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58447|回复: 9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自己究竟是第几代的探讨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5 11:35: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闽南姚斌 于 2010-11-27 22:49 编辑
% F# D4 E% e( h
" n, e( W) k$ F+ t* E2 d在网上聊天中很多人都关注从舜帝算起自己是第几代人,我想,在古代由于文字都是记载在甲骨或竹片上,普通百姓是绝不可能详细记载生殁年月的,唯一可参照的是帝王的更替,一般是父亲死了就儿子继位,查一下帝王的更替就可得知一定时段经历了多少代人,以此推算,我们现在该是第几代人的大概数字就可基本推断出来了,现在就先来查一下历朝历代帝王的更替情况吧:/ y( O+ ~$ G; ?+ ~
自夏朝建立禹的儿子启接帝位的公元前2197---清朝垮台的1911年,历时4108年共有皇帝198人,其中:1 V, n' \+ q* a* H2 C( `+ q0 v& w
公元9--公元25王莽执政的新朝17年;
. k0 ^4 K2 j6 v3 l  A公元220---265三国时期的45年;
6 M2 \) q( {, K9 f# ?3 k2 H$ c0 A公元265--316年的西晋以及十六国直至608年陏朝的267年;
* g  N& K3 j( q& X4 |" d+ J5 M, z公元907--960年的五代十国的53年,累计共382年,这段时间由于改朝换代频仍,每个皇帝并不代表是一代人。故该382年不计入,即是4108年减去382年为3726年中更换了198人,即平均18年多就换了一代人,即便假设这些皇帝并不是都寿终才换班即位,乘以0.9的系数也就是21岁一代人,舜帝是公元前2317年出生,自公元前2317至今4327年换算至今应为206代了,很多人家的谱所载多为姚崇的后人,自公元前2317至姚崇出生的公元650年为2967年,也应为141。公元650年至今1360年,也得有65代了。而很多人家的谱所载姚祟为90代或103代,而现在的人竟然还有124代人在世,这无论从舜帝开始算或从姚祟算起都是讲不过去的。从舜帝算起4327124代人就得34.895一代人,如果姚崇是90代则136034代就平均40年一代了,如姚祟是103代,则1360年是21
代人就更荒唐了,其实现在保存下来的很多家谱都受当时条件限制,很多是碾转传抄而来,受交通、信息等各方面影响,错讹疏漏在所难免,家谱上只能是从开基祖或始迁祖开始算第几代才是可信的,因此,没有可靠的考据千万别胡乱猜测自己从舜帝或姚崇算起是第几代了,因为那的确是很不可信的
- g  f: ?, T% w$ X) r  P8 ^5 r# h

, b) @( N! j4 X+ ~: Z附:历代帝王一览表, v7 N9 s' Z& x% K7 R( _; n# w
朝代- K- W( G- e" i$ H* g7 c8 ^
起止时间
2 g* k# c9 W& M0 e+ w
历时
+ B5 r& ]7 h* i: s
帝王数
2 f3 \/ W! H0 c; [4 [

9 r* N6 U3 z6 h& \- Q

/ }' C6 H9 z& G0 u" o: Z
公元前2197--1766 % S+ l! a( l7 A1 t- a, ~( D0 h* R
4321 S; v& @" V) B6 ?4 e9 c
17
  [& h5 J: \0 O: G4 h, @

; D# m1 z& o' e( Z: x) b6 {) _
; j$ ?1 _3 @* |" {5 H3 {2 \
公元前1766--1122: r. U" F2 q. x" y0 H2 ]2 z
644
8 ~6 _( L+ Z+ P6 y: L
29/461 \; @& t, n. i, J3 y1 x9 f9 _0 g
( l( c  l5 q% ]' ?2 E& f( w7 p
西周
: P0 i( h4 e# s4 p* K
公元前1122--770- R" e( ]; ~# d3 f7 A
353
3 S7 j/ M) d8 Q  \$ P3 Y* v/ @& j
12/58
' i) o3 M8 v' o6 Y" F5 l. d

$ \  D# T- ?, H: I" f5 f
东周2 p  o7 T, }0 a' V
公元前770--2256 z5 t- l" q9 p' t0 [0 \: G
545
9 h" o' C8 \: g- ]! O. i2 b
26/84
) \6 f. {9 V4 [0 s3 b  C  O8 @4 `2 Y

