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46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年青云姚氏宗祠记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6-17 01:02: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4-6-17 09:45 编辑 * Z% }1 N/ O8 z/ K% O  ~6 R, S

3 u6 E. m+ {; b+ _  b" Z 宗祠记         (2011-06-21 03:50:02)[url=]转载▼[/url]% R! o0 z! J, [5 _& I* Y

! M) ]% w4 c# `! O" K$ r% u5 t5 ?
标签: 杂谈

; L5 R* H$ F. w" I
万年青云姚氏宗祠记
骑行日志之影像(61)
2011.6.20.
笑笑华
       上午骑行之城关(青云镇)。见日日大门紧关的姚氏宗祠今天开了门,骑近一看上面还挂了一幅横幅“姚氏宗祠欢迎您”。字迹显示已经有了一些时日了,显然它和我的到来没有什么关系。/ x- Q; B" w6 ^8 h4 t% H* c
        姚氏宗祠的门框上坐着三位当地的村民,看他们背后的家伙才知道他们是来这里修缮宗祠的。我说为他们拍照,他们很痛快的答应了。正当我准备进入宗祠的时候,他们叫我小心,我想想还是又带上了刚刚摘下的骑行头盔。在门边抬头一看,果然危险,门前飘檐的横梁已经因为树木腐朽而断裂了。上面的屋瓦随时可以落下来。# [6 i+ J$ ^& ]: a' x
       进入宗祠一看,这是一幢两进的院落,里面空空荡荡的,虽然巨大的堂前是用青石板铺的,可是杂草依然顽强的从石板的缝隙中生长出来,一派草木森森的样子。堂前的设计很明显的是用力心机的,它分为两层,一层是青石铺就的,与门口一般高低,另一层则必须登几级台阶才能上去,比第一层高几个台阶,相当于一个高台,上面有麻石的栏杆用刻花的石板围定。有点像一个“检阅台”。栏杆上有雕刻,可惜都是残缺的。估计是当年革命小将的“杰作”。当年在盛大的祭祀场合中,如果能够站在“检阅台”上,我想感觉一定“好极了”。
* r5 O5 L. Y; i; _+ x1 V       面对宗祠的正厅,左右两边各有一间厢房,门的两边左右也各有一个小房间。它们都是砖木结构的瓦房。房屋干净、简洁,没有任何的装饰、铺呈,与普通的民房别无二致。正厅高大讲究,得有两层楼那么高。地面是清一水的青石铺就。房屋的装饰以木雕为主,房屋的梁柱粗壮、大气。只是现在年久失修,风蚀虫蛀,房顶上四处漏光,雨水可以直接下到房屋里来。! u+ `1 ]5 N# O# ~$ q5 b6 I
       正厅正墙赫然悬一巨匾,巨匾上书大字四个“舜帝之居”。我把相关资料一查,原来姚姓确为“舜帝苗裔”。所以巨匾口气巨大也就可以理解啦。在北方曾为望族,曾经称帝是谓“后秦”。唐以后姚姓进入江南。谈到姚姓,老百姓最为熟悉的应该是“姚广孝”,以他“能掐会算”、“精工权谋”而广受推崇,以文人言,当推执桐城古文之牛耳的姚鼐。
. u2 [! i6 a0 ~0 x       见我拍的认真,看得仔细,一中年男子带我到一块石碑面前,借助微弱的光线一看,原来此宗祠建于大清乾隆八年春天(公历1743年)。距今已有近260年了。记得有一句文人墨客都知道的那句老外的名人名言“一百年后,没有了你,也没有了我。”一部《左传》看下来记得的只有一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260年啦,所幸宗祠犹在,实在难得,实在可贵。
6 m& a* H6 |: p" H5 Y       在万年县境内,据我的“孤陋寡闻”,这间宗祠当为“老祖宗”了。有一块镶嵌在宗祠偏房(烧火间)即做饭做菜用的小房子里的石刻,可以证明我“所言不虚”。这块石碑上的内容是关于姚氏宗祠如何管理的公约。此碑由于镶嵌墙壁之中所以保存完好、字迹清晰。
; N% h0 Y8 k( C7 o% P       下面将此碑内容摘要如下:) b9 q3 F, I) Q0 s6 v& v5 A
       首先开宗明义“今将祠内办理事宜开后”凡6条(略)其次后勤保障,即对祠堂的“公积金”的产生、使用做了详细的安排。以上一切为姚氏七房公立。三为赋诗两首。“诗曰:劝民捐积皇恩溥,百姓不足有依补。吾门共祝庆盈宁,祠贮社榖(谷)垂千古。”另有一首是眉山苏浩的诗歌较长我就不录了。9 t) N$ H: C7 R' b5 u" p/ u
        应该说事无巨细,所虑详尽周备。做的的确是“垂千古”的远谋。可是古人想破了脑袋瓜也想不到还有以后的“人民公社”“破四旧”云云。于是古祠便必然的要在风雨中“飘摇”了。
( H3 m" f8 D. N7 l1 U; Z       看着古老的祠堂,我不知道这三位修复宗祠的工匠从何处下手?!
: T. A" X6 a" x, @, R, f

