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50594|回复: 20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找姚清以上祖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12 23:16: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2-4-12 09:30 编辑
/ D" c3 C  v% U- {1 T
1 G- d: n5 l% f' @. A

寻找姚清以上祖先

3 i! a) C6 h$ d+ ?+ C8 D
* L1 d9 L, i; U2 w8 A
      姚清明建文时居福建漳州龙溪孝贤坊,生有四子,长姚伯龙,次姚伯虎,三姚伯乘,四姚伯玉。长姚伯龙携弟姚伯虎、四弟姚伯玉,从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滥泥湾,宦游湖广黄洲府麻城县孝感乡高街岸。三姚伯乘从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滥泥湾移湖广沅陵、桃源、麻阳野鸡坪,生子永仁、永义、永信。永义生思良,思良生良能、良德、良珊。良能生宗岳、良德生宗嵩、良珊生宗仑。宗岳生千驷,千驷生世龙、世虎。宗嵩生千都,千都生世清,宗仑生千帮。千帮生世泰、世经。有谁知道姚清以上祖宗或族谱的请告知,万分感谢!电话023-67328733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4-9-30 16:18:42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4-9-30 15:38: A" {. A( S( u2 E# a
124#
3 ^3 w8 t) ~, G# _3 L0 O$ M
' h# ^8 f: M; D    朝珪(又名邦宪),初入释往漳州从师力学,宋绍兴十五年乙丑(公元1146年)进士,登状元刘章 ...
( D/ b( S, S. v* V- w) d7 \
应补充说明:
: ~1 f. X6 M% g; _( u& \7 c' J       据说,天明公后(季房)六世曰求仁、安仁、怀仁。求仁居莆田开族;怀仁失考;安仁登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以文林郎知晋江县,政和六年(1116)以从政郎知永春县,居官廉明,所入俸俱出以济施,士民向慕。夫人唐氏,生三子曰朝珍、朝望、朝班。朝珍登士不仕,居南安八都湖山洋坪;朝班居永春;朝望名观,国子监太学生,旋车不仕,开族于晋江桔里(古称内坑)。
2 O2 S" N4 S9 U
: u4 x5 _5 `# y

* E7 I' g: Z4 k  O; S    也就是说,天明公季房102世还应计入朝珍、朝望、朝班3公;天明公派102世有8公。: l* w0 u" [* U' X: ?( R2 @+ H5 a4 H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4-9-30 15:38: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9-30 16:14 编辑 - l0 E5 f+ D: T" M& I. i8 ?6 @8 K
漳州姚历毅 发表于 2012-12-31 14:583 r3 K* G" \( j% v' I' g
朝珪,初入释往漳州从师力学,宋1146年登进士,赘漳城颜氏逐居往漳州,为漳州姚氏始祖。

7 c, u7 M2 f! n; `$ O- ?) _0 T124#
" d* B1 `5 A. r! {) t1 D2 B: _4 [5 l1 ]7 F) f. a, }/ e8 v
    朝珪(又名邦宪),初入释往漳州从师力学,宋绍兴十五年乙丑(公元1146年)进士,登状元刘章榜,赘漳城颜氏逐居往漳州,为漳州姚氏始祖。* q/ V" B. x% y. z# J. o7 q
    我韶溪派舜系102世,莆田谱可查的有:(孟房)朝真;(仲房)朝璋、朝嗣、朝珪(又名邦宪);(季房)朝宝共5人,独朝珪(又名邦宪)公,登进士第。
3 J: M$ k' y  G  i" D6 t+ N* F    谱载“朝珪公初入释往漳州从师力学”。入释是不是出家?
- B& T7 x, n' O+ d
; o/ [, k& i* ?8 P

) L6 F7 G* Q) X* P" x7 U  u9 o% a! M' A1 O  Q5 X; M
6 X$ X6 r+ K' t8 {# @4 ?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推荐
发表于 2018-5-16 23:45:36 | 只看该作者
宗亲的祖先叫姚清,清公在明代建文帝时生活在福建漳州。姚清公的三子叫伯乘,伯乘的二子叫永义,大约生活在明永乐年间,永义的儿子叫思良,大约生活在明正统年间,思良公有三个儿子,结果给三个儿子起名叫良能良德良珊,三个儿子的辈分冲了父亲的名字良(不知为什么这样起名用字辈?),据推算,三公应该生活在明成化年间。
; Y5 t8 a' k2 z: l! c我想说的是,明成化年间和明永乐年间差了五六十年,成化年间的人怎么会在明永乐年间迁到湖南辰州的呢?' R) A' L" y" }5 [* |

