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小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典故故事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641 天

连续签到: 1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11:39:46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举案齐眉. {9 e5 d4 c+ f5 d" ^6 y% F
东汉人梁鸿,字伯鸾,原籍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年轻时家里很穷,由于刻苦好学,后来很有学问。但他不愿意做官,和妻子依靠自己的劳动,过着俭朴而愉快的生活。 5 t/ w6 s* U" R7 Q# }
梁鸿的妻子,是和他同县孟家的女儿,名叫孟光,生得皮肤黝黑,体态粗壮,喜爱劳动,没有小姐的习气。据说,孟家当初为这个女儿选对象,很费了一些周折。三十岁了还没出嫁。主要原因倒不在于一般少爷嫌她模样儿不够娇,而在于她瞧不起那些少爷的一副娇模样。她自己提出要嫁个象梁鸿那样的男子。她父母没法,只得托人去向梁鸿说亲。梁鸿也听说过孟光的性格,便同意了。 $ D4 I& W% `$ [' G: D
孟光刚嫁到梁鸿家里的时候,作为新娘,穿戴得不免漂亮些,梁鸿一连七天都不理睬她。到了第八夭,孟光挽起发髻,拔去首饰,换上布衣布裙,开始勤劳操作。梁鸿大喜,说道:“好啊,这才是我梁鸿的妻子呢!” ' B: J3 s% k# L
据《后汉书·梁鸿传》载,梁鸿和孟光婚后,隐居在灞陵(今陕西长安县东)的深山里。后来,迁居吴地(今江苏苏州)。两人共同劳动,互助互爱,彼此又极有礼貌,真所谓相敬如宾。据说,梁鸿每天劳动完毕,回到家里,孟光总是把饭和菜都准备好了,摆在托盘里,双手捧着,举得齐自己的眉毛那样高,恭恭敬敬地送到梁鸿面前去,梁鸿也就高高兴兴地接过来,于是两人就愉快地吃起来。——这就是“举案齐眉”的故事。
9 ^# D8 F7 w5 w& O2 `; \6 B0 E4 W
  

签到天数: 3641 天

连续签到: 1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1:32: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小平 于 2012-9-3 08:58 编辑
( }& T8 @3 n6 U5 V. F
7 I/ O; K* q) P7 D6 i# Y绝缨之宴(绝缨尽欢)
% e( d5 G+ O. _5 ]; m4 X/ K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战乱不断。楚庄王依靠名将养由基一次平定叛乱后大宴群臣,宠姬嫔妃也统统出席助兴。席间丝竹声响,轻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筹交错,直到黄昏仍未尽兴。楚王乃命点烛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忽然一阵疾风吹过,筵席上的蜡烛都熄灭了。这时一位官员斗胆拉住了许姬的手,拉扯中,许姬撕断衣袖得以挣脱,并且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许姬回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让楚王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以便找出刚才无礼之人。 楚庄王听完,却传令不要点燃蜡烛,而是大声说:“寡人今日设宴,与诸位务要尽欢而散。现请诸位都去掉帽缨,以便更加尽兴饮酒。” 听楚庄王这样说,大家都把帽缨取下,这才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 席散回宫,许姬怪楚庄王不给她出气,楚庄王说:“此次君臣宴饮,旨在狂欢尽兴,融洽君臣关系。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责任,加以责罚,岂不大刹风景?” 许姬这才明白楚庄王的用意。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绝缨之宴”。 # q+ F0 V/ L! N4 d4 t
. Y4 p  n# i4 \
  7年后,楚庄王伐郑。一名战将主动率领部下先行开路。这员战将所到之处拼力死战,大败敌军,直杀到郑国国都之前。 : p! |% E, A/ H: W# u* o# N- G" s2 u

( Q) @& u0 @1 Q/ s  战后楚庄王论功行赏,才知其名叫唐狡。他表示不要赏赐,坦承7年前宴会上无礼之人就是自己,今日此举全为报7年前不究之恩。
: ~$ \3 A' l5 C+ ~! `2 I  [" J' ~/ I3 e5 A7 e, }
  古人讲:“君则敬,臣则忠。”楚庄王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与其心胸开阔、知人善任不无关系。假如没有绝缨宴,也许唐狡早就被处死了,楚国伐郑就不一定能胜,楚庄王的春秋大业也就不一定能够成就了。0 s! z" v$ V" j/ O# X8 T, R* g1 C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3#
发表于 2012-9-2 13:07:19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了!顶!

签到天数: 3641 天

连续签到: 1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08:53:15 | 只看该作者
口蜜腹剑9 J  R* a- t. Q7 v  G; D9 X/ n/ _
    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论才艺,也还不错,一手字,画都很好;但他做官却不正正诚诚的办事,而是一味迁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不但如此,他还用些不正当的方法结交玄宗亲信的宦官和妃子。因此,他很得玄宗的宠信,一直在朝中做了十九年的官。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触。也总是在外貌上表现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并说尽所有可以说的好听的、善意的话。可是实际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态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个非常狡猖阴险,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但是,坏人虽然有时可以得达害人的目的,逞奸谋于一时,日子久了,人家就发现了地这种伪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 唐朝还有一个做中书侍郎的李义府,平常的行动和表情,显得非常忠厚和温和;而且他不管和谁说话,总一定先自己咧开嘴笑,表现出十分诚恳和善良的样子。其实地的心地既刻薄,又奸诈,常使用阴险的计策害人。日子久了,人家也发现了他的这种假面具,就在背地裹说他“笑中有刀”。 像李林甫和李义府那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也表里不一,若不小心,便要上当受害。所以“口蜜腹剑”不但是一句好成语,而且可作我们交友的戒言。 “口蜜腹剑”和“笑里藏刀”虽出自两个人的两个故事,但其含义是相同的,都是形容人口是心非和表里不一致;外面表现的很好,很讨人好感,叫人愿意结交,而心里却是尽想些坏主意计算人,谋害人。, ^$ g( A6 E$ y
* _& [0 v9 l- r! j5 H: u) u

