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卿芳先生的回应:4 v# c* ^2 H; f0 h1 t6 W, h, F* u
) i2 e b2 d. J5 u6 H- X8 n
我希望大家来探讨此文、其目的是对本族之谱求真求实、更不能认为自己的谱是无比正确和正统.囯史也有讨论的空间和有待出土碑文来证实.何况家谱!
3 G: ~* N- D2 T 我族至今修了十六届谱,就其参与人不过几位秀才而已.交通信息不便,资金又是募捐,调查研究肯定不深入.错误难免.
, u; p9 i) ]& d3 ]( H 我看了一些族谱为了在周围的外姓中顕示一下祖上的功德、拉名人为始祖割断历史、为什么名人生的儿子也特别特别多.分布区域也广至东南西北京城山城.把一本族谱搞得不伦不类.现在发展到信息社会理应努力理顺.还在自我陶醉贴金之作.实不应该.4 O/ s% l* E5 B# H3 C* ~1 R3 V
2 J2 ^; E; X* z6 e 谢谢老先生的回复。我的再回应是:: ^9 s. o5 u# O5 S; \2 e8 n+ ^
明白你的用意了。( r6 Z# [$ {7 f- f; P
赞同你的态度和做法。
; r' G' z6 n, t$ `$ I 先人造成的错谬和混乱有许多原因。
2 B2 Y! R# Q* s3 ` 正如你所说,国史、方志、族谱都存在错漏,能发现便发现,能改正或纠正便改正和纠正。然而,并非所有的人怀有这种心态和付之行动的,由他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