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7873|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第六次会议征文启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16 08:19: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陕州姚 于 2013-5-16 10:44 编辑 9 w# E2 a1 K4 n
$ L6 w& i6 H+ ?  O+ [( [
      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第六次会议即将于2013年5月18日在郑州姚砦举行。现在,筹备正紧锣密鼓进行。2 Q5 V' Q8 i# t3 C
      目前已收到专家学者及宗亲发来文章近10篇。如有宗亲写有文章、诗歌或书法请抓紧寄来。
0 Y" d5 `6 k0 v1 `
  H2 k- I: Y. n  i1 h+ ~! Y% z7 |

. \+ U7 W! e* F& c* }( y) _. |     收稿人:姚学谋:电子邮箱:mcyxm@163.com.' j( ?% O/ \1 b2 T/ G0 v
. I& U5 x3 |% z
     已发来的文章有:
$ Q+ t, N  B0 f3 D
% Q6 T* S) Q, c+ _
     1、洛阳师院河洛文化研究中心毛阳光副教授撰写的《洛阳新出土贺知章撰姚彝墓志考释》,
2 T  i& T5 E# b' Z# z& n

2、安徽工贸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姚多奎撰写的《浅谈大唐名相姚崇孝与廉》,


; |  l- i( Q" y/ \5 O

3、河南平顶山市委党校郏县分校讲师刘彩平撰写的《东汉中兴名将銚期故里和銚姓文化管窥》,

) O/ k+ B- [3 Q, A7 U( S+ ?

4、安徽省淮南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姚尚书撰写的《干臣良吏的应有之能——姚崇之能给当代的启示》,


8 W+ V' S2 e( F. C9 \9 O8 o

5、洛阳师院河洛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振华先生撰写的《唐代姚闢、姚伾叔侄舍身安史之乱》、

2 n, z" F9 M, ~. f/ A

6、湖北仙桃市文化局文博研究员姚高才撰写的《隋唐时期姚姓人》、


" r) u( F7 V: i$ P7 e4 a

7、洛阳市记者、编辑姚友爱与洛阳三山村姚孝民撰写的《中原姚姓第一村》,


. ?1 s) q3 J  d9 Y

8、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质检科中心科长、河南《姚氏才公家谱》主编姚义宽先生撰写《用家谱传承智慧》


% k# T$ T4 q: O% d) q5 O; o

9、洛阳师院副教授姚智清先生撰写的《试论姚合的诗歌创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10:38: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陕州姚 于 2013-5-16 10:42 编辑
9 J0 n% u- X# P
3 ~9 M/ ~! @3 L; l9 `  r( j- C& V( e% l0 k, |  d- M7 k# a

3 _3 y6 r# y* P" A" v& }10、郑州姚青峰撰写文章《悼念姚仲杰宗亲》;
; g6 Z" E7 O1 v+ S  }
  F) [! a& K9 G6 N( H* D$ e8 D3 g
11、郑州姚青峰、姚文斌合撰《郑州地区姚氏概况》;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10:56:30 | 只看该作者
       12、河南省地震局原副局长姚年庆撰写的《圣祖虞舜从没有当过有虞氏酋长》;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4#
发表于 2013-5-16 13:48:32 | 只看该作者
学谋宗亲:不知道我 在姚网发表的《浅谈三朝宰相姚崇的政治追求、政治品格、政治抱负》能不能算上?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15:05: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陕州姚 于 2013-5-16 15:32 编辑 5 r  S) N) n8 `, a7 O
6 X; W* K1 W: C: B0 U7 S& t9 \
      这一段没有上网,幸亏你提醒,刚才看看,文书宗亲的这三篇文章结合现实写得相当不错,当然算!
: B5 h" Z; _8 s; Q- r: N. R/ `6 H) X7 o& {* C
13、南阳市内乡县志办主任姚文书撰写的
7 r$ C% ?0 o6 L) E2 L# r6 |- I) }- N% |7 s7 s" }7 S- y1 F
     《浅谈三朝宰相姚崇的政治追求》、$ I4 ]* T6 W+ h; C$ h) e
1 C+ ~4 ^, ]' w+ P

  W- x, R9 n7 B# j  X4 U0 Y: ?! [     《浅谈三朝宰相姚崇的政治品格》、2 B4 w& Z0 c6 I( d
% h2 D& f$ y# {: D' E/ v

) o; d6 j7 L- Q& X) ?) P6 ?     《浅谈三朝宰相姚崇的政治抱负》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15:30:56 | 只看该作者
  刚刚收到的文章        ) I: P) b2 o+ h9 d