& ?3 s( N/ N, _
春秋) y! f( h' i; r
公元前77O--475
  g" A5 X3 k, f, g* ^! s
多个诸侯国,王侯更替频繁,不便统计帝王数,以东周计- |0 t8 ?/ I8 ^! b( g% A! |
战国
% q$ m8 Q8 Q3 }" g8 I
公元前475--22l+ @  G" H$ i  \& l
" Z% j7 q5 y4 {4 B
公元前22l--2Ol
. p9 ^$ n  y* N8 Q  n9 B
忽略不计(注12 z1 P8 g3 k& @) A5 t# m. x9 @
西汉
; v) X, N5 |: @* F. b
公元前206--公元8: j3 H7 }# a4 T! F: a: y+ ^% R
214. i2 ~( N8 H5 W- v" r- z
13/97
" }, N, Y; `3 g3 N$ y
$ T2 [  B' c8 Q4 m% O! T
新朝
, m& y4 ?) u2 r/ v$ s0 O- n
公元9--公元25
9 U/ ?5 n: o2 H* X* j4 |' x" K: s( v
17
# C% E% S% I/ C! Z' V
& Z% S* h  d* }
17(注2" g( ?  k- E- i4 J
东汉
. q# e! E! F; b' X
公元25--2209 y# o* E" d3 y
195
  a! L/ v# r1 t* Y
13/110) G1 \/ N4 ~! ?. W
2 ?, j" F: M. D& Z, C1 a0 g
三国
$ N% @' b4 u( u$ t" d4 U
220---265
' K" r' F5 Q" Z, J2 I! W" }
45
0 `* R0 y, u; z

" d  G8 F% A9 `5 R
45/62(注2% ~; D" Y* Q% K' m8 m3 h
西晋
) J% N4 [3 ~7 d8 H, I
265--316. S$ @5 w, L/ r( O8 c! A' t
517 D  x0 F' s4 v/ x  M/ b0 B! o
4
" P/ ~& O9 p/ E, w( q
51/113(注2
# m  ]  Y" \! r3 L8 z3 G- t
东晋
) ]$ j! _# [3 x9 {2 X9 M& g0 O8 }
317--4O2 % L0 k' j% F* |
104
' b5 b# S+ `& F* {9 T& t4 ]* P
11/121( S( n, [! y. S$ a" y" ]1 y
1 l5 T/ y$ }! J0 o
十六国2 G* c/ ^( T, ~  d1 L; ]! i8 ]
公元304--439
8 p0 W7 _; ~8 {0 y9 k  E2 D0 ?

, X3 ]7 V9 t! L

  E0 U5 C% B: m3 Z" \

. ]  \# a% ^# c, h, q1 J
0 O+ @: V& }9 k) E( P
公元42O--4791 Y; ~, Y1 v3 X& n
; \' ~) p% T) A/ v

% n* d% N8 s) X) O

$ i+ N( W! i* K% |& F; t& b8 n

# Q5 b  n$ X  ~3 d+ F3 I9 g
公元479--501
$ k( Y- P8 {0 q7 y6 a$ r
) H- i, R5 F0 a, `

3 C: B$ l; u! g' V% q8 Y/ Z
0 Z' `+ ~4 [% m- g1 u5 z
; G+ b# X& N$ Y# L  r4 k. X
公元502--557! R7 Q! l, r$ h* L

. w6 X( t3 q: u2 K, s" z! B' ]

7 ?- c/ f4 V8 q% o3 v9 H
, m& T, P8 p% v$ w' ?0 y( `
. t% q  p/ R5 e
公元557--589
$ _( b$ q3 _" ^7 W
+ Y+ P' ?5 c' H$ j# \! N
. `! n  I: @# ~3 [# D. K5 m  ^+ G

+ E. p; C* r3 Q1 l& k1 u2 S5 }

' F7 p5 O0 R& i
公元58l--6l8
1 a6 y1 s( J1 u  [
37
' Q" l, Q! ^# y5 w) }6 `+ K0 V7 W, k
3
7 i6 X3 r  R* c
216/329(注3
5 q  @) b( V6 s' c8 m# k; x
) L. g" Y+ e& C& I$ I0 Z
公元 618--9O7* \7 N: v$ A2 W9 ?. R, y" x, e
290: G4 o! Y* d$ {- ~  J$ j
22/143" m9 i* y9 z& a. E. F& `' H

: y! b' k1 i" [% `( `
五代十国
6 L4 j& u3 V) D
公元907--960" O$ e( s; ~6 V. [1 N
5.3& Q& [9 M" |9 z
0 W, n* w: g( N5 k6 A
53/382(注4
, e) c1 ^9 @0 L  D) k
北宋" G6 g4 Z6 Z0 L( M
公元960--1127+ U. Y. e* P1 {0 c& H
198) z7 V: y1 R' Z% I9 @) h  E( p
9/1522 g% u1 x6 b0 k" i
) \2 U9 p7 T1 @' M( @
南宋: d5 i1 G9 L! @+ S6 r
公元1127--1279
4 O! G/ ^: }1 J; k
152
- {' t, @9 \& u5 e* X: H4 `0 Q
9/161
* }0 a' G) A* T! c  ?5 m
$ `, h2 k  R% p, X* W7 F" f6 e
9 U# M  y) K7 E, W9 }( A4 B
公元l279--l368& ]7 ~# l+ \4 ]% D9 M7 M8 n
90
' f( A+ q, l" k; L6 _7 b
11/172
# @' K% @" @  P1 {" d" f5 V& ?

