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3155|回复: 6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公之后族谱知多少?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23 21: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10-31 21:25 编辑 " z: S1 q7 h3 Z& m

) _7 f  {0 \4 r" \7 d

三公之后族谱知多少?

2012-10-23

三公指明代江西人良能、良德、良珊3兄弟,他们的后代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几省。活跃于姚网上的会员姚祖军、姚源盛和姚双全(又名源贵)、姚波和姚忠、姚良文(彩云之南)、姚源江姚桂湘等等,就是三公之后。

三公之后族谱有多少呢?

首先,从《中国家谱总目》收录的三公后族谱说起,讲讲三不斋主文章的缺点和错误。

我从《中国家谱总目》知三公之后族谱,起码有4部:湖南地区3部,四川1部。

先讲湖南地区三公之后族谱:

260-02010[湖南新晃]姚氏族谱 (清)姚霖纂修。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重华堂木活字本,存二册。书名据版心题。

    始祖良珊,明代人。始迁祖文献,字君赞,明代人。

    新晃档

260-02011[湖南新晃]姚氏族谱 (清)姚登高等纂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重华堂木活字本,存二册。存卷首。书名据版心、书名页题。

   先祖同上。

   湖南图

260-02012[湖南新晃]姚氏族谱 姚源浦等纂修。

1944年重华堂木活字本,一册。存卷首。书名据版心题。书名题帝宙谱牒。

    先祖同上。

    湖南图

由此可知,这是谱籍地湖南新晃始祖良珊的姚氏在不同时期修纂的3部族谱,即是同一姚族的族谱,修谱时间早的是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最晚的是1944年。我的这种看法已被四川蓬安柳滩乡安乐寺姚波所证实,见姚网《有关良珊公后族谱的负面信息》帖http://www.yaogens.cn/bbs/viewthread.php?tid=14987&page=10和《姚良能、姚良德、姚良珊)后裔签到》帖http://www.yaogens.cn/bbs/viewthread.php?tid=14526&highlight=。姚波,蓬安柳滩乡安乐寺人,是三公之一姚良能的后代,他在上列的帖中展示了远远早于1944年的道光年的三公后族谱以及其中的序、叙等。

(1)

我的《三公之后族谱知多少?》帖是分段发表,断断续续发表,为方便阅读,编个目录:
! q8 f% }; m6 Q! k      文(1),P1-1#
. l: \& B9 o- i5 \+ G            (2),P1-2#: N4 Z: s2 T& D$ ]9 K
            (3),P2-19#6 p+ @. `8 q" s3 `( D5 V
            (4),P4-36#
) S+ s. C0 d  t            (5),
) z% e) ~, l5 _2 w1 g            (6),                         (7),P3-30#或P5-43#           (8),P6-54#            (9),P?-## Z( q. |; v% ]+ L

9 i2 V  `, i% e! ?. x2 v8 j* \$ M& O2 m
      我发此帖的另一个目的,是请三公后宗亲,像四川姚波一样,晒晒自己手头的或你知道的族谱,这些族谱都是《中国家谱总目》“漏收”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22: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10-24 18:53 编辑
8 W$ ?* G% M) T' I/ {3 A; v
! B6 L( Z. l1 \+ g三不斋主在《湖南少数民族家谱的特征(下)》中指出:' a" \+ n) C# i& H8 r: z
    1、“新晃蒲氏、姚氏,今为侗族。1944年《姚氏族谱》以汉侍郎姚云为一世,居河南开封府祥符县,迁陕州硖石。十九世崇公,为唐相。三十五世文公,从元世祖平定江南,诏为袁、临、瑞三路总管。四十一世良珊,明永乐十四年(1416)奉旨拨民征天下殷实之家实辰州卫,由丰城县迁居沅州岩子坪,四十六世文献迁居晃县伞寨。”, i* q7 X7 j' s& {. d* ~: A
     新晃蒲氏以“朝秀正承启文廷”七字为派循环使用,湘西杨氏与新晃姚氏皆以“再政通光昌胜秀”(姚注:应是“再正通光昌胜秀”)七字为派循环使用,都是典型的少数民族特征。”
# k/ E$ `% S) }# `- h# r    2、“1944年新晃《姚氏族谱》世系前仅冠序二篇、传赞一篇。”7 Y9 @) Q! Q6 g- r' L; v5 l$ M
    3、“新晃侗族姚氏,1929年倡修族谱,1944年才得以完成。”/ x9 I1 b5 o& }" a9 f
                                (见姚网《有关良珊公后族谱的负面信息》帖)/ ?. k! u0 L; p# h
    三不斋主在这篇文章中论述湖南少数民族家谱的5个特征,前3个是:
4 r$ Y) I# @( l2 F- r, \" s9 A    1、攀附中原华胄,伪造始迁源流
6 e) A. Y3 `3 e, j5 t5 F. G; t    2、体例较为简略) D3 l' X, x9 h" H- z1 s) X
    3、首修年代较晚5 g; k2 ]$ L  n  k1 A
而前面所述新晃《姚氏族谱》的3种情况,正是他要论述这3个特征的论据!因此我将三不斋主的文章《湖南少数民族家谱的特征(下)》称之为“有关良珊公后族谱的负面信息”。) K' e% u5 d; j4 L
* i; ?, [5 X8 h6 a  m* l