7 h) ?8 K( b/ B# A+ f     14、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光电周筹展办公室姚炳建撰写的文章《浅论河南姚姓文化研究与经济》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16:21:36 | 只看该作者
    15、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筹委会常务副秘书长、上海姚能红撰写的文章《关于家谱续修中需要了解的几个问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5-16 18:23:46 | 只看该作者
"6、湖北仙桃市文化局文博研究员姚高才撰写的《隋唐时期姚姓人》"
  |% L/ Z! {( A' k/ E       ——姚高才通过姚道海在姚网发布过。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18:43:53 | 只看该作者
高才宗亲专门发我,作为会议论文之一。许多宗亲不上网,网上发的会议上不一定不可以交流。 谢谢您的关注!欢迎您参加会议,您如有文章可发来。

签到天数: 6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10#
发表于 2013-5-18 06:11: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南姚亚峰 于 2013-5-18 06:16 编辑 ) h6 ~0 W! a  K* m8 |

: F0 H. z( z  }4 [! I              南北朝隋唐时期姚氏在文化方面的贡献
& V$ [/ I& n1 h  q3 k( _% ~, O7 u4 U9 ?. W/ b1 D
                                                                                                             洛阳历史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化昆
; c( C+ W- `% ]. `+ |5 p! O       南北朝隋唐时期,姚氏人才辈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仅就这一时期姚氏族人在文化方面的贡献做一简单介绍。由于时间仓促,挂一漏万,在所难免,诚望大家批评指正。' z# x5 Q. p$ D9 ?! \9 z0 S
史学方面:9 l# x6 i8 [3 a/ b
   史学方面影响最大者非姚思廉莫属。二十四史中《梁书》、《陈书》二书署名即为姚思廉。$ E9 P4 J! O& p/ E/ f! D2 t# n( I
   《隋书•经籍志二•史志》:“陈吏部尚书姚察撰《汉书训纂》三十卷、《汉书集解》一卷、《定汉书疑》二卷、《梁书帝纪》七卷。” “梁时,明《汉书》有刘显、韦稜,陈时有姚察,隋代有包恺、萧该,并为名家。” “姚勖撰《梁后略》十卷”。
$ x% a' _7 h" k" j4 _9 K+ E% w) G   《旧唐书•经籍志上》:“《梁书》三十四卷谢昊、姚察等撰。”“又五十卷姚思廉撰。”《陈书》“又三十六卷姚思廉撰”。“《梁昭后略》十卷姚最撰。”(《周书•艺术传•姚僧垣传附子最传》也载:“撰《梁后略》十卷,行于世。”)“《年历帝纪》二十六卷姚恭撰。”
) I1 w! T2 q1 U$ T$ |, V   《旧唐书•姚璹传》:弟“珽尝以其曾祖察所撰《汉书训纂》,多为后之注《汉书》者隐没名氏,将为己说;珽乃撰《汉书绍训》四十卷,以发明旧义,行于代”。
4 N) j) @6 L9 k: r" j3 t8 ~    姚思廉的一生,除了政治上有所作为,主要建树是在史学方面。隋大业五年(609年),姚思廉奉炀帝之命,与起居舍人崔祖濬修《区宇图志》,这是一部历史地理著作,共250卷。- |7 P$ x9 |3 ?6 ?. d
    唐代史家刘知幾在叙述唐修国史情况时指出:“贞观初,姚思廉始撰纪传,粗成三十卷。”这是武德、贞观二朝唯一的一次修成纪传体国史。由于思廉修这部国史是在贞观初,因此推知其内容应是“武德朝”史。这部国史的本来面目已无法窥见。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长孙无忌与令狐德棻缀集武德、贞观二朝史为80卷,显然,思廉所撰的国史为其奠定了基础。. g+ A! f* o+ n8 ]$ g: F. N; q
