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
推荐

楼主 |
发表于 2015-5-7 21:48: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5-8 14:21 编辑 3 ]3 O7 f S( f' g: O3 R1 Q
% ]: F2 i* M9 l$ F' Y. D. [8 ~+ e
( s. J( Y* q7 G* x) v0 A 十六。揭开家谱的秘密。9 v5 P+ a9 p" o$ } U8 H
南昌姚氏竹林团发源于灵源,元朝时期落户在今天的武阳镇上姚坊,属于抚河流域。后来家族参加了陈友谅的部队与朱元璋大战鄱阳湖十八年,洪武以后整个家族躲进了一个叫官溪的地方,八十年以后,社会稳定了,家族从厚田陆陆续续地搬到了现在的竹林村。
* T1 v( f6 H5 |* P7 L& B5 A; V 在竹林家谱上,不完整地记载了铜岭、太公坝等“岭”“坝”的名称,以及“大枥树”,“大杨树”这些地名。湖北宜都家谱也记载来自南昌府南昌县积岭蒿子坝胡林土地。这些地名的演变是吻合的。尤其是湖北话说“胡林”与南昌话说“竹林”几乎语调相同。这是一条重要依据。( O8 t' _+ E% @
其次,志显公的出生岁月正好是南昌姚氏统一修谱的“仕、志、用、伯、叔。”里的第二字,志。- V5 q$ z- I/ t! I/ I: c( G
第三,南昌姚氏在1404年修谱统一了字派,南昌府没有第二家姚氏家族。2 z1 w9 {1 I" Q& A8 a
第四,家谱里没有记载志显公的名字,是因为他离开南昌十年以后,南昌姚氏才进行了第二次修谱。而南昌第一次修谱的时候,他还没有出生。
: P% y0 P. F7 u& ] 第五,志显公离开南昌存在特殊原因,湖北的家谱当中有记载,可以理解。$ g) Q% p# O/ B
第六,志显公应“荆王之聘”,在67岁离开了“是非之地”南昌。之后特意把二个儿子分居在长江两岸,是不得已为之的有意行为,顾全了家族的安全。2 j- y, d7 }, L, W5 _; P
第七,南昌竹林团在洪武以后就有宗亲来到了陈友谅的老家沔阳,后来又有许多宗亲陆陆续续来到了荆州附近。说明这个村庄是以湖北地区为外迁方向的。清朝以后,从竹林家谱可以看出往四川方向外迁的宗亲特别多,符合南昌姚氏历来外迁以投亲靠友为主要线路。+ c0 U& B3 E& z, I& F
第八,湖北墓碑记载,志显公出生于明朝景泰五年,与南昌历史上的发生的“宁王之乱”、“王阳明、伍文定平乱江西”以及明朝正德年间的流民起义等历史事件完全吻合。
7 s K1 d6 }. O# } ?. F 第九,从志显公67岁离开南昌,推算的时间是1519~1520年,至今大约五百年。与湖北家谱在光绪年间计算的四百年,一说三百余年,是吻合的。; i- X( i. Y1 }( v1 O
' `/ P/ p- y F2 F1 @" {8 P" w j! n
0 U+ l4 l% y% X
|
-
Resize of SAM_0820.JPG
(54.77 KB, 下载次数: 862)
-
Resize of SAM_0666.JPG
(74.15 KB, 下载次数: 796)
-
Resize of SAM_0667.JPG
(68.66 KB, 下载次数: 871)
-
Resize of SAM_0668.JPG
(63.5 KB, 下载次数: 809)
-
Resize of SAM_0669.JPG
(71.9 KB, 下载次数: 835)
-
Resize of SAM_0670.JPG
(74.96 KB, 下载次数: 815)
-
Resize of SAM_0781.JPG
(80.31 KB, 下载次数: 792)
-
Resize of SAM_0782.JPG
(80.62 KB, 下载次数: 836)
-
Resize of SAM_0815.JPG
(60.03 KB, 下载次数: 805)
-
Resize of SAM_0816.JPG
(69.14 KB, 下载次数: 809)
-
Resize of SAM_0817.JPG
(70.44 KB, 下载次数: 836)
-
Resize of SAM_0818.JPG
(84.13 KB, 下载次数: 846)
-
Resize of SAM_0819.JPG
(65.72 KB, 下载次数: 8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