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7130|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欢迎讨论:《南宋名臣姚宗之及其儿子——据说姚棻是其三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26 09:1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南宋名臣姚宗之及其儿子——据说姚棻是其三子》

2011-11-08


" l- Z5 ^: `/ O+ U

按:

萍乡姚道信于2011年国庆节前告知,姚楶还有弟姚棻,是萍乡姚家洲姚的先祖。然而,莆田谱和莆福韶溪天明姚公系的闽粤姚氏族谱,都只记载宋名臣姚宗之只有二子:长子姚榘,次子姚楶;没有三子姚棻的记载。宗之公曾修莆田谱,是福建莆田游洋人,出于舜系96世天明公后季房,是舜系103世,因此姚楶是舜系104世。

我经过考究,认为今萍乡姚家洲姚氏修谱者,未能让人信服他们的先祖姚棻是宗之公的第三子;便撰写《南宋名臣姚宗之及其儿子——据说姚棻是其三子》记述这件事和论述我的看法,也将文章分别发送给姚道信和《[2008年戊子]姚家洲姚氏族谱(六修)》倡修(主修)者重庆姚松湧,并讨论一番。这个问题辨而存之。

现公开发表《南宋名臣姚宗之及其儿子——据说姚棻是其三子》,用意如标题所示:欢迎讨论本文;欢迎讨论“姚棻是宗之公第三子”的叙述、论述和史料根据,更希望提供和补充史料和资料。

这是族谱和学术讨论,参与讨论者应当和必须对姚宗之儿子的宗族、族谱和修谱人持尊重态度。


0 X5 E4 j  m8 e, i9 K0 E+ ?

2 k9 J! Z  L/ l0 [# x; `

(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6 10:23:29 | 只看该作者
  x4 j6 D6 h  r. l

$ \8 o2 N6 ?5 U* v7 d, I宋 风节名臣姚宗之) A) h* E) A9 _2 N4 w8 @8 t
   姚宗之(?-?)字元仲,文贤里洋坂(今仙游度尾镇洋坂村)人。少时进家乡东山书院就读,以文学为郑厚所称许。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王十朋榜进士。初官授吉州(今江西吉安市)司户参军。乾道五年(1169),应诏回京,擢升国子学录,寻迁太常博士,兼权吏部郎官。请禁援例陈乞之弊,惟一遵成法,进将作少监。轮对,上言三事:一论“今日法令贵严而不贵宽,制度贵质而不贵文,任相贵远而不贵细谨,用将贵成功而不贵其无过,试人贵职事而不贵其空言,谋事贵十全而不贵其欲速”;二论“节度之官,祖宗未尝轻授,今之将帅,爵极欲满,一旦有事阃外,处高堂大厦者难于行阵驱弛,溺歌童舞女者难于士卒甘苦,愿陛下以奔走豪杰为用将之术,无极其爵而满其欲。”三论“国家方经略中原,泛使必时遣焉,用非其人,徒辱命耳。乞特置奉使一司,选择堪任者储之”。高宗称善再三。同僚闻其奏对语,赞其“议论剀切,有古争臣之风”。

  @3 n4 @0 p* ^, h$ I& V   宗之以亲老求外仕,遂提举福建路常平茶事,复改东浙。奉旨核实国家粮食储藏情况,发现一些库房多年封存不动,粮食变质尽毁,即上书奏请:“平籴广储,所以赈贫之,救水旱,以新易陈,实数常存,为荒政之备。”孝宗采纳其言,既保证国库储粮,又施利泽于民生。俟后,移江南西路提点刑狱。以母老请祠便养,未遂而母卒。宗之寻亦卒,年56岁。卒后入祀仙游乡贤祠。在兴化县通衢之里,以军器少监姚宗之为本路提举立“采绣坊”。. V) V7 P$ C1 X* T# L
   宗之刚方廉直,事亲孝,与人忠。适有戚进位枢筦,庆者盈门,宗之独未尝至。每语人云:“事唯公故明,唯勤故敏。”方崧卿称其言可为“莅官之范”。
2 O- _7 v/ Q6 t   有二子:姚榘,建州录事参军;姚楶,潮阳县尉。
( `( s+ j5 L3 q4 Q1 W
——来源:莆田姚氏十三进士简介 - 莆田文化网  http://www.ptwhw.com/?post=9243
# q% j- K" o8 n" o& Z! S/ U" l7 u5 F( n9 H) g2 O: U5 J, A

& P2 E, b- M* p# n/ ^) N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1-8-16 09:52:19 | 只看该作者
姚松湧 发表于 2012-7-29 17:53
! R. I" V# D8 I3 _. S& k5 f9 ?5 `姚长兴在世修谱时去福建桔里,把他们家谱也查了;而且复印回来,宗之公只有两个儿子,我到四川威远也查了; ...
& |8 P- b8 C* o3 |' J
江西萍乡姚松勇问姚恩健5 ^: s( \& J$ c3 [% w3 K, q8 H
    能否将"我们宗之公第三个儿子棻公"也编进姚恩健«姚氏源流福建卷»7 _0 G2 P: Q4 X- l9 w/ u$ r! f

6 ~! w2 S, c) f# E" E姚恩健宗亲:你编的姚氏源流福建卷,能否将我们宗之公第三个儿子棻公也编进去,历史遗留几百年的疑问能在我们这代人把它搞清楚,因时代的进步,信息发达了,通过近十几年来宗亲的活动的交流。我们让宗之公的第三个儿子忍祖归宗,让三兄弟在九泉之下有所团聚。0 X: h6 T8 e8 ?" M% H* ~8 x* U

6 e( x; e# @9 E! K' U- f" F关于棻公的家谱记载我这里都存有,光绪谱,民国谱。和近代谱。' g2 p8 R( T' N4 t0 L$ M, f$ L' ]
2 ?" Y/ M$ @7 c2 w& _
我们的先祖隆甫公的祠堂。: q1 {% m, L* U0 b, r! V+ Z1 p
3 z) g# l& G3 B) _) q5 {' @9 Z% y
宗之公三个儿子:分别是渠,栥,棻。
! G& X# A+ H* E- s; Q6 @" x6 {2 A) }) v  O9 X6 a! }  r" P
希望能在我们这代人把这问题搞清楚,也是我们的责任。3 q2 f, o# M2 x  M- k) O# b
& g5 E0 I4 l2 ^# f" e) x# d
我也主修过家谱,我们的原则是:前人有错,后人必纠。国家考古也是这样。我这里有根有据,有历史文字记载。
4 [. ^3 n4 c/ p6 h% X
$ a5 O5 T( \, Q晋江姚礼先 回复:
% S- a4 _1 ~. t& E% }( U@姚松勇 :已经将您的微信转发给姚恩健,若有回信息,会及时回复。
+ O: r7 Q7 s9 Y% n: B% c9 y6 e) s% g( P/ V* m& q
@道真姚思波 回复: @姚松勇 非常支持,不过深感责任重大,压力也大。
/ o8 U5 K( D, I: [  F$ f% o
/ {0 Y! e: L  P: N广州姚钟尧 2021-08-15集于中华舜姚文化论坛群% B- w6 N5 A+ r. N

