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三公(良能、良德、良珊)后裔来此签到和登记字派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1#
发表于 2012-11-21 23:41:12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回复 119# 彩云之南 2 w3 e; C/ q: z& S
5 f2 E3 C, V$ b& H7 Z* I+ O
; B  p; E" E9 `  |
    读了。谢谢。

签到天数: 5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12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11:4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0# pszyyao ; s. L7 V- G# c# x( o4 O) \

# k8 N' w3 {) Q% O5 Q
" y$ Q6 H' u: F  C9 c6 o" Y& G    钟尧老宗亲做事认真、实在、也很客气,向你学习!

签到天数: 5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123#
发表于 2012-11-22 19:34: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5# 1156824942
9 N, B% y: }$ _/ F/ _4 F* L, {; r5 I8 h: `( x/ n

2 u6 [1 J: N; Y! u4 i    好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4#
发表于 2012-11-24 19:01:31 | 只看该作者
我在网上看了三公后裔的一些谱序,有些是新序,有些是老序,但在公元1600前的谱序中没有看到你们谱中始迁新昌的关系人物“尚忠公”的记录,按理,既然谱系都追索到了姚崇,关键人物是会在序言中提及的,要是没追索,那是另一回事,是否有宗亲能提供?

签到天数: 5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125#
发表于 2012-11-24 20:0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5# 1156824942
! Z1 s6 N$ ]) ?* e& S
" q$ e! M& n* z* D0 ?2 d$ R
9 g9 i. t" L9 B8 s    帖中“宝磁三片各珍”,这个宝磁现在还存世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6#
发表于 2012-11-24 20:2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56824942 6 @5 m4 i* A; {, H- B4 Z
/ \6 u) r" M- H7 b
& ?/ F; t, [, S
    帖中“宝磁三片各珍”,这个宝磁现在还存世吗?; X+ N3 N9 i' ~3 G1 [
姚双全 发表于 2012-11-24 20:00

, D# n" W" s. e; ~7 w
5 S$ [' @7 p2 U
, y2 i) ~. v* I# |! Y! Q# B: e7 E    這現在沒聽到了。我們譜上說只有珊公後存世。不知道現在還在沒。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127#
