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小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典故故事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038 天

连续签到: 3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11:20:39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老生常谈9 Z3 D# G6 s) r- \/ q7 V' B
   三国时候,有个名叫管辂的人,从小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尤其喜爱天文。十五岁时,已熟读《周易》,通晓占卜术,渐渐有了小名气。 日子一久,传到吏部尚书何晏、侍中尚书邓飏耳里。这天,正好是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两个大官吃饱喝足后,闹着无聊,便派人把管辂召来替他们占卜。管辂早就听说这两人是曹操侄孙曹爽的心腹,倚仗权势,胡作非为,名声很不好。他考虑了一会儿,想趁这个机会好好教训他们一顿,灭灭他们的威风。 何晏一见管辂,就大声嚷道:”听说你的占卜很灵验,快替我算一卦,看我能不能再有机会升官发财。另外,这几天晚上我还梦见苍蝇总是叮在鼻子上,这是什么预兆?” 管辂想了一想,说:“从前周公忠厚正直,辅助周成王建国立业,国泰民安;现在你的职位比周公还高,可感恩你的人很少,惧伯你的人却很多,这恐怕不是好预兆。你的梦按照卜术来测,也是个凶相啊!” 管辂接着又说:“要想逢凶化吉,消灾避难,只有多效仿周公等大圣贤们,发善心,行善事。” 邓飏一旁听了,很不以为然,连连摇头说:“这都是些老生常谈, 没什么意思。”(“此老生之常谈。”)晏脸上铁青,一语不发。 管辂见了,哈哈一笑:“虽说是老生常谈的话,却不能加以轻视啊!” 不久,新年到了,传来消息说何晏、邓飏与曹爽一起因谋反而遭诛杀。管辂知道后,连声说:“老生常谈的话,他们却置之不理,所以难怪有如此下场啊!”(“夫老生者见不生,常谭者见不谭。”) ! s9 {: U- h0 Y
9 k8 C  I4 A: E. d

签到天数: 4038 天

连续签到: 3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1:20:53 | 只看该作者
礼贤下士
5 K2 a7 M8 y9 t" s+ o     齐桓公听说小臣稷是个贤士,渴望见他一面,与他交谈一番。一天,齐桓公连着三次去见他,小臣稷托故不见,跟随桓公的人就说:“主公,您贵为万乘之主,他是个布衣百姓,一天中您来了三次,既然未见他,也就算了吧。”齐桓公却颇有耐心他说:“不能这样,贤士傲视爵禄富贵,才能轻视君主,如果其君主傲视霸主也就会轻视贤士。纵有贤土傲视爵禄,我哪里又敢傲视霸主呢?”这一天,齐桓公接连五次前去拜见,才得以见到小臣稷。又据《管子·小问》载,一天,桓公与管仲在宫内商讨要征伐莒国的事,还没行动,已在外面传开。桓公气愤地对管仲说:“我与仲父闭门谋划伐莒,没有行动就传闻于外,这是什么原因?”管仲曰:“宫中必有圣人。”桓公寻思了一下,说:“是的,白天雇来干事的人中,有一个拿拓杵春米,眼睛向上看的,一定是他吧?”那人叫东郭邮,等他来到齐桓公跟前,桓公把他请到上位坐下,询问他说:“你是说出我要伐莒的吗?”东郭邮果敢他说:“是的,是我。”桓公说:“我密谋欲伐莒,而您却言伐莒,是何原因?”东郭邮回答:“我听说过,君子善于谋划,而小人善于推测。这是我推测出来的。”桓公又问:“你是如何推测出的?”东郭邮说:“我听说君子有三种表情,悠悠欣喜是庆典的表情,忧郁清冷是服丧的表情,红光满面是打仗的表情。白天我看见君主在台上坐着红光满面,精神焕发,是打仗的表示,君王唏吁长出气却没有声,看口型应是言莒国,君主举起手远旨,也是指向着莒国的方向,我私下认为小诸侯国中不服君主的只有莒国,因此,我断定你是在谋划伐莒。”桓公听言欣喜他说:“好!你从细微的表情和动作上断定大事,了不起!我要同你共谋事。”不久,齐桓公就提拔了东郭邮,委以重任。总上所述,正是齐桓公礼贤下士,选贤任能,才为其霸业蓄备了大量的有用人才。
% W* ^4 N4 u  Y, v ( ]2 s5 \' s6 o

签到天数: 5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113#
发表于 2012-9-7 12:0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2# 姚小平
  P5 ]# k  _0 |) w8 m4 b  }) b$ b9 Z; T& ]
& `& U% @- Q3 _
    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是对人才的一种尊重,也是一种处事谋略。% c! c! g: a8 F

签到天数: 4038 天

连续签到: 3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2:1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3# 姚双全
3 B6 {2 T2 C  r* p  H# m. ~
/ b3 F) x9 G/ q
+ c* T7 R. r/ c; w    现在的官员我想做得到的没几个.:lol

签到天数: 5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115#
发表于 2012-9-7 12:3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4# 姚小平
" v! _: |& O" R9 y0 ?! Y. q+ C$ _' N9 _4 o1 z. I5 n

