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7071|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虞舜姚姓百世源流(之一):郑重推出《虞舜姚姓百世世系简表》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6-9 19:0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 \$ P: N3 t8 T, x& `
虞舜姚姓百世世系简表
潮阳姚廿七世  姚钟尧  编录
2014-06-08
本世系表是我姚始祖虞舜姚重华公百世源流。前87世直接照录自莆田旧谱《姚氏家乘》,八十七世至一百零六世则根据莆田旧谱《姚氏家乘》和《姚氏世谱》中的像传、像赞和行实编写。莆田姚天赐谱含有2旧谱谱页,版心题“姚氏家乘”或“姚氏世谱”者是也。因此,这个世系表可叫做“莆田姚氏旧谱虞舜姚公百世世系表”。
在下文的姚姓百世世系简表中,有著者添加的注释说明等,都用小号字表示。其中:
姚天赐谱指——姚天赐主编,虞舜姚公世系大族谱,1989年中秋初稿,1995年季夏定稿
姚昶书指——[台北]姚昶撰编,舜裔姚氏世系研究,2001年8月,台北市姚氏宗亲会发行
姚振宗书指——[清]姚振宗纂修,姚氏百世源流考,清光绪三十年(1904)快阁活字本
威远谱指——姚蒸民录供四川严陵(威远)姚氏续修谱资料,估计是260-0223[四川威远] 四川威远姚氏家谱  姚舜之纂修,1999年铅印本。四川威远姚氏是广东平远姚衍支,与我潮阳姚相同,同属莆福韶溪派始祖天明公季房。
增城谱指——[广东增城到蔚]姚氏族谱,由增城正果到蔚村宗卿三十世孙姚佛胜提供。今增城(到蔚)姚氏是[宋]宗卿公后,属莆福韶溪派天明公仲房。
(1)
- @4 M: `! |$ [, ?3 E  G, w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2083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发表于 2014-6-10 21:47:10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4-6-10 18:19
9 Q* |6 ^. r8 U3 r" S从“第八十六世宣业(纲子。梁吴兴郡公)”往下续,便可得陕州姚世系。
/ C: ]& e. h( F) [* Y3 A3 J     莆田2旧谱—— ...
/ X# Y* E9 w+ n( B8 L4 B& N
学习了,谢谢您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19:14: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6-10 16:46 编辑 0 k. y) c0 h; c7 `

3 d9 R4 n: Q( P$ f(第四部分)8 \; m, L$ [& M" Y
       姚钟尧曰:莆田旧谱和姚天赐谱不直接列出第八十七世至九十六世祖,而姚天赐谱所采用的旧谱《姚氏家乘》和《姚氏世谱》谱页,明确载有从第八十七世察公等到九十六世天明公的像传、像赞和行实。我据此编录了第四部分:八十七世至九十六世直至一百零八世祖的世系。
% b+ K  _& i' G! _
$ p+ x8 d& x8 N/ X2 Y0 G* I! D* Z八十七世0 [& R+ ?- r8 q! B6 [
       察  增坦公之长子。字宗望,号仪甫。官拜太子舍人,吏部尚书。所著有传国玉玺十卷、皇姚集二十卷、汉书训纂二十卷,编纂梁书三十四卷、陈书若干卷。子二:思廉,思才。
. k! `+ f2 |# D9 {; j: l; d. r/ f       最  增坦次子。
; }9 P7 H$ {4 W6 x. b2 t  Y八十八世
1 Y" f9 \) Z+ Z  `6 Y  ?: T" _# s# a       思廉  察长子。本名简,以字行。弘文馆大学士,左散骑常侍,封丰城公。父嘗修梁陈二史未就而尘忽暗,以嘱公。公表父遗言,作而成之。加封通直散骑常侍。以长孙璹贵累赠平章宰辅。陪葬昭陵。子二:憕,恽。0 h2 _! }6 f) B( u
       思聪  最公之子。以子慎贵诰封寿州刺史,迁左庶子。子一,慎。) K  P! ^7 s' p5 t6 ~5 z% Z! k' n3 A
八十九世
9 X' I4 D) f1 l+ B6 Y: x& ^8 L      憕    思廉公长子。字处平。授司户参军。以长子璹贵赠平章宰辅。子二:璹,班。
5 `+ [& O* o. u8 e' k$ A      恽  思廉公次子。字处恭。文妙天下,声名播海内。至开元丙辰公以侍宝郎袭丰城郡公,留守山东,卒于官。配太君李氏,曜东望族。传子二:敬  文,敬节。