7 R7 N2 Q4 B* L, ]! k$ \1 }

7 d7 U6 d  D9 S
公元1368--l644
$ N! D3 |0 b+ d9 S; L% `
277
2 _  n# \# j& A& L
16/188
5 H" x  l& i  ]) Z  O  s) f

% x+ m, u1 k7 w! k6 |2 h; y

$ g( h7 W/ d1 t; M+ k) R5 s
公元l644--1911; |* r- {' `3 a% r' }
268
( N* T" b7 [6 t5 S, y! B
10/1981 X9 i- H+ X& Y/ ~1 y3 f, `
& g% r1 Q% t3 H5 U( H

2 c0 r6 ^; t) z7 T% k

6 T5 S8 j: l5 n3 q3 g
* K* P+ f5 L2 h' _3 B7 }# m, y

$ B+ F" E# \) ^5 J

0 H+ n  b8 W0 l- B/ Y( C' e% _
5 _6 c' y. p" ^
6 h( W! R5 q% e  {

$ }6 P2 Q* Z! T+ b/ S

7 a; w( H, _* i/ ^- O* g6 u
# h6 W& T( Y& O6 K% ~
5 L, I, T/ S9 D6 j" y3 |' p7 s
1:秦朝的20中只有前221--20615年是战国至西汉的一个空档,故忽略不计" A+ E: K, d) K% X
2:三国和西晋历史短暂,帝王更换频繁,更换一个帝王不能代表是一代人;
, d; ]" l2 Q" t; V) b3:东晋与唐之间(402--618)十六国时期诸侯争霸,多个侯王并列且侯王更换频繁,更换一个候王不能代表是一代人;故东晋与唐之间的516年十六国时期不统计在內
2 w8 U" n/ h" f- ~- ]4:五代十国时期诸侯割据,多个侯王并列且侯王更换频繁,更换一个候王不能代表是一代人,故唐与北宋间的58年五代十国时期不统计在內
: ~% l  C, Q: m2 {2 M8 G4 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145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2]九品芝麻官

推荐
发表于 2014-3-5 14:25:30 | 只看该作者
从网上百度来的资料' F% X% H5 x& b' r# i! }3 C6 B
“舜帝嫡裔67世嫡长孙姚渊[即妫渊]于西汉中期迁居南地吴兴郡至其长孙舜帝嫡裔69世嫡长孙西汉大臣姚平定居吴兴郡,吴兴姚氏即成为舜帝姚重华正统嫡裔血脉繁衍地,今舜帝血脉已繁衍至一百四十几代,”% c' U$ U. F! D: S4 G; I. J
详见网址:http://baike.baidu.com/link?url=4F2-LpmzgHLgXSZTEMWWkXv3aNda4fsgSpQfnBx09sBNbCSWbQXeULfOgtxpHP0ELEgLDjDqMcONPcrPfvFscq) O3 o/ S9 F. @' S; L5 ^" ~
8 E% D* d8 _1 s, a8 o* O4 Z
按上述资料结合啊斌兄资料所述,1 E+ Q" E* m$ }/ A
   1、舜帝(公元2317年生)到西汉姚平(姚平为避战乱与保全舜帝血脉永续于公元前23年举家迁隐吴兴郡)共69代,这样算的话大概33岁一代;
4 R4 q% t) P; [! v & X! t9 ?/ ]9 h
   2、从姚平到现在约71~80代之间(“今舜帝血脉已繁衍至一百四十几代”),这样算从姚平到现在大概25~28岁一代;! {. v/ q; k8 t+ O) Y0 _
: P# f9 Z  {+ F6 _
个人观点:不知网上来的资料可信度有多高,也不知道这些信息是从吴兴武康姚氏族谱中记载还是有历史资料记载?从本支族谱记载来看,从1403至今大概是28岁左右一代。" a) D: r+ y) |% E" _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4-5-27 09:31: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5-28 20:18 编辑
+ D/ S7 t* F4 o" r  }
漳州姚历毅 发表于 2014-3-1 00:30
6 T% p3 W* L9 i# i9 f1 y漳州龙海从仲骥公1380到现在634年,现存高辈18世平均每世35岁多。最低辈27世平均23岁,平均每代差12岁。124 ...