( `9 s3 K9 j3 c$ R
% v) [$ T. Q( e早上好
# O. l( V- X" L$ B* O4 f: o7 ~+ s& Y4 p+ U! B
@黔道真姚思波 
; v% \, L: o2 d: q. ?  f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 c0 z( i. ^, h: B9 }& W  v& Q
你读过我的相关文章?
  v: M/ G6 m8 R5 G, K你读过姚网多年前的相关文章和讨论帖?
2 y* y8 i" D3 E# \9 d+ E# ]6 X
5 N3 p- Q6 f: k, t@辽大连-姚江南 & }, W9 S  D' }6 C; N
@粤潮阳姚标忠15816779444 
7 w# K. X% r3 D/ u# ?3 K/ |- s1 w0 k0 u
@姚尚明 
0 h8 z7 e) g  \  ~7 M& ?$ `% F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1-8-16 13:19:56 | 只看该作者
姚松湧 发表于 2012-7-29 18:02
, _: S8 j* o% f( u1 M) n至于后来修谱有很多错处我们也知道,戊子谱编辑时姚长兴到了平远,和礼另也对过家谱,为了更完善有的地方是 ...

4 j9 ]% C4 _# R. s8 E浏览一过,同意钟尧教授考辨。族谱受魏晋南北朝以来士大夫虚高门第丶不惜攀一龙附凤歪风影响,乱谱现象十分普遍,芬,棻,上汾下木,□夫擅改颖夫,等等,令人疑惑不解。我省姚氏族谱类此者,非鲜,其典型者,闽东有八亇文武状元,长乐姚坑将姚颖丶姚勉组缀入世系图,“黑衣宰相”姚广孝也成长乐人还随郑和二次下西洋。1993年后,还编入《福建省志》。福建省方志办副主任丶省文史馆长丶研究员卢美松主编《福建历代状元》编入外尚另为文鼓而吹之。故对族谱所记,亟需谨慎,不可全信,宜从史籍文献丶核实,并从历史逻辑角度取得自洽为是。- q- V; K0 @! k! W3 |
总之,我同意并欣赏钟尧教授分析考辨。福州姚恩健信草2021/8/16/上午* ?7 u% M. N# T6 Y#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5 23:09:54 | 只看该作者

4 A! ~% \$ ?+ C, s/ j1 U- J. F0 d$ l" }2 e5 n
@姚松勇 
" T9 T; `- A* e) T0 s: Z2 I
0 S$ Q9 n/ M( q' h闽粤两省韶溪派姚氏族谱,没有宗之公在宋代湖南做官的记载。# P4 ^( s* D0 p$ s, U; p
你说的是哪里 什么时候 谁 纂编的韶溪派姚氏族谱?
& T5 [7 ~4 m: `
# ~  ~8 A' |( G萍乡湘东姚家洲姚氏,在改革开放后 (2008年),姚松湧主修 姚长兴主编的姚氏族谱,其中记载的宗之公与莆田南宋风节名臣姚宗之差异太大太大,简直是两个人。
+ B5 n2 u) ]4 S7 P2 F% |  x# ~8 F1 R0 n3 }  W
广东潮阳姚、广东平远姚和福建莆田中沁姚不认姚长兴编写的姚宗之。因此,中沁姚姚春霖(今沁东村)主编的莆田姚氏族谱三卷(2016年,莆田市姓氏源流研究会姚氏委员会编)不提宗之公有什么第三子叫姚棻。
) c7 w; v, G+ E$ G: q/ j' D: L* H" P
@姚文辉雕塑-艺术提升环境价值 
0 w8 m" E/ c8 ]# ]; h@古歙(四川姚)姚士龙 $ m9 t/ x: l9 g/ b+ ]6 l5 k1 L$ o& ?

# `+ d; T$ K/ [% u' T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5 23:07:20 | 只看该作者

: e0 `3 S* ?. X; s1 Z" W% V: W% P% G
@古歙(四川姚)姚士龙 1 y3 Z8 _5 b. O' N; A3 _
      我于2011-11-08 撰写《南宋名臣姚宗之及其儿子——据说姚棻是其三子》,于2012-07-26在姚网公开发表,并欢迎讨论。
$ h" |; D2 H3 ]" [2 O+ F" u3 _) C, V@姚文辉雕塑-艺术提升环境价值 
" B; u- q" l, ]" u" Z* h, R% M2 {- `  m9 T/ \
2 \0 T. {. {8 o# u
8 Q3 l! r8 v# K) E7 a) ?( ?
@古歙(四川姚)姚士龙 
% N6 y( I; ~8 D% [5 A5 q+ O   “闽粤两省韶溪天明公裔(历代)姚氏族谱载:南宋风节名臣姚宗之有二个儿子歷代二字重要”
* ~* ?8 U) }+ m8 J- R$ Y    特意用了“历代”2字,谢谢你读出来。具体说来是明、清、民国和当代。
/ c1 s. }! T7 N5 m; q  ^    在明清的族谱中,提及莆田姚氏族谱始于南宋宗之公纂编。! @8 `/ W' Q3 w( Q
@姚文辉雕塑-艺术提升环境价值 2 t* e  t- D! M" Z+ ?! s
" h! x  N7 ]9 U7 c6 \
" U* j" A2 L8 n1 z/ h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09:15: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7-26 10:01 编辑
9 s$ ~8 o( n1 v5 l7 w- w  \$ h  M- n  G+ {& E
南宋名臣姚宗之及其儿子 ——据说姚棻是其三子$ i& c( s7 L/ \: X