3 U% z+ N/ Y" v& I* R9 I7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16: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10-28 17:17 编辑
/ }  b  w, p% ~: B. ]1 }- J+ h* p
回复 2# pszyyao 8 k8 s2 J1 f( \7 t/ O( g* d2 O- q& J

7 k- b  K2 V/ H9 R% N
0 {4 h" [4 x3 R+ w9 g) k3 B: m* w   

三不斋主在特征“1、攀附中原华胄,伪造始迁源流”小标题下,用了“论述1、”后,未加任何分析和评论。读者根本不晓得“新晃侗族姚氏”是怎样攀附中原华胄,伪造始迁源流”的,莫名其妙,有“含糊坑人”之嫌。

以我眼观,我的疑问是:

一世汉侍郎姚云是什么人?

十九世唐相姚崇,是三公的直系先祖吗?因为我读到不止一部三公后的族谱,在讲本支的世系源流时,既是姚崇后,又是姚思廉后。

三十五世文公,从元世祖平定江南,诏为袁、临、瑞三路总管。三十五世姚文,族谱是怎样记载的?正史或方志是怎样记载的?

我的这些疑问,因为不是本文主题,暂且不深谈。

三不斋主讲“特征3、首修年代较晚”时,以“新晃侗族姚氏”为例,说“1929年倡修族谱,1944年才得以完成。” 显然,三不斋主错了;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话错了。因为前面显示的《中国家谱总目》所收录的以姚良珊为一世的新晃姚氏族谱,既有1944年谱,也有光绪谱和道光谱;而且,姚良珊的兄长姚良能和姚良德的后代,例如四川蓬安姚波、云南昭通姚良文、湖北恩施姚源盛,等等,均能显示和证明:道光谱并不是三公后的首修谱,在明代已创修谱。

这是说,“新晃侗族姚氏”是三公后的一支派,他们首修(谱)年代并不晚,并不是1944年才首修。

以上只是从表面和直接的角度来说三不斋主的不是,应当从更大视野来认识这些问题。

- L# z; z9 q  _* B, `

, H0 H2 J# n& T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23: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姚闻闻
4 w! M5 v) c6 k- X6 f. \, f6 n: H& O, p9 m) R6 G8 ]/ A7 g

/ L& X$ N4 ~) t' T' \, s; L    我已注意到你的意见。我的文章未完。, ^8 N# h% Y- F* ]8 }% x
    我已有《答姚闻闻‘僧坦’之问》专帖给你。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20: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10-29 20:42 编辑
0 p7 e! C3 x& F; J, i! p0 {/ d+ C) D9 ]- l  }
回复 2# pszyyao
4 l5 H& _& Y- D6 c& Y/ _: [& v# R+ G  Y2 w
) j$ R6 w/ O2 e1 a9 z2 }# k9 a* ^
   

     三不斋主,《湖南少数民族家谱的特征(下)》——以上报道有误,应是:

三不斋主,《湖南少数民族家谱的特征》。

! I+ \4 ?( o# k: N' [& Q# @& @

实际上,《湖南少数民族家谱的特征》是发表在期刊《图书馆》上的一篇文章,如果寻根问底,则是:

    寻霖,南少数民族家谱的特征,图书馆,2006年第5期,P4951


& S3 g- `8 g; K& A# g+ Q1 m2 t    作者简介:寻霖,湖南图书馆家谱收藏中心(湖南长沙6 F1 }2 _6 t0 Z  t
410011),毕业于武汉大学。湖南
图书馆副研究馆员。2006年2月来稿。, s' W$ X9 j3 Y1 K1 G" R7 d
    我补充作者发表此文后的情况:湖南图书馆是《中国家谱总目》编写单位,后来编写《湖南氏族源流》一书,为此成立《湖南氏族源流》编纂委员会,主任张勇,付主任寻霖。寻霖是《湖南氏族源流》的著者之一;至于其中姚姓部分,谁是编者,因未读《湖南氏族源流》一书,则不得而知。6 N5 H5 \3 J5 S, O* |

% D, N$ i" S' i8 w

( E# S! l* t- l7 d8 i$ [
5 x; ~  V: [, A( `5 o% ]8 R& U

湖南图书馆作为全省家谱收藏最全、保护最善、利用最便的国家文化事业机构,其所藏家谱很大部分都是由全省各氏族所捐赠。由于时间的原因,凡2005年6月以后所入藏的家谱都未能及时收入《中国家谱总目》及本书中。同时由于篇幅限制,即使已入本书之氏族,其迁徙源流也多限于200字以内。因此凡未入本书,或已入但内容有误、不完备者,请速与本馆联系,以便补充修改。本馆地址:长沙市韶山北路169号,电话:0731-4174006。

    凡欲购《湖南氏族源流》一书者,请与湖南图书馆历史文献部联系。


" L& ]& |3 R) Z" b2 t( c  j$ Q" E9 |; J5 I" k; y( `* v

(7)


* b* b( u6 z, S0 e3 y+ r2 D9 Y, g/ i& m# i; {! u) o7 q

以上(7)修改为:

据说三不斋主可是真正的名人,湖南图书馆的专家,《湖南氏族源流》就是其著作。

经过检索可知:三不斋主的实名是寻霖,毕业于武汉大学,曾在湖南图书馆家谱收藏中心(湖南长沙410011)工作,湖南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编《湖南氏族源流》《湖南少数民族家谱的特征》是他发表在期刊《图书馆2006年第5期(P4951上的一篇文章(2006年2月来稿)。

三不斋主撰写《湖南少数民族家谱的特征》时(2006年2月前),《中国家谱总目》(2008年12月)未出版发行。湖南图书馆也是《中国家谱总目》编写单位之一;在编写总目之后,又编写了《湖南氏族源流》一书。其中姚姓部分,谁是编者,因未读《湖南氏族源流》一书,则不得而知。该书是这样描述新晃姚氏及其族谱的:

新晃姚氏

谱尊河南鼻祖云公,汉侍郎,为一世,居河南陕州硖石。二十五世尚忠徙江西瑞州新昌县,至四十二世,良删(一字珊),行三,始居江西瑞州新昌灵源,继迁南昌府丰城县滥泥湾,明永乐14年(1416)奉旨辰州卫,删公偕兄长能、德二公应诏来楚,卜居沅陵一都灰窑长坪。删公宣德8年(1433)复迁沅州岩子坪;能公析沅陵四都罗衣溪千龙坪,旋迁浦市江东沙堆角;德公仍居长坪。删裔四十六世文献,字君赞,明时迁晃县之伞寨,子再聘、再榜、再麟、再行,衍至七世有兄弟十二,分居于脚寨、沙坪寨、石柳坡、颜家寨、地东寨、蒲寨、丈溪、旧惆、扶罗寨、田家寨、禾滩等地。该族今为侗族。谱牒一修于河南陕州硖石,二修于江西瑞昌灵源,三修于湖南辰州浦市,乾隆末晃州四修,道光29年(1849)五修,光绪12年(1886)六修,1944年又修。原派:再正通光昌胜秀。(七字循环使用)新派:绍祖本源茂,敦伦瑞应长,彤廷隆选建,英哲定联芳。

我认为,可以将其中创修谱过程“谱牒一修于河南陕州硖石,二修于……,光绪12年(1886)六修,1944年又修”,视为是对三不斋主的“1944年首修”说法的修正。我敢于指出三不斋主的不是,有赖于《中国家谱总目》对湖南新晃姚氏族谱的报道;反过来说,三不斋主有这种错误,是那是未有总目可读。这是不是《中国家谱总目》的一个效用?