签到天数: 3641 天

连续签到: 1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17:01:27 | 只看该作者
胯下之辱' ^0 \7 Y% z: }0 Y( i+ V$ A- D' t
韩信小时侯只知道读书和练武,梦想将来成为一名领兵打仗的将军,后来,父母双亡,家境贫寒,而韩信却不会挣钱,缺乏自立生活的本领,穷得连饭都吃不上,经常到别人家去混饭吃,他衣衫不整,却背着一把宝剑,像个武士侠客似的,淮阴城里一伙少年看着他老不顺眼,就取笑他说:“韩信,你文不像文,武不像武,穷不像穷,富不像富,还成天背着把宝剑,像个啥样子?你还是把那宝剑摘下来吧!”3 v3 z  x8 {  m
    韩信也不与他们计较,这伙少年见韩信老实,就欺负他,其中有一个屠夫的儿子,是个无赖,对韩信说:“你老背着宝剑,好像很厉害,而我看你是个胆小鬼,你敢跟我拼一拼吗?你要是敢,就拿宝剑来刺我,要是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面钻过去。”说着,他就在大街上撑开双腿,韩信把他上下打量了一会儿,就趴下去,从他的裤裆底下钻了过去,在场的人全都笑开了,韩信也尴尬的笑了笑,走开了。从此以后,大家就给韩信起了个外号,叫“钻裤裆的”。: n3 d5 n/ q) ~, R/ i$ p
    其实,韩信是有能力杀掉那个无赖的,但是,如果杀了他,韩信就得抵命,至少也得判刑,那样,韩信的伟大理想就无法实现了,所以韩信不与这个无赖一般见识,钻就钻吧,没什么大不了的。奇特的人物与一般人的想法和认识是有很大差别的!能忍常人之不能忍,也是意志坚强者的素质之一。
! j: A* d5 y& @1 A6 r$ a* x/ i. ?    所以,“跨下之辱”这个历史典故,常常是指:忍受眼前的屈辱,是为了将来成就伟大的事业。% `* @/ K' h- n

签到天数: 3641 天

连续签到: 1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13:57:27 | 只看该作者
滥竽充数
; f! m% P' W0 {4 ~! f, E8 @& ]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受到了特别优厚的待遇。, b1 O% |5 G& a: ^) x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 F; R* T/ o# Q- |: y1 x5 E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潜王继位,潜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6 x* @2 g9 W" v( ]' A6 P6 v' M5 l$ O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浑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胆的。心想,这回要露出马脚来了,丢饭碗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连脑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潜王还没叫他演奏,就赶紧溜走了。
! n. f& h9 s+ h) A. Z4 m
" L2 |8 U- p" j. M0 h9 E9 h

- B5 u0 z  @5 n3 P8 I1 N' J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7#
发表于 2012-9-5 16:54: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5# 姚小平 ' l6 |# C) D! h. Q* ^9 ]: J

* @9 K& a4 o0 P+ r/ }6 Q( Q
; Y$ X  [) j3 V6 x8 W7 b    只个别地读了小平兄之帖。这里有韩信“胯下之辱”,以前或以后讲不讲“漂母之食”?
% k; N, g" `" {: g$ J! Y6 N3 j

签到天数: 3641 天

连续签到: 1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17:1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7# pszyyao
# Q( L: Q( U. g* D$ I; m0 ~/ g7 o3 n" b, G
5 ]* T! G3 M" v9 g) R5 t
    这是关于韩信的两个小典故。) a+ V( M% [0 j5 e/ j
说韩信受胯下之辱二能够不屈服,能接受漂洗的老婆婆资助的饭食,说明大丈夫恩能屈能伸。; }4 v0 T% w( U3 p  L  F3 p
# k8 k9 T% v" @
    受食于漂母: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只靠钓鱼卖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漂洗丝棉老妇人的周济,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 E. ^3 V5 X" H; @8 s
    胯下之辱: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着刀和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单影只,硬拼肯定吃亏。于是,他便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有传说韩信富贵之后,找到那个屠夫,屠夫很是害怕,以为韩信要杀他报仇,没想到韩信却是很善待屠夫,他对屠夫说,没有当年的“胯下之辱”就没有今天的韩信。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9#
发表于 2012-9-5 17:50:17 | 只看该作者
胯下之辱。食于漂母。2 i0 f$ @3 n- k3 Z% S
     以前在淮阴有漂母祠。
) r- G7 D6 F$ y  Q9 D# ~7 b0 p0 q5 u    有传说韩信富贵之后,找到那个屠夫,屠夫很是害怕,以为韩信要杀他报仇,没想到韩信却是很善待屠夫,他对屠夫说,没有当年的“胯下之辱”就没有今天的韩信。——有这个补充好。

签到天数: 3641 天

连续签到: 1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11:1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9# pszyyao ! }& B4 k+ b+ [; Y+ A# o7 L

' y) I+ }  L/ D3 E
, ^# K+ `0 @4 D9 ]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6 04: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