9 I% K8 I' m5 d; _; c- ^$ X0 ]                    2011-11-08( e& p' B$ f( T8 n' P4 t

/ ]  q/ h# d" p. U% C* g# g# [1 H
$ K: }$ {' L/ t' Z      笔者出自广东潮阳姚氏。潮阳姚氏始祖是南宋卜居潮阳江南古埕(今汕头市潮南区井都镇古埕村)的姚孚公,字绵光,号宣教;其父姚琳,其祖姚楶;来自福建兴化军游洋。而姚楶就是南宋“诤臣贤官”姚宗之的次子,他们是潮阳姚氏的直系先祖,而姚楶是直接开潮阳古埕姚族之基的上始祖。本文介绍宗之公及其儿子们,也质询宗之公有“三子棻”的来源。" `  O1 `& @- j

1 R0 k# b6 \8 }# A) g(2)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09:20:28 | 只看该作者
一、父姚宗之
1 A! I2 c+ @$ U- b8 H3 s. O: ^    姚宗之是南宋名臣,是中华姚氏历史名人。笔者主要根据莆田中沁大孝祠姚氏族谱以及《八闽通志》和其他方志、《历代名人辞典》对姚宗之及其儿子的记载,编成下列的姚宗之传,以图对姚宗之有比较全面和详细的认识。
6 }! k3 S  O% S/ R+ g' p    姚宗之,字元仲,兴化军游洋(今莆田市仙游县游洋;宋太平兴国年建兴化军,下辖兴化、莆田、仙游三县,军治先置于游洋,后迁莆田)人,南宋名臣。朝宝公之子,属莆福韶溪派天明姚公季房,舜系103世。
9 E4 M) h0 V- G' b公神清体厚,孝悌成性。早岁以文学为史学家郑厚所称许,学富五车,笔扫千言,旁观者往往叹服。同郡叶颙(宋故尚书左仆射兼枢密使,即左丞相)深器重之,妻以次女。登绍兴二十七年(公元1157)丁酉科状元王十朋榜,进士及第。初授吉州(今吉安)司户参军。诸司知其才,优章论荐。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擢国子监学录,时孝宗锐意恢复失地,论对,姚宗之言:“大将而下有偏裨,岂无人才可膺主帅之任?宜遴选超擢,如古人拔萃为将。”宋孝宗曰:“苟得人才,不拘等级。卿言是也。”
$ Y) e" U4 O" l0 S+ H) e  g0 b    稍迁太常寺博士兼吏部侍郎,请禁授例陈乞之弊,一遵祖宗旧法。进将作少监,论对,因言三事:一论法令贵严;二论节使之官,祖宗未尝轻缓;三论国家方经。孝宗称善再三。张栻尝称其议论剀切,有古诤臣风。人谓其“职提举则政理饬,知制诰则贤才兴”。2 ~, k) H8 ^8 Y
     寻以亲老求外,除提举福建路常平茶事,复改浙东。尝承诏核实常平米,因言平籴广储,所以赈贫乏,救水旱,以新易陈,实数常存,为荒政之备。孝宗可其奏。
' F$ G  K5 X* Q9 D) G. U( {; Z     移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复以母老,请辞便养。不久太恭人卒,公也继即逝,享年56岁。徽猷林笛有诗挽云:" r( I. [' V8 c
一时三士出游洋,同入清朝鸳鹭行。
! \; s7 j# ~1 P: X, D: t曾叹直言张右史,早推文价郑湘乡(郑厚所居地名)。
0 b; h5 L- p8 [8 Y毋名九十色敷腴,生尽欢荣没与俱。
) V0 w' v1 t( E  e名誉已彰官未遂,岂因哀毁似君谟。
- L, h  N6 f5 ^8 g, c- W8 S    公方刚廉直,事亲孝,兴人忠,每语人云:“事唯公故明;唯勤故敏”。转运使方菘卿称其言可以为“莅官之范”。宋帝御笔书“綵繍”二字,钦赐坊表和对联“宋室名臣第  虞廷孝子家” 嘉奖(莆田姚氏族谱至今保留“綵繍”二字真迹)。公受封莆田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封朝奉郎,赐绯鱼袋。
. x* N( ?& M9 s! b+ y    公谥文恪,钦赐祭葬在韶溪山下东山。绍熙间诏追封上柱国,入祀名宦祠和乡贤祠。裔孙建名臣祖祠,曾有少保山斋郑岳书二祠联:) v5 t8 G# W  w, y5 A+ `
綵繍赐坊传宋室;名贤崇祀重南邦。
3 U: w* ^; Y/ x9 V0 W自有家有庙 世笃忠贞 溪日山风精爽在;今文子文孙 践修礼物 秋霜春露孝思长
- ?; T, m3 l: ^2 n    配妣古溂叶氏太硕人。传世子二:榘公,楶公。
+ Y; I0 ]' Q# C8 |4 g    宗之公,莆田姚氏族谱有世系行实和传,在《八闽通志》和省府邑志有传,入历次《历代名人辞典》,是莆田人至今仍在称颂的“诤臣贤官”。9 ]+ N. c6 P- C9 s- x

( @9 u) b$ ~9 l! {+ a% f$ T0 Y+ u7 a8 H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09:22: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7-28 14:42 编辑 / P6 U) ]2 [( }  W* J" K5 A9 c
  p4 f, M3 g# Z$ N( v. y0 A
二、长子姚榘和次子姚楶" D8 k, j3 E' o7 Y6 l, x6 f
      由于笔者是潮阳姚,并且知道姚楶公是我潮阳姚氏上始祖,因此便比较关注宗之公及其儿子和相关族谱。已知道:福建和广东等地姚氏族谱,只要是姚榘和姚楶公后的族谱,无论旧存谱还是新修谱,都有姚宗之-姚榘/楶的记载或行实,都是记姚宗之有两个儿子:榘公和楶公。此外,广东增城周边各县众多姚氏,几乎都是宋入粤姚宗辅和姚宗卿两公的裔孙,也是福建莆福韶溪派天明姚公仲房后代。这些姚氏族谱,诸如莆田姚氏族谱、平远姚氏诸族谱、增城宗卿姚公和宗辅姚公诸族谱,都有相同样的记载,即姚宗之只有两个儿子:姚榘和姚楶,未见有第三个儿子之说。即使湖南醴东姚氏俊能堂族谱,也是相同的记载,见图1;在[中华姚氏宗亲网-姚论坛 » 姚氏历代人物 »]《姚宗之》帖中,来自广东、江西、湖南、广西等各地姚氏族谱有关姚宗之及其儿子的世系谱页,也可见上述同样的记载。2 R6 X6 z2 |3 d3 g: N, k
+ T2 Y5 r* o0 U, m9 q# j