  ?5 x4 \: V* `$ S, }9 p# G8 j+ p# N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8 17: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三公之后族谱知多少?》帖是分段发表,断断续续发表,为方便阅读,编个目录:
2 k% \. a3 v' Z5 B" u      文(1),P1-1#
( F9 l7 M- S5 A; U0 U            (2),P1-2#
; s: G) [' `1 G8 t            (3),P2-19#
, K& p9 D7 I5 F" D7 F. y+ E; b4 k            (4),待续
2 t7 R! f3 y4 n0 r$ w9 o, @            (5),待续- ~$ ^0 \1 o' j' V! I  E) j8 V6 Z- A" n
            (6),P3-30#
. u+ U; `9 ?4 O1 ?" Z' j4 a% [/ T, f  q6 r" m
      我发此帖的另一个目的,是请三公后宗亲,像四川姚波一样,晒晒自己手头的或你知道的族谱,这些族谱都是《中国家谱总目》“漏收”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8 22: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pszyyao " w( R) n" Y( A! z) I! ~

5 y9 B3 j& T2 r6 K. C+ [' o0 m6 z& A
   

所谓大视野是指应将姚良珊及其后代放在姚良能、姚良德、姚良珊3位一家族、即三公系统中加以考虑和考察。

姚良珊3兄弟是汉族、不是侗族,姚良珊的后代姚文献(字君赞)是侗族吗?

姚文献生于正统五年(公元1440),原居沅州(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后避兵乱卜居晃州伞寨(新晃侗族自治县扶罗镇伞寨村)。族谱和民间传说(侗族歌谣《侗歌十二月》)都有姚文献、吴世万和杨天应3异姓兄弟,一道开发了伞寨村一带之说:

“唯有姚世泰之子姚文献,素与吴世万相契。万曾对献公献计及于子孙长远之谋,有将来人稠地窄之虑。文献云:吾亦虑及此事久矣!闻之沿溪而上,百里余,有深山荒野,尚未开辟,有缘得此,乃久远之图。二人决行,忽值杨天应前来,亦欲卜宅,因三人同行,跋践渴极,绝无泉水。杨将竹杆插地,清泉顿涌,喜出望外。姚、吴私语:今日雾开泉涌,莫非天应斯人,乃与结盟兄弟如何?于是三人结为异性兄弟,并规定三姓后代不通婚姻。及至伞寨,过河有鱼履起。公云:美哉!鱼者余也,子孙有余,富贵有余,字异音同,想此即象惟鱼矣, 惟矣之吉兆也。三人鼓掌大笑,于是选择此地居住。三人拟定以姚、杨、吴原字派合并,重新定派为:‘再正通光昌胜秀’,循环使用。”

另一方面,在姚、吴、杨结拜为异姓兄弟和使用“再政通光昌胜秀”(注: 应是“再正通光昌胜秀”)为派字之前,三公之后同修了族谱,姚文献的父辈(其父四十五世姚世泰)“世”字辈已定了三公之后同用的派字:

世文思志子,天永必通惟,正大賢明啟,榮華復(良宗)。

后来,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修宗祠时又续定了以下20字字派:

绍祖本源茂,敦伦景象昌,国朝隆上选,英秀定联芳。

直到现在,吴、杨二姓仍旧沿用这辈字,姚文献的后代曾用过“再正通光昌胜秀”,后来便不再用,又用回三公之后共同约定的派字,故新晃姚氏历代用过的辈字顺序或情况是:

(世文)再正通光昌胜秀,再正通光昌胜秀,华复(良宗),绍祖本源茂,敦伦景象昌,国朝隆尚选,英秀定联芳”(姚文献,四十六世文字辈;其父四十五世世字)

新晃侗族姚氏,确实有三不斋主所说的以“再政通光昌胜秀”七字为派循环使用的典型的少数民族特征。”却也有不是少数民族特征的汉族特征。对吧?

新晃侗族姚氏,还不止派字使用“既有少数民族特征又有汉族特征”,另一事实是,姚文献在新晃的后代,是什么时候成为侗族的?


, z6 o1 |1 @2 z/ J  f5 y# m: y8 o' k1 g; Q' t

(4)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9 15: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10-29 15:56 编辑 7 K' p& ?/ V  ?) ^# @& V
/ [: m8 P: ^/ f% [
回复 36# pszyyao
5 q# N2 `- y8 K

不知道明代时吴世万和杨天应是不是侗族,但我认为:文献是今新晃侗族姚氏始迁祖,但他本人却应是汉族,不会是侗族。说实在话,那时或者根本不存在要认汉族或侗族这回事,或者当时是以汉族为自豪或骄傲的事。

你看是不是挺有趣的?老大姚良能的后代,四川蓬安姚氏(包括姚波和台湾姚丕舜)是汉族,在湘西的姚祖军是侗族;老三姚良珊的后代,更具体更准确地讲,同是姚良珊-文献的后代,在湖南新晃的是侗族,而入川的则是汉族,网名彩云之南的云南昭通姚良文是汉族;在湖北恩施的姚双全(又名姚源贵)是土家族,不知道恩施的姚源盛,还有祖籍恩施来凤县的台湾人姚植,是汉族还是哪一少数民族呢?