( a* s1 \& b4 H3 M2 ^: Y5 S. B, n: {( r1 s
九十世- m6 ~# \2 b! K  s( i
       璹    字令璋。思廉公之孙,(憕公长子),班公之兄也。由明经补太子宫门郎,武后时初拜检校天官侍郎,擢文昌左丞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传子三。
1 E/ M) I0 m. c/ X4 i4 T( F       班    憕公次子。由明经历六州刺史,迁太子詹事兼左庶子。& Q) A5 y9 a; L, h$ M
       敬文  恽长子。7 J: w4 W4 h6 [9 M
       敬节  恽次子。# y, v1 v# u( S7 Y/ ^0 H, x
九十一世. I+ A! N5 s1 B
       昌演  璹长子。谏议大夫。6 k  A' y4 }& ^  f
       昌沛  璹次子。0 d0 q* {+ l5 K4 F; e+ P0 Z0 |/ ]! k
       昌源  班长子。子一。) ~; q% r1 y6 Q1 n
       昌润  班次子。宣州刺史。子二。
4 k5 ?: e/ w  C1 {, i        行表  敬文长子。埕王府司马。子二。1 g5 w$ O. z3 M( I' n7 k+ P
九十二世* Q% q9 Y0 s2 H* ?  Q6 \6 u5 W
       崇桂  行表长子。司仪郎。子一。
/ F$ B! a( a6 r       绩    行表次子。曲沃令。子一。# E' B# K7 U  c7 S& _
九十三世(姚钟尧曰:增城谱不载“善齐”,而载“希伯/希齐, 希齐有子宏庆”)' o1 d9 H6 D/ J. J3 y+ H
       善齐  崇桂公之子弘庆公之父也。官拜司功参军。子弘庆公官拜苏州刺史,公亦赠为苏州刺史。传世子一,弘庆公。
' M+ C$ e. |( H/ J" A4 U  `       玄     绩子。宋城令。
* K+ V6 o' Y) @$ D  ?: }4 [8 U九十四世! j8 |8 L, U* r/ s4 d4 ?4 p9 f- i
       弘庆  善齐子。苏州刺史。子五。
* S9 T. c2 }/ x# |6 X       发    玄子。右领军卫将军。子二。
  r/ \& S) y- `- H# M& }九十五世& v9 X0 f3 }! ]2 a
       孟玉  弘庆公之长子,又名迁。7 _) u- ?: ^) I: w+ Q( K
       孟瑜  弘庆公之次子,又名远。唐懿宗朝官江州录事、府仓曹参军、前左千牛卫兵曹参军。传世子一,唐进士第天明公,官奉礼郎,入闽居韶溪为始。
) {' S) J( ]  @5 m       畹      弘庆三子。泗州参军。
) N3 V3 \  {3 [4 u* |; H       畴      弘庆四子。% g# A& w! y% C: B) G
       疄      弘庆五子。" x. c! E: r- p& s9 X1 T
      南仲    发公之长子。居华州下屯。乾元初擢制科,授太子校书,迁右补缺。大历十年授尚书右僕射。传子一,衮公。
, X) e8 ~* N5 j0 M6 n) Y       亮      发次子。
  H* S( r, Q' S3 {0 p九十六世
! O: g8 x0 j. x* k$ c        凤     字世瑞,孟玉子。迁莆沁园今霓坡,其裔也详后。$ X3 E; ?5 {" H
        天明   字世祯,学士宰辅思廉公之九世孙,府仓曹参军孟瑜公之子也。少擢进士第,乾宁四年奉命官奉礼郎,福州侯官县大尹。入闽居莆福韶溪焉。传子三:孟,仲,季。. c! d! t! Q/ D  x8 }) c* i  m
        衮      南仲子。太仆主簿。
4 X! I& e7 {5 @* R: F, x        昊夫   亮子。, M' |" W5 M: T+ x, F: N
九十七世* x0 A4 U) S) n: j( N1 g% Q
        孟房文谟  天明公之长子。传世子一,度。(孟房世系另详)8 j8 @0 ?) i# A5 Y& F# v# x
        仲房文诰  天明公之次子。登堂进士,官拜承事郎,江州别驾。传世子一,庆。(仲房世系另详)# A7 R" j  d' s1 c. Y0 R
        季房文诗  字肇周,号湖霜,天明公之第三子。德性恶繁华,隐而不仕。传世子一,业。/ D& J  W+ i& O. u6 O
         姚钟尧曰:九十六世天明公为莆福韶溪派始祖,生子三,自此韶溪派姚氏分孟、仲、季三房,分居各地开族。莆田中沁姚氏、洞庭村姚氏、广东潮阳姚氏、平远姚氏等属天明公季房。
* @% B. F0 L$ i( d8 D
; e. D( z( v# \% Y9 l九十八世业  文诗公之子。