发表于 2012-11-27 11:25: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蓬安姚波 于 2012-11-27 11:33 编辑 4 r2 o( Y: T: m, ^, j

) r% F, `( ~. T4 w蓬安姚先烈[生於民國壬申年1921年2月21日申時.現92歲.在世]提供.
! n2 i- Q8 ?. V3 T# d% a     湖南辰州府沅陵縣浦市江東.芷江縣上五裏碧湧寨居住數載,獨有惟貴祖伯子.正仁.鄧氏.正義.楊氏.正理.楊氏.於康熙36年四川北部順慶府蓬州東路.馬昂壩安樂寺刹占為業.上齊羅家拱橋.下齊王家石橋.共有八個壩,二十一個梁,二十條溝.長十華裏.田土面積達一萬多畝.壩平,山寬.有大樂山,小樂山安樂寺,雲樂寺,四方井.石地壩而得名.過去有人說"大樂對小樂,安樂對雲樂,若有人識破,銀子在蓮花腳.其中送給陸姓二個壩,
+ P& ^: ^7 N5 i5 p     五個梁,四條溝,又名送家壪.) Q' N# ^, W# I0 }9 D0 [
祖墳,正仁.鄧氏,正理,楊氏.和子上下九個同葬安樂寺側新屋溝,雞公梁下。墳,碑俱在。補建八角亭,培補祖墓風水.% Y. g2 t1 W0 D# p% w
     清政府文滔武略甚多,姚賢彬在重慶。順慶買田三契,順慶府千總奉匾。
% I6 i5 ?6 R9 g1 U9 a% Y/ Z! M$ c     武功顯達,縣政府在石地壩立圍杆二根,又名圍杆壩。7 \6 E% W' @5 h1 k* p6 R
     正義祖刹占石孔鄉吊岩溝何家壩立業。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128#
发表于 2012-12-15 21:56: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蓬安姚波 于 2012-12-17 16:24 编辑 - m7 h4 \3 h" A* w' {

! w/ G4 s# H/ W9 Q2 J% |! v) W
族谱介绍
    利川毛坝《姚氏族谱》记载“ 姚良珊, 自大明帝入沉[辰]州芷江县葫芦企寨[扶罗伞寨]居住。妻杨氏,[第四代] 生文献, 素与吴世万相契(文献即君赞[瓒])。万对献说, 此地偏窄, 不是一长久之所, 得闻沿溪而上, 有百余里, 尚未开辟。献即应说, 早有此心。二人同行, 至中途云雾腾腾, 天昏地暗, 肚饥日渴, 二人正计议, 忽来杨癫子, 献问至此有何贵千[干]?弟意前来择居。癫子将竹杆插地, 清泉涌出, 放是天开雾散, 三人鼓掌大笑, 莫非天应斯人。三人在此盟誓结为兄王弟。姚曰君赞[瓒], 吴日世万, 杨曰天应。万曰兄有派(排)行多少字?献曰二十派(排)行,字多难以乏人。三人新议派(排)行, 七字轮流, 再正[一说是政]通光昌胜秀。” 3 ~  X( w4 g% Y1 ~; ^9 v
   鄂西侗族地区广泛流传, 在明代初期, 有吴世万, 姚君赞[瓒]、谢天飞、龙地盛等为首的一批人, 在湘西新晃的共(贡)溪居住, 当地严重缺水, 云雾不开, 庄稼不好, 有神鸟告诉他们, “ 要得云雾开, 只有天应来。” 吴世万、姚君赞了解到靖州有个杨天应, 他们二人即去靖州请来杨天应杨天应来后, 他们共同凿山开洞, 引出清泉, 从此云开雾散, 庄稼茂盛,五谷丰收。他们感谢杨天应, 与之结为兄弟, 用共同的派(排)行, 再正通光昌胜秀七个字互不通婚, 视如骨肉。这个故事, 在鄂西侗族中, 几乎家喻户晓。现在鄂西侗族姓氏中, 也还用这七个字为字辈排行, 而且互不通婚。 1 f* J* `4 \! L7 m8 @; a9 C% O
   鄂西宣恩县侗族歌颂祖先的《侗歌十二月》唱道:
2 B# Z3 q+ g9 @. @4 d8 \  g   正月里来是新春, 杨氏祖先杨天应, 5 L8 _+ ~9 D0 }: F( o; s2 U. W
   神人降旨给天应, 开发沉州是功臣。 8 e% s7 w7 m& L4 }3 s# k
   三月里来三月三, 姚氏先祖姚良珊,
( O! e; q( u( D5 W# _   永乐十四迁湖南, 开辟沉州姚君赞
6 S6 l' U1 e1 q   六月里来三伏天, 吴氏先祖吴世万,
4 X. Z- z  D4 K. }   结拜姚杨龙谢姓, 勘察沉溪谋长远。 + |) I4 {* z" ~( n$ e5 k. y/ E
   七月里来七月七, 谢氏祖先谢天飞,
+ x7 o9 ?! @6 Q2 q1 C# t   五姓一家住一起, 永留后世创奇迹
- Y9 v' n0 ^6 [8 o8 T8 h9 y   八月里来秋风成, 龙氏祖先龙地圣, $ X' i" V: }) `4 L8 I# q
   沉溪结拜五人姓, 万古流传到如今。
0 u; x! _1 U, p3 @; `! l8 s4 {   九月里来九月九, 五姓字派辈是一谱, / i% T/ k* w. `) I
   再正通光昌胜秀, 异姓同胞传千秋。 * F5 d) D3 S& V. n/ A! N( ?: I
   从此立盟定誓言, 子孙繁衍万万年。 # k! I$ k6 V5 B9 h6 K' l
  上述材料足以证明, 鄂西侗族, 来自湘、桂、黔边境侗族聚居区是毫无疑义的。鄂西侗族的特点 9 h' p) @* p, @; b
   鄂西侗族, 由湘、桂、黔边境侗族地区迁来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其政治、经济、文化,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仍然保留了不少本民族的基本特点。 ' C" t# y( t& N2 P: r
   % N8 h* H2 v" [
  一、衣食住 ' S" i* M1 O3 `8 b
   服饰:据老年人回忆, 解放前, 妇女是大衣大袖, 大襟右社, 无领, 戴豆筋, 有托肩滚边, 衣袖及裤脚边有兰干, 头上包丝帕, 男的喜着对襟短衣长裤。 6 d/ L* q& X4 V& Z
   上衣, 袖口二、兰指长一节是青色, 接着是二至三条花兰杆, 再是兰或青布本色。胸前是大襟, 衣扣从上至下第一颗在胸上部正中, 往右斜下是襟衣扣, 一般是五至七颗扣子, 男女均同, 大襟和下脚边都是一条花兰杆。女式上衣除以上相同外, 衣袖比男式的还要宽大些,可以从袖口内给小孩喂奶。老年喜穿青色, 中年是蓝色, 小孩穿花布为多。
7 s. V: T3 X6 y% t% f' }# e   下装即裤子, 是大裤腰, 少裤脚, 裤脚边有一条二指宽的花兰杆, 老年、中年、小孩用布颜色与巨衣相同。 + a* A4 B* x9 w+ @
   胺部, 另的捆腰带, 女人胸前系围腰、围腰与上衣曲前方一样大小, 是上小下大, 围腰边口上绣有花兰杆, 正胸前绣有两朵花。 ( v- g# K8 E  r. ]* L. d
   男女鞋袜, 按脚的大小做布鞋和布袜子鞋口上绣有花边, 妇女和小孩鞋尖上绣有两朵梅花/
! b( ~; k( N" a% A   绑腿, 男的包在腿肚上, 女的包脚袱, 老少都是这样包法。 ( x* G! ^) v7 n8 ~
   头巾, 又名帕子。成年男人, 头包青帕, 帕长七尺五寸, 一丈零五寸, 最长是一丈三尺。小孩头戴花帽, 帽子的前方和左右都绣有喜鹊闹梅, 双龙抱柱和双凤朝阳等花纹。
6 c4 B* J. u( H1 D  现在, 农村还普遍穿花鞋, 其他穿着也还有很多人保留着, 只是衣裤做得小些而已。
' a) d- Y, Q. h5 o5 ]  饮食:好吃酸、甜、辣和糯食等。如腌水汤、甜酒、糯米饭、油菜、干酸菜、辣椒等,有“ 酸鱼糯饭常留客, 苦酒油菜宴嘉宾” 的美称, 流传至今。 - k- Y+ k* Z% a# R0 w5 q0 h