) t: K$ i0 ~( t, u' B               图1  [湖南]醴东(俊能堂)姚氏族谱页(图1略)      左下角只见“宗之”及其“子二榘、楶”,未见“棻”, M5 x9 e9 P- V0 m( M: h

  y. X! Q. B# L
) x3 E. d# C' I6 x) U6 U* k8 y      下面借助莆田姚氏族谱世系行实介绍姚宗之及其长子姚榘和次子姚楶。
" h  F6 W8 X: t- r/ o      先讲赐进士第、吏部郎官、制诰同勾当三班院、提点江南西道刑狱、赐绯鱼袋的宗之公:
" W6 v* I7 L& \7 }9 l     【103世  姚宗之】公讳宗之,字元仲,朝宝公之子。神清体厚,孝悌性成。职提举则政理饬,知制诰则贤才兴。学富五车,笔扫千言,旁观者往往叹服。登绍兴二十七年丁酉(1157)(登)状元王十朋榜,进士(及)第。官朝奉大夫、吏部尚书郎、知勾当三院、提点江南西道,莆田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前授军器少监、福建提举常平茶事、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朝奉郎、赐绯鱼袋。谥文恪,钦赐祭葬在韶溪山下东山,近西北林宅兜郡(姚钟尧注:应删除此“郡”字,见明代进士、朝列大夫、裔孙姚永所撰《唐奉礼郎天明公原始考》)。绍熙间诏追封上柱国,祀名宦乡贤。配妣古溂(应为古濑,今莆田市仙游县大济镇古濑村)叶氏(宋故尚书左仆射兼枢密使叶颙次女)太硕人。传世子二:榘公,楶公。    (莆田姚氏旧谱P251)( h* T" {% x& B5 x2 F+ T/ S
     上面的行实记载:只有“配妣古濑叶氏太硕人”,与《八闽通志》所记“同郡叶颙妻以女”(叶是古濑人)相符,没有记载其他配偶;只有两个儿子姚榘和姚楶,没记载其他儿子。
2 r$ c/ J, _( s  ^/ O/ g     次看赐进士官、从政郎、建州录事参军姚榘公的行实:2 b* {1 R' A. L# E  t# n
    【104世  姚榘】公讳榘,字循夫。宗之公长子,天明公之九世孙也。宋隆兴元年癸未登状元木待问榜,进士第。官从政郎、建州录事参军。淳熙间孝宗屡召入馆,度不能尽其用,三疏乞免,辞甚恳。疑又言时政利弊以忤旨,贬南康军。既上追悔其言,寻改从政郎、建州录事参军。及其拂袖归田益穷辞。奥记太君林氏封太淑夫人。合葬本里囊山西泻溪澄塘之北一百六十五步,坐卯向酉,时人呼曰都军姚公之墓。迁居中沁(今莆田市涵江区国欢镇中沁村)。传世子一,德裕。(《莆田中沁姚氏旧谱》P253)
; n% t: p: ~7 L; F& p. N      族谱记载姚榘由兴化游洋“迁居(莆田)中沁”,后被奉为莆田沁园中沁派姚氏始祖。据说由冲沁迁居莆田、仙游各村开族共有40多村,总人口4万5千余人。
7 j- b6 Y3 A' C      姚德裕的儿子、即姚榘公的孙子[宋]姚念一(字景清)仕为广东梅州驿丞,时值宋末变乱,乃弃官归隐,立籍於梅州之均田,承甸韩莆、义化、龟浆、万安等都(今平远县大拓超竹等地),垦荒耕种,聚族於斯。平远姚氏自明代至今是平远第一大姓望族,奉景清念一公为始祖,衍藩分布于今广东、江西、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6省(区)各地,人口众多,例如参加今年姚氏历史文化研讨会(2011年10月  萍乡)的平远姚全国各地宗亲代表有38人之多。
# \- D2 k  \8 f# g$ }; R, ]' R      最后,读读乡贡士、迪功郎潮阳尉姚楶公的行状:6 K+ u& G5 Q! h8 T, k* V' s2 x/ o3 k4 K
     【104世  姚楶】公讳楶,字□夫。颖敏通达,与兄榘公读书未嘗有輙。父宗之公甚钟爱之,嘗勉诸子侄云:“吾家以忠孝为世德,诗书为世业,尔辈务宜肖先德光来学,庶几无愧。”孝宗间以乡贡士夜里选,奉旨补用迪功郎、广东潮阳尉。政绩廉明,士民爱慕。秩满言归,潮之老幼卧辙以留,有若父母而不忍离。当事以公贤且才,虽职微吏小而锁鈅各门非公不可。时漳南沟变,路途有惊,因就居于邑之西焉。传世子一,琳。    (《莆田中沁姚氏旧谱》P255)
  p5 p/ M$ w4 m5 J$ C      《潮阳姓氏丛谈》(P101)也记载,“入闽姚氏始祖[唐]姚天明的10代裔孙姚楶以乡贡士授广东潮阳尉,任满时因淳熙八年(1181年)沈师起事,攻打汀、漳等地,路途有惊,暂居县城城西,事后才回故里。其子姚琳携其孙姚孚卜居江南古埕里(今属井都镇)。晚年姚琳亦回故里,留姚孚于古埕”因为这个缘故,在古埕姚(即潮阳姚氏)创修族谱时,曾尊姚琳为始祖,陈季芳谱序说“(天明裔孙)琳徙潮阳家古埕,潮阳有姚自琳兴孚始也。”到了明万历已丑年(1589年)间,即12世姚东阳编纂族谱时,始奉姚孚(号宣教)公为始祖,这就是谱中所说的“旧谱以琳公为一世祖,公暮年回闽,今断以宣教公为始祖,著为一世”。因此,姚楶是上始祖,没有姚楶到潮阳任县尉,便不会藩衍古埕姚(潮阳姚)。( Z0 q1 c& L1 h7 _& Q9 e
      今天,潮阳姚氏发祥地古埕已成为有近3万人口的姚姓村,古埕姚也扩散和分布到浦东(邻近古埕的和丰村)、县城、海门、小南塘、河溪等潮阳各地,惠来、普宁、汕头等潮阳周边各县市和海外,总人口约十几万。自明成化年直到现在,潮阳姚氏一直是潮阳大姓望族,人才辈出。最近,潮阳姚氏大宗祠[或称(潮汕)海内外姚氏大宗祠]暨明潮阳姚氏三君子(姚琛、姚瑷和姚绍)墓正式挂牌为汕头市文保单位。潮阳姚氏概况可见笔者另一文章《潮阳姚氏概况》,不赘述。
- _% P2 U  z8 g  R' A
7 }6 a5 J+ s+ n
+ n9 u4 D4 L( e(4)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09:25:12 | 只看该作者
三、“宗之公三子姚棻”  l+ d% f; ^' c1 h9 ]! E* f" D
笔者以前只知道南宋名臣姚宗之只有两个儿子:长子姚榘,次子姚楶。到了今年6月,萍乡姚道信告诉我,姚宗之还有第三个儿子姚芬,如果到萍乡可读到这个记载的旧族谱。我将信将疑,因此在作为《姚氏历史文化研讨会(萍乡,2011)》征文的《潮阳姚氏概况》一文中,有“暂按姚道信说法,宋名臣姚宗之有子三:长子姚榘,次子姚楶,三子姚棻。”
* R: }0 }5 O! [3 A5 m& ?- n3 ?: A在我所见到的今人书写的关于我潮上始祖姚楶的文字中,官方或民间的、文人或平民的、本族或族外的,都将“姚楶”错写成“姚粢”。因此,经过查证,特意撰写《为潮阳始祖姚孚之祖父姚楶正名》一文。姚道信说的是“三子姚芬”,而我却自作主张改为“三子姚棻”。1 C! T: i1 A+ s+ ?3 k
今年10月到萍乡开研讨会时,在姚道信的引荐下见到萍乡姚家洲族人姚松勇,找他读有关姚棻公的旧谱。因为旧谱不在姚松勇手中,当时未能读到(迄今也未读到)。而姚松勇慨然赠我新修的《(2008年岁次戊子)江西萍乡姚家洲姚氏族谱》全套16卷(册),同时拍摄了《(1998年岁次戊寅)萍乡湘东姚氏族谱》(即是1998年修的姚家洲姚氏族谱)几页宗之公及其儿子的行实。也就是说,在1998年和2008年之间,姚家洲姚氏10年修了两次族谱,简称为戊寅谱和戊子谱,两次修谱的主编者都是姚长兴。
; m& W8 X4 {) [( N2 S0 e% n在姚家洲两次新谱中,同是指宗之公第三子,其名却有3种:芬,棻,*。*表示一个无法打字的特定字,即上“汾”下“木”,《新华字典》、《潮汕字典》、《康熙字典》和几个字库均未收录此字,比《康熙字典》受字更多更全的《汉语大辞典》也查不到此字。因此,本文只好用“*”或“*(即上“汾”下“木”)”代表这个字和宗之公第三子的一种名。棻,《新华字典》和《潮汕字典》未收录此字,而《康熙字典》和搜狗字库有此字;《康熙字典》P535注明:字音[广韵]符分切音焚,字义香木。中国人比较重视姓名,有句话叫“行不改姓,坐不改名”,宗之公第三子的名字究竟是哪个字:是芬,或是棻,还是*?
" t3 s. Q$ k& }% B% d2 ~! a为了认识和讨论问题,只好原原本本照录姚家洲戊子谱和戊寅谱中宗之公等的世系行实于下。9 \# o6 y, ^( P4 s& B5 y% N( d. @