2 w, R6 {4 x; W( A. ?, i) T& L1 J九十九世益  业公之子。7 k1 g; L( G. F: `/ q
一百世垣    天明公之玄孙 季公之曾孙 (益公之子)也。赐进士第。宋太宗八年癸未冬十月拜益王府翊善,迁奉政大夫,提辖文思。传世子二:求仁,安仁。. c6 ], _. d/ P/ E
一百零一世% L. [/ h* f2 X6 k3 X. A+ Q8 @
       求仁  垣公之长子。嘗积产业于兴化游洋。及父没弟安仁久于朝,乃以游洋产业已广,往返不便,遂析居韶溪之故居而移其家以就莆,于是特构堂室,规模宏远。传世子一,朝宝。
# t; x5 S+ _6 P" m7 O       安仁  垣公之次子。宋哲宗元符三年庚辰登状元李斧榜进士第,官从政郎,永春县知县,前文林郎,晋江知县,政和六年以从政郎知,居官廉明,所入俸俱出以济施,不为己有,士民向慕。夫人唐氏,生三子曰朝珍、朝望、朝班。 9 o  s$ B  M& e. O
一百零二世朝宝  求仁公之子,字绍善,行四七。居游洋,配卓氏。
9 _8 a$ u* ^9 B1 h9 c- _$ q9 C8 ]一百零三世宗之  朝宝子,字元仲。登进士第,授吉州司参军。乾道五年擢国子学录,稍迁太常寺博士,两擢江南西路提刑副使。
# V& ]" |' b+ b3 }# V! i. r, U8 R5 s一百零四世, X: \, n* C% F  ]# @
       榘  字循夫,宗之公之长子。宋隆兴元年癸末登状元木待问榜进士第,官从政郎,建州录事参军。传世子一,德裕。
- R# U" c: L7 x3 J2 [" X       楶  字□夫。与兄榘公读书未嘗有辄,父宗之公甚锺爱之。孝宗间以乡贡士夜里选,奉旨补用迪功郎,广东潮阳县尉。政绩廉明,士民爱慕。传世子一,琳。(姚钟尧曰:楶公任满返闽,留子琳孙孚卜居潮阳江南古埕。琳公晚年也返闽。因此,潮阳姚氏明万历年四修族谱时,奉孚公为始祖。故楶公和琳公是我潮阳姚氏上始祖。不要错写为“粢”或“栥”)
$ M) G) O# X" K+ g8 S一百零五世: Z- d4 [* e4 `+ `0 [" x
       德裕  榘公之嗣子(姚钟尧曰:莆田旧谱《姚氏世谱》和平远三修谱对德裕和念一公的记载是不一致的,详见下文)* j. x8 V6 {9 {
      琳    宗之公之孙,楶公之子也。传世子一,孚公。(姚钟尧曰:莆田旧谱《姚氏家乘》“明卫庠士讳琳公,字善甫,号元远。”我潮阳姚琳公是宋代人,莆田旧谱张冠李戴,错了。我潮琳公是否“字善甫,号元远”待考), f, ]/ _  V' H5 k$ D: [0 R/ v
一百零六世
$ ]: v. `, }, i' |# {; V1 s        念一  德裕公之长子,宋末元初为潮之梅州驿。值时变乱,民逃地荒,因休官而立籍此地,承甸韩莆、义化、龟浆、万安等都,遂即韩莆之均田而居焉,为平远姚始祖。生子四:长祖德,次祖隆,三祖盛,四祖章。
2 _& n- p0 X- A, Q# F* X     (姚钟尧曰:以上是根据平远三修谱记载念一公。而莆田旧谱《姚氏世谱》的记载是:德裕  仲房翊夫公长子,入嗣天明公十世孙宋朝请郎。配陈氏,子二:长阳,次庄。阳公曾孙廷喜迁畅山居焉,庄公子孙居中沁。  德裕之子。子二。  禛  阳子,名濂,字伊洛。子五传。  念一  禛长子,入梅州为始祖,即今广东嘉应州平远县,人物科甲极多,世系另详。子四。  也就是说,莆田旧谱的记载与平远谱不同,因为我听过平远姚宗亲的异议,也读过平远谱,故从平远谱)+ I8 V' i& }* t5 D, Z5 K
       孚    琳公之子(姚钟尧曰:孚公为潮阳姚一世)。
- }0 l/ }( }- N. u6 S; S2 n ; l% ?7 W# [1 b7 A9 _# Y8 }; M0 [

# |: a  s' Z/ c2 Q{2014-06-09:
. \' ]9 o* C* o7 m5 ~一百零五世7 u1 @+ t1 {6 j, K1 d+ D
       德裕  榘公之嗣子(姚钟尧曰:这是我根据平远谱记录的,与莆田旧谱《姚氏世谱》记载不同)
- o) s8 n& J/ X, @       琳    字善甫,号元远。宗之公之孙,楶公之子也。传世子一,孚公。(姚钟尧曰:莆田旧谱《姚氏家乘》琳公像传的记载是张冠李戴,错的。琳公是否“字善甫,号元远”待考)3 F+ l5 M9 n1 B: C
一百零六世
1 G  m% ]  {& f" x0 w       念一  德裕公之子。宋梅州驿丞。落籍大拓,为平远姚始祖(姚钟尧曰:这里对德裕公念一公以及他们的关系的记载,是我根据平远谱记录的,与莆田旧谱《姚氏世谱》不同。平远姚氏世系另详)。
! I/ p* f: X8 h      孚    琳公之子(姚钟尧曰:孚公为潮阳姚一世)。
0 k4 l! |3 j' y/ |* J! d         }
* T: h, c  u- G' u; x- i9 [, |+ _' y' H8 ?
