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1156824942 于 2012-5-24 23:09 编辑
3 u+ L# w" V# V) T) h) Q; P# ^( j) Z$ X
回复 95# 1156824942 / t [7 g- | l. l
: ^% ^( U# _; }6 Z& y- U
5 c; ^$ K/ }: E; I1 X9 M \; b1 l 蓬州知州姚莹 驳“风水说”为民办书院
. y$ D5 x0 Y4 q/ U□郭安平- g1 b9 y4 g3 g
在蓬安相如故城,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筑,名叫玉环书院。其创始人姚莹,是清代文坛上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姚鼐的侄孙。+ q% ^' K! i/ s
史料记载,姚莹生于1785年,1808年中进士,授福建平和县知县。50岁时,经林则徐等保荐,升为高邮知州。1838年调任台湾兵备道。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姚莹同总兵达洪阿率军奋力抵抗,取得台湾保卫战的胜利,受到朝廷晋二品衔的奖赏。后来,由于卖国者与投降派当道,诬陷姚莹冒功领赏。道光帝听信谗言将其革职入狱。为此,“台人大失望,群走道府乞留”。最后,道光帝因“追念其在台有年,尚有微劳足录”,才免治其罪。这样,姚莹便于1843年贬谪到四川,1846年被发往川北蓬州(今蓬安)任知州。1848年,他因病回桐城原籍。
9 V3 o0 |, h. y+ g5 k* I其实,蓬安原有一个书院,但多年没有修缮,破败萧条。姚莹一到任就到书院视察,见此境况,心情十分沉重。当了解到蓬州士庶早有修建书院的想法,只是因为选定的地方在州署之后,怕修建书院会破坏官场风水时,姚莹当即反驳这一观点,他说,官与民是一体的,只要对民有利的事情,岂有对官不利的道理?于是,姚莹当机立断,找来知州官员研究,请曾当过知县、赋闲在家的蓬州士绅伍联芳等主办,设立机构,筹集银钱,很快就获得9640千钱。1847年阳春三月,耗时一年的书院竣工。书院背靠古木参天、清幽静谧的玉环山,前绕泉水潺潺的玉环溪,故名“玉环书院”。, p, }; I- y; p$ P" y; w8 I3 R
玉环书院的建立,对蓬州文化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此后,蓬安县出了一批学者,这都与姚氏的影响有关。4 `9 y! w- Q m" [ m& `
" g8 C3 `" ^0 X5 z0 z# |+ t7 R F5 l! R/ l( N2 T'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