    姚思廉费时数十年撰写的重要史著,当推继承父业而成的《梁书》、《陈书》。其父姚察不仅以文知名,而且潜心于修梁、陈二史,他在梁、陈、隋朝都任过史职,参与过国史的修撰,并且在陈宣帝时开始修前代史——梁史。陈亡入隋后,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诏授姚察秘书丞,命其撰梁、陈二代史。大业二年(606年)姚察去世,二史尚未修成。在临终时他将修撰体例交给儿子,嘱他继续写完。
# T! [' `3 y4 _1 S9 b    唐武德五年(622年)、贞观三年(629年)曾两次诏修前代史。贞观十年(636年)正月,《梁书》、《陈书》与同时所修《北周书》、《北齐书》、《隋书》一起修成呈进。
- a/ v: n- I4 x7 U, E8 u* ^. O    梁、陈二史是姚氏父子接续而作。《南史•姚察传》:“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吴太常卿信之九世孙也。父僧垣,梁太医正……(察)历度支、吏部二尚书……陈亡入隋,诏授秘书丞,别敕成梁、陈二史……(文帝)指谓朝臣曰:‘闻姚察学行当今无比,我平陈唯得此一人。’开皇十三年,袭封北绛郡公……大业二年,终于东都……专志著书,白首不倦。所著《汉书训纂》三十卷,《说林》十卷,《西聘》、《玉玺》、《建康三钟》等记各一卷,文集二十卷。所撰梁、陈史,虽未毕功,隋开皇中,文帝遣中书舍人虞世基索本,且进。临亡,戒子思廉撰续。”/ S+ K* F  d8 X' U! D% @
   《梁书》,姚察与姚思廉所撰基本相当,而《陈书》,则多为思廉所撰。虽然姚察有开创之功,但思廉对梁、陈二书的贡献是最大的。从撰述数量上看,思廉明显多于姚察,而且,思廉在贞观初奉诏修史,又要根据唐皇朝的政治需要,对姚察所撰部分作必要改动。思廉对梁、陈二书有续撰、整理、定稿之功。没有思廉的竭尽全力,这两部史书就很难问世。因此梁、陈二书题姚思廉撰,世人从无异议。& Y$ W$ t* k9 Y! i# w" P) x
   《安禄山事迹》三卷,署华阴尉姚汝能撰。姚汝能,身世不详。陈振孙《书录解题》云:“里居未详。”则在宋时已无可考矣。《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会昌027《唐故试右内率府长史军器使推官天水郡赵府君墓志铭并序》,署“乡贡进士姚汝能撰”。可能为同一人。然则姚汝能为会昌前后人,乡贡进士,曾任华阴县尉。: F, w% O: A6 p/ W: U; U$ P
    姚汝能当距“安史之乱”不远,曾官华阴县尉,华阴地处京畿道,近潼关,这里正是遭受安史兵灾最严重的地方。姚汝能不仅能耳闻很多有关安史之乱的传言轶事,也可看到不少战乱造成的颓垣败壁,因此他写的《安禄山事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唐人记安史之乱的专书,《新唐书•艺文志》有此书及包谞的《河洛春秋》二卷,《通鉴考异》所引又有《蓟门纪乱》等约十种,但今仅存此书。此书是现今研究安史之乱的第一手文献,《新唐书•安禄山传》较《旧唐书•安禄山传》新增处即多据此书。此书所提供的重要史料为他书所不载者主要有:(1)讲清楚安禄山部队的主力是奚、契丹,所谓“其中契丹,委任尤重,一国之柄,十得二三,行军用兵,皆在掌握”。(2)详记安禄山历次受任的官衔,这对研究河北节镇的职责很有用处。(3)详记玄宗赏赐安禄山器物用具,其中提到“金银平脱”等,是研究唐代工艺的好资料。另外,此书记载时间也比较准确,可订正两《唐书》之误。此书除正文外有低一字的注文。注文亦极详细,还常引安禄山的奏文疏语,可见撰者是广集有关安史之乱事的多种记载,采用南北朝时流行的合本子注的方式写成的。
  c7 f, y0 Y8 p/ J$ K" f4 a; z- m文学方面:7 ^/ r' l/ o: F8 n" C& m
    文学方面成绩最为突出者当属姚合。《唐才子传•李频传》:“给事中姚合时称诗颖。”《唐才子传•郑巢传》:“时姚合号诗宗。”可见其影响之大。
0 x5 K! o5 Y8 F    《新唐书•艺文志四》:“《姚合诗集》十卷。”“姚合《极玄集》一卷。”“姚合《诗例》一卷。”& [4 [" t4 w/ Y2 s2 f
    《旧唐书•经籍志下》:“《姚信集》十卷。”“《姚涛之集》二十卷。”“《姚察集》二十卷。”“《姚崇集》十卷。”   3 f  |6 N3 @9 n5 ^$ G8 n