& x9 S6 f( J" E4 |! H6 T$ R( P
: S% b% k) V0 M" j) ]4 h- s     漳州龙海锦田姚氏,以谁为一世?天明公?朝珪公?仲骥公?你是几世?. W8 Q4 K* F8 D2 M* B' W2 d. X

, M" q8 p1 Z. o# ~8 Y1 h     你,你爸或锦田姚氏有莆田姚天赐新编族谱(即那天我在东姚用的那本)吗?
/ ^& J6 e; J$ k/ Z1 F. S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4-5-28 20:38:20 | 只看该作者
漳州姚历毅 发表于 2014-5-28 19:34
* z& |8 y" c  f& `* S2 |% {0 f7 Y) [以仲骥公为一世,我二十二世,我族没姚天赐的族谱。

  h% G1 s' H2 S& `! E8 s' A/ M) `8 n       舜系102世朝珪,107世仲翼/仲廉/仲节,你是128世(锦田二十二世) 。——对吗?0 s1 B8 U$ ]' X; ~, {
       潮阳姚始祖姚孚公,舜系106世。你相当潮阳姚二十三世,辈分比较高。6 L1 t( A8 a! t! x" f$ F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25-8-15 15:50:23 | 只看该作者
姚文才 发表于 2024-3-27 15:55
& N, Y- e+ c+ K# i6 E求广西玉林市蒲塘姚字鉴定
$ v: e" u, Q9 g( N- Y+ `
: o. j) s2 a' u2 G( T# t( x

$ h2 G4 e4 m$ t- k9 Z+ ?7 b
! h9 C% M  y) Z; A
回复 #89  姚文才(广西马平姚)& h. `3 @- P! o, [" C

4 T2 D9 m) G. _$ U9 J+ K

) W6 q0 {9 |& Y0 q广西玉林市哪县哪乡镇村蒲塘姚?
; j7 Y1 }" p  i* g4 d* o广西玉林市蒲塘姚字辈是什么?
* H- q( V2 K5 O  c你为什么要 求广西玉林市蒲塘姚字鉴定?
4 J5 e6 z, ~# {5 E& o, U

签到天数: 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八品县丞

推荐
发表于 2014-6-6 22:45:32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4-5-28 20:38
* `# ~9 d* a1 d' v. B( N舜系102世朝珪,107世仲翼/仲廉/仲节,你是128世(锦田二十二世) 。——对吗?/ J$ j9 q) J/ Y( X% `4 A0 V% Q4 c% @/ I! ?
       潮阳姚始 ...
8 v" v' ^( P# ], C4 Q
嗯,我舜系128世辈分在我这里不高,还有124世的,现在只剩一个。
4 m, n3 p% j  _7 _/ R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12:04:48 | 只看该作者
顶起、让更多宗亲看到、。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0-10-15 12:24:54 | 只看该作者

签到天数: 9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4#
发表于 2010-10-15 13:27:06 | 只看该作者
怎么算呀。。。。。。。。。。。。。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0-10-15 13:28:1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这个问题很难理清,关键是资料不全。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13:35:18 | 只看该作者
5# 滇人姚
( X8 G% f' G1 b2 m+ _1 E9 e# [+ Q6 q所以只能是从开基祖或始迁祖开始算第几代才是可信的

签到天数: 9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7#
发表于 2010-10-15 13:36:22 | 只看该作者
是啊 看后有点 想想更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13:45:48 | 只看该作者
4# sichuanyaoliang
4 L% ~7 A! H; v; V譬如你们四川南充开基祖1699年迁入,至今传12代,这311年除12就是25一代,
8 B/ O+ p5 s9 w这样你就不用 拉,也不会

签到天数: 9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9#
发表于 2010-10-15 13:49:59 | 只看该作者
4# sichuanyaoliang  
4 F# L- J8 Z1 L- m- F9 `7 v譬如你们四川南充开基祖1699年迁入,至今传12代,这311年除12就是25一代,- a6 j! R% c1 {) p3 _! L0 y" U
这样你就不用 拉,也不会 & \, j" t1 w# h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0-10-15 13:45

+ @$ f9 `$ ^0 M) d
0 A, d1 x" A' e8 [' \2 [  那俺们还算是标兵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5年1代。。。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13:51:25 | 只看该作者
9# sichuanyaoliang % l3 s* Q9 d" b0 F! N6 U9 K! _; x
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1-10 09: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