姚植,姚植,原籍湖北来凤大河镇,良珊公后二十二世,现住台湾花莲市;去台已60年左右,1990年回乡省亲,“于民国八十三年(公元1994)甲戊暮秋”修来凤姚氏族谱。与姚云翔等合资印《来凤姚氏族谱》(大孝堂梓印),以“姚云翔姚瑜 姚璋同赠”的名义送来凤姚氏每户。姚植在这次修谱中还续定了240字的辈字。

三公之后或姚良珊-文献的后代,在大陆属不同民族,与人为的民族规定和政策有关,一家人,父子、兄弟分属不同民族也不足为奇,内中有利益和利害。


5 }3 T6 U  U0 Y" ?2 }7 _: n   三不斋主知道姚良珊-文献的后代有这样多民族?知道他们的民族演变吗?
/ K" ]* @% y8 V" P" i' f# Z+ {3 S6 M' P6 I, P, J

5 b, ]$ x# {) `/ V, m1 i8 f( D
/ S; B1 Q/ P: d$ T2 ?/ X' b& d    (5)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9 15: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szyyao
2 k; I  K" J0 Z+ ~0 c. e  Z
* ^" O( d4 B$ p% H$ C7 L
1 c% h  D) y7 Y4 r# |  b) B4 j    姚祖军是良能公后裔.特更正.
$ c+ U  S$ A( C6 ~% }1156824942 发表于 2012-10-29 15:35

% n/ D. }# g! `& o9 P: k/ D* }" G" ?

5 X: U" k: \* b    谢谢你的纠正。楼上已更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9 16: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10-29 16:48 编辑 , m/ C3 f9 I! h+ J% {

" D* I1 q: \3 ^) z. O2 |! R回复 29# 姚克保
$ D3 _+ T/ q: P; m, A  W) X7 S6 p  P  O$ A8 L0 x( S2 v
$ T  F! ?2 \; i/ A
   

以上,我对三不斋主关于新晃侗族姚氏及其族谱的的反评论,主要是:

3 k9 a; i* n- R- J2 c5 x* l  j
他评论
新晃侗族姚氏攀附中原华胄,伪造始迁源流”,欠事实、欠分析,不能令人信服。


5 E& n3 |! ]; S8 X6 H; I+ x; M8 @$ K他评论
新晃侗族姚氏族谱首修年代较晚,是1944年首修。这个评论与事实不符,新晃侗族姚氏首修时间,或者远早于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


7 h/ z# W( j  y: }他评论
新晃侗族姚氏使用“再政通光昌胜秀”七字为派循环使用具典型的少数民族特征”。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至于他评论新晃侗族姚氏族谱“体例较为简略”,“1944年新晃《姚氏族谱》世系前仅冠序二篇、传赞一篇。”我无话可说,因为从姚网读到三公后的族谱,只是零散的谱页,从《中国家谱总目》也只是4部三公后族谱的题录或文摘式报道,故不敢妄加评论。

重庆姚闻闻宗亲认为“清一代的三公谱,对此文的驳论尤显无力,不敢认同。以正史为参照物,看看谱内的矛盾文字,就知事实。不敢多言,不便多言。”江西南垣姚克保宗亲赞同闻闻的看法,说“姚闻闻在和我思考着同一个问题”。


4 q! r$ r( ]- r! u我早已指出某些三公谱世系源流有点乱,这是另一问题。三不斋主不是评论新晃侗族姚氏族谱的矛盾或乱,我也只是根据三公后谱指出三不斋主评论的不是而已。
) I, C8 R/ u" \& k4 O7 q: M( K. I" v& ?' m& [
0 H+ t) e; |4 u0 `
% v2 K/ G7 y1 L
$ m( {' v2 }8 g, q- s0 k
$ H, C4 _! t" b3 C/ v8 B' A

. X+ X& d) V* {" y" z1 b' m6 i6 r; p: H4 o: i$ d# |8 n

6 r2 X- Y' g& M+ }(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7-8 06: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