   腌水汤, 是用淘米水放米糖和盐做成, 用来泡菜, 巳有二百年左右的历史了, 人人欢喜吃泡菜, 还喜欢吃“ 社饭” 。
+ p. b$ |- l* u( Q* T   甜酒, 是用糯米也有用粘米和糯米混合的蒸熟后, 放凉, 拌甜酒曲, 放在锅里, 再用稻草将四周围好, 三夭左右, 发酵成熟, 便可煮吃, 味甘甜, 叫甜酒还有用烧酒曲做的苦酒, 宣恩叫美酒, 也是侗族喜欢喝的一种酒品。
# C) m+ D" J  o- M   糯米饭, 各家各户每年都要栽一定数量的糯谷, 凡大小喜事, 逢年过节, 都要做糯米饭吃。 & C1 y, D6 ~5 q% }
  辣椒, 鄂酉侗放人民喜欢吃辣椒, 有两种吃法, 一是作菜肴的佐料二是泡酸吃。 : x: }. r- o# d( e6 L: L3 t
  爱吃油菜, 油菜是用米花、黄豆、包谷籽, 用油炸后加放少量茶叶用水加盐煮开做成,后来又发展到加糯米和肉一起吃。
( L- [, U, S" H/ t8 T* T  居住:侗族多住深山峡谷间, 一般一姓一村一寨, 也有数姓一村一寨的住房为木质结构, 大多数是依山傍水建筑, 有一正三间的, 也有一正屋一厢房, 或一正屋两厢房的其正屋中间为堂屋, 堂中设有神完, 也是招待宾客的地方其两旁为宿舍及火塘, 火塘中有火炕, 为取暖煮饭之用。火塘三分之二是木板地面, 三分之一为土地面。土地面比木板地面低二尺左右, 妇女煮饭炒菜, 即站在土地面上。这种火塘也叫火炉。其厢房多为吊脚楼, 楼上有栏杆, 形式美观。厢房楼上住人, 下面堆放柴禾及喂养牲畜。   U' z" Y' O, |& U& q
http://hbysw.2008red.com/hbysw/article_317_7775_1.shtml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129#
发表于 2012-12-15 21:57:09 | 只看该作者
二、家庭、婚姻及节日 - m4 C! t2 Y) O; R) p/ w
   鄂西侗族多为小家庭, 儿子婚后与父母分居。家庭经济大权掌握在男性手里。父亲死后, 由长子继任家长, 如子幼由母亲持家。无子可以招婿入赘父母对子女有抚养责任,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 分养老田, 或儿子共同赡养婚姻, 在解放前, 是父母之命, 媒灼之言。兴订婚、行聘、迎娶等。有姑家之女必嫁舅家之子的习俗。兄死弟圆房(即兄终弟及习俗——, 寡妇可以改嫁, 但不能带走财产。 2 O7 r+ L" H  m: Y
  鄂西侗族过年时, 有吃青菜稀饭的习俗。传说很早以前, 由于家里贫困没有饭吃, 腊月三十日早晨弄点青菜稀饭吃后, 上山去挖威根, 然后才回家弄饭吃, 放鞭炮正式团年, 日久成习。
6 y9 ]& ^* b/ i   9 I" N2 _& l" d2 E. `
  三、宗教信仰 * O; f' L: _% {
   首先是信奉“ 大母神” 。鄂西恩施大集、云峰地区的侗族, 信奉“ 大母神” (又曰圣母——, 系敬祖奶奶, 她是至高无上之神“ 大母神” 设在一间空房里, 里面垒有石宝塔, 塔顶上置一根常青树或一株青草, 房内还放一把雨伞, 一般人不准进屋, 长者方可进去有特大灾害, 方敬之。
$ I+ k+ G3 i9 Q. ?1 G; y, Q3 X  其次, 是敬奉飞山神。凡是有侗族居住的地方, 都立有飞山庙每进山一支人, 即立一个飞山庙。飞山庙是敬奉杨再思的杨再思是唐末五代时的羁糜靖州“ 刺史” , 被称为飞山蛮, 他有功于侗族人民, 所以侗族群众世世代代敬奉他。据宣恩县长潭区和晓关区统计, 就建有十五座飞山庙, 其中长潭区九座, 晓关区六座十五座飞山庙的修建, 其中除两座是五姓人共同修的以外, 其余的都是以一个姓氏修建的。飞山庙内供有飞山公神像。其像右手举剑, 左手撑在腰部, 右脚踩在像坐上, 左脚盘起搁在右大腿。头包人字形帕子, 是靠左上额扎帕头处双帕头须朝上, 结活套头。神像面部是红脸, 短黑胡须, 腰部捆有腰带(靠左前腰部扎帕头处也和头上扎法相同),这里传说, 现在的飞山庙是杨、吴、姚、龙、谢、黄姓后代为敬奉杨天应(有的说是杨再思)开发沅州有功而修建的。
