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0-8-7 07:34 编辑
! ]& M4 c. |# ~' F4 v1 h, U
7 X2 B, R' _' s1 c 我一直呼吁原址保留和重修扬箕村姚氏宗祠凤仪堂。/ m: Y) |7 T$ B; B
扬箕村和寺右村是同一始祖的兄弟村,两村原有姚姓祠堂近10座,目前仅剩扬箕村村中的2座:始祖祠凤仪堂和(五世祖)两山公祠。扬箕村是今年(广州)亚运会前首批要拆迁改造的城中村,7月份开拆,两山公祠是必然被拆和行将消失的。按照《羊城晚报》等报道的规划,扬箕村只保留玉虚宫,重建姚、李、秦、梁等4姓4个祠堂。 ! j; L4 @4 U/ v- l$ x- M1 e. r& B; |
在广州有句话描述扬箕村的姓氏构成:三姚两李一秦梁。就是说,扬箕村有3支姚氏、2支李氏、各有1支秦氏和梁氏,以前各支都有自己的祠堂,特别是姚氏,是大姓,祠堂更多。凤仪堂是三姚之一的宗祠,奉祀其始祖礼廷公;礼廷公后的五世,个个(房房)都有公祠,例如一山姚公祠、两山姚公祠、…、万山姚公祠。
1 u% N5 k) y. d) e7 H 扬箕村姚族强烈要求始祖祠凤仪堂原址保留和重修,不要拆了真祠重建假的,要旧祠不要假新祠。他们的要求是完全合理的,与重建规划也没有矛盾。 2 h5 D+ a/ k! I0 K
6 z& ]1 Q" ]8 o0 {/ x; u; X H# M 扬箕村中的玉虚宫(奉祀北帝)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而始祖祠凤仪堂与玉虚宫紧密毗邻,仅是一墙之隔。实际上两者是按照广府传统文化的庙祠相依、庙“前”(凸前)祠“后”(在庙的后面)的建筑格局构成。如果将凤仪堂拆除重建,便破坏了文物建筑格局、风貌和氛围。
7 \+ S: a5 b7 N& t, E 广州人都知道曾是广州八景的萝岗香雪,那曾是萝岗锺氏的地域,现在其中的萝岗寺是广州文物保护单位,它是由玉岩书院和观音阁等建筑构成的。玉岩书院其实是锺氏祠堂,奉祀锺玉岩公。玉岩书院和观音阁是典型的“庙祠相依、庙前祠后”的格局。然而,萝岗寺在远郊、在山区(当然,广州新设萝岗区,是新城区了),而扬箕村在城中心,在中轴线线上,原地原址保护“庙祠相依、庙前祠后”的玉虚宫和凤仪堂这原汁原味的岭南特色建筑和氛围有多好呀!
4 Q4 B$ i4 @" m# ?5 a! D 前省委书记欧初在保护南海神庙(波罗庙,中国仅存的海神庙)出过大力,他在总结经验教训时,表示有点遗憾,当年没有更多的考虑保护保留神庙的环境和氛围。欧书记的经验教值不值得拆方思考? " U% S2 R& V% C
此外,凤仪堂本身实质上是文物或具备文物意义。《簸箕 寺右 姚氏族谱》明白地记载,“大宗祠于簸箕乡西北,明季毁于兵。雍正十二年复合建大宗祠。”(簸箕即今扬箕村)现存的凤仪堂是珠三角少见、广州姚氏唯一的“三进”大宗祠,是典型的广府建筑风格的大祠堂。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专家,《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都认为,广州高楼大厦不少,像扬箕村凤仪堂、琶洲村徐公祠这样的古祠堂不多。民盟广州市委的“聚焦亚运盛会,挖掘广州文化”论坛以及文化专家都认为不应“拆完真祠堂又建假的”,“呼吁保留杨箕村琶洲村祠堂”(见《广州日报》2010年5月31日A18,《羊城晚报》2010年5月26日A19)。 ) Y7 p5 a9 [" ]9 {% E
# S. @9 a1 L8 P
不知为什么,过去没有人申请或登记凤仪堂为文保单位,不能怪扬箕村姚族,平常百姓不懂也不可能做到。致使今日事到临头诚惶诚恐,为了更好保护祖宗的文化遗产,不得不四处申诉,以求原址保留和重修扬箕村姚氏宗祠。 1 F- ]' ~5 N6 X7 P! r6 Q
最近广东省委做出建设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的决定,汪洋书记在座谈会上,表示现在的建筑少有岭南特色,担心岭南特色文化建筑断在我们这一代。有汪洋书记和省委的警惕和关注,今后岭南文化特色可能不会断,会发展。而已有的城中心的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建筑玉虚宫和凤仪堂,该不该好好保留和保护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