一百零七世:! s- I6 y: S& W* A$ k
建中  孚公之子(姚钟尧曰:建中公为潮阳姚二世)。
6 f0 n: M" G  ~一百零八世6 c. v9 R6 B# Q: N+ k5 s! @" x
姚鼎  建中公长子,官知县(姚钟尧曰:姚鼎公为潮阳姚孟房祖)。0 w2 F* q2 b# \! D3 E$ U! e
文规  建中公次子(姚钟尧曰:文规公为潮阳姚仲房祖)。
  _5 S4 p4 @. q! G1 l* A3 ?' R3 v洪道  建中公三子,都仓使。(姚钟尧曰:洪道公为潮阳姚季房祖)。
( H" u5 n9 h5 D# P+ c姚钟尧曰:莆田旧谱记载莆福韶溪派各地世系——我潮阳姚记载到舜系一百零八世(潮阳姚三世),平远姚记载到舜系一百零七世,揭阳姚记载到舜系一百零四世,海阳(今潮安)姚记载到舜系一百零四世,增城姚(宗卿公系)和东莞姚(宗辅公系)记载到舜系一百零六世。3 X$ B7 k- ]# k: a! g: Z( N* q: d
) Y. h9 T0 a1 F2 h, U0 n
以上虞舜姚姓百世世系简表,源自莆田姚氏旧谱,所以必然比较“偏向”汉晋以后的吴兴姚家人,必然比较“偏向”隋唐以后的吴兴武康姚家人,必然比较“偏向”莆福韶溪派姚家人。因此,这是吴兴姚百世源流,是吴兴武康姚百世源流,是万年姚百世源流,是莆福韶溪派(天明公)姚氏百世源流,是莆田沁园姚凤公派姚氏百世源流。由于八十七世至一百零八世是我编录,比较“偏向” 莆福韶溪派季房,因此,这也是广东潮阳姚氏和平远姚氏百世源流。
* e/ a0 H2 W0 A0 L) e3 m. V- O7 N% Q
, S* U7 G9 v3 c$ }" Z! R5 F1 K+ N% ?2 D
(5-全文完)
8 Z  k" Q5 V6 I2 u5 r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19:07: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4-6-9 20:17 编辑 7 s4 X6 f$ S7 G' f4 U

; R* X. {, W( g- r2 s4 M: I8 ?1 B+ ?2 d& Z
虞舜姚姓百世世系简表
) R3 _6 R0 `  m) ]- E2 Q; [. ~, {& w& t
(第一部分). V: U1 C* Y* l9 N' l

& t+ m+ `3 b( T4 S姚氏世谱
, Y" ~: G* Z1 n姚墟肇姓
* Q. `. ^- R) ]+ B! ]史记帝纪、世家
! k% \! e) ^- I+ V( G# K" ~/ Q汉太史令门司马迁著6 \2 ]5 J9 [4 j1 }# o8 G
(南朝)宋中郎兵参军闻喜裴駰著(姚钟尧曰:裴駰著《史记集解》)
3 ~- h# e6 N! F/ V唐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河内(今沁阳)司马贞撰(姚钟尧曰:司马贞撰《史记索隐》)# g* ?& I/ t( J& D, y9 a- X) m
(唐)诸王侍读宣议郎守右清道率府长史张守节上(姚钟尧曰:张守节著《史记正义》)
8 n1 l9 l) x, v# D8 c& H9 @" k4 V8 K明李元阳辑订(姚钟尧曰:明明嘉靖年杨慎、李元阳辑订《史记题评一百三十卷》,高世魁校正)
& s/ }9 O! h, X! n% @0 t, u$ `1 ?高世魁校正* c* ?: h1 @6 a' t4 P5 @8 V# W  t
(姚钟尧曰:以上原著这段话,表意有些含糊,令人不易理解。现在已在相关处加注,我的理解是:姚氏百世源流,首先是根据太史公司马迁《史记》编撰的。请注意原著的“明李元阳辑订  高世魁校正”)# X! t- B+ K$ L  Q1 s
" T" t8 \* Y; m' @
第一世帝舜  生于姚墟,姚氏。尧妻二女,生商均,称有虞氏。
( Z, U  H* y7 _6 {( J第二世商均  食采于虞。
' H+ `( o  h$ f8 c: F第三世夷伯  商均子。
& Y1 J, T5 U3 L, ^+ g5 _第四世强馀  夷伯子。- o" p5 g: k- h1 q( Q" z% B6 F
第五世颉    强馀子。
$ M. |% N% v. n6 P第六世
7 F$ i: u0 P, }# U7 d; J+ \梦熊  颉长子。6 U5 H1 m/ F1 J& N8 m8 l+ _' ?; Z
思    颉次子。" O7 K% ~9 K; R
第七世
2 {9 v1 R# J. {- R汶   梦熊子。学豢养于刘累,以事孔甲。累败而逃,汶因失国。相君谏,以为有虞氏国家受命之事,不可绝祀,乃求汶叔思,复封于有虞。思卒,子立。
# Q( O6 x1 w; _! j  v友龙  系汶叔虞思之子。
( f' r" Q9 J) ^( a" j% v, n8 R第八世寿肸  友龙子。
