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3095|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燧年谱》并牧庵作品精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20 23:1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5 f# q1 \( {' V6 ?


- G9 v! |  _5 V0 K" @, Y6 S

姚燧年谱》并牧庵作品精萃

0 u! j0 ~: ?7 [" v' [1 {

      按:姚燧1238-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人,文献公姚枢之从子,成长于辉县苏门,师从文正公许衡,元初以秦王府文学入仕,历官至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以“不要死者之或知,不必生者之见求”的信史传世理念,不隐恶,不溢美,“实录直致,俾观者自判是非于千载下”,赢得一代人的信任,“当时孝子顺孙,欲发挥其先德,必得燧文,始可传信;其不得者,每为愧耻”,其“文章众称一代之宗工”,比为唐之韩愈、宋之欧阳修,被推尊“文章门第,为天下第一”,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章家,皇庆癸丑九月十四日卒于郢,谥曰“文”。现存《牧庵集》三十六卷,为清代四库馆臣自明代《永乐大典》辑出。《四库全书总目.牧庵集》提要引用元代张养浩、柳贯和明代宋濂以及清代黄宗羲等大家“推奖”、“论定”之词,对其文品给予很高评价。在姚燧逝世七百周年之际,有感其所著文章及相关史料网络流传不多,特整理(红色字体为某所注)并上传姚燧得意门生刘致(字时中)所撰《年谱》,企盼更多宗亲致力于搜集和普及牧庵作品电子版本以推动对多元民族和百家宗姓那段尘封历史的探寻

( B6 n0 _8 a+ J( W% u$ N; m


% [) Y, C$ f/ |- f' h7 v' z  M9 W  r

牧庵年谱


6 j$ V% l! f- ^/ ^0 [  R

刘时中


$ f( d% |0 J( @  k


! K/ B0 @$ E: }+ D. \( Z

  案:先生撰其世父鲁国文献公神道碑,叙姚氏神明之后,历三代、秦、汉、魏、晋、宋、齐,传次或绝或续,与梁、陈、隋、唐可谱究者,别载《世录》中,惟本五季梁、唐六镇节度使勍(qíng,强)生金吾将军汉英汉英周广顺初(公元951年)太祖遣之使辽见留(详见《资治通鉴.后周纪一》《辽史.世宗本纪》。另据大辽上兴塔《定光佛舍利铭记》载:姚汉英妻刘氏,有二子,长子柬之,长媳清河郡人张氏;次子衡之,次媳为京兆郡人杜氏姚汉英有四孙,乳名分别为新哥杨七筐儿杨留)事世、景、圣三宗,加安时制节宏化翊(yì,鸟之双翼竖立)亮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枢密使、检校太师、兼政事令、上柱国、东阳郡公汉英生中书门下平章事、北面宣徽使衡之衡之生给事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居政居政生太师、左金吾卫上将军、虔州节度使景祥(《辽史.姚景行传》载,景行始名景禧,祖汉英。按字派分析景祥与景行应为本宗从兄弟)景祥生太子洗马(另说为华)华生金东上阁门使、金州团练使jiè,古代礼器)另说去华生玢bīn ,一种玉的花纹)生阁门祇侯、武德将军佺(quán,光明正大)生武德将军、获嘉令锜;锜(qí ,古代一种三足的釜)生安远大将军、庆阳安化丞渊,后更名仲宏仲宏嘉猷程世旧学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鲁国公、谥文献枢,及弟桢、格。枢生今行河南省左丞炜;桢生故江东宪佥;格生先生,讳燧另说燧父为桢)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同修国史,谥曰文。其先柳城人,今兴中府,即古营州今辽宁朝阳)慕容皝所都也。其族大以蕃,先生《送冯雪崖序》亦云:“九世祖东阳郡公有孙尝王柳城,今其地有姚山馆、姚家陀,犹以吾姓姓之,坟墓咸在焉。然其后皆不读书,举为鲜卑人矣。”

, e9 S( r$ V. ^- Q2 |


1 g* d# M3 T, }6 F  a  ?  X: P

9 ~9 g$ S. E1 S0 C, j% J

◎太宗英文皇帝十年戊戌,当宋嘉熙二年

(公元1238年)先生生。(《辉州三贤堂记》载:“吾姚氏营人,先公(文献)生于汾(今山西汾阳)”。《文献公碑》载:“闻将迁关中考康懿(仲宏)公录事判官于许(今河南许昌)”;“壬辰,许城被围……公闻太宗诏学士十八人,即长春宫教之,俾杨中书惟中监督,则往依焉。”据此推测燧公生于许昌。另说,燧公生于洛阳。)


% }! M: A5 f- R$ D# V. ?  i


% @. H& p, K' @! h4 D( P/ H' ]/ }

◎十二年庚子

(公元1240年)先生三岁。案:先生为《冯松庵挽诗序》云:“松庵殁以庚子七月,我先人(格公)之弃其孤亦以是年。”《文献公碑》云:“燧生三岁而孤,公卵翼之。不知其蒙暗,教督而急其成,俾粗有闻,承乏翰林,复世公官为承旨也。(《文献公碑》载:“遂携家来辉,垦荒苏门,粪田数百亩,修二水轮。诛茅为堂,城中置私庙,奉祠四世堂,龛鲁司寇容,傍垂周、两程、张、邵、司马六君子像,读书其间,衣冠庄肃,以道学自鸣。佳时则鸣琴百泉之上,遁世而乐天,若将终身。”)