2 T7 u( _0 E! Y6 q# R   ) d  W5 X' S/ U( v  m" |/ [
  四、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 M2 I1 M% z0 ?6 X) r7 ]( z9 m  最突出的是, 鄂西侗族喜爱唱歌。从现在搜集到的侗乡民间歌曲中, 内容大致可分为五类一是歌颂祖先二是歌烦古代名人三是用歌的形式批驳旧朝庭的腐败和不讲道理的人四是农业生产季节歌五是婚姻爱情歌现举《农事十二月》歌如下:
+ M* j; a+ i% G  正月里来正月正, 家家户户玩花灯, 7 H1 ]2 {- U7 H0 O$ Y/ E( ~0 i
  辞去旧岁迎新春, 过了元霄把产生 % W) n0 c/ P9 A' W& q; w9 v
  三月里来是清明, 抛粮下种好时晨,
( ~: Y1 n, P% [! Z" O  春争一日夏争时, 寸金难买寸光阴 : f0 s- [2 R, ^$ U- j( y
  冬月里来雪花飘, 来年收成看今朝, " i* I. m& s! G" O, ?# {5 ~
  瑞雪丰年来报晓, 冰冻三尺收成好
" Q( b8 I& e) K0 v  e2 q0 ]% n  
# o5 {  b3 Y( t2 i* |# D/ M6 F  五、独特的建筑艺术
) l4 c7 E/ r2 @& G9 K$ H3 Q$ n  鄂西侗族地区, 沿溪河, 建有凉桥(即风雨桥), 是亭阁长廊式桥梁, 为木质结构桥的长度, 随河的宽窄而定, 最长的有十三间桥两旁为栏干, 有与栏千平行、与桥等长的两条长凳, 便于行人安坐休息桥上覆以瓦, 有上下两檐, 两檐相距数尺, 因而桥面光线充分桥的两端屋檐四角, 是鳌鱼搬瓜形式桥中部有杨再思的木雕像。桥头一般有凉水井,以便行人饮水。桥梁精巧壮观, 结构大方, 充分表现了侗族人民卓越的建筑艺术才能。 + F2 u! f3 G' t+ p0 r
   鄂西侗族与湘桂黔毗连地区侗族的渊源关系 1 _* {5 H# l6 [# O2 z4 H, y0 j
  前面已经充分论证, 鄂西侗族是《湘、桂、黔边界侗族聚居区迁来的。两地侗族人民在传说、习俗、信仰、文化和心里素质等方面, 都有共同的东西。 5 P; m. n% r( H9 N
  关于杨天应、昊世万、姚君赞、谢天一、龙丁盛的传说, 也同样在湘黔边界的芷江、新晃、玉屏等侗族聚居地区流传。如芷江县侗族聚居区杨氏谱叙记载我疆自洪武开辟, 有吴世万、姚君赞、谢天辉、龙地盛住居芷荣, 是时, 云雾茫茫, 不辨东西南北, 烟雨檬檬, 何分春夏秋冬, 往往鬼哭神号, 民灾物坏, 于是建立庙宇, 二月二日祀神农黄帝, 六月六日祭白帝天王, 诚心有感, 神报无差, 梦魂中神相指示曰要得云雾开, 须待罗蒙杨氏来。新晃侗族自治县县志办公室的同志介绍说, 新晃原属芷江县, 嘉庆二十二年改设晃县, 主要姓氏为杨、吴、姚、龙、谢五姓, 传说原来只有吴、姚、龙、谢四姓, 因云雾不开, 生产无收获, 神人指示, “ 要得云雾开, 除非天应来” 。吴世万即去靖州请来杨天应, 在贡溪共吃, 把竹竿一插, 清泉涌出, 天开云雾散。吴世万去请杨天应带的伞未失掉, 放伞的地方叫伞在(现名平寨), 在另一个地方把壶落了, 叫那里壶落(现名扶罗)。杨天应是杨再思的十二代子孙, 现在的杨姓是天应的二十五代子孙鄂西侗族与湘西侗族, 历史来源相同, 传说相同, 姓氏相同, 班辈相同。新晃、芷江、玉屏、通道等县的杨、吴、姚等姓中, 至今还保存“ 再正通光昌胜秀” 的字辈。显然, 这些都是有内在渊源关系的。 $ f6 R0 ?- x+ {9 W7 k0 A# u! t/ U
