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6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 s+ ?! n3 c' m( c( p8 {1 A+ ?
3 G7 P$ d' p( w# Z. U! F8 H& G7 K, D& {5 M- s
礼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必修谱。谱牒之于敦宗睦族,其意义甚大。今值《陕渑姚氏族谱》即将付梓,学谋宗亲请我作序,我与陕渑姚氏同宗共祖,近年来较多接触学谋君,其人热心我姚氏文化之研究,且富于活动组织能力。故而姚姓之文化研究风生水起,在河南这一姓氏渊薮中光耀中原、独树一帜。于是,欣然允其所请,权为弁言如下。6 S* n# {' n; K4 N! G4 O
7 v* ]5 _6 _+ C# T
中国有博大精深的姓氏文化,河南更是姓氏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中州腹地,山川毓秀,豫西陕郡,挺生人杰,吾祖姚崇公从陕郡走出,光大姚门。后裔至姚宽公又回迁陕郡,再创基业,瓜瓞绵绵,前此族谱已是七修。学谋等乃绳继祖武,再续前谱。一览之下,深有感触,虽称续谱,实为新创。我感到其特色有四个方面:3 R* k% h! B7 b9 D. p& g% G
2 v- n9 Q9 i9 } 一是显明了时代之特色。我宽公之裔居陕渑已历多世,前此之七修谱,皆能绍述祖志,续谱不辍,尤其乱世之谱,至为难修,先辈之毅力,可见一斑。谱中虽偶有断线,整体得以不绝如缕。今之八谱再次续修,非赖族人之劲推,群策群力,众志成城,则难以成书。今之成谱,不仅完美补缀了族谱世系,而且增加了人物篇等,除褒扬先祖的佳行懿德外,还录入现当代为国家建立和建设做出贡献的族贤事迹及女儿和媳妇等方面的资料,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男女平等的时代特色,可谓与时俱进。; B; v( \# F9 A4 o& ]
; K4 W: Y" A T# F4 O5 F' s" I0 c! J 二是体现了史乘的特点。过去史学界只重视国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国家十分重视对谱牒的研究,国家图书馆等机构设有家谱文献中心。国史、方志、谱牒成为历史的三载体,族谱编修相应也必须提升一个高度。前之创谱,多是仅系世代,诸谱亦步亦趋,沿多革少,虽明于昭穆世系,却略于人物文献,以致先祖之事迹湮没不彰、先世之史料阙略不存,我陕渑姚氏族谱虽录有部分文献,但总体来说,还没有突破前谱内容单一的窠臼。而兹第八谱则洋洋大观:既详明了作为族谱基础的世系,又充实了源流、遗迹、艺文等史料,更增加了人物史实,未尽之处还以附录体现,真正是面面俱到、内容齐全。 H0 T) ], B" t2 m2 d; o
, ^$ l' g' a9 ?/ X$ h+ | 三是修正了前谱的错误。修谱因为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和从事人员水平等问题,一般多有大大小小的各种错误。多数族谱在编修时,对于前谱之误,或因人力不够未能改正错误,或因水平所限不能发现错误,或是人事问题牵扯不愿更正错误。诸如此类,造成族谱整体水平局限。兹次修谱,除了史料不足存疑之处外,尽量本着唯物辩证的修史原则,依据掌握的各方面史料,给予修订完善,使族谱更加翔实可信。
% Z5 X% |) t" \9 a! W3 }
8 B/ T6 Z% S P$ n 四是展示了独特的姓氏文化。我们姚姓,舜帝名列五帝之一,其行事列入二十四孝之首。姚姓后人均以忠孝为本、耕读传家。历朝历代,姚姓人才代不乏人。至唐代贤相姚崇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唯物论者、大政治家,更是我们姚姓之光荣和骄傲。当今之世,姚氏子孙,行出百途,俊杰人物,不断涌现。凡有姚姓活动的地方都留下诸多的遗迹或著作,值得后世效法或纪念。林林总总,在族谱之中,多有反映。综合一起,全面展示了独特的姚氏文化。% F" ~& L$ ]( C! b
' I9 [% l0 ^* k! H
修谱作用除和睦宗族外,还兼有教化作用。凡我族人,均要谨守道德规范。首先要热爱祖国,爱我中华,努力学习科学文化技术,奋发图强,报效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二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三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勤从政、办事公道、公平公正、见义勇为、对群众负责,为社会做贡献;四要建设和谐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要做到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 I/ w/ W4 f% I h T
( Z$ z0 @+ A0 c- P/ P" H( }, c 忠孝之思,锡类不匮。谱牒之修,惠及后世。我相信,《陕渑姚氏族谱》的修成,必将会给姚族文化的传承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提高族人的素质,亦将发挥激励作用。我衷心地祝愿,姚姓族人工作奋发向上,生活幸福美满;姚姓文化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 x- J- Z( P( e) ~0 M
. h& R+ P' J5 U# F6 n( j4 ~% J" j: C 宣业公四十世裔孙姚如学- c& e, Y( b2 u6 l3 n
1 A/ q9 D7 p3 `7 \) X- e/ ~4 u& I 公元二〇一四年九月于郑州
q: S9 W- Y) T2 U$ z6 P o- f! O
* }+ J( ?- f" |8 d2 w3 g5 ~(作者姚如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第七届、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副主席,中共十四大代表。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