* V4 r  g) T/ u3 {* p1 g1 }" Y, i& l  x' L# E! B
6 i/ x# v9 x7 ~- U

  o4 l. G  |6 w9 C! b8 a& E, N+ g3 Q4 _4 v+ d; u3 \1 y' i# T

( ~2 v! E4 t, Y6 p$ C
1 c+ W" [) a+ ]% p5 I' `4 G. b
5 h  x# \- D/ D# w+ l
; O9 P: u8 W( p- i! y1 R) \/ \1 t9 h+ B4 T
2 y* `' N! i9 H
* ]! M& V8 ]% m

/ S- _3 [7 D; J8 F
: }% u9 V. N, z: p& M, U! ~6 A& f4 K* j, J" \4 J

; h- J: |* G  l6 x' h
- u# @/ O7 i" M& |$ D
1 z. F" E$ f5 |0 I7 V4 L# z" v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01de3b0100ugp9.html原文地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4-6-17 07:57:25 | 只看该作者
              转得好。去年姚波也转到世姚网。
3 k4 ^  H. Q: q9 M5 X
4 q/ v$ I9 L, N) K4 S       特别关注这个陕西万年县青云(镇)姚氏宗祠,可能是万年姚(或称京兆姚)的祠堂。
8 V+ ?+ N( l( e, }       可惜一直一直搭不上万年姚宗亲讲话。8 X- Y* ]4 n' U$ n4 _% K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08:41:22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4-6-17 07:57
+ a" ]- f2 t5 d9 X转得好。去年姚波也转到世姚网。
9 h" D( B3 U, a * a- f9 C5 b7 ]+ b( ~6 N
       特别关注这个陕西万年县青云(镇)姚氏宗祠,可 ...
3 r. @; b. o9 a) t: o
  :”太宗贞观元年(627),改修文馆为弘文馆,24人入馆。精选文学之士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姚思廉等以本官兼学士,为馆主。讲论文义,商量政事。并召文武京官五品以上之子,爱习字书的到该馆学书,由虞世南、欧阳询教示楷书。
; r# a+ D  H* X( \/ R    太宗贞观二年(628),置书学、算学;贞观六年(632)立律学,取八品以下官员之子及庶人之通其学者;贞观十二年(638)于东宫置“崇贤馆”,遣博士教授。
$ ?" `$ g* l9 \    太宗贞观十一年(637),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姚思廉卒。撰有《梁书》50卷,《陈书》30卷。”

- Z) S  M: K1 @: g" r" R1 T
9 }1 V) |4 P6 A. }- n

! Y# ^/ F9 j! N3 E5 V0 u& v% shttp://www.sxsdq.cn/dqzlk/sxsz/jyz_2/201012/t20101216_275860.htm0 \6 K' q8 _: `/ V. ?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08:52: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4-6-17 09:02 编辑 : \* E* ~! ]9 {2 S$ S
pszyyao 发表于 2014-6-17 07:57. t7 J7 Q8 M5 |# [* m0 J0 V
转得好。去年姚波也转到世姚网。
0 u8 c, {/ P# k$ S
+ j  [9 W% F" N  C2 Q% ]       特别关注这个陕西万年县青云(镇)姚氏宗祠,可 ...            陕西省泾阳县历代人物录
( _! @1 l1 U# I, ?
  姚昂干清陕西泾阳(今本县)人,康熙年间著名商家。其始祖姚成在元朝末年(约14世纪60—70年代)由河南迁至今县西北社树村居住,延及第八世孙姚清纯、姚方钟时,得人引进,下(四)川经商,将川地布、盐运往甘肃、青海出卖。至明中后期,姚氏后裔仍在川地作行商,颇得厚利,遂在家乡购置田产,成为百亩之户,并起户堂名“姚恒裕堂”,人称“花门楼家”,此为社树姚家最早的一个财东。17世纪初,陕甘农民起义,明王朝“平息民变”,连年战火,“姚恒裕堂”逐渐衰落。顺治时期,姚成十二世孙姚一阳在雅州(今四川雅安)东山再起,又以掮客形式经商,获利较大。姚昂干为姚成十四世孙。他继承祖父业绩,在雅州和彝族地区继续来往经商,因筹谋有方,连获厚利,为姚家户族在川地经商奠定了基础。他亲自主持在雅州设立总堆(总号),相继在泸定(藏彝地区)、重庆、泸州(今川南沪县)、绵州(今绵阳)和川鄂各繁华码头及重要县城广设口岸(分号)数十处,在许多小市镇亦设立商栈,各地商号统一取名“永聚公号”。此后,商务范围愈来愈大,西通藏地,东沿长江,无不有其商号。经营商品主要有布、盐、茶、糖、黑白木耳、丝绸绫 和鹿茸、麝香、红花等贵重药材,还有由云南一带偷运回来的鸦片。康熙中、后期,随着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永聚公号”再分出“永聚源”、“永聚全”两大商号。雅州城内红义巷大街数十间高大房屋均为“永聚”三号所有,伙计数千之众。其时人称总号为“姚百万”,实际三号中每家的资金远远超过数百万甚至接近千万银两。至此,社树姚家的商业达到鼎盛时期,至咸、同年间逐步走向衰落,先后经历了二百余年。以姚昂干为代表的姚家户族生意兴隆,资本积累不断扩大,其秘诀有三点:一是官商勾结、互为利用。总堆和各路口岸的掌权人物根据各地的情况攀龙附凤,贿通官府,拉拢汉人绅士,串连帮会“大爷”(青红邦头子),结交藏地世袭官爵和坐霸一方的土司、千户、百户等重要头目,以此谋求官绅大开方便之门,达到聚财敛财之目的。二是攫取盐、糖两大货源,垄断市场。三是订立号规、约束伙计。姚家在川经商,开始时自本自利,连东带掌,后商务扩大,用人增多,便订立号规,约束伙计。这些号规后来广为川陕商帮所采用。姚氏户族成为拥有数百万银两的大富商后,将部分资金投入农业,而将更多资金用于买官求爵,建造亭台楼阁和挥霍享受,直至走向衰落。  姚大勋清泾阳(今本县)人。慷慨好义,每逢荒年必周济邻里,曾焚烧债券,别人欠他的数千金从不索要,遇修桥补路一类事,总是解囊促成。曾对儿子姚九裕说:“古人轻财尚义,尔等宜世守之,毋忘也!”道光十年(1830)本县遭饥荒,姚九裕遵父教导,代缴全村赋税。道光二十年(1840),临泾坡坍毁,路不通行,又整修加固,便于行人。- o% J8 e% y5 H
姚德仁(1912—1974)
/ F2 T+ C4 E$ ~  O王桥镇社树村人,中医医师。早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文学院,后在西北农学院任教。建国前后,开始行医。1956年聘为县卫生院中医师和省中医研究所通讯研究员。他继承传统医学精华,临症务求,方因法变,药随症转。在治疗温病方面深得著名中医叶天士的医术精髓。50年代后期以温病学说治疗乙型脑炎取得显著疗效,治愈率达79%。1974年去世,终年62岁。