. |5 u% H. f% k: P

签到天数: 33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推荐
发表于 2015-4-25 20:50: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aosib 于 2015-4-25 20:53 编辑
  K8 u! e& @" l$ Y( x
姚奉姿 发表于 2008-6-1 14:39
. Y; J  u( N: L2 @姚闻本家你好,我们南昌姚氏族谱渊源里是这样记载的" [) i; \) G) p% N! E3 Q6 t0 U9 q- o
舜一百一十世姚清 生百万,百乘弟兄二人迁到江西丰城, ...

  o" T7 O# s. t( X2 h; x9 c我们道真姚也是这样记载,道真姚系百乘后裔,永信公第十子让公后裔,道真姚大部分为栋忠公熙崇、熙曾后裔,熙孟后裔在陕西,熙思后裔无记载。从谱上看熙崇和熙曾后裔尚有在四川、重庆及贵州遵义县,湄潭县,正安等地。请栋忠公后裔联系本人。1 H3 \& ^( B5 \' p

签到天数: 2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推荐
发表于 2014-9-30 22:32:33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4-9-30 16:18
' T  l) W, M. h8 N( I$ z应补充说明:- b2 `9 q3 a9 M- c) p# v& Z: Y3 `
       据说,天明公后(季房)六世曰求仁、安仁、怀仁。求仁居莆田开族;怀仁失考;安仁登 ...