& P8 ?, w* i# T    嗯,这是国家体制导致的。

签到天数: 4038 天

连续签到: 3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09:58:31 | 只看该作者
力透纸背- m. V) o6 m7 f! M: j6 [4 I
      南宋的陆游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大诗人,他一生创作的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其中《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世人所传颂。
0 j; d8 f5 c; J
9 U$ R" c/ \+ s# o8 r$ c  他抒写日常生活的诗,也有不少清新之作。明代文学家杨慎说,陆游的诗其纤丽之处似秦观,雄慨之处似苏轼。清代诗人赵翼在《瓯北诗话》里评论陆游的古体诗时说:“陆游的诗才气豪健,意境清新。他在写诗之前,构思精审,所以写出的东西立意深刻,语句精炼,力透纸背。”% C1 m0 V) l( Y, O

签到天数: 4038 天

连续签到: 3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17#
 楼主| 发表于 2012-9-9 15:56:22 | 只看该作者
临时抱佛脚
7 f, \5 T& j% F$ V  ~     宋朝时期,王安石与客人闲谈,偶然谈到佛经,他感慨地说:“投老欲依僧”,表示想与和尚去做伴。旁人加上一句“急来抱佛脚”。王安石不悦,那人说古诗对谚语,如改成对联则成为“老欲依僧,急来抱佛”,头脚相对。
9 z  d9 L7 }6 I0 l2 C另有说法:
, q6 [  V' K, {% F& \  古时候,有一个信仰佛教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事事都主张以慈悲为怀,就连犯死罪的人也可以尽量免除一死,于是才朝廷上便作了一个规定,凡是犯了死罪要被杀头的人,只要走进寺庙,抱住佛脚真心实意地忏悔,并且把头发剃光,留下来当和尚,就可免罪,不再追究。
% F7 Z6 m) n0 G% c
! [- w5 ^0 A; a8 T9 N5 f  后来人们便用抱佛脚来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的人和事。- L% g0 v( \1 U/ D& {

+ r2 Y- \! W8 f8 Z) ~' }3 `$ C

签到天数: 4038 天

连续签到: 3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0:42: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小平 于 2012-9-10 10:44 编辑
  A2 t  Q: W& T6 i
1 {3 t$ W5 @* b! m; w4 K六月飞雪
" p& ^% v6 n; D1 |* Y) ^出自元朝作家关汉卿《窦娥冤》   
6 C' B: ]+ a  q6 O) K, @   窦天章因家贫将女儿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然後只身上京赴考。窦娥婚後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流氓张驴儿为了追求窦娥不遂,欲毒死蔡婆以使窦娥就范。不料杀蔡婆不成,反而误杀自己的父亲。张驴儿另生毒计,乘机诬告窦娥,向官府说父亲为窦娥所杀。官府严刑拷问蔡婆,窦娥为救婆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临刑时天降大雪,窦娥指天呼冤,誓言死後血溅旗上、六月降雪及大旱三年;其後都一一应验。三年後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任廉访使,重审此案,为窦娥平反冤情。  
: f- K" w$ ^5 ]6 p: Y: c' B
/ I/ I' [- D/ D! e- A! J1 y                         

签到天数: 4038 天

连续签到: 3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2-9-11 13:13:21 | 只看该作者
洛阳纸贵
: I( P2 W, l8 _" L6 ?' k0 Y2 Z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大家的好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 u% L" J; q# X( ?% r" J; I
                左思. f0 I/ o$ y6 z' m7 t
; l: y$ i3 A! m! U! _
           

签到天数: 4038 天

连续签到: 3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11:21:18 | 只看该作者
马革裹尸
6 n; O3 I+ m( |1 m+ _& a+ @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雄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4 X/ R% Y( a5 G8 s2 a. a- [% X1 F
  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 / M9 O5 ~5 @0 I% `3 S$ a8 l/ O/ i
  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
; Q& K* K6 E% `1 @/ H6 O* a  孟翼听了很窘,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赏过于功,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
& I" x8 h: I7 a2 n9 E8 v. ^  马援见他还是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 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 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 ]! r1 P: [) n% T: j# g' r  盂冀听了,深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所感动,不禁真诚他说道: “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
. p: P$ n' u7 s9 H6 J! r% I: o  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呆了一个多月,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 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
0 L! i" V+ B% d( I; f  六十二岁那年,“马援又主动请求出征武陵。原来,那时武陵的少数民族首领发动叛乱,光武帝派兵去征讨,结果全军覆没,急需再有人率军前往。光武帝考虑马援年纪大了,不放心他出征。马援见没有下文,直接找光武帝,说: “我还能披甲骑马,请皇上让我带兵去吧。” 说罢,当场向光武帝表演了骑术。光武帝风他精神矍烁,矫健的动作不减当年,便批准了他的请求。
, W( d& h, a' M+ p! o  第二年,马援因长期辛劳,患了重病,在军中死去,从而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誓言。

* _0 e: ?( x2 B6 z& i
% n# H4 z* @1 ?# [) u& x   * p* t' f" c; n& h7 t5 w  S% A( L
) a0 R# k2 P/ ?& a  O' b- x1 _2 N
伏波将军马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1 21: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