& _/ @! @7 X4 R. o

9 |3 Z2 p# i& t; B# Q* d

" k' \/ c7 r# ^- Z+ Z! S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3-8-21 18:01:22 | 只看该作者
立行宗亲辛苦了!好资料,欣赏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3-8-21 08:29:03 | 只看该作者
立行宗亲辛苦了!好资料,欣赏了!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3#
发表于 2013-8-21 08:15: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姚立行
4 ?, C4 H4 Q# k$ {  L, A9 F/ B4 ^/ @2 [& r2 X) y* ~

5 M3 ?( R% k* o8 a; n   好资料,立行宗亲辛苦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00:17:22 | 只看该作者


% J) L5 L8 _. Z* O0 ?' O2 V) F

5 g9 s; V- d8 i" B$ Y

◎至大四年辛亥

(公元1311年)先生七十四岁。为中子圻娶焦氏妇。闰七月至杭。未几,中书遣陈检阅复以承旨召,病,不克赴。十月至京口,买舟西归。致与先生别仪真,遂成长别。是岁,有《完颜公碑》、《南寺碑》。寺,武皇所创设,行工部董其役,未成而上仙,遂辍工。一日,佛座前纹石上有二巨迹:一靴迹,一佛迹。僧以告行工部官。事闻,上成之,命先生为文。先生时已得请南归,中道文成,进之。李宗师书丹刻石。僧有取碑中“祝发”与“前圣往矣”、“于佛焉依”等语,训曰:“祝发,断发也,骂僧为秃焉。依者焉,为未定之辞,此谤无佛。”讼之太后,后怒,命诸老与集议之。宗师诘其人曰:“祝发字,文人多用之;焉字,语助也;何谓詈僧谤无佛乎?”其人遽曰:“宗师亦僧也。谓我曹为断发,去秃几何?”李因曰:“国家使我曹饱食煖衣者,亦何用哉?”其人遽曰:“将以祝皇上万万年寿也。”李曰“然则‘祝’字固佳字也。”僧茫然失措,无以应议。上命赵子昂、元复禄别撰其文。张希孟祭先生文有“磨平淮碑”之语,今文去“祝发”语。因纪之。

. D) H; @! P" j5 W/ Q& E

6 D7 l* f! b, }9 I4 ~% C, b2 x, `7 T+ y

◎皇庆元年壬子

(公元1312年)先生七十五岁,居庐山。作《匡山精舍记》、《慈化寺碑》、《皇庆寿词》、“上巳、清明同日”乐府。(《文献公碑》载:“四夫人:惟王氏先公卒;继宋氏,后公七年卒,公赠少师,赠吴兴郡夫人,及公国鲁,与完颜氏、李氏,皆从封鲁国夫人;后公三十四年,完颜亦卒;故三夫人皆祔。”)


, o9 G* E" @+ E/ P7 V

& L+ ?; |$ b' R& z6 e# S9 [

◎皇庆二年癸丑

公元1313年)先生七十六岁。是年,复以翰林承旨召。先生已卧病郢城矣。有《宁国路修庙学碑》、《赏花十诗》、《九日》、[感皇恩]乐府。(《菩萨蛮.皇庆癸丑春赏花词》载:“两闲日月同悠久算来无比东君寿。一岁一归来光风吹九垓。花枝依旧好只自伤垂老。七十六年人见花能几春。”)盖先生绝笔也。先生九月十有四日薨,葬郢城北台之陂乡。


9 b' F' E7 X- @6 w1 K# O! t! e4 w


1 v& R/ ]- u" c. x" [$ Z' \$ d

- e" D% K" \: X8 \& f; u


6 y+ g2 r% G3 u7 Z. {  q3 d0 ?; u

' `, F% o9 Q5 ^" Y$ p$ L


$ Y2 h! P6 h) h

# J" H0 a! l! }# ~+ t: m

! P2 R, _* y# \! r


0 W! W4 X' E' m' d# [' x


# g; A3 y- F2 i2 t2 X5 {


  _; F, [( z+ D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00:08:54 | 只看该作者


3 T! _3 N, t  ?$ }

- X, ^/ P. _. C3 o# X

◎至大元年戊申

(公元1308年)先生七十一岁。仁宗居藩邸,开宫师府。春二月,先生舟过高邮。有次致《和杜紫微齐山诗》,又有《次韵赠李若水》,及《留别柬吕正字登淮安城楼》,并参错和勉致进德无怠等诗。致侍舟行至崔镇水驿而别。有《齐哩克台先庙碑》、《龙兴寺永业田记》、《右丞相史公先德碑》。是岁,由宾客授资善,为承旨,又除太子少傅,不拜。武