0 _% A# u  X/ C4 v# U* ^* \第九世叔仪  寿肸子。
) y; u! q; p" Q5 I0 a! _第十世
+ m/ O) M( ^6 K7 a4 W# Z, |+ m% d康伯  叔仪长子。$ Z4 O3 i9 o6 t
康仲  叔仪次子。: A: g, {7 g# P' Y9 V. h- u4 \
第十一世
) `- W+ }8 x. |( `, _宗石  康仲子。8 R# c; n6 p5 F* Z
祖妫,康仲子。 ; z" `0 t3 m' ?5 [; ?0 K
第十二世3 S3 F# h" T$ b! V
世期  宗石子。忠谏於桀,为桀所灭。+ a- \( ^% f; e& ?. b
发    祖妫子。汤兴,复封于虞,谥思公。: z" u8 G/ H/ k4 O
第十三世妫方  发子。! A+ D+ I. e2 d( Y2 r3 e
第十四世振    妫方子。. j4 q) ?+ i; D" y+ t: d
第十五世维    振子。+ g# n9 W0 E; c7 `
第十六世寿固  维子。
) ^3 @) p# [8 J9 u0 W* n第十七世敖    寿固子。
* J- K; G9 b  p第十八世胜    敖子。! E5 h! {. ]# R
第十九世元捷  胜子。% l! ?- F5 v" m3 d
第二十世偃    元捷子。4 l) m4 H( f% A. Q
第二十一世姑□  偃子。(姚钟尧曰:□=犭+益,《汉语大字典》查无此字。姚昶书和威远谱则载“姑猛”。增城谱也作“姑猛”)
2 t$ k& J1 a4 v6 v! s第二十二世公允  姑□子。
* s& b, F( X3 S/ i" j第二十三世蔺    公允子。- N& c3 k' o2 S% c4 C
第二十四世填叔  蔺子。1 P( x5 _. H: l( k# w
第二十五世野    填叔子。: [& o, w6 g1 @6 [% w% |
第二十六世无斁  野子。: J& }9 ?/ Q( o0 [1 S6 \, ~
第二十七世菑    无斁子。' X$ Y; T: t2 C% f( c7 K6 m' F
第二十八世叔正  菑子(姚钟尧曰:增城谱也作“正叔”)。% ?$ X( G4 ^8 @, s4 I: H
第二十九世献子  叔正子- M8 A3 y5 g7 l: i* H/ `
第三十世亚寿    献子子。
" T3 S8 k! J* U第三十一世原寿  亚寿子。
8 q% X1 G' H$ M( a第三十二世梦延  原寿子。
; ^3 \" x# u, v- @$ u$ P第三十三世阏父  梦延(子)。武王伐纣,为陶正。☆6 ^+ l* Z) ]( p  u) T- L$ K
第三十四世胡公,阏父子。☆
: _2 l' s% _2 e& F0 u* g第三十五世1 I: [+ b; V9 p( `3 O- T2 a1 o% \
申公  胡公长子,名犀侯。2 Z( p; J8 A7 B2 R; r! X. K& B% H. M  f
相公  名犀羊,申公弟。传公申公子(姚钟尧曰:应是“传申公子”)。2 j( Y7 o1 Q9 _9 W5 |5 g/ v2 \
第三十六世孝公  申公子。
  D. l5 s2 Q1 @6 J2 a第三十七世慎公  孝公子。
6 p. G3 @1 p1 X3 |7 \第三十八世幽公  慎公子。
6 S( V% k/ O) H) @+ V8 P# d第三十九世釐公  幽公子。
$ S! J$ w- D  A9 r, M$ D第四十世武公    釐公子。5 [3 ]: e5 D7 G' N% r+ ^- R+ k
第四十一世% G- A  B6 B. }$ l7 T$ T% E! z' {
夷公  武公长子。  y% H" n1 K: I, I0 r0 a: Q+ V
平公  武公次子。
! A8 [2 g/ D8 U0 o( \& ], X第四十二世文公  平公子。
! i5 @# |7 n. S- t& _7 B第四十三世# s( v& Z) ?3 @. {. d
桓公  文公长子。
$ n! d+ I9 W: D' _/ R免公  文公次子,名佗(姚钟尧曰:姚昶书、姚振宗书和威远谱均作“五父佗”)。
# X/ [1 ~' R: J( t第四十四世
" S6 C8 R/ U  [厉公  桓公子' l# K+ M/ y4 q' Q0 W/ C3 q
利公  桓公子。
0 H) N3 B7 y# |! Z庄公  桓公子。& q1 G& o4 h8 A1 b6 s) |
宣公  桓公子。
* G  c4 c4 o0 r3 N' |9 L( {$ ?完公,五父陀之子。陀死,与庄公太子御寇善。庄公娶嬖姬生欵,欲立为太子,乃杀御寇。完惧祸及己,改姓名曰田完,逃于齐,恒公使为工。懿仲妻之以女。卒,谥敬仲。+ t; [  ~. x3 d7 K% I, A1 G( ]' Q
第四十五世(姚钟尧曰:增城谱四十五世至五十世诸公,与以下所列不相符)4 P" D, Y5 s" V/ R1 l7 F