: i7 R' r% K0 _, ]; W1 g定于5点40分动车——大约9点到达厦门,然后再往漳州龙海,因小儿坐摩托车摔伤,只好取消行程,不然的话,10点钟就见到钟尧老和漳州的宗亲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0:47:44 | 只看该作者
祖 母: ?7 H. T6 J! X. |
6 Y* |) U5 M8 B' C% g6 ]
祖母享年高寿84岁,一生勤劳善良,不识字但明理,乡里甚为崇敬,大人小孩尊称为“姚奶奶”。& H9 @9 ^6 F6 c7 p% F! C
祖母仙逝时,乡邻方圆几十里自发前来悼念,燃放的鞭炮一条三四里长的街道积满厚厚一层,街沿上下摆放的花圈、花篮约有里许,灵堂悬挂的祭帐、挽联、挽词其辞哀哀,其言戚戚,读之为之动容,自发祭祀之规模且为乡里空前绝有。可知祖母生前乐善好施的品德为乡人所认同。, S" T4 h$ X/ |: t3 r7 `9 U
祖母一生足不出户,最远也只在县境内,凡八十余年均在乡里度过,祖母一生正直善良,不管是官、富贾还是乡里人人厌恶之徒,只要姚奶奶吩咐的事他们都乐意为之,只要是姚奶奶说的道理他们都乐意听之。记得小时候我亲眼目睹一个不明事理惯以武力称霸乡里的浪荡子弟,就是在祖母循循善诱的开导下逐渐成为明辨是非,惩恶扬善的好子弟。一时乡里大人小孩不管是打架斗殴,还是邻里口角,人人都有一句习惯性口语:“我们评姚奶奶去”。可想祖母成了他们最信赖的人。
- q! N& _  z' p祖母一生不畏权势,她有一句名言“善的不欺,恶的不怕”。民国年间,邻里有一专以敲诈欺骗乡人为业的无赖之徒,她自视衙门有人,横行乡里,大多乡人被骗,只能忍气吞声。一次,她骗取曾祖父大洋100元,而且还强词夺理,不予认账,在这种情况下,祖母三上丰都县衙(民国洋渡镇属丰都县管辖),定要讨回“公道”,“严惩”无赖,经过数次交锋,最后在铁证面前,无赖之徒不得不据实认账,得到了“惩罚”,当时乡人拍手称快。0 g; A- L+ @" i. O( [) Z
祖母鼓舞后进,常以“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来开导后生和教育子弟,对待一时糊涂不明事理之人或事也总是以一个小故事就能使他们迷途知返,启开人性善良的一面,对于无有孝心,目无尊长,在言辞里不时表达出愤慨之情,使之有无此举之人相见形秽,面有难色。  V$ q# y& G8 r
祖母一生多有善举,50年代一吴姓学子,贫而好学,考上大学后,因孔方兄无助,只好放弃就读,祖母闻知后,筹晌相助,一时传为美谈,吴姓子弟后来成为了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70年代,天干地旱,粮食无收,时有农人无钱就医,祖母凭其家传医术医治病人毫厘不收。这些善举任何一位乡人至今也能列举一二。* t4 g3 A  A# ~+ i' N5 O8 v
祖母倡导节俭,个人一辈子深居简出,粗茶淡饭;持家每日残羹剩饭也不许家人浪费,用水也是净水洗菜,菜水洗后用作洗碗,家人大都穿补丁衣裤,她常说“衣不怕烂,但要净”。我们小时就常穿戴祖母用长辈们不穿的衣裤改制的衣裤。
3 w9 {* f2 n  L  Z. j0 |6 v祖母主张人一辈子务必明理知事,要有技术、文化。她常说“为人不学艺挑担箩篼戏,为人不读书如同养头猪”,她敬仰文化人,保护文化人,文革中学校古老师被打成右派,妻子秦老师哭瞎了眼睑,一家无有人敢接近,只有祖母常将其接入家中躲过红卫兵的游街批斗,每次过后古老师一家都被感动得泪流满面,至今古老师的后人们还在念叨祖母的好处。" W5 T$ t& L$ B: N
祖母一生邻里关系融洽,一辈子与隔壁两个王奶奶从未红过一次脸。邻里间那家吃点好吃的,都互相端来端去,这种亲情都积聚在平凡中的每时每刻,难以言表。% I0 q# S9 B8 X$ W, U# `4 E
祖母一生不吃牛肉,其秘密无人可知,我曾问过祖母,祖母说自己属牛,那能自己吃自己呀,其实这是祖母的托词,真正不吃牛肉的原因想必是她从小生长在农村,看到牛的勤劳善良和伟大,崇拜牛的朴实奉献精神。而今回顾祖母的一生就是孺子牛的真实写照啊?我思念祖母!
( b4 r/ k% @: e) g6 g+ x; U) p7 t/ a1 b. U5 D# |
2003年1月于重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0:57:52 | 只看该作者
忠州情怀
5 l$ l% y) E3 L' P  % H0 r6 C* i# I( z
从重庆乘船直下上海,必经过古城忠州,忠州古城不大,而文化底蕴极厚,据考古,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史学上称之为干井口文化遗址;战国时的巴蔓子、三国时的严颜、甘兴霸、抗元知府马埅、抗清女将秦良玉等为“忠”文化的形成和升华放射出一个又一个亮点;流放的白居易、陆贽、刘晏等一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政治家、理财家、诗人为忠州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儒家道德思想的形成、发展积淀了厚实的文化精髓;李白、杜甫、苏东坡、黄庭坚、陆游也为这里的奇山妙境所折服,留下无数不朽的诗篇。+ n: C2 U2 b# ]$ o& L/ `( K