: @7 N2 e  w% Y以下4则录自戊子谱: 7 C; Z! r/ q0 j# K' [' v
【第一百零三代  朝宝之子  宗之】 江南西路提刑副使名臣  子三渠、粢、芬以上莆福韶溪派    (《(1998年)姚家洲姚氏族谱》历代源流齿录  一一一)1 c' k/ k' L: `" A! K, q! h6 H5 r
【第一百零四代  宗长子  榘】宋参军徙中沁是为中沁始祖    (见《(1998年)萍乡湘东姚氏族谱》历代源流齿录  一一二)
0 {0 A3 c$ \; ]【第一百零四代  宗次子  粢】宋县御随其孙孚家于潮阳是为潮阳始祖  子一淋韶溪潮阳分派    (见《(1998年)萍乡湘东姚氏族谱》历代源流齿录  一一二)
- N/ f  I% ^7 W, X4 ]( [1 I【第一百零四代  宗三子  芬】公徙湖南常德府  子四徳峻德潜德德温德恭    (见《(1998年)萍乡湘东姚氏族谱》历代源流齿录  一一二); q! \( C/ V! N/ W6 s! ]3 X

% s1 q2 B3 Y7 ]以下4则录自戊寅谱:
+ @8 ~8 O2 a9 _( f2 K& ?% B/ w【第一0三代  朝实之子  宗之】宗之:字元仲。闽莆福清韶溪派天明公之八世孙。朝宝之子,居莆田府仙游县洲洋。宗之公神清敦厚孝悌成职提举则政理饬知制,诰则贤才,学富,五车。笔扫千言,旁观者往往叹服登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丁丑元年一一五七年状元,王十朋榜进士第,官朝奉大夫吏部尚书郎知制诰三院提点江南西道,莆田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前授军器少监,福建提举平章事,吉州司户参军朝奉郎赐鲱鱼袋谥文恪钦赐祭葬韶溪山。配邱氏儒(孺)人,继配陈氏,葬于韶溪山二渡二穴左过渡之公,右一穴冢二姚氏合冢,墓界名屋温家祠,左有安仁寺,宗之公宗庙。公重修谱流起九十六代至一0六代姚氏宗图。传世子三:榘、栥、*(即上“汾”下“木”)。    (《2008年姚家洲姚氏族谱》卷二P102)4 M- `7 f. T- F. {7 |. _  g
【第一0四代  宗之长子  榘公】榘公:字循夫。系闽福建福清韶溪始祖天明公之九世裔孙。宋隆兴元年癸未(公元一一六三年)登状元待问榜进士第从政郎建州录事参军,淳熙间孝宗屡召入馆度不能尽其用,三流乞辞甚?疑又言时政利弊以忤旨贬南康军,既上追悔其言寻改从政郎建州录事参军拂袖归田。益穷辞兴记太君林氏,太淑夫人葬本里襄山西泻溪澄壙一百六十五步卯山酉向,时呼曰督军姚公之墓,是迁居中沁后入广东梅州承甸于均田立籍为平远始祖,盖平为程乡之分设,承甸韩莆宁化县中沁祖归洁万安等为粮未甲郡。公豁达有大志,奇谋深远。子一:得裕。  (《2008年姚家洲姚氏族谱》卷二P111)  L' _( o' j# U6 F+ u* h# B. E- u
【第一0四代  宗之次子  栥(楶)公】栥(楶)公:字颖(?)夫。公敏通达读书未嘗有辄。父宗之公甚爱子(之)。嘗勉诸子裔,家以忠孝为世德,诗书为世业,孝宗年间,以乡贡士选奉旨补用迪功郎,广东潮阳尉政绩廉明,士明(民)爱慕。秋(秩)满言归潮,老幼举卧辙以留有若父母而不忍熟(离)当事,以公贤且方(才),虽职徽史(微吏)而锁轮(鈅)各门非公不可,时漳南沟变路途有敬(惊),因就居于邑之西焉。配偶失考。传世子一。    (《2008年姚家洲姚氏族谱》卷二P112)
. Q- Y2 Z% O1 `& N【第一0四代  宗之三子  *公】*公:字尔夫,公诗书熟嘗未勉,宗之公甚重子裔为世德诗书为亡(世)业于尔辈。宋朝随父入湘江南西路湖广武陵,从兄榘业,承甸武陵龙阳(今汉寿)县洞庭西邑为粮末甲郡之屯粮军籍仕。为迁徙龙阳世居之始祖,后建祠吴兴郡全贤堂,以孝至宗祖之悌也,配妣氏儒(孺)人,卒墓葬旧谱失无详。传世子四。  子四:德峻、德潜、德温、德恭。    (《2008年姚家洲姚氏族谱》卷二P112)
- M1 }& I, F+ {$ d* @: e
# Y4 `& t% J7 t" j# [3 q有人读了上列谱文后评论:“有不少错舛,而句读标点错处更多。大致能看出是后世抄录前代谱文,并有所增添”。我也有同感,我问自己:“如果事前未读莆田中沁谱姚宗之诸公行实等,你能读懂这些谱文吗?”( k! j) X9 z" M9 x. A) M- j; O% l5 J
对姚宗之诸公的记载,用莆田谱与这些行实对照读,并将肯定有错的、或疑有错的、或读不通的,都用斜体兼粗体表示在上面;确认可纠正的,则在其旁用圆括号内的小号字注明。有的错谬不能用这种形式表示,则留于下面讨论。
/ D1 q: W! B- y0 e( Z( x7 v同一个人的记述,为什么两次谱大不相同呢?戊子谱何其简单,而戊寅谱却变得多且异常。戊子谱的记述来自哪里的族谱?是安福忠毅堂姚氏族谱吗?戊寅谱的记述的依据是什么?是抄录哪里的族谱还是修谱者自编自造的?
! b9 p9 c* C# a" i/ y戊子谱的记述很简单,错谬率却不低,仅以人物“姚楶”条为例:
9 y# S2 l' ?5 [0 D(戊子谱)【第一百零四代  宗次子  粢】宋县御随其孙孚家于潮阳是为潮阳始祖  子一淋
2 {7 e( j2 s& G2 `. v就历史事实和上列语意改写如下,纠正之处和之意用楷体兼粗体表示:  P& x+ Q6 g* Z( e* y" T# j/ G
