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1-5-7 07:49 编辑 5 ]8 m- l! g5 p. C4 @
1 S) [/ [7 n9 v4 x B7 Q! T5 X12#
1 B5 J9 t9 E/ f- s" g" L$ V* v# u# M: B r s$ b
聊城市莘县县城城关镇前王楼村的南昌姚【姚起昌】(姚绍峰提供)2 I3 |% W( E& v- z2 Z2 V
姚起昌,县医院西医神经内科医生。他确实是南昌姚,起字辈。他说“前年,我姐(姚凤娥)已经与南昌那边宗亲联系上了,(也)与南昌宗亲续上了。我还没有去拜祖。老人说我们这一支是姚武福带着他的儿子姚庭贤从南昌行中医过来的。
$ t6 w" \: L, e/ F c b4 } 先祖姚武福确实在阿城县行过医。起昌宗亲一支的情况和南昌谱里记载的信息完全吻合。. H. h: q) _# ?, N" _9 I
起昌的家族居住在莘县城里,就是现在的城关镇前王楼村。现在大部分人从他老爷爷公字辈的就迁出去了。公字辈兄弟九人,现在村中人口二十多人,在外面的至少三十多人,其中有联系的十多位。
9 `5 E& i* K4 q5 P. Q 他们祖辈是开药铺的,先到了山东阿城县,后来定居莘县,药铺堂号叫“姚三元堂。”如今药铺牌匾还在,保存在起昌家里。家族中已经没有人从事中医。
" C5 F: @6 L+ M4 ?5 Q* J& U! G 他说他们姐弟两个,父亲叫姚兆民,姐姐叫姚凤娥。父亲在世时,经常给他们讲老家是南昌。父亲享年69岁,他们姐弟二人就把父亲的话当成临终遗言,牢牢记在了心里。前年姐姐姚凤娥去南昌开会,抽空去了老家祠堂见了老家的亲人。起昌的祖上从南昌老家外迁时应该没带族谱,祖辈口口相传的字辈是“文武庭公卿,兆起凤正阳。”——这就是他的父亲为什么不叫姚绍民而叫做姚兆民的原因。南昌谱载“定琮公,字廷献”,而起昌家族却记成了庭贤公,廷献当成了庭贤,定字辈当成了庭字辈,就因为他们没有家谱,所以他们家族更不会知道,他们的先祖庭贤公,在家谱里的谱名叫姚定琮。5 q+ t, |5 ^( g0 A M0 a
% l. I# ~+ |# l! l/ L. ~. A$ i* D, O3 h8 G4 F% A- e2 \
为什么南昌姚斗门团字辈含“继武定公卿”(不是“文武定公卿”)?& k2 q2 Z, ?1 o* G% u5 J, |' h
原因就是:如果斗门的门字里面加上文,就念做“闵”。闵通悯,有可怜同情的意思,不吉利。所以斗门团的宗亲在用辈份时不用文而用继,就是图个吉利。莘县的南昌姚记住了“文”而不知有继字辈,显然是家族中没有老谱传世,他们更不知道自己家族原来是来自斗门南大房。, t0 s4 X$ s2 L& o
南昌姚枣庄市陶庄分支也是没带家谱,和老家失去联系将近二百年,只记得六个辈分“继武定公卿 少(其实是绍)”;少(绍)字辈往下的就不知道了;绍字辈写成了少,起字辈用成了正字辈;直到找到南昌老家,续上了谱,才全部纠正过来。 1 N- p! V9 H9 X
没有家谱,我们外迁的就是断线的风筝、无根的浮萍,没有了根基。. A5 V( P7 y$ o7 ^
& A8 [, S9 d" q0 T7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