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4-12-3 19:14 编辑 U. W$ U* s5 z! [3 [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12-3 13:20$ A/ h/ {% ~, Q" ]0 S4 }4 E% [
在南昌家谱上,有二个“山背族”,其中一支就是在通州神秘失踪。6 D5 w9 R( r) d1 \
记载当中,最后一人是第34世修恭, ...
+ g1 @( }4 e) I' f0 ]7 S 是啊,您的分析是对的,原来我一直认为南昌谱中记载的通州专指北京附近的通州,原来江苏还有个通州。+ E9 J8 z+ h) z% n, _9 U1 ]
! d8 r* \" o/ W J c 百度:
* |6 r* p: J A8 ~ 江苏通州 最初为长江口海域中几块相邻的沙洲,南北朝中期露出水面,至唐朝末年与大陆接壤。五代时称静海镇,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设立通州,属扬州管辖,下辖静海县和海门县。于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南通市通州区。8 {3 R& \) k: {1 X# d$ { k2 |$ W# p2 _
" n; t0 j! g% e4 j2 {4 ~: j S* r! @# o% J$ W
北京通州 金初,潞、漷阴二县隶析津府。至贞元年(年1153年)漷阴县直属于中都路大兴府。天德三年,潞县为通州治所。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通州及所领潞、三河二县隶属于大都路。至元十三年(1276年)八月。升漷阴县为漷州,割大兴府之武清、香河二县归州管辖。另外,迁漷州治于武清县境之河西务,至正元年(1341年)四月,“罢漷州河西务”,漷州治所因此而北迁于今区东南之漷县村处。4 `- Q; u# m& u$ R1 J4 ]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将徐达又攻占元大都,改名北平,并改元大都路曰北平府。同时省潞县入通州,从此潞县之名变成历史地名。通、漷二州俱隶北平府,十四年(1381年)二月,漷州降格为漷县,改隶通州。至此,通州领有三河、武清、香河、漷县四县,属北平府不变。 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曰顺天府。此后通州及所领四县均属顺天府。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省漷县入通州,时通州领三河、武清、宝坻三县。 雍正六年(1728年)改三河、武清、宝坻三县直属顺天府,通州遂为散州,不再领县。 民国元年(1912)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通州改名通县属之。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通县直属河北省。 1948年底,通县全境解放。初于通县城关设通州市,通县人民政府迁驻张家湾。1949年通州市改为通县镇,为通县专区驻地。1953年11月撤销通县镇,改设通州市,由通县专区代管,仍为通县专区驻地,与通县同属通县专区。 1958年3月7日,通县、通州市划归北京市。同年4月28日,撤销通县专区,将原辖蓟县、平谷、三河、大厂、香河五县划入唐山专区,密云、怀柔划入承德专区,固安县划入天津专区。通县与通州市划入北京市后,二者合并,改名通州区,1960年2月改名通县。1997年4月撤销通县设立通州区。 通州历来在华北地区地位显赫,古时素来就有“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的说法。 ; a9 I4 X. O3 M) a" q
9 e7 X! m2 l( p+ b$ m
# ~% `0 A k1 O. N7 E M7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