穆公  宣公子,名疑。
+ A( Q+ A- J$ c0 b' `6 t# d8 ]穆公  完长子(姚钟尧曰:以上两“穆公”,疑有误)。# o5 g' L4 `6 J% ^  I) c( J) }& @
蜜公  完次子。
. j/ l9 x3 V( ]3 M- Z伾公  完三子。
" P0 }- [8 m" R洙公  完四子。
1 x- Q0 c, @- j; U' i宰公  完五子。
% _& M, R/ F  P! i3 j第四十六世7 s2 E3 Y/ M5 c# i
共公  穆公子,名翔。
; I9 H6 `) Z& \1 @0 ^: }伯考  穆公子! d" t$ n% J6 g1 L7 y0 v- q' s
第四十七世
0 |2 ^8 e( U. v. r0 ~4 z$ u, v灵公  共公子,名平国! H' x' O& I# R5 |7 M, Y
续公  伯考子" J8 u* b* c, T2 r2 @* D# F
第四十八世4 M" ^! L( Q- C- T+ a, j5 D
成公  灵公子,名午
3 t, i; u1 h$ M文公  续公子
) n4 U: r. Z) Z& M第四十九世
: |, C5 Z- ?. h/ t7 g5 s/ `哀公  成公子,名弱( C9 j0 x) ?9 @" d; c" R
桓公  文公子1 o2 U" P/ s" T7 f
第五十世
- a7 D8 q( U1 S+ J& _: S; V6 K4 ^. ~惠公  哀公子,名吴% s3 Z. G5 Z+ k
武子  桓公子
# k  F3 F  D, i5 I- k第五十一世+ f, e# k, Y/ E0 |1 T
怀公  惠公子,名柳9 d. W& d/ N) j8 Z+ c+ y
僖子  武子子9 c( O$ E. ^$ M, J5 o& m' E
第五十二世
. p6 I7 W/ g+ R$ S湣王  怀公子,名越。四年楚灭之
" L* |' p# |' k+ _! K成子  僖子子! z! E% ?8 v' E0 q$ b
第五十三世襄子  成子子6 Y0 Y6 ?3 q. T/ p7 @
第五十四世庄子  襄子子3 n8 c7 D0 R& ^- D! z
第五十五世太公  庄子子' l2 p( X$ A4 F# P- c, J, Q- M
第五十六世桓公  太公子
7 f/ S0 U' Q0 p第五十七世威王  桓公子。名国齐,戊子始称。
% ~0 Q1 Y' }( B0 e第五十八世宣王  威王子6 U* a$ q  z' @" S- f2 T
第五十九世湣王  宣王子
  y' w/ J( U! i- X) L: V5 d第六十世襄王    湣王子
0 D, f. s' n: ^6 w; L4 F" s3 T第六十一世
+ x$ t! d5 ~2 _. _3 X' l( i8 l6 P王建  襄王长子,降秦国灭2 Y# G. E7 R5 w4 x+ v& W
假    襄王次子,齐立为王
3 D& ^( c  i5 K. @7 }& F第六十二世
1 e) Z5 ^* M( x: F1 A嘉建  假长子,不食而死  Z7 Q7 J8 U1 S5 r9 i
脩建  假次子,逃难改姓王) d) R; E5 \( Z4 F3 h5 y1 i9 ^
良   (王) 建三子。见秦兵入宫,以奔走折足,得免诛死。
& m  `  T# W% o* {9 i第六十三世
; z1 j# J7 V# ^4 W: n1 W安  嘉王子,项羽立为济北王+ l7 R( U; m9 O+ M" B7 b5 L9 W% w' n
疾祐  良长子。汉高八年,诏齐楚大族徙关中,家长陵。
7 X" O% k" M" p" L: r疾祚  良次子。
% ?8 y% z* O3 p, z8 {1 C第六十四世
: f5 A) K( E; e2 X- t3 p8 B' m7 c昌  疾祐子。女为景帝后,生武帝。
' [4 J- A1 o; P! o* R2 }留  疾祚子。
, S& a8 i  B5 i$ R) |第六十五世7 R) ^7 w/ r. y% _0 `1 o
蚡  昌长子,武帝时封武安侯,太尉,六月癸己为丞相% a$ H# ^4 J( |. Q- s% s# H+ H3 u2 O
胜  昌次子,以盖国封靖侯。/ j9 l3 a* l5 s1 `" n3 @
牟  留子。以子贵封大司农。8 E( `4 u2 A2 R' U3 c' B, s% \
第六十六世
2 y( I" c6 a+ M梧  蚡之子。武安侯。元朔三年坐衣襜,榆入宫廷中,不敬,国除。' H" e! ?4 U+ b5 h
偃  胜子。靖侯。元鼎五年,坐□(□=酉+守,同“酬”或“醻”)金,国除。3 S- x6 D& \2 g
延年  字子宾。牟长子。昭帝朝以材战略给事大将军,光后拜大司农。坐罪耻入狱,自刎而死。4 I2 i2 b) v- }! b6 Q+ {
姚钟尧曰:以上可视为第一部分