忠州的得名,得于予乡民的朴实忠厚,巴国蔓子将军作为这方水土的杰出代表,就在那刎首瞬间,把楚国妄想割去的城池留下了,也把忠州人豪迈的性格和阳刚之气尽致淋漓的表现出来了,“忠”的神秘色彩不得不让后人的我们去联想。
; i! ~+ `# `. ?5 F  _3 v历史驻足在这方土地,也是在这里,两位土生土长的忠州人,并没想到自己会名垂青史,然而,就在他们一抬头,一顿足的眉宇间,别样的英雄氣慨又诞生了,他们就是咤叱风云的东吴大将甘宁甘兴霸;“只有断头将军”的蜀汉将军太守严颜。甘宁严颜皆系刘表父子的旧臣,为了国家,两位英雄在无能的景升父子麾下獨自叹息,但忠君报国的思想无时不在他们心中掀起万丈波涛,张飞攻破忠州城池后,直问太守严颜为什么要抵抗不投降,颜气壮山河的答道,这里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砍头就砍头……。英雄被英雄感动了,此时的张飞我想定是想到了楚王杀蔓子时的遗憾,同时也被这一片忠心所困惑,英雄虽未投明主,但这种气节是浩然长存的。% M( [1 I7 E) n% c
历朝历代丧气节者大都以“好汉不吃眼前亏”为自己找寻理论衣钵,忠州人就不一样,不仅男人有这样的“气”,女人也有这样的“胆”,明末清初,巾帼英雄秦良玉就是在山河破碎之际,北上勤王,六十岁一个老妇人她把精忠报国的思想推到了又一个顶峰,把忠州人的气节再一次展现在人类的历史舞台,忠州人的“忠”是值得的,我们不要在国难时才会想到那一群故去的英雄,而今和平时期我们不是更需要英雄吗?
* u. ]. B8 X+ M* F: k, o英雄浩气的形成当然与滋润他们的山河湖泊有关,而代表一种精神上升为一个国家的理念就与文化氛围息息相通了。回望战国时的明月,屈原大夫的《天问》穿过巫山云雨,跃过三峡天堑,萦绕在蔓子将军的耳际,屈大夫用投江绝表自己对楚王的丹心,而蔓子他却以一曲“刎首留城”的壮歌,唱响巴楚大地,这就是民族文化融合的感召力,我想蔓子将军的壮歌里一定有《天问》的音符。+ A3 z" O8 R% D8 k" k% t7 K% [' o
中原文化被白居易、陆贽、刘晏带来了,他们以流放者的身份一住就是十年八年,可他们第一声听到这里的《竹枝词》时早已是潸然泪下,老百姓的苦从大诗人的口里吟诵出来了,巴山渝水的《竹枝词》与中原大地的五律七绝融合了,它们成了千古绝响。
1 G) S( c8 k- \* |( s" c8 @2 _悄悄的苏轼来了,他迎着忠州的夜月,驾着一叶扁舟,来到了白居易当年种花的东坡上,望着雾蒙蒙的苍穹,环视逝去的滔滔江水,情怀满腔的吟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诗词中虽有几分豪迈,更有许多沧桑,但诗人的思绪始终被唐朝的诗人们牵引着……。就在这一夜,苏轼受到了白乐天屋边东坡的感悟,从此多了一个名字——苏东坡。
( z  q, L8 i" f9 }0 T/ X/ X苏东坡走了,黄庭坚来了,黄庭坚走了,陆游来了,一批批饱学之士,一代代墨客骚人带着情怀朝着这块迸发诗情的土地走来。
# \" z7 z" T8 e/ ?- h- p斗转星移,二、三十年代间,当代最伟大的文学家茅盾先生早被忠州籍的恋人秦德君小姐讲述的故里文化所神往,他的名著《虹》里无处没有忠州的影子,他在日记里写道:“九月二日夜八时,船泊忠县,古忠州之属,君之故乡,文运厚实。上岸,见民风朴实有古文人遗风”。大诗人郭沫若在抗日战争年代,他作为抗战文化的主帅,他宣扬秦良玉,赞美秦良玉,为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注入了推动剂,并赋予了“忠”文化新的内涵。4 p/ `1 H7 O: t
一个地方民风的形成确实与山川地貌,文化底蕴休戚相关,我爱这片土地,更热爱这里的人文历史,我为她歌唱,我为她传播,要让世人都知道她,向往她,热爱她,这就是我一个故乡人对忠州的情怀。! l/ k# T- c7 G! J4 q$ y7 k
        , `8 B# u2 O$ u  d1 N
2004年11月30日于重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1:05:03 | 只看该作者
目 录
: q  J2 x! J8 }) ?' |祖母……………………………………………………… 1) ^/ {9 j! w5 l9 z0 |5 s9 w
月亮坝的昨天…………………………………………… 4
, U' d5 P4 e; R9 O6 |: R, f平头堡春晓……………………………………………… 8
1 k+ W! f: I/ V: s: V1 R( e风情万种小石盘…………………………………………11
/ u  R0 l4 j# o! I0 B4 R; l' P烛…………………………………………………………147 ?" x# |3 G/ _/ t# d! d+ x% J' {' M
遥寄江西…………………………………………………20
