @; b
鄂西侗族, 由湘、桂、黔边境侗族地区迁来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其政治、经济、文化,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仍然保留了不少本民族的基本特点。 ' C" t# y( t& N2 P: r
% N8 h* H2 v" [
一、衣食住 ' S" i* M1 O3 `8 b
服饰:据老年人回忆, 解放前, 妇女是大衣大袖, 大襟右社, 无领, 戴豆筋, 有托肩滚边, 衣袖及裤脚边有兰干, 头上包丝帕, 男的喜着对襟短衣长裤。 6 d/ L* q& X4 V& Z
上衣, 袖口二、兰指长一节是青色, 接着是二至三条花兰杆, 再是兰或青布本色。胸前是大襟, 衣扣从上至下第一颗在胸上部正中, 往右斜下是襟衣扣, 一般是五至七颗扣子, 男女均同, 大襟和下脚边都是一条花兰杆。女式上衣除以上相同外, 衣袖比男式的还要宽大些,可以从袖口内给小孩喂奶。老年喜穿青色, 中年是蓝色, 小孩穿花布为多。
7 s. V: T3 X6 y% t% f' }# e 下装即裤子, 是大裤腰, 少裤脚, 裤脚边有一条二指宽的花兰杆, 老年、中年、小孩用布颜色与巨衣相同。 + a* A4 B* x9 w+ @
胺部, 另的捆腰带, 女人胸前系围腰、围腰与上衣曲前方一样大小, 是上小下大, 围腰边口上绣有花兰杆, 正胸前绣有两朵花。 ( v- g# K8 E r. ]* L. d
男女鞋袜, 按脚的大小做布鞋和布袜子鞋口上绣有花边, 妇女和小孩鞋尖上绣有两朵梅花/
! b( ~; k( N" a% A 绑腿, 男的包在腿肚上, 女的包脚袱, 老少都是这样包法。 ( x* G! ^) v7 n8 ~
头巾, 又名帕子。成年男人, 头包青帕, 帕长七尺五寸, 一丈零五寸, 最长是一丈三尺。小孩头戴花帽, 帽子的前方和左右都绣有喜鹊闹梅, 双龙抱柱和双凤朝阳等花纹。
6 c4 B* J. u( H1 D 现在, 农村还普遍穿花鞋, 其他穿着也还有很多人保留着, 只是衣裤做得小些而已。
' a) d- Y, Q. h5 o5 ] 饮食:好吃酸、甜、辣和糯食等。如腌水汤、甜酒、糯米饭、油菜、干酸菜、辣椒等,有“ 酸鱼糯饭常留客, 苦酒油菜宴嘉宾” 的美称, 流传至今。 - k- Y+ k* Z% a# R0 w5 q0 h
腌水汤, 是用淘米水放米糖和盐做成, 用来泡菜, 巳有二百年左右的历史了, 人人欢喜吃泡菜, 还喜欢吃“ 社饭” 。
+ p. b$ |- l* u( Q* T 甜酒, 是用糯米也有用粘米和糯米混合的蒸熟后, 放凉, 拌甜酒曲, 放在锅里, 再用稻草将四周围好, 三夭左右, 发酵成熟, 便可煮吃, 味甘甜, 叫甜酒还有用烧酒曲做的苦酒, 宣恩叫美酒, 也是侗族喜欢喝的一种酒品。
# C) m+ D" J o- M 糯米饭, 各家各户每年都要栽一定数量的糯谷, 凡大小喜事, 逢年过节, 都要做糯米饭吃。 & C1 y, D6 ~5 q% }
辣椒, 鄂酉侗放人民喜欢吃辣椒, 有两种吃法, 一是作菜肴的佐料二是泡酸吃。 : x: }. r- o# d( e6 L: L3 t
爱吃油菜, 油菜是用米花、黄豆、包谷籽, 用油炸后加放少量茶叶用水加盐煮开做成,后来又发展到加糯米和肉一起吃。
( L- [, U, S" H/ t8 T* T 居住:侗族多住深山峡谷间, 一般一姓一村一寨, 也有数姓一村一寨的住房为木质结构, 大多数是依山傍水建筑, 有一正三间的, 也有一正屋一厢房, 或一正屋两厢房的其正屋中间为堂屋, 堂中设有神完, 也是招待宾客的地方其两旁为宿舍及火塘, 火塘中有火炕, 为取暖煮饭之用。火塘三分之二是木板地面, 三分之一为土地面。土地面比木板地面低二尺左右, 妇女煮饭炒菜, 即站在土地面上。这种火塘也叫火炉。其厢房多为吊脚楼, 楼上有栏杆, 形式美观。厢房楼上住人, 下面堆放柴禾及喂养牲畜。 U' z" Y' O, |& U& q
http://hbysw.2008red.com/hbysw/article_317_7775_1.shtml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