   从风俗习惯来看, 鄂西与湘西侗族也大同小异, 如芷江、新晃侗族的衣着, 有自己种棉花、自己纺纱、自已织布、自己染布、自己裁缝的包头布、衣裤、腰带、围裙、绑腿等好吃糯米、甜酒、油菜、酸菜、辣椒和腌鱼、腌肉、腌菜等, 喜欢用甜酒、油菜待客同路相逢, 便请进屋作客, 酒肉相待待客有茶三(吃油茶要连吃三碗)、酒四(喝酒要连喝四杯),烟八杆(抽烟要连抽八袋烟)之俗;大年三十有吃年庚饭的习俗, 也是先吃一餐青菜稀饭, 一是传说纪念祖先辛苦斗争胜利一是传说纪念祖先开辟芷江, 辛勤创业这些习俗、鄂西与湘西侗族, 是相互照应的
* ^# o( k8 n- z6 g( Z. t   从宗教信仰来看, 也是相同的。鄂西侗族信奉“ 大母神” 和飞山神, 湘西芷江、新晃、通道、三江等侗族聚居县, 都信“ 大母神” 又叫圣母(侗语叫Saxsis);还敬飞山神, 而且很普遍, 直至解放后, 才逐步淡薄。
, G: q) n5 U7 z; R# E( r2 Z   从民族文化来看, 鄂西侗族爱唱古歌、名人歌、反抗歌、农事歌、爱情歌, 湘西侗族也爱唱古歌、名人歌、反抗歌、农事歌、爱情歌等等。 + i7 G( [. F9 O
   此外, 擅长歌唱和建筑艺术, 鄂黔桂边区和鄂西两地侗族都是相同的。
, ?: ~6 o8 i: p5 B   综上所述, 鄂西侗族由湘黔桂交界的侗族聚居区迁来, 并将侗族的特点, 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建筑才能带到鄂西, 直至如今, 还保持着侗族的特色, 展现着侗族独特的光辉。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130#
发表于 2012-12-22 09:25:01 | 只看该作者
新晃县历史 (2012-12-14 02:33) 转载▼标签: 杂谈  % y8 k$ c6 Q) N3 I9 w% @
芷江县:明初编为27里。弘治十五年(1502)并为16里。正德七年(1512),实行坊、乡、里制,划为4坊、1O乡、26里(图)。第一坊,辖在城坊一里,水宽乡第二里,盈美乡第一里,镇江乡第一里、第二里,平便乡第一里;第二坊,辖城东乡第一里,镇江乡第三里,盈美乡第二里,厚善(后山)乡第一、二里,平便乡第二、五里;第三坊,辖上团乡第一、四里,中五团乡第一里,盈美乡第三里,镇江乡第四里,平便乡第四里;第四坊,辖上五团乡第二、三、五里,士子乡一里,水宽乡第一里,平便乡第三、六里。清乾隆元年置芷江县,编为38里。嘉庆二十二年(1817),析出平二、平三、平四、平五、平六和永正六里置晃州直隶厅,全县存32里,直至清末无大变化# b9 C$ Q* X9 o
, E" m( R/ Z2 k0 Y
晃  县:1913年,废晃州直隶厅,改称晃县。县以下区划将原6里,改称6个管理区,1930年称6个自治区,区以下设26乡、1镇。2 P$ O/ l& n6 p7 k5 i

$ B9 d2 P* b# y3 l    第一区设老晃城,辖西南、西北、东北乡、龙市镇;
9 K2 x6 S( g% u0 P/ }- I/ U' |: `5 _: d: E8 B1 I6 v
    第二区设波洲,辖波洲、柳林、人和、重新乡;
7 N0 _& D1 S% _1 v( ~, t' y# g: W' _6 ~# z+ ?' E' Z. P
    第三区设鱼市,辖民治、民有、民享、自由、平等、博爱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13 06:3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