& W$ {/ e6 m  c! E& w0 H8 R! r8 u冬夜………………………………………………………23$ }" x! m9 C) Y# r4 }% }
忠州情怀…………………………………………………27
* C" f% |* P7 b  `4 g. x; T) ?溪魂………………………………………………………31
) Q3 u. _5 L6 y( S故乡数珍…………………………………………………34
! _/ U7 R8 e, h& d- O+ V家叙………………………………………………………419 ^9 N% l! {9 g# e6 y
成都的感觉………………………………………………48
& U3 f3 M5 M3 D9 O4 @6 b* @' ?  z面对人生苦恼……………………………………………52
+ X  ^5 e6 W" [: a  K6 d- w从朱元璋的身世说起……………………………………54/ F: K1 }8 z) O9 l) b: W
龙兴寺……………………………………………………56
% k( `+ r) e: g1 I. d0 J7 R4 ?- |祖屋………………………………………………………624 A" I1 ?8 I9 l( y7 @8 G
下寨的冷秋………………………………………………69
% E) @; o5 \4 O3 C将军坟……………………………………………………74
4 Z- k. H0 c2 N" m3 Q6 d8 @1 F代家坝忆旧………………………………………………790 g1 B+ i2 J7 h# r! o, M
癞疙宝石头………………………………………………83: I) w) F  r2 [* M6 c% Q4 `
蓝田寺……………………………………………………86
4 I$ M- Y2 b! x% q+ K酉秀黔彭…………………………………………………90( F$ W4 X' u$ R: m+ M# Y; P6 `% i# O
统景游……………………………………………………94" X* y! T4 |) K% ~0 h! a( L; _: t
公社岁月…………………………………………………98' L8 k8 u3 F0 F9 A2 ~* c  g1 X
父亲…………………………………………………… 103- ~5 f* n0 `' y7 f8 i2 p$ b$ ^
金筑台的梦……………………………………………108/ [2 ?- a, T. B/ w: Y
怪人杨荷花……………………………………………1126 R( u8 `( y. w, `# ~  A2 V
黑山谷…………………………………………………115
3 @: p) r/ Q/ E! C金学满…………………………………………………119. k, @3 F8 o) k4 g1 J9 B9 N' D9 R
洋渡哭了………………………………………………1213 E# @# q% k+ [; x6 S' A. [2 z/ F
老石匠…………………………………………………1269 {3 \6 y( M: X3 B1 d
安华的书………………………………………………129
. ?- ?6 V5 \2 D; J+ O4 ?$ t- n鲁迅的人格……………………………………………133
9 h( J6 r2 \" P, ]读《秋雨散文》………………………………………135
& w: t9 g2 L" X& E$ W- |3 f0 d2 I国军三七九团…………………………………………1427 i! M9 N! T8 U4 J' u- c  Z$ P4 I
水井……………………………………………………1472 _. ]: b0 n2 ~) x6 D
雷………………………………………………………151! J: ]1 m( G" W& G2 Z, v
旧说说书人……………………………………………154
# U9 D/ l" N( u6 F4 S, |磁器口…………………………………………………158
- t2 o  K+ l) V8 G拜月……………………………………………………161- ^: `! Z$ j+ E. Z3 `: g. q
望水山,望水寺………………………………………164, [! o, A2 D  \/ V5 @7 o  H# q
汝溪河…………………………………………………168# |0 u6 y/ A$ _; Q+ ?* \: }0 v/ p
周山的事业……………………………………………172
$ l2 q- `8 T% x吴毅与吴逸曾…………………………………………176
8 o5 v4 p) K' v0 G" }2 c! i难忘乌中七九级………………………………………178
" e6 |9 N! E+ ~* E* g( e+ O好一个威尼斯…………………………………………183- y; k2 o$ K: v% }1 T' ]
问蝶……………………………………………………188
! Q* _8 [0 n! r- Y& \/ W4 l0 V* B8 R雨………………………………………………………191/ y' P- d, v; Z0 G
塘土坝…………………………………………………193! ?" k7 _, B: ]. A/ d
流放者的作为…………………………………………197: X* m: F5 h; ]" F  k
