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姚姓是我刚懂事不久就知道的几个姓氏之一,除了我与姚家有着血缘关系之外,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钱家五姐弟都是外婆姚修贞带大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至今我们五姐弟之间还是保持着用外婆的口音(武汉话宜昌话的混合型)进行交流,就像妈妈从小上教会学校时跟着苏格兰老师学习,以致她一辈子说的英语都带着浓重的苏格兰口音一样。外婆从我出生后一直陪我度过了到幼年、少年、青年时期。她非常善良、和蔼可亲,印象中她从未发过脾气,对我们五姐弟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她对我们倾注最真挚和最朴实的爱,我们也非常爱她!外婆虽然离开我们42年了,可她平凡而伟大的形象令人难以忘怀!
小时候外婆煨的排骨藕汤、做的藕丸子、糯米丸子,在我们邻居中很有名气,做针线打毛衣,讲故事聊家常,也给我们讲了很多姚家的故事。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开始零距离接触到姚氏家族中的成员们。武汉的高明姨夫、杨英伟姐夫先后出差重庆,我和大姐钱琛到武汉旅游时见到了应培舅舅一家、应珍姨一家、易伏祥易祥燕表姐一家,1982年4月我在南京上海毕业实习期间去了应时舅舅家、叶臻表姐家、叶瑛表姐家,特别是1982年8月我大学毕业分配到武汉工作,加上之后的出差外出旅游,与姚家的亲戚们有了更多的接触,对他们有了更多的了解。
从汉口保华街保元里、民权路、三民路、一元路、卢沟桥路、花桥二路、万松园路,到武昌杨园、青山八大家、任家路、余家头、首义路,从镇江学府路到上海华山路、乌鲁木齐路、莘庄,从重庆长江路,到北京沙滩后街、师大北路;从大陆,到台湾、香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比利时等等的这些国家、地区、街道都有姚家人居住生活;从武汉电信局、冶金部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现中冶南方)、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商检局、武汉卫生防疫站、邮电部517厂、武汉教师进修学院、轻工业部武汉设计院(现中国轻工业武汉设计院),到镇江农机学院(现江苏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现陆军勤务学院)、上海五官科医院、江南造船厂、上海乐团、中央交响乐团、人民教育出版社、文物出版社、重庆医科大学、成都铁路局、广州师范学校、根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阿德雷德大学的等的国内外单位部门都能看到姚家成员们工作学习的身影。从姚必昌、姚必聪、姚修贞、姚应贤、姚应媛、姚应时、姚应培、姚应来、姚应珍、姚应五、姚应元、姚应农、姚秀琳、姚秀钰、姚秀华、姚昌资、姚昌当、姚昌玲、姚昌学、姚昌炯、姚昌韦、姚昌萍、姚昌莉、姚少峰、姚光夫……等等的姚姓成员,到孙子惟、叶德辉、孙全淳、孙全淑、孙全洁、孙全、孙全源、钱存普、黄佑、臻臻、瑛瑛、柏鸣、柏青、易伏祥、易祥燕、胡宗琦、许少斌、杨英伟、胡邦记、春春、安安、高光祖、高蔚云、钱琛、钱洪、钱珊、钱宪京、钱鸣、嘟嘟、咪咪、多嘉、多庆、存惠、双双、倍倍、高文、胡笳、许怡舟、杨艺、杨威….等等的非姚姓但与姚家有着血缘关系或姻亲关系的成员中,我们都能看到“姚家人”不管是教授、总工程师、医学专家、学术权威、指挥家、歌唱家、钢琴家、美国大学的终身教授、编审、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军官、董事长、总经理、厂长,还是普通职员、工人、学生、家庭妇女,大家都以不同的方式为人类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为姚氏家族增添光彩,姚氏家族中也留下了大家的人生轨迹。姚家人似乎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真诚、热情、聪明、善良、和蔼。
2019年年初出差北京看望三姨和三姨夫时,三姨给了我一张她手写的“姚家家谱”,按照“家谱”的脉络,我把妈妈爸爸以前保存的老照片、2011年在应诊姨家翻拍的老照片,以及陆续收集到的一些与姚家相关的照片整理了一下,做成了这个美篇,希望能用它来抛砖引玉,请大家都能为姚家平凡而伟大、坎坷而辉煌、跌宕奋进的百年家族史书写和补充一笔,激励后辈继承发扬光大!
