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9024|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呼吁原址保留和重修扬箕村姚氏宗祠凤仪堂。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7 07:30: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0-8-7 07:34 编辑 ) x4 N# |3 y% j
8 @! H% o# }. E2 H0 Q4 s
    我一直呼吁原址保留和重修扬箕村姚氏宗祠凤仪堂。
: v* M' y0 q6 }2 K
    扬箕村和寺右村是同一始祖的兄弟村,两村原有姚姓祠堂近10座,目前仅剩扬箕村村中的2座:始祖祠凤仪堂和(五世祖)两山公祠。扬箕村是今年(广州)亚运会前首批要拆迁改造的城中村,7月份开拆,两山公祠是必然被拆和行将消失的。按照《羊城晚报》等报道的规划,扬箕村只保留玉虚宫,重建姚、李、秦、梁等44个祠堂。

( C; ?* H- @7 s/ J6 f8 S/ ^) ~
    在广州有句话描述扬箕村的姓氏构成:三姚两李一秦梁。就是说,扬箕村有3支姚氏、2支李氏、各有1支秦氏和梁氏,以前各支都有自己的祠堂,特别是姚氏,是大姓,祠堂更多。凤仪堂是三姚之一的宗祠,奉祀其始祖礼廷公;礼廷公后的五世,个个(房房)都有公祠,例如一山姚公祠、两山姚公祠、…、万山姚公祠。

% ^; A& c- ]9 ?! P0 }' \" P
   扬箕村姚族强烈要求始祖祠凤仪堂原址保留和重修,不要拆了真祠重建假的,要旧祠不要假新祠。他们的要求是完全合理的,与重建规划也没有矛盾。
6 G  R/ P/ V3 |+ P1 K  ~  i0 _
& l8 }- j- w  @
    扬箕村中的玉虚宫(奉祀北帝)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而始祖祠凤仪堂与玉虚宫紧密毗邻,仅是一墙之隔。实际上两者是按照广府传统文化的庙祠相依、庙“前”(凸前)祠“后”(在庙的后面)的建筑格局构成。如果将凤仪堂拆除重建,便破坏了文物建筑格局、风貌和氛围。

6 S' P% h0 d7 z  E& ?" k- L
    广州人都知道曾是广州八景的萝岗香雪,那曾是萝岗锺氏的地域,现在其中的萝岗寺是广州文物保护单位,它是由玉岩书院和观音阁等建筑构成的。玉岩书院其实是锺氏祠堂,奉祀锺玉岩公。玉岩书院和观音阁是典型的“庙祠相依、庙前祠后”的格局。然而,萝岗寺在远郊、在山区(当然,广州新设萝岗区,是新城区了),而扬箕村在城中心,在中轴线线上,原地原址保护“庙祠相依、庙前祠后”的玉虚宫和凤仪堂这原汁原味的岭南特色建筑和氛围有多好呀!
! v  `5 ^6 @7 Y) B  o
    前省委书记欧初在保护南海神庙(波罗庙,中国仅存的海神庙)出过大力,他在总结经验教训时,表示有点遗憾,当年没有更多的考虑保护保留神庙的环境和氛围。欧书记的经验教值不值得拆方思考?

0 S5 k7 \3 x0 \) ]' P/ |9 \4 Z* ~
    此外,凤仪堂本身实质上是文物或具备文物意义。《簸箕 寺右 姚氏族谱》明白地记载,“大宗祠于簸箕乡西北,明季毁于兵。雍正十二年复合建大宗祠。”(簸箕即今扬箕村)现存的凤仪堂是珠三角少见、广州姚氏唯一的“三进”大宗祠,是典型的广府建筑风格的大祠堂。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专家,《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都认为,广州高楼大厦不少,像扬箕村凤仪堂、琶洲村徐公祠这样的古祠堂不多。民盟广州市委的“聚焦亚运盛会,挖掘广州文化”论坛以及文化专家都认为不应“拆完真祠堂又建假的”,“呼吁保留杨箕村琶洲村祠堂”(见《广州日报》2010531A18,《羊城晚报》2010526A19)。

1 [# K  A8 S* `  B5 V; v
# Z3 F, N/ R) ~  C) q
    不知为什么,过去没有人申请或登记凤仪堂为文保单位,不能怪扬箕村姚族,平常百姓不懂也不可能做到。致使今日事到临头诚惶诚恐,为了更好保护祖宗的文化遗产,不得不四处申诉,以求原址保留和重修扬箕村姚氏宗祠。