【第一百零四代  宗之次子 楶】宋潮阳县尉,携子琳赴任,任期满返闽。留其子和孙家于潮阳,后琳也返莆田,孚为潮阳始祖。  子一琳。
/ Q* r. a2 ~# p8 n6 u: T0 v$ a( Y由戊子谱和戊寅谱姚宗之等4公的谱文引起的疑惑留待下节讨论,下面简述“宗之三子姚*公”部分裔孙今况(据萍乡里善姚道信来信和姚家洲戊寅谱)。
  z+ {0 ~! }3 ]) m2 T, P萍乡市湘东区姚家洲姚氏,是姚*公的后代,始祖凤、凰二公于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2)从安福来到姚家洲,是为迁萍始祖;至今已有500余年,凤凰二公之后裔已遍布萍乡各县区,在重庆办“新公和实业有限公司”的姚松勇出是族。而姚家洲姚氏先祖可追溯到江西安福隆甫公(舜系一百零八世),凤、凰二公是隆甫公的七世孙,隆甫公是“宗之三子姚*公”的玄孙,或者说,姚*公是隆甫公的高祖。萍乡里善姚道信和姚家洲戊寅谱对于姚*公的萍乡裔孙今况有所描述:7 n7 t9 X& @! y
我们的先祖隆甫公(舜系一百零八世),任吉州仓使并定居江西安福。元朝至正乙末年(公元一三五五年)时,因农民起义而致安福县城骚乱,隆甫公之子正叔公率领一家三十余人,为保卫地方而献身,得到当地官府和群众的赞扬。到明初,公议论功入萍乡贤祠,后来皇上下诏入祀忠毅祠。为了纪念先祖正叔公的感人事迹和功劳,安福的族人就定下堂号为“忠毅堂”。2 u! }1 p3 ?, V
凤凰二公迁入萍乡姚家洲后,清末民初以来、曾建造过九所祠堂,遗憾的是九所祠堂无一幸存,因而何时因什么缘故而定为文明堂尚未找到可靠的记载,只是现存的光绪丁丑及壬戌的族谱卷心印有“文明堂”字样,该堂号的缘起还有待以后继续查考。3 k% |( e. i& T, c. Y! N. n
自明朝以来姚姓即为萍乡望族。姚姓人在萍乡分布广且散,集聚地倒不少,因姚姓人口聚居而冠以姚字的地名至少有13处,凤凰二公迁入之地湘东新村即被冠名姚家洲。民国初年修建湘赣铁路至今,“姚家洲站”即为湘赣线上的一个重要车站,沿线闻名遐迩。尤其清朝以来,我们的祖先乐善好施,为当地做了不少公益事业,诸如姚家洲姚姓修浮桥、架淮安桥、建造收养弃婴的育婴堂之类的一些善举,德被乡邻,姚家洲之美誉不仅传遍整个萍乡,且在周围的醴陵、浏阳、万载、宜春等邻近县市也都家喻户晓。因而我族中人迁往各处皆受欢迎,在萍乡市内散布。
8 W* _- i' t* W9 O. J4 \6 I, R4 Z+ ^凤凰二公之后裔已遍布萍乡各县区。在萍乡境内,除姚家洲外,凤凰二公子孙居住地被冠以“姚”的有3处:0 l8 B% s$ I( V7 q( R
赤山乡姚家山下  119世发春公于明天启年间由湘东姚家洲迁此,现有400多人;9 q: K7 U/ d& B: a% P+ [% ?; L# k
腊市乡鸟岗的姚家湾  125世树玑公于清嘉庆年间迁此,现有200余人;2 A- e. o, x: e0 [' c. J
桐木小埠北岸姚家  清同治年间凰公后6世孙维僯公避漕运辗转浏阳澄潭江下马界后迁此。现有400多人4 |- m" J% Q8 I. ^) l
除上述4处地名已被冠以姚字外,我族散居其他各地大概情况是:
# G& l( U8 Y$ q5 {& y) u硖山口新棚里  118世致囿、致国二公迁此,现有70余人;
0 V1 }% W* Q. s, ]  C. o7 w& ?腊市乡凤凰竹冲  128世学云于民国末年迁此,现有20人;
) J# ~3 y1 m6 a& V+ h高坑黄泥墩  127世以基于解放初迁此,现有10人;1 s' f+ Z0 _% Y, N6 ]. j" z
和平村  127世以坚于解放初迁此,现有10人;+ w' b! l& W  C
高坑茅叶坡  124世荣泉公于清乾隆年间由赤山迁此,现200余人;) A1 q! S( k0 \& p) G2 o
上埠乡:中埠:124世天佑公于清朝嘉庆年间由石观泉迁此,现100余人;- N; `# a& h5 y. D" T) P2 L
巨源吴家山  125世树风于民国末迁此,现有10余人;- K9 i6 v$ J* e
荷尧乡 清云邱家湾:127世以祥于解放初迁此,现有10余人;% i; P) z% l  p" `& T# n% E
谢家冲小三苗  123世永庆公于清乾隆年间由老关迁此,现有160余人;
% h# H/ r& a4 O9 V郊区乡汪公潭  127世以骐于民国元年迁此,现有20余人;2 M% ]8 F5 q, o2 n+ t: }
白竺乡白竺村  123世一百二十三代廷堂公迁此;
4 Q9 Y4 {) A$ G上村  125世树花公清末迁此,现有二十余人;
: W' Q" M2 q' K5 q# U- }1 V+ k" F赤山乡石观前  清朝乾隆年间姚伦臣由万载株潭迁此,现有叁佰余人。( I! u/ @8 O- b, e9 p1 h$ ~; E
其他散居各地未完全统计的还有不少。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由于交通和工商业发达,因工作学习等多种原因而移居国内各地的族人与日俱增,移居海外欧美各国的也大有人在。受各种因素影响,此次修谱统计到的外迁人口尚不足实际迁出的十之一二,故暂不列举。# {; r* W( x3 m: b) }" N
7 D; q- P0 c8 u4 W
2 R  p0 e0 C" h4 O! N, S; i