    《旧唐书•姚璹传》:“姚璹字令璋,散骑常侍思廉之孙也……博涉经史,有才辩。永徽中明经擢第。累补太子宫门郎,与司议郎孟利贞等奉令撰《瑶山玉彩》书,书成,迁秘书郎。”5 [, l( J7 l* ]
   《全唐诗》收录姚姓多人的诗作,并对作者附以小传。这不仅使他们的作品得以保存传世,而且有些人的生平事迹在其他地方没有任何资料,仅靠此使后人得以了解。4 v1 b/ @0 X& q, a
    姚崇,初名元崇,又名元之,陕州人。贞观中,应下笔成章举,授濮州司仓,五迁夏官郎中。时契丹扰河北,军机填委,元崇剖析若流,则天奇之,超迁夏官侍郎,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中宗朝,出为刺史。睿宗立,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进中书令,后复贬刺史。先天中,还为尚书。知政事,迁紫微令。开元中,与卢怀慎、源乾曜同居宰执。崇独当重任,明于庶务,断割不滞,号称名相。寻荐宋璟自代,以开府仪同三司罢政,仍五日一参,入阁供奉。集十卷,今存诗六首。2 C0 w" L, l, q2 }
     姚发,天宝十二年登进士第。诗一首。% ^4 `4 P. W5 q6 [4 s! {+ v: A* E! j" A5 t
     姚系,宰相崇之曾孙,为门下典仪。《韦应物集》有《送姚系还河中诗》。或云河中人。诗十首。《唐才子传•姚系传》:“系,河中人。贞元元年进士,与韦应物同时。有诗名,工古调,善弹琴,好游名山,希踪谢、郭,终身不言禄,禄亦不及之也。与林栖谷隐之士往还酬酢,兴趣超然。弟伦,诗亦清丽,有集,并传。”
8 V. i; C/ h$ h- E" J! K* ]     姚伦,扬州大都督府参军。诗二首。8 I* K0 j) e- T# e
     姚向,长庆二年西川节度判官。诗二首。
" b  q9 M, ?( R! H     姚康,字汝谐,下邽人。登元和十五年进士第,试右武卫曹参军、剑南观察推官。大中时,终太子詹事。诗四首。
: N! i  D% T; G7 C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五百余首。" Z: y( O# z1 t, k- s
    《唐才子传•姚合传》:“合,陕州人,宰相崇之曾孙也。以诗闻。元和十一年,李逢吉知贡举,有夙好,因拔泥涂,郑解榜及第。历武功主簿,富平、万年尉。宝应中,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为金、杭二州刺史。后召人,拜刑户二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开成间,李商隐尉弘农,以活囚忤观察使孙简,将罢去,会合来代简,一见大喜,以风雅之契,即谕使还官,人雅服其义。后仕终秘书监。与贾岛同时,号‘姚、贾’,自成一法。岛难吟,有清冽之风;合易作,皆平澹之气。兴趣俱到,格调少殊。所谓方拙之奥,至巧存焉。盖多历下邑,官况萧条,山县荒凉,风景凋弊之间,最工模写也。性嗜酒爱花,颓然自放,人事生理,略不介意,有达人之大观。所为诗十卷,及选集王维、祖咏等一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序》称维等皆诗家射雕手也。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今并传焉。”0 v; Y$ O# v* ?0 k
     姚鹄,字居云,蜀人。登会昌三年进士第。诗一卷37首。《唐才子传•姚鹄传》:“鹄,字居云,会昌三年礼部尚书王起下进士。多出入当时好士公卿席幕,然吏才文价,俱不甚超。一名仅尔流播,亦多幸矣。诗一卷,今传。”' m% v- `  T/ w2 L
     姚岩杰,梁公崇裔孙,以诗酒放游江左。《象溪子》二十卷,今存诗一首。/ L. j. i  B# X& K* K2 @0 b' f
     姚月华,尝梦月坠妆台,觉而大悟,聪慧过人。少失母,随父寓扬子江,见邻舟书生杨达诗,命侍儿乞其稿。达立缀艳诗致情,自后屡相酬和。会其父有江右之行,踪迹遂绝。诗六首。
  K1 W! V" z+ y: k+ {姚揆,诗二首。
: l  I8 u# s7 u  K( u  k姚偓,诗一首。
2 v# O- D# l+ I# F2 W" \; ?姚嵘,诗一首。
3 B3 F' \; G  k& {5 r& K! n医学方面:5 e( W' S4 G1 P