3 w5 Q% M" |1 B' T! u' x& _0 J0 R+ v! K0 J( `

, x4 S" ^0 J' ]2 k( [9 w(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19:08:35 | 只看该作者
(第二部分)
: s( c/ w  ]) T' E& s
- ~5 G  @# \" o- j! E4 ?, m! y. ^姚氏族谱,唐丰城瀛洲学士裔孙思廉奉敕创修  贞观六年(姚钟尧曰:这句话简单而含糊,贞观六年思廉公奉旨创修姚氏族谱吗?迄今未得史证和文证。)9 g. p1 o% q- Q" Q1 _7 u
第六十七世渊  大司农(延年)子。见父被收,即逃吴兴郡而改姓妫,卜居于霅溪之崖。
! \) |' B% v8 n5 k5 T/ \第六十八世徵  吴兴有归安县,与妫同音,父渊以为合。
6 p8 G) M8 ?/ p; G7 g% J第六十九世平  徵之子。汉冀州刺史,通京房易。始复姓姚氏,为吴兴起家之祖。
1 ]  M7 @+ T. H! d; \; V. k+ p第七十世姚丰  平之子。新莽篡汉求舜后,封代睦侯。
" t  \1 J5 ^: B' i- `& D" y; _第七十一世恢  莽乱,与父丰复归吴兴而家焉。
8 \4 N2 W  Q$ [+ E1 y+ ^第七十二世显  恢之子。隐居不仕,钓於箬川,号箬泉醉翁。7 l3 ]9 [4 c% I2 ?- C# O! i& z
第七十三世奕  显子,西陵县长。& M, P# A; Q9 M/ M
第七十四世敷  奕子,武骑帝侍。
& b5 W" }8 ?! m% ~1 c0 x, ~2 b: |(姚钟尧曰:田恢的裔孙田敷改妫复姚,迁居吴兴武康,其后姚姓一直不变。)
- i7 {( n- w- Y( x第七十五世2 M' K0 w- U: o
膺  敷长子,字彦和,累官至少府* _1 n# h6 [5 W9 L: l
信  敷次子,吴选曹尚书。
6 R% O6 f$ ]# Q! A% f第七十六世" k# M; h/ w1 f7 ^  J
伯  膺子。太守,诸葛亮辟为丞相椽。
0 {% \" A; c9 Q- B- z6 e逄  信长子,字得仁,累官获羌校尉,使匈奴,拘,因为赤亭羌之祖(姚钟尧曰:这是陇西南安赤亭羌姚之祖的一种说法). T* `8 N" v- G' V! N/ k' ?
巡  信次子,湖山自乐,号默叟。
3 B) ]4 v& Q7 `! J* w9 V第七十七世子恒  巡子
0 C" p; J5 M/ U! X第七十八世墨  子恒子/ D1 z' N% M  i7 o, S% p
第七十九世和  墨子( L6 v! |) c2 U7 {* v
第八十世嶽    和子。王逊知宁州,拜为大将,大破李骧有大功,以谗言谏黜。" w+ J9 a5 z8 m5 P5 g
第八十一世杰  嶽子。痛父诽命,洁身不仕' i: I$ K" J5 G( P1 _+ U
第八十二世度  杰子。
/ |0 z( q" u4 v第八十三世元  度子。
, |5 f) f8 f1 t4 H第八十四世汾  元子。隐居不出征召) G' t0 O% f, P5 ?$ t6 p5 }( L  O
第八十五世
. }' M8 J: \' z. Q( M8 i纲    汾长子。事魏,徙家陕州。: Q( c+ G& |. Q/ w' }
纪    汾次子。5 m3 |4 v8 {/ P/ c
菩提  汾三子。' k6 w0 M( ?* {: F
第八十六世+ p7 m/ ~! C( r% d: E* h5 U
宣业  纲子。梁吴兴郡公。" l2 |) O- m8 s. }7 }' q9 ?
僧坦  菩提子。官随开府仪同三司,封北隆公,晋爵北绛郡公
( J5 R3 _( T' |1 f姚钟尧曰:/ {9 _. B. G% M
以上可视为第二部分。+ O& T7 r1 T8 I2 h; z
第一、第二两部分,录自姚天赐谱P81—94,实际上是莆田旧谱《姚氏家乘》谱页,版心题“姚氏家乘  二十”始,到“姚氏家乘  廿六”止。旧谱页“1页”双面,实是2页。2 x( @, U( w% l" B. v
从第八十六世起,吴兴武康姚又衍蕃为万年姚(或称京兆姚,可以思廉公为标识)和陕州姚(可以姚崇公为标识)两支。宣业公后世系另详。
* \; ]0 K/ J8 E4 j& ~# {
7 x) u* P& G) A( n: y9 {" I; O% K! C  Y' r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6:33:06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4-6-9 19:14$ |9 U" Y" v6 p- ~( a1 Z2 h
(第四部分)
6 v/ N2 I5 T4 O/ N0 g! W0 t& C姚钟尧曰:莆田旧谱和姚天赐谱不直接列出第八十七世至九十六世祖,而姚天赐谱所采用的旧谱 ...