![]()
三姨孙全洁手写的“姚家祖谱”作点补充:姚必聪妻冉桂英,长子姚应来,育两女一子:姚昌资(巳逝),姚昌当,姚昌玲〈武汉)。二子姚应时,妻陆行洁,女姚昌学,子姚昌炯。(江苏)。姚应培两女一子:姚昌莉,夫胡宗琦女胡笳(澳大利亚),姚昌韦(武汉),姚昌萍〈美国)。姚应元(武汉)妻熊国正(去世),二女一子:姚苇平,姚爱萍,姚俊萍(均在汉)。姚应全(镇江)单身。 ——高光祖2019-12-25
![]()
左起:姚应珍、姚应时、姚必聪、姚应来、姚应培。
三姨孙全洁为照片加注并讲述了照片背后的故事:“这张照片从左至右,最小的是姚应珍,左二是姚应时,中间是外婆的二哥姚必聪,左四是我的大表哥姚应来,左五是姚应培。这四个孩子都是我二舅姚必聪的四个儿女。应来是老大(我的大表哥),老二是应时,老三是应培(和我年龄相仿),老四(最左边的)叫应珍,是唯一的女儿。往下的还有应五,应元,应全二舅共有六个儿子,一个女儿。最小的三个男孩,因为抗战起,我家逃难去四川了,就不熟悉了。只知道不知是老五还是老六老七,日机轰炸肘,把他炸飞了好远,耳朵都震聋了,因此说活不清楚,老輩去世后,这个弟弟就一直跟二哥应时住,最近应时告诉我这个聋弟还在他家。” 三姨接着讲道:“二舅爹有二个二舅妈,这八个孩子都是后一个舅妈生的。因为二舅妈非常胖,没有生育能力。于是将丫环扶正,当时我们叫她奶妈,待二舅妈去世,我们才改口叫二舅妈。我们记事时主要是记得后来的二舅妈 。”
![]()
“这张照片,大人应是外婆的二哥姚必聪,右边男孩是长子姚应来,左边男孩是次子姚应时。”
![]()
听三姨讲故事。“这张三大三小的照片,中坐的是外婆的妹々,我只知道姨父姓易。后右一是姨妈的儿子易啟根。后左一是启根哥的妻子。前右立大女儿可能是易伏祥。前左一和启根的小女儿和儿子。”“这位三姨妈在武汉经营一剿丝厂,就是蚕丝加工做什么就不知道了。”——外婆的妹妹叫什么名字?“外婆妹妹名字不知道三姨妈还有一个女儿似乎是启根哥的姐姐,我们叫梅枝姐姐。我们小时候路过武汉时,梅枝姐好像还没出嫁。”
![]()
“再说多人大合照。二排中圆脸的就是二舅妈(原名菊花)。后排右二可能是长子姚应来 。解放初被定为反革命入獄。后右三是二儿子姚应时,中央大学机械系毕业后转到江苏大学任教。他…在北京工作的单位常派他出国出差,影响他无法恋爱结婚。可能因此改到江苏大学任教。经叶瑛介绍女朋友陸行洁,才得以恋爱结婚。小黛小时玩的大皮球就是他从苏联出差带回送小黛的。后右四是三儿子应培,在电信局工作,他对任一个汉字的电报编码非常熟悉(补充一点,过去打电报,把电文送电信局,电信局把汉字翻成数字才发出去。对方收到这些数字又回复成电文汉字。把它送给收报人。应培就是干这个事情不用查书;就知道这个数字代表哪个哪个汉字)。中排左三是应培的爱人麦凤鸣。有高血压病,做过手术。血压降了过了些时因血压低去世。第二排右二抱小孩的是四妹应珍,她的丈夫叫高明来过北京见过面。年轻时什么样,照片上认不出。中排左二大方脸是不是应长的妻子?因应长兄长期坐牢,妻儿都是反革命家属,孩子政审都受牵连,所以家人都受害,等到应长出獄时,妻儿都不要他。因此被三子应培受留,后又住进养老院。我去养老院看望他。几十年不见他很高兴,我们照了几张像,临别时送他500元,让她改善一下伙食。后来在养老院去世。其他年轻男女及孩子,我就不知道了。”
![]()
孙全淑、孙全清、孙全、孙全洁、孙全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摄于宜昌
![]()
外公、外婆与她的侄儿姚应时(左1)等合影
![]()
50年代摄于上海。前排左起:外婆的妹妹、外婆的大嫂、外婆、外婆的二嫂(姚应时的妈妈);后排左起:外婆大嫂的第5女儿、嘟嘟(外婆大嫂的外孙女)、大姨妈(叶臻、叶瑛的妈妈)。
![]()
![]()
![]()
![]()
![]()
![]()
![]()
![]()
姚应珍、高蔚芸、高明
![]()
“那张十几人的照片,后排左一应该是应五吧?我们小时候常到我家来玩的是应来,应时,应培、那时我们几个孩子在走廊里,斜靠墙的两大块木板里面过家家。那时我家的衣裳,是买好料子,请裁缝师付到家里做若天,做完了,就把这工作板靠墙立起来。我们小孩就喜欢在一起躲在里面过家家。应五可能跟我们年龄差多了,印象不深。”
![]()
汉口保华街鸟瞰。姚应培家汉口保华街保元里
![]()
姚应培、姚昌苇、姚昌萍、姚昌莉
![]()
![]()
![]()
![]()
![]()
姚应珍、高明
![]()
姚应珍、高明
![]()
姚应珍
![]()
姚应珍
![]()
高蔚芸、高光祖
![]()
姚昌莉、姚昌韦、姚昌萍、高光祖
![]()
“ 你妈妈和爸爸在1977年2月l日在我家住,2月2日我在医院生下了杨威,你妈和爸到医院看望了我们娘俩,给我们很大的鼓励和关怀,我很感动,至今难忘。如今杨威早巳长大成材,他前两年已经被调到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工作。他老婆也调到区教育局工作。他们在30岁都同时评上了高级职称。第二年又评上了市级学科带头人。他们现在都算是名师。所以都被调离学校、进了教育机关。”——易伏祥2020-02-03“ 这篇姚氏家谱做得太有意义了:家谱脉络清楚、住址详细、几代人照片确实太珍贵了,收集不容易,能保存这样完好,难得一见……只有有心人才搞得出来,不简单哪!另一方面,能把原始资料和现代网络技术相结合,家谱固定资料用文字串连,使它流动起来……比较直观好看,值得欣赏的佳作,如一代代像这样传承下去,功劳大大的[玫瑰][强],也有时代感[玫瑰]……!太完美了!点赞👍 奌赞👍 奌👍 [玫瑰][玫瑰][玫瑰][握手][握手][握手][OK][OK][OK][咖啡]”——易祥燕2020-02-02 “ 我记得你第一次去华师找罗柏儒阿姨时是我陪你去的吧!但我忘了具体是哪一年了?但我还记得找罗教授时还有一条线索是提到罗教授的先生也是华师物理系的老教授。具体名字也不记得了。钱呜你知道吗,我年轻时就有想当一个旅行家,摄影家的浪漫愿望。所以我也爱旅游。交朋结友。一般摄影。所以在上海姚家的亲人我也见过不少。我在叶瑛姐家住过。叶臻姐还陪我上街买礼品。双兄弟俩,多多姐弟俩都见过。还有五姨姚秀华家我也去过。在上海嘉定的姚应龙叔叔家也去过。当时比你见到的那就太少了。但远方和意外,真不知道谁先来。96我不幸肾衰竭,工作生活一切都改变了。我的单位一一武汉敎育学院不惜花巨资和精力挽救我的生命。当时正是国家教育经费很紧张之时。院党委开会研究一致认为我对当时正在建设和发展中的武汉教育学院是有贡献的。我当时的职务是行政处处长,主管基建,校产,医院、食堂等。由于我清正廉洁,两袖清风,拒收各类礼品礼金。为我院基建、维修节约大量资金。口碑极好。所以97年我换肾成功,以后的生活我就是与病魔作斗争的艰辛史了。易伏祥对我不离不弃关怀备至,体贴入微的照顾,我活到今天。据医生说这也算是个小奇跡了,据说与同时换肾的人基本上都走了。我非常感激相濡以沫的你祥祥姐姐。感激出钱救我性命的武汉教育学院党组织(现已合并为江汉大学)。感激这美好的社会。感激这美好的生活!我今年快到74岁了。你祥祥姐说再接再励,争取到80吧!但愿如此吧。又要吃饭了,现聊到此,下次再聊。随想随写,水平欠佳,请多包函。请代问高燕好!” ——杨英伟2020-02-04
![]()
今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正好也是我岳母大人吴莲英老人家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她老人家虽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普通劳动妇女。但在我心中却是一个勤劳勤奋正直善良的好母亲。她生前的许多好品质我至今难忘。与她老人家生活在一起的幸福快乐的日子也历历在目。今天在她老人家诞辰百周年的纪念日里、思绪万千,怀念无限。特写小诗几句,以示我们对她老人家的纪念。 岳母诞辰百周年、怀念之情涌心间,想起老人往日事,美好回忆现眼前。 勤劳勤俭是榜样,对待他人心善良。谁有困难她都邦,真是菩萨好心腸。 永远记住岳母恩,学习老人做好人。送人玫瑰手留香,优良品德永发扬。 如今生活大变样。她们遗憾没赶上。多给故人烧高香,愿她亨福在天堂。 杨英伟写于2020年三月八日清晨。
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舅妈集正直、善良、勤劳、朴实的美德于一身,平凡而伟大。记得那些年一到周末我常常会接到她老人家的电话“钱鸣,周日过来啊,我煨了排骨汤”,民权路87号的那间老屋有我难忘的记忆,普普通通的周末、美味的排骨汤让我感到浓浓的情、暖暖的意、深深的爱!愿老人家在天堂享福、安好!她老人家也会保佑我们大家平安度过这艰难的月岁!🙏🙏🙏 ——钱鸣2020-0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