; _7 ?/ s4 G# W& Q. C, j4 ^
    最近广东省委做出建设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的决定,汪洋书记在座谈会上,表示现在的建筑少有岭南特色,担心岭南特色文化建筑断在我们这一代。有汪洋书记和省委的警惕和关注,今后岭南文化特色可能不会断,会发展。而已有的城中心的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建筑玉虚宫和凤仪堂,该不该好好保留和保护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发表于 2014-6-27 22:39:35 | 只看该作者
凤仪堂古迹没能原址保留,······广州市委书记也没能保留——原来他本不是什么好鸟——查处他,下台了——这就是报应!
4 `% j" y1 q" `6 r
' q+ C% ]0 j! y+ R- c

0 O0 [( o6 d7 c# Y( m$ e: `

签到天数: 4077 天

连续签到: 3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0#
发表于 2011-2-21 16:18:45 | 只看该作者
不要再象文革那样四处搞破坏了!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9#
发表于 2011-2-6 20:07:52 | 只看该作者
这么久了,杨箕村姚氏宗祠凤仪堂的情况,究竟是啥谁知道?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9-17 13:11:14 | 只看该作者
同人不同命,广州应向临安市 学习!   
, @3 H5 e, U* Q( }      临安市文物普查队新登录一处清代姚氏宗祠,该祠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三进两天井。现前两进梁架烧毁,后进保留完整。临安市爱惜有价值的古建筑,登记了。
2 B7 c" V2 D8 ?0 Z8 o6 t" f    然而,广州杨箕村姚氏宗祠凤仪堂却没有临安市姚氏宗祠好命,《簸箕 寺右 姚氏族谱》明白地记载:“大宗祠于簸箕乡西北,明季毁于兵。雍正十二年合建大宗祠。”(簸箕即今扬箕村)现存的凤仪堂是珠三角少见、整个广州地区姚氏唯一的“三进”大宗祠,是典型的广府建筑风格的大祠堂。并且该祠紧挨广州市文物单位杨箕村玉虚宫,实际两者是岭南古建筑的“庙祠相依、庙前祠后”的传统文化格局。可是,有的人却硬是要拆凤仪堂,杨箕村姚氏村民正为原址保留和重修凤仪堂而努力。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7#
发表于 2010-8-28 12:39:29 | 只看该作者
不知这样的悲剧要重演到何时~~~强烈呼吁要妥善保护文物和古建筑!为子孙后代留点值得骄傲的财富!!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21:31:58 | 只看该作者
15# 卧龙姚建中 5 U! k! O7 u, k& b
这样的事情多得很,有比这更严重的。
% J% k( k9 c3 e* P7 `  J      镇江2006年发现千年(元)古粮仓遗址,是考古十大发现。结果怎样,强行毁了,是建设局长和开发商勾结一起干的,为了他们的4亿。文化部官员和专家学者徒呼奈何,古粮仓大遗址价值何止4亿、40亿,无价之宝!说镇江领导只配当开发区主任,不配当历史文化名城的领导。4 E$ C" p0 S1 D8 m/ q) E; K
      7月中,央视探索节目在播,在评论,那夜我刚好在拉萨,整夜睡不着,很为凤仪堂担心。我对杨箕村宗亲说:你们的要求合理合法,要据理力争,同时要严防被人强拆。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5#
发表于 2010-8-27 20:58:40 | 只看该作者
不知杨箕村姚氏宗祠凤仪堂近况如何?望pszyyao宗亲及时发布有关信息,让众位宗亲了解!& s6 `  f/ `/ x
前天央视报道,安徽泗县城市建设,在文物管理部门不知情的情况下,县政府就让开发商施工,毁掉一座千年古寺。现在追究责任,可古寺永远没啦!真是令人可气可恨之极!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8-24 11:35:06 | 只看该作者
昨天杨箕村宗亲说,香港宗亲会再次发函给广州有关方面,要求原址保留和重修凤仪堂。据说增城、潮汕等地姚氏宗亲会也声援和要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8-23 21:32:22 | 只看该作者
7月6日,黎显衡等5位专家应越秀区官方邀请,到杨箕村考察和论证,做出拆所有祠堂,异地重建姚李秦梁4姓的4个祠堂的建议。越秀区官方变这个建议为扬箕村重建规划的一部分(结论)。