(5)(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09:53: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7-26 09:59 编辑
% s8 `$ S* Q  c* I# Y: {1 A* b7 W8 u" C" r0 v- W
四、对姚家洲谱关于姚宗之诸公记述的疑惑* F  X& d6 |5 @& l" a( }9 C& G3 b+ Q- [
      原本是想知晓“宗之三子姚*公”的来龙去脉,旧谱未读到,只能搁浅了。可是读了上列姚家洲戊子谱和戊寅谱关于姚宗之等4公的谱文之后,却平添了疑惑:4 k; G4 b0 x  w0 p8 W+ v" m
1、        宗之公的配偶是谁?有多少位?; z* ^0 L4 S; I& A* a. X' q  `
按照莆田谱和《八闽通志》记载,宗之公的配偶是“同郡叶颙的次女叶氏”,即是“配妣古濑叶氏太硕人”也。而姚家洲戊寅谱却道“配邱氏儒(孺)人,继配陈氏”,即原配是邱氏,继配是陈氏。配偶姓氏和数量,两地的说法一点相同都没有。* K- s8 b# U' O$ z2 S: a$ d
2、        宗之公及其配偶的墓地在哪里?
# W. K/ `+ X1 O' }. O      莆田谱明确地指出宗之公被“钦赐祭葬在韶溪山下东山,近西北林宅兜。”更有明代裔孙姚永在所撰《唐奉礼郎天明公原始考》中指出:“谨志诸祖坟以附于末:求仁公坟在畅山前,近亲房朝请公墓在东井龟坡旧岭下西首,提刑公(姚钟尧注:指宗之公)墓在下东山近西北林宅兜,郡守公墓在西南隔小溪地名龙口溪。”而戊寅谱泛泛而简单地讲“钦赐祭葬韶溪山”。还好,两地的说法可算是一致的。
. u! `3 U2 Q: e. T! J8 J     然而,莆田谱未记载祖妣叶氏太硕人是与公合葬还是另葬什么地方。虽然戊寅谱说两妣“葬于韶溪山二渡二穴左过渡之公,右一穴冢二姚氏合冢,墓界名屋温家祠,左有安仁寺,宗之公宗庙。”你知这段斜体字在讲什么吗?即使能看明白“墓界名屋温家祠,左有安仁寺,宗之公宗庙”,你信吗?' r; n* Z8 }4 G! h+ h  }6 _
   祀宗之公的祠堂 有多处,一是莆田中沁大孝祠,即是莆田冲沁卅二世姚天赐牵头于1989年仲秋修复的那一座;一在沟北,明代裔孙姚永还撰了《名臣祖祠记》。宗之公或妣之坟与宗之公宗庙是在一起或毗邻吗?!
; z* c  S/ y( }8 ]3、        宗之公三子的名字究竟是什么?
2 [6 T3 ]( u9 g" u5 l9 \, l      姚家洲戊子谱和戊寅谱写其名有3种:芬,棻,*(即上“汾”下“木”)。究竟是哪个字?我曾自作主张写为“棻”,不意与三者之一吻合,下面就姑且用“棻”称呼“宗之公三子”。
- X# I2 }- a+ L) w& \% H2 R4、宗之公3个儿子、特别是三子姚棻公是哪位祖妣所出?
- y, a& v1 v$ e( J" u      按照姚家洲戊寅谱说法,宗之公有邱氏陈氏两配偶,为什么没记载3个儿子、特别是姚棻公是谁所出呢?这是不合族谱行实写法的,特别是古时。1 S1 \% U5 g. V4 L( |5 s
5、姚棻公是何时宋朝随父入湘?
' |, Q8 G9 S# N( U+ u$ m* W8 U# c3 x      戊寅谱所云姚棻公“宋朝随父入湘,江南西路湖广武陵”是与史实不符的:
; m# q2 b# z' B+ A, O: `# Y     第一,宗之公享年56岁,逝世前官为江南西路提刑。姚棻公应是此时“随父入湘”居“湖广武陵”吧。须知“湖广武陵”不属江南西路也;" t) v" P4 R" k% r% N
历史上,路是一个地方行政区,宋天禧四年(公元1210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江南西路置8州、4军、68县,地域相当今江西省大多数土地,但江西省东部婺源县等地隶属于江南东路徽州、饶州。也就是说,江南西路不管辖远在洞庭湖西的武陵县。
/ S0 E9 _1 }' s- P/ M     第二,姚棻公那时“随父入湘”合情理吗?宗之生前为官最后(或临终前)任江南西路提刑,当时姚棻公应是成年人。族谱和史称宗之公事亲至孝,在外为官,一直牵挂家乡老母,多次请调回乡。在江南西路提点刑狱时,再度奏请回乡侍母获准,可怜“未久母卒,宗之亦寻(注:不久)卒,年五十有六”为什么姚棻公不在故乡侍奉祖母呢?为什么没有随父回故乡呢?为什么莆田族谱只记载宗之“有子二:榘,楶”而没记载“宗之三子棻”呢?4 p* [0 j6 D) v
6、姚棻公究竟徙居何地?
. N0 X, x% ?8 S1 b* e  \( T     戊子谱言“公徙湖南常德府”,而戊寅谱语“承甸武陵龙阳(今汉寿)县,洞庭西邑,为迁徙龙阳世居之始祖。”
' |6 g$ z; e2 F常德府与武陵龙阳县不属江南西路已如上述。而常德府的来历是: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始置常德军,治武陵县(今常德市武陵区)。孝宗即位(公元1163)后升格为“常德府”,孝宗八年(公元1172)又复为鼎州。属荆湖北路。“常德府领县四:武陵、桃源、龙阳、沅江”以及湖广之称则是明清两朝的事。这说明“湖广、常德府、武陵县、龙阳县”4者是有差别的。! p/ B9 m9 M1 u; P/ Z5 Z( w5 o