    医学方面最为突出的当属姚僧垣姚最父子。2 u. y( P6 N9 D( @: P
    《隋书•经籍三•子经志》:“《姚大夫集验方》十二卷。”“《本草音义》三卷姚最。”
& B% S. k  o/ I! @5 r2 h0 B    《周书•艺术传•姚僧垣传》:“姚僧垣字法卫,吴兴武康人,吴太常信之八世孙也。曾祖郢,宋员外散骑常侍、五城侯。父菩提,梁高平令。尝婴疾历年,乃留心医药。梁武帝性又好之,每召菩提讨论方术,言多会意,由是颇礼之。僧垣幼通洽,居丧尽礼。年二十四,即传家业。梁武帝召入禁中,面加讨试。僧垣酬对无滞。梁武帝甚奇之……(大通)九年,还领殿中医师……十一年,转领太医正,加文德主帅、直阁将军……大象二年,除太医下大夫……及静帝嗣位,迁上开府仪同大将军。隋开皇初,进爵北绛郡公。三年卒,时年八十五。……僧垣医术高妙,为当世所推。前后效验,可不胜记。声誉既盛,远闻边服。至于诸蕃外域咸请托之。僧垣乃搜采奇异,参校征效者,为《集验方》十二卷,又撰《行记》三卷,行于世。”& [; h% J! K/ k& E, u# t9 k5 B
    《集验方》十二卷,到刘昫等人编撰《旧唐书》时,已成十卷。《旧唐书•经籍志下》:“《集验方》十卷姚僧垣撰。” : S  h3 A. L7 w
    《周书•艺术传•姚僧垣传》:“次子最,字士会,幼而聪敏,及长,博通经史,尤好著述。年十九,随僧垣入关……最幼在江左,迄于入关,未习医术。天和中,齐王宪奏高祖,遣最习之。……最于是始受家业。十许年中,略尽其妙。每有人造请,效验甚多。隋文帝践极,除太子门大夫……俄转蜀王秀友……秀后阴有异谋……最竟坐诛。时年六十七。论者义之。”
& m  M, Z: }" I+ E' V艺术方面:
) y1 |0 A) Y( j5 J) y    《旧唐书•音乐志三》:“《享龙池乐章》十首,第一章紫微令姚崇作也。”
6 `/ I0 ^6 A4 s$ L《隋书•高祖杨坚纪下》:“仍诏太常牛弘、通直散骑常侍许善心、秘书丞姚察、通直郎虞世基等议定作乐。”
% a3 P+ g: \$ d$ V0 C6 j' q9 C- E     经学礼仪刑法等方面:2 V+ `7 J4 ^3 t- e5 {3 H# F
《隋书•经籍三•子经志》:“梁姚信撰《士纬新书》十卷,又《姚氏新书》二卷,与《士纬》相似。”  
& H" N4 i" r6 F( z, \/ z《旧唐书•经籍志上》:《周易》“又十卷姚信注。”    6 ]' x1 U3 c2 W4 T
    《旧唐书•经籍志上》:“《四科传赞》四卷姚澹撰。” “《传国玺》十卷姚察撰。”“《明堂仪注》七卷姚璠等撰。” “《开元前格》十卷姚崇等撰。”“《式》二十卷姚崇等撰。” “《述行记》二卷姚最撰。”' _& `: c4 h) {3 U) d8 x1 j
    《旧唐书•经籍志下》:“《续文章始》一卷姚察撰。” * T% e  ]6 A/ ?8 y2 Z
《旧唐书•刑法志》:“《开元前格》十卷,姚崇等删定。”% s( ^+ R1 @8 k$ E
《旧唐书•宣宗本纪》:“太子詹事姚康献《帝王政纂》十卷。”
$ M* F% h9 {# t! S5 U2 p. _《隋书•经籍三•子经志》:“梁姚信撰《昕天论》一卷。”6 M% ~) j3 G; k5 I+ m& [
《宋书•天文志一》:“而吴太常姚信造《昕天论》曰:‘尝览《汉书》云:冬至日在牵牛,去极远。夏至日在东井,去极近。欲以推日之长短,信以太极处二十八宿之中央,虽有远近,不能相倍。’”) O. k$ j, Z; V( _
《隋书•天文志上》:“吴太常姚信,造《昕天论》云:‘人为灵虫,形最似天。今人颐前侈临胸,而项不能覆背。近取诸身,故知天之体,南低入地,北则偏高也。又冬至极低,而天运近南,故日去人远,而斗去人近,北天气至,故水寒也。夏至极起,而天运近北,而斗去人远,日去人近,南天气至,故蒸热也。极之高时,日行地中浅,故夜短。天去地高,故昼长也。极之低时,日行地中深,故夜长。天去地下,故昼短也。’”
' G" m4 R3 R6 P/ U' o$ w7 ?& H7 L    总之,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姚氏族人在各方面可以说是人才辈出,这与姚氏家训、家风、家传是分不开的。希望我们今人认真研究总结,以启迪后人,并发扬光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6 00: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