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88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善衡和广二医何善衡大楼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21 16:15: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何善衡和广二医何善衡大楼
9 O# N" m3 w6 ~) }/ v, L/ z
1 Q. p, s# }' A4 W+ H9 P!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二医)何善衡大楼,是广二医住院部的大楼之一。想当然,大楼应是何先生的善举,刻母亲何刘老太太像于大楼电梯门旁墙上(见图1)。
  T' P8 p  L  {8 V" m+ R4 s     我着重讲的是,何善衡是慈善人,是行孝人,是讲传统文化的人。
& M/ M7 e/ o* |! G) l( p6 s    看,纪念像赞文引用了新会【明】陈白沙诗。+ @$ s) \: L8 i: \
0 s0 d% C" {( b
        何母刘太夫人纪念像9 W% z. K7 l# X0 w" \3 `, s
大宗祠下非蓝(?)路,贞节门中更?人。莫道人心不如古,须将节妇比忠臣。) _7 A' V- Y; W* K& T  }* G- a
    永怀慈训,未报劬劳。日录先贤陈白沙诗于此以寄此堂馆慕之尔        乙夘夏月男何善衡恭录  F, M: u/ u8 `1 m
(注:像碑刻字太浅,有些字看不清,以?代之)
* F: |$ B6 c1 Q/ f0 V% h) u$ h7 X' o# a1 z4 \/ Y! Y
5图略
, v: K& t. l0 q& H+ b
- \! A8 x( l" D% f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1 16:16:57 | 只看该作者
    何善衡(1900—1997),汉族广府人,祖籍广东番禺(今广州),生于广东番禺石溪村(现属广州市海珠区),“恒生银行”、“恒生指数”、“何梁何利奖”创始人。广州市海珠区石溪中医院、海珠区石溪劬劳小学等投资、创办人。他领导编制的“恒生指数”,作为股市升跌的参考系数,以其科学性与权威性而为世界所接受,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5 u5 m+ g$ e' ]! P3 {& k    何善衡在海珠区石溪村的祖居,已掛牌为区文保单位。
) E6 B6 w9 G& i, @: d) m) ^: n0 {& o9 D9 ]9 T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1 16:19:18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6-11-21 16:16) o' I) N1 Y+ h
何善衡(1900—1997),汉族广府人,祖籍广东番禺(今广州),生于广东番禺石溪村(现属广州市海珠区) ...
5 m( x: X& r6 z3 L8 r  P( |+ r" c* N- w
何善衡(1900-1997),祖籍番禺县茭塘司石溪村(今属广州市海珠区)。清代末年出生于澳门一个贫困家庭,靠母亲挑担上街贩卖棕绳度日,在半饥半饱中度过了幼年。因无力支付昂贵的学费,10岁前仍未入学读书。其后,父母将他送回乡下,入读费用不高的私塾。在乡间私塾,虽然学的是《三字经》、《幼学琼林》等古典启蒙书籍,但他刻苦攻读,勤学不辍,能够对课本背诵如流,深得老师喜爱。几年下来,他认识了许多字,明白了一些为人处世的传统道理。后来,家庭发生了变故,连私塾的低廉学费也支付不起,被迫辍学。辍学后,他到了广州一间盐仓当杂工,干的是清理场地的活,薪水低微,生活困苦。两年后,辞掉盐仓的工作,转行到一间金饰店当学徒。6 z& _3 p7 {( {8 q

* G' n0 ~# p3 m3 _$ d9 i2 C) V(图略)何善衡故居(在海珠区石溪村涌边街8号)
; y, y+ ~7 K$ L3 e
" K) _+ S, Y3 e在金饰店,他学会了一门手艺,领略到一些接待顾客之道。同时,通过苦修自学,涉猎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心理学等方面知识。22岁时被升任为金店司理(经理助理)。+ I% ^  e( v, }
24岁这年,他决心“自闯世界”,辞去金店的职务,借到一笔钱与人合股于广州上下九路开设了汇隆银号,从事港币买卖业务。经营了六七年后,又再与人合资于香港中环永乐街70号开设恒生银号,此时是1933年3月3日。银号的业务仍是买卖货币和黄金。1941年,当日寇侵华的战火迫近香港时,他当机立断,把全部资金调往澳门,使恒生银号得以保存实力,避免了一场浩劫。
) u* g+ C4 D7 p/ f: I, U& o' P, v抗战胜利,何善衡携带大量资金返回香港,参与了黄金买卖。经过三年的“黄金大战”,恒生获得巨额利润,并且成为香港黄金业界的权威。为此,恒生银号于1960年元旦正式改名为恒生银行,注册资金增至3000万港元,在中环兴建起恒生大厦,在九龙、旺角增设了多间分行。他领导编制的“恒生指数”,作为股市升跌的参考系数,以其科学性与权威性而为世界所接受,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 x4 c" f# X: @! w! }" y1 \1 J! M4 |当1965年香港发生波及全港的挤提风潮之时,何善衡毅然以让出51%控股权为条件,引进了汇丰银行的大量资金,使恒生银行安然渡过了危机,得以继续发展,而他本人仍然继续担任董事长。在他领导下,恒生银行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每年业务都保持两位数增长。到了1972年更成为港内首家银行上市。如今,连同总行在内,恒生银行已发展到140间,市价总值列汇丰之后,高居香港银行第二位,何善衡本人也积累了逾百亿港元的个人资产。
* C8 F% Z& R. K6 u, x8 q5 B& H何善衡生前是香港恒生银行创办人、大昌贸易公司董事长。何善衡先生于1993年得悉番禺兴建理工学院,当即慷慨捐资1000万港元。1993年8月,经番禺市人民政府提名,番禺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授予何善衡先生“番禺市荣誉市民”称号。
8 ~$ q7 Q; r  ?; e6 a" U) K1997年何善衡先生在香港因病去世,享年97岁。" w) R% V0 z; D) k! T3 v
9 B( X. C  _" I  p. U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4 23:4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