% G* x1 N+ z# D. s$ N1 v" e3 V      对105世和106世做了点编辑,以便与莆田中沁姚氏和洞庭村姚氏等等莆田宗亲以及平远姚宗亲讨论世系。1 v1 ^& \% K' |# E; C3 Z

4 E; a3 s8 V1 Q* Y) X0 U
一百零五世
德裕  榘公之嗣子(姚钟尧曰:莆田旧谱《姚氏世谱》和平远三修谱对德裕和念一公的记载是不一致的,详见下文)
琳    宗之公之孙,楶公之子也。传世子一,孚公。(姚钟尧曰:莆田旧谱《姚氏家乘》“明卫庠士讳琳公,字善甫,号元远。”我潮阳姚琳公是宋代人,莆田旧谱张冠李戴,错了。我潮琳公是否“字善甫,号元远”待考)
一百零六世
念一  德裕公之长子,宋末元初为潮之梅州驿。值时变乱,民逃地荒,因休官而立籍此地,承甸韩莆、义化、龟浆、万安等都,遂即韩莆之均田而居焉,为平远姚始祖。生子四:长祖德,次祖隆,三祖盛,四祖章。
(姚钟尧曰:以上是根据平远三修谱记载念一公。而莆田旧谱《姚氏世谱》的记载是:德裕  仲房翊夫公长子,入嗣天明公十世孙宋朝请郎。配陈氏,子二:长阳,次庄。阳公曾孙廷喜迁畅山居焉,庄公子孙居中沁。  德裕之子。子二。  禛  阳子,名濂,字伊洛。子五传。  念一  禛长子,入梅州为始祖,即今广东嘉应州平远县,人物科甲极多,世系另详。子四。  也就是说,莆田旧谱的记载与平远谱不同,因为我听过平远姚宗亲的异议,也读过平远谱,故从平远谱)
    孚    琳公之子(姚钟尧曰:孚公为潮阳姚一世)& I8 S- c2 _! Q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19:09: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6-9 19:11 编辑 7 U* f" ?5 R- F) _
, q0 e( k! M" _" x6 m7 F
(第三部分)
唐史姚氏宰相(二人)璹、元之年谱  [宋]宋祁奉敕撰
姚姓,虞舜生于姚墟,因以为姓。陈胡公裔孙敬仲仕齐为田氏。其后居鲁至田丰,王莽为代睦侯以奉舜。后子恢避莽乱过江居吴兴郡,复改姓姚,居吴兴武康。敷生信,吴选曹尚书。十二世孙增坦(垣),随开府仪同三司,北隆公,二子察、最。陕西姚氏亦出自武康,梁有征东将军吴兴郡公宣业,生安仁,随汾州刺史,生(祥)。
姚钟尧曰:以上这段文字,与《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  姚氏宰相二人》一模一样。
第八十七世至九十六世止$ V! d1 f2 }- c& ]
姚钟尧曰:( w, z$ i5 c9 k& {* a
莆田旧谱《姚氏家乘》只如此表述,不列出第八十七世至九十六世的名单。& A, b/ A2 I; [# L5 k8 {/ v) b! Y! ]
以上可视为第三部分,录自姚天赐谱P94,实际是莆田旧谱《姚氏家乘》谱页,版心题 “姚氏家乘  廿六”的后一面。
9 |, [9 L( l* r( d吴兴武康姚出有唐宰相姚璹和姚元之(姚崇),《新唐书》有宋祁编撰的唐宰相世系表,当然分别包括姚璹家族世系表和姚崇家族世系表。前者有从(八十六世)僧垣(僧坦)公到(九十世)姚璹公到(九十六世)衮公的连续世系,后者有从(八十六世)宣业公到(九十世)姚崇公到(九十六世)圭/进公的连续世系。所以说,“姚氏百世源流,首先是司马迁、思廉公和宋祁‘编撰’的。”
+ M7 _2 ~8 q! v9 u- l9 n* R0 o; z2 y5 ~5 f8 e$ ?

: Y, p" O  `( P2 T7 I, g6 @(4)
+ m% t; M8 ]2 p6 k. S2 U) _1 z

签到天数: 3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6#
发表于 2014-6-9 21:08:46 | 只看该作者
偏向一词用得非常好,感谢你的研究成果!学习了!疑问还是有,还没有细分化。毕竟在宋之前乱世中漏了很多,不管怎样还是对大家有帮助研究滴。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发表于 2014-6-9 21:42:30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好帖!已加精。# S9 E+ Z( C, j# f" p2 x
认真仔细地拜读学习了第一遍。
! u6 K+ D3 `5 s4 H8 }% F. t( l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
发表于 2014-6-9 21:48:01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4-6-9 19:14- p6 b) l2 G/ y% z' z
(第四部分)
+ |1 R1 o4 S' r4 T$ G! D姚钟尧曰:莆田旧谱和姚天赐谱不直接列出第八十七世至九十六世祖,而姚天赐谱所采用的旧谱 ...

, ~% W, e" R7 `. o. [" x  v& `(第四部分)+ u5 L( r/ v) g! }% _
姚钟尧曰:莆田旧谱和姚天赐谱不直接列出第八十七世至九十六世祖,而姚天赐谱所采用的旧谱《姚氏家乘》和《姚氏世谱》谱页,明确载有从第八十七世察公等到九十六世天明公的像传、像赞和行实。我据此编录了第四部分:八十七世至九十六世直至一百零八世祖的世系。
1 [( {9 f9 ^" D' o: L9 d6 N钟尧老填补了空白(名单),辛苦了。
. {' W) @$ Y' D! q, Z9 v

签到天数: 152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9#
发表于 2014-6-10 00:07:19 | 只看该作者
钟尧老教授是我们姚网的活宝典啊!向老教授致敬!- L( s5 b. G% A9 ^, D
: c1 H0 J4 Q: K0 g

签到天数: 2083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0#
发表于 2014-6-10 00:17:5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有陕州姚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12 09:0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