5 k# b5 P) j; d) z+ k+ @* g+ e   此前杨箕村公示的杨箕村重建规划就是如此。黎显衡们的建议与原规划完全一致呀!难得黎显衡等专家与杨箕村当权者的口径这样一致,步伐这样一致。     
# e5 u& N+ W  O. V0 n    为什么黎显衡等专家不顾事实、不理民意舆论、不管其他专家的建议呢?
" {! v3 R3 w2 |   5月,扬箕村和寺右村两村姚氏村人千人联名上书有关部门,要求原址保留和重修扬箕村姚氏宗祠凤仪堂。此后,《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新快报》、《广州日报》、省市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都给予关注、报道和跟踪报道,例如,《南方都市报》发表了《杨箕父老疾呼  勿拆百年古祠》等一系列的跟踪报道。, g) t$ B0 K2 ?- H; c
    2010-05-13 , 广州名嘴、专栏作家陈扬说:杨箕村的姚氏大祠堂据说历史比陈家祠还要长,7月就要拆了,奔走呼号的不是饱读诗书的专家教授,也不是吃国家粮人民饭理应文化保育守土有责的文化官员,而是年逾古稀的村中长老!(见《陈sir扬言》[252期],南方都市报  2010-05-13  AⅡ02); j* g8 |  V- g- T% I
      2010年5月31日,民盟广州市委的“聚焦亚运盛会,挖掘广州文化”论坛认为:广州高楼大厦不少,像扬箕村凤仪堂、琶洲村徐公祠这样的古祠堂不多。不应“拆完真祠堂又建假的”,“呼吁保留杨箕村琶洲村祠堂”(见《广州日报》2010年5月31日A18,《羊城晚报》2010年5月26日A19)。  y; \# |, i7 A- l/ m
    文史专家,例如包括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史学院长黄淼章、调研员副处长黄建雄、书法院副院长吴俊明等数位文史专家,5月13日上午到杨箕小学的姚氏祠堂和毗邻的玉虚宫考察,他们建议保留姚氏大宗祠,由于玉虚宫与大宗祠仅一墙之隔,可连成一片设“一庙一祠”杨箕历史文化保护区。
6 e  v( \8 x+ w" B# ?2 o+ P    黄淼章曾经就任陈家祠“掌门人”,他表示:综观姚氏大宗祠,主体建筑的技艺也是同样精致难得,代表了明清时期的水平,指点姚氏村民“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向文化局递交申请保留大宗祠的书面请示”。* j- [& ?) @0 S- w1 @$ a
   7月6日黎显衡等5位专家应越秀区官方之邀请,在考察论证和做出,做出异地重建姚氏凤仪堂的建议后,当即收到 广州名嘴、专栏作家陈扬不点名的讥讽,认为祠堂异地重建说是“割发代首,异地复建    即将被异地保留的这座姚氏大宗祠建于清雍正年间,百年来历经战争、天灾及’运动’而不毁,屹立在杨箕村。  ……,这是一个很好的消息。其实在整个城市重建过程中,挡道阻水兼阻人发达的何止一个小小的姚氏大宗祠!东风路上的中山纪念堂无啦啦就霸占了一个超级黄金地带,里面唱歌跳舞,外面用来种树种花养草有乜用?我建议也用异地重建的方法,对中山纪念堂的构件,如木梁、砖雕、木雕等进行编码;每一道拆卸的工序都要拍照,拆卸的过程要进行录像;要求拆卸和重建需聘用具有相关资质的同一支工程队(注:斜体字既是报纸报道的话,也是黎显衡等5人的论证会专家意见书和越秀区杨箕村论证会会议纪要中的话),把它移到金沙洲或者同德围就好。”陈扬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只要算好账,有数为,什么移山填海的事情不能做?如果姚氏大宗祠异地重建的成本大过收益,谁会做这等费力不讨好、被人指着脊梁骨痛骂的蠢事?”
/ F9 J9 o6 w7 Q5 {- N& d$ W1 b    最近,8月12日,在广州举行的“华南地产论语”论坛上,专家也不赞同黎显衡的祠堂异地重建说。“希望政府在三旧改造中手下留情。”广州市房屋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古建筑事业部经理朱秋利进一步指出,广州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所剩不多了,旧城改造要注意对文物建筑周围的环境进行保护,因为文物跟周边的环境是融为一体的。“比如杨箕村几百年历史的祠堂要异地重建,这种文化拆了就不可能存在,复制一个只能是赝品。”(见《南方都市报》2010年8月12日)
  _1 a6 s. }; q" m8 }8 U8 M      为什么黎显衡等专家不顾事实、不理民意舆论、不管其他专家的建议呢?( Z. [8 m6 ~1 k: [  s$ x
      查黎显衡,原来是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11 04:4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