秦庭明老师……………………………………………224, \# t& n$ c  ^' r
青花瓷…………………………………………………228" F/ w( K  Y& z3 r7 @" }! ]
忠州八景………………………………………………241
" X7 i- W. X: ?. ]8 {6 q" B背砖……………………………………………………246
! [2 J( }: R- u/ n& g( f听松……………………………………………………250# t; `: @4 b( }* B0 ]
唢呐声声………………………………………………253& C% O8 V) f0 {
后记……………………………………………………255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1:07:49 | 只看该作者
记毅君(代序)- K* L. g8 J6 h$ z4 K
汪萱   2004年暮秋,认识毅君。   毅君,六十年代出生,重庆忠州人。   毅君自幼爱好文学、历史,博学广记,藏书丰厚,好读书,有求甚解,但看书至深夜不倦。业余爱好就是去各地旧书摊淘书,以此为至乐。对读书做学问者极为尊崇,生平尤敬重鲁迅先生,每谈到鲁迅,必以崇敬称之,眼中光华流动,说先生才识见地百年中无人出其右,更为佩服是其一身傲骨,文如其人,乃国人精神的导师,真正的民族脊梁。常叹自己不能与先生同时代,人生大憾。   毅君热爱家乡。冯梦龙言:“君子在他乡,不忘父母之国。”其故乡忠州,三千年前,忠州因巴国蔓子将军刎首保城,赢得忠义之州美誉,毅君从小听着蔓子将军的故事长大,他在《忠州情怀》里写道“忠州的得名,得予于乡民的朴实,巴国蔓子将军作为这方水土的杰出代表,就在刎首瞬间,也把忠州人豪迈的性格和阳刚之气尽致淋漓的表现出来了”,忠州是万里长江流域的一颗明珠,文风昌盛,古今名人数不胜数,毅君在文章里写过东吴大将甘宁甘兴霸,写过“断头将军”蜀汉将军太守严颜,写过山河破碎之际,北上勤王,抗清卫国的巾帼英雄秦良玉,还写过抗日英雄秦禄廷、秦士游。他写了多篇描写故乡风土人情的文章--《风情万种小石盘》、《溪魂》、《月亮坝的昨天》、《平头堡春晓》、《故乡数珍》、《忠州情怀》等等。他说:“我爱这片土地,更热爱这里的人文历史,我为她歌唱,我为她传播,要让世人都知道她,向往她,热爱她。”   毅君出自书香门第,诗礼世家,他爱家人,敬仰爷爷的学识,爱读爷爷所著,《万汇同归》、《伤寒病学问答》、《醉吟集》,他爱祖母娴淑善良,勤劳节俭,毅君幼时因父母工作繁忙,就跟随在祖父母身边长大,受其祖父母教育,每月工资除必须生活用度,就用来买书。对于吃穿,他要求很低,吃饱穿暖整洁就行。   毅君生性耿直,不好权势。他非常尊敬他的校长,他说:“我尊敬他,不是因为他是校长,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学者,一个令人尊敬的长者。”他家族庞大,家人多刻苦勤奋,但从不劳烦亲属,都自己想办法解决。   毅君性格沉静,不喜多话,爱思考,遇事情从不吵闹,很生气的时候也只是语气严厉些而已。   古语云:“谦谦君子,温温如玉”又《周易》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昆,君子以厚德载物”。   毅君,是个对人字有感悟的人。
4 W( t0 O1 s1 d2 J2 A3 v0 `% r
6 Z# a2 T) Q1 g- M2005年5月1日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6#
发表于 2008-3-13 15:00:00 | 只看该作者
拜读!文章很好,又是姚氏的一个才子啊!有空请多来指教,谢谢!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布衣百姓

7#
发表于 2008-4-8 14:42:42 | 只看该作者
姚闻本家,我是良能---宗岳----千驷---世虎的后人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布衣百姓

8#
发表于 2008-4-8 22:46:31 | 只看该作者
我是能公后裔,我在家谱上看到能公后裔有一支有两兄弟迁往四川,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请与我联系qq44400134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08:51:15 | 只看该作者
关键要确定姚清以上的关系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08-4-18 16:07:4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这边清之后是世、植,往上是彩,不一定是派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10 04:4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