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考证平远姚氏与化州姚氏及陆川姚氏间的传承关系
: {9 i" W, b: i0 a, d1化州姚氏族谱载始祖畅基,生子近绍,近绍生子建业,建业生三子,纯天、应天、顺天。长子纯天(字光辉,号华轩。)三子顺天(化州谱载,顺天字光白,陆川谱载顺天字光后)同迁广西陆川六潭沙坡村荣茂宗祠合郡。# R$ A) Z6 i: P# S* X. N$ |
2化州谱与陆川谱记载一致,明确陆川沙坡光辉公及光后公为畅基公第四世,即三世孙。
4 k. y6 \4 I" T- j& h0 i3陆川光辉公六世赓唐公留下手抄谱写明“原乡老太始祖讳文祯,居住在广东”。
, Y' N: q$ B" Q P7 y5 ^4清乾隆年间,平远籍举人姚垂裕曾带平远姚氏二修谱与陆川对谱,由于平远姚氏始祖景清公长子祖徳公由梅州迁徙广东海阳,四子祖章迁徙江西安远,所以平远姚氏二修谱只载次子祖隆、三子祖盛派后裔,未载有祖徳公配氏及年子,所以此次对谱未能顺利对接。
* d% |6 A# E# J4 Y5祖徳公次子文均公,因历史原因由海阳返迁回梅州居住,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不通,直到民国五年平远三修谱时,才明确梅州洋文文均公是祖徳公次子。/ l/ D5 x) n; a" q8 w
6平远三修谱时,由梅州洋文文均公后裔提供房谱,明确祖徳公配氏,继氏,生子五:文从、文均、文星、文升、文旦。
9 F2 t0 Q T9 x \" @+ W, t: H7平远三修谱祖徳公生子中未载有文祯公,由于年代久远,不排除文均公后裔提供的房谱资料有误。
( @( s- U+ n# `/ p {8从陆川庚唐公记载得“原乡老太始祖讳文祯,居住在广东”,明确文祯公为广东某地开基祖。化州姚氏族谱载始祖并非文祯公,依陆川谱可明确这个老太始祖即为畅基公先辈。: ^7 H- N- ?5 F! q0 O; ~* c6 ?& D& a
9平远三修谱,祖徳公五子,除长子居海阳,次子返迁梅州,五子记载到孙辈外,三子文星配朱氏,四子文升公后裔均不详。
1 j3 U4 a3 w* Q& W# @* X. R6 U10平远三修谱载祖徳公原葬海阳,后由次子文均公后裔迁葬回梅州。- B4 b x/ C' L1 ]0 F$ w1 f; |
11祖徳公墓迁回梅州安葬的唯一合理解释就是祖徳公海阳的子孙后裔均外迁离开海阳。
# s" [) H: z/ U' d12从陆川姚氏先辈与平远举人垂裕的对谱,文祯公属早于明朝的人,文祯公为某地的开基始祖(祖徳公三子及四子后裔均不详,祖徳公墓迁回梅州)。文祯公名中的“文”与平远姚氏三世字辈的“文”时代相符,可肯定化州与陆川姚氏即是平远姚氏始祖景清公后裔。
+ |' b3 J- `/ z13化州始祖畅基公生于明洪武十二年,即1379元。平远祖隆公派五世仲礼公,明宣徳十年(1435年),出巨资修建潮州广济桥。潮州府志等都有记载,平远本地历代传说当时仲礼公到潮州捐资时已是位老者,假设其50~60岁,即生于1375~1385年,与化州畅基公出生时间接近。所以,化州畅基公应是景清公第五代,文祯公之孙。1 J! P1 L! A. N4 U, R
14据化州系分支高州谱记,畅基公先祖由莞迁茂,由茂入化,莞为潮阳古地名,是祖德公从平远迁入之地,文祯公为平远一支有更为可信证据。
7 L# _' E( n! ^6 r; A7 U$ e- K& N3 X基于目前材料,我们做出如下判断:文祯公是景清公祖德系第三代孙;畅基公为平远分支迁祖;光辉公三兄弟以畅基公为近祖,文祯公为远祖,景清公为太祖。4 b9 c( E: \- G5 x# h$ w8 `
三方确认代表:. w K6 r# b, O! N+ D
平远:
$ r4 X M8 b6 T+ `( {- w化州:
& R. ?9 g$ r0 t陆川:
! ^2 F9 j$ w5 `1 l* Q& G* A二0一五年四月二日
$ P3 b1 _% N; A I
, C% E0 b( e4 F8 k注:原文复制过来的,抄于“粤西姚氏宗亲交流群”吴川姚光发到群上。
; t" t* \' z$ s( ~-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