  [0 ]% |( c3 i-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c9080620101hgua.html
! K: H0 p  a4 ?# I* ?) ]
  L: v# e9 l+ q+ W0 a2 y4 Q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
发表于 2014-6-17 09:48:02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好贴加精。0 M  A* a1 ]: l' [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6#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14:36:58 | 只看该作者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4-6-17 09:48
) \+ ]! f; N* d* ]图文并茂,好贴加精。
2 Z7 _1 C. U8 w) [4 a4 J* }
  谢谢建中兄!
5 f- M* S  z3 l& Z$ u* s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发表于 2014-6-17 18:50: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6-17 18:51 编辑
$ g! n  O& d4 w  G
pszyyao 发表于 2014-6-17 07:57
% G4 h  O1 R1 v, ]( f$ l转得好。去年姚波也转到世姚网。2 w/ z  `1 {1 ^9 L7 w0 K! C; `
* b& z- o/ \# b. c
       特别关注这个陕西万年县青云(镇)姚氏宗祠,可 ...

. ?6 |0 W; E7 W  j: \3 s8 ?, s0 S2 q3 f9 s& o5 Y
钟尧老:) M+ L8 D( o/ Q) m- e  P" C
     这应该是江西万年的青云镇。
! e! ^+ Y0 ?2 C" H8 {# M5 R3 A     青云镇在国道旁边,离万年县城还有十几公里。现在的万年县城靠近铁路。高速公路一通,我还没有在万年下过。' v, @3 c. d8 ]( D+ ^
     我昨天在婺源,看到了这个帖子。今天,正好在万年服务站休息了一会儿。瓢拨大雨,没有动下车去拜访的念头。
! r) l0 T4 I3 S     早就知道万年有不少宗亲,以后有机会去走访一下。
. p6 Z2 ~' ]8 X& P* E# H6 T+ E

签到天数: 3884 天

连续签到: 238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
发表于 2014-6-17 19:02:05 | 只看该作者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4-6-17 14:36
/ I% C4 a& J. g! _谢谢建中兄!

, l4 T' q$ r! E2 r% t% j: D很气派,很宏伟。虽说年久失修,风光不再,但掩映不住曾经的辉煌!4 `4 J, \1 Q2 {8 N8 q. L
像一部历史旧典,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姚家辉煌史,一眼就能看出:其威严依旧!  X% q! g* `* r/ e4 F4 r
3 L' W- V2 D( U7 x% y( b

签到天数: 152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9#
发表于 2014-6-18 00:10:42 | 只看该作者
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了,还保持得现在的样子,真的算质量够好了。想想现代有些的建筑,真是无法比的
7 Z( z) O- F4 g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4-6-18 15:57:58 | 只看该作者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6-17 18:50
9 I3 b. h1 [# ^5 Q钟尧老:+ |: c( x: c$ `  Z/ k, T
     这应该是江西万年的青云镇。* m2 n  |6 F/ E1 R' f
     青云镇在国道旁边,离万年县城还有十几公里。现在的 ...

/ g4 o- ~/ S' w; x       谢谢你,我以为是陕西的。知道是哪家的姚氏祠堂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31 14:0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