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关于湖南三公支系老谱两点记载的思考 5 ~/ y4 j2 `6 S+ @
$ n0 G8 Z0 H' m( A: M6 t Z一、关于远祖的记载
0 b8 ?3 J" D" ?) t$ V- @6 `辰溪方田谱中没有远祖姚思廉记录,但外迁湘西、四川、云南的谱上都有远祖姚思廉的记载。在那个信息闭塞的时代,没有依附记载远祖姚崇,而是记录远祖姚思廉,其可信度还是很高的,毕竟姚崇作为救时宰相名气比姚思廉要响亮得多。退一步讲,三公即使不是姚思廉直系后裔,也应该是姚思廉家族的后裔,这一点应该是可以确认的,最多就是在后人口述过程中因为姚思廉的显性记忆超过了同族人而已或者是仅仅只是因为姚思廉比较有名好记而已。所以三公是姚思廉家族后裔不容改变,而且三公支如果不遵家谱记载乱改会被其他姚姓指责的,正如姚恩健老人对三公支改入姚崇支的批评。
9 G4 P5 J8 x; Z- o! m( D二、关于居住地点的记载
( |( n/ R' {$ g8 U& }各谱中相同的是“由蒲阪迁漳州”,有的记录更详细:夏后代耕历山,周末迁寓吴地,隋代宅于蒲阪,唐初住在漳州,有宋律兴,持盘向洪都而胥宇,大明定鼎携手望辰郡以爰居。如果远祖是姚思廉,居然没有记载京兆万年。有的谱记载了江西丰城许家巷烂泥湾。不同的记载大方向相同,可以互为补充。 ) g$ p8 R6 L8 V) X6 `2 v" W
一一分析如下: $ n1 G1 ], i" P4 ?* h# J
(一)夏后代耕历山,这句应该是指禹成为天下共主之时,舜帝后裔从蒲阪回到舜帝当年发家的地方-历山,即今天山西临汾垣曲历山。 * K: ^$ p) B) N' P9 V1 J4 r2 h. C- ?
(二)周末迁寓吴地,指的是周武王封遏父的儿子妫满到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其后妫改姓田,再改姓王,直至汉武帝许舅舅王蚡恢复田姓,汉昭帝时(公元前86-前74年)田蚡的孙子田渊为避祸逃到吴兴城山居沿溪之崖改回妫姓,妫渊之孙妫平恢复姚姓。显然,三公谱时间记录错误(可见这几句中时间不一定准确,后面对何时搬至漳州估计也有错误),迁寓吴地的时间应该是西汉。现在辰溪方田村姚氏旧居上还有吴兴字样。
6 p8 A1 z3 Z R9 D, c(三)隋代宅于蒲阪。姚思廉的爷爷姚僧垣和姚思廉的二爸姚最被隋俘获迁于京兆万年即今天西安城区。一块出土墓志铭:唐故游击将军行蜀州金堤府左果毅都尉张府君夫人吴兴姚氏墓志铭显示:夫人姚氏,其先吴兴人也。虞舜之后,舜生姚墟,因以命氏。其后子孙,徙居吴郡,吴分丹杨,置吴兴郡,历代居此,以为家焉。夫人因六代祖僧垣典郡关中,今为华阴人也。家传文史,代袭簪缨,远承帝王之宗,近继诸侯之胤,替者崇勋霸业, 如斯之盛者。曾祖:履谦,皇朝中散大夫,武功县令。祖:珪,皇朝丹州司马。父择友,皇朝凉州神鸟县令。可见,姚僧垣落籍在西安东北方向的华阴。唐朝时,华阴是河西,蒲阪就在黄河对岸的河东地区,华州经过黄河上的风陵渡20公里左右就到蒲阪。在唐朝这个时候,河东住的姚姓来源很多,有姚思廉家族,也有南安姚,因为这里是姚姓的祖地,姚姓人超多,估计姚崇家族应该也有人在这里。姚思廉家族在蒲阪有人的证据是一块出土墓志铭:唐故秘書監贈禮部尚書姚公墓誌銘,墓志载:有唐秘書監永安縣侯姚公諱子彥,字伯英。其先馮翊蓮勺人也。至高祖僧洪,徙家河東。祖思聰,秘書少監。父坦,汝州梁縣丞,贈秘書監。武康姚在其文章关于姚僧洪公及其家族中分析认为,姚子彦祖思聪公与吴兴郡姚氏最公子思聪公就是同一个人。姚僧洪估计是姚僧垣的兄弟,姚思聪为避父亲姚最隋时蜀王之祸,投奔至江东蒲阪姚僧洪处。所以三公谱上记载宅于蒲阪的时间正确。 7 l _* g& I$ h- O3 M: K) \
(四)唐初住在漳州。根据史书记载,唐初的漳州应该不适合汉人居住,主要住的是蛮獠即少数民族,所以才有武则天时期陈元光开漳,镇压当地少数民族叛乱,在此之前没有漳州这一官方地区。如果三公支在唐初就进入漳州居住,那入漳第一姚就轮不到陈元光府兵队正姚廉洁了!顺便说一下,三公祖上不可能是这位府兵队正,原因有三,一是跟随陈元光开漳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应该祖祖辈辈都会相传,正如那些真正跟随陈元光开漳的姓氏谱上或者口头都会记载这一要事一样,而三公谱上压根没有提。二是三公谱上没有提及姚廉洁,也没有其他证据证明姚廉洁后人中有三公,为何要凭一己推断就擅自改变三公族谱上关于自己远祖的记载?三是姚廉洁后人也没有说三公是本支族人。所以,这里的唐初要么本来是唐末,要么这里的唐是指南唐初,即公元937年前后,但从三公谱的行文均记录的是大时代的时间来看,指南唐初年的可能性不大。
8 n" }7 N5 g# h! w! Z(五)有宋律兴。宋朝姚氏在漳州兴盛起来。在漳州住哪里?三公谱上提到两个地点,龙海孝贤坊和天宝山脚下九龙江边(姚荣得宝处)。现在已经找不到孝贤坊在漳州何处了。姚荣得宝的故事基本就是漳州知府王冕写的《漳州进珠表》中得珠进贡的翻版,可见北宋1013年之前三公祖上还住在漳州。根据福建天明公后人的记载,姚氏宋朝在漳州确实兴盛了,状元进士好几位。姚荣能够跟随从居住的天宝山飞出来的光跑到九龙江里获得宝盘,说明他住在九龙江边的山脚,从地形来看在现在九龙江北溪即长泰两岸的可能性最大。
$ Q( ]4 K# z. c! D. [7 C(六)持盘向洪都而胥宇。按照行文的时间,不知道前面要不要加一个元朝?从福建姚氏族谱看,整个元朝近100年的族谱是没有记载的,所以何时去的南昌不清楚。但也有谱记载为元至正年间也就是元末离开漳州的。按照农耕时代的乡土观念,估计也只有乱世才会持盘到南昌去找合适居住的地方。如此则,姚荣带家人从天宝山搬出,到永乐年间到辰郡时已经只有三公及口述的三公之父贵公,估计期间也就经历了三代人(荣公-贵公-良三公),即在江西居住时间不会太长,所以和姚勉也不应该有渊源关系,故而文贤公去江西按姚勉寻祖显然错了,再把三公谱接灵源谱更错。 . J7 {) f; S+ e: g6 c: C
(七)大明定鼎携手望辰郡以爰居,这句话就是指三公搬至辰溪,后面就很清楚了,不再赘述。 # [, @; e' V2 F# D4 H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