7、宗之公长子姚榘公怎么就成了平远姚始祖呢?9 Z' b7 L& a( G3 _; [
     戊子谱说姚榘公“是迁居中沁后入广东梅州承甸于均田立籍为平远始祖”,真叫人哭笑不得。姚榘公是莆田中沁始祖,其孙景清(念一)公,如上面指出般,才是“立籍于均田,承甸于韩莆、义化、龟浆、万安等都,垦荒耕种,聚族於斯”,是平远始祖。如果你将戊子谱、莆田谱的榘公行实和平远谱景清(念一)公传连着读、对照读,便知戊寅谱姚榘公行实编者胆子够大。
: h, N" b' R7 ]8、宗之公次子姚楶公,字颖夫吗?
& i- J5 w9 z' f/ \     莆田谱云“公讳楶,字□夫。颖敏通达……”,姚楶公的字缺一字。而戊寅谱则曰“栥(楶)公:字颖夫。公敏通达……”,即姚楶公的字是颖夫。起初,我以为戊寅谱可补齐我姚楶公的字了;后来我便不以为然。细读两行实,戊寅谱只是将名字之后的一个“颖”提前放在“夫”前的缺位(□)而已:
- e" G% K* P( R$ E; H     莆田谱——公讳楶,字□夫。颖敏通达……. {" t3 K  x; J, N! k( a9 A& T+ D
     戊寅谱——栥公:  字颖夫。公敏通达……# I& Y0 e0 N, l# w, E" a! B
联系戊寅谱4则行实错谬满篇,联系上列7个疑惑,我只好放弃,与其补齐而不实,不如留空而不假;除非读到可靠的旧谱。
( B8 D, {9 d8 W% R% U7 M$ s
, N( N2 p" s, X. Q2 T1 u(6)(完)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3:18:49 | 只看该作者
七月天是火热天。姚网逢七便热闹,去年是姚氏宗亲网要不要改名,今年是宋状元姚勉涉及的几支姚族的讨论。讨论已到了节点。趁此氛围,我也推出 《南宋名臣姚宗之及其儿子——据说姚棻是其三子》(2011-11-08初稿),以图引起讨论。  i8 _$ B( ^, R. a
    热烈欢迎萍乡姚家洲姚氏、萍乡姚氏、江西姚氏、潮阳姚氏、平远姚氏、莆田姚氏、福建姚氏和有兴趣的姚氏宗亲参与。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2-7-26 14:16: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平远姚仕忠 于 2012-7-28 16:46 编辑 $ e" ]4 R: C+ f  D% y, H& E
) m/ H# N( o- i" @1 C
教授,宗之公在莆田姚族是知名人士,族谱记载是准确无误的。平远谱也是记载宗之公生子二榘公和楶公,既然姚家洲姚氏有这个三子姚棻公的说法,我提一个想法,看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可能出现。( X& l1 `9 ~3 v% q& l
宗之公去江南西道做官时,没有带家眷随行(任官地点较多),有可能纳小妾或者风尘女子生了一子。忽接家书老母欠安,便辞官回乡侍奉母亲(有可能三子尚年幼不方便随行,毕竟路途遥远)。母卒后因悲伤过度也撒手归西,来不及跟家人说明情况,失去了联系,族内也就有所不知。" B9 Y1 `& {. Y, S2 V
平远三修谱主修宇陶公原配黄氏久未生子,立胞兄之子若景为嗣子。后应德胜公邀请去马来西亚怡保教书和经商,几年后带回一子若飘(字伯龙),族人传说是姚宇陶和怡保一个妓女所生。于是三修族谱时宇陶公只写伯龙出生马来西亚怡保市,没有其母姓氏和其他信息,宇陶公当时在平远大柘是名人,出于颜面,只好如此。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1:2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平远姚仕忠 : A% R" y8 N  f! i8 e0 |% x' D5 o
2 U6 u& n2 E# g; V& z' E( J  c
) K% Q2 J% D; |' q
    这是你自己的假想,又以姚宇陶子辅以说明。然而,姚宇陶次子有入谱呀,只是未载明其母而已。权当一说。
2 y* K5 p; p9 ^0 i    旧社会,母以子贵。少室、侧室、妾氏,只要是明媒正娶,其子其母统统入谱。

签到天数: 3643 天

连续签到: 1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0#
发表于 2012-7-28 11:0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pszyyao
$ f- E8 _7 G. a/ }) q6 d# [( x2 R" s9 h! d$ U

6 y7 Q3 J2 }. _, x) z8 G    是否会象我支系的情况,我们和广东德庆,郁南同一始祖.他们所记载享田公只有三个儿子.但我们却记载有四个.原因是我们这一支是庶妣所生.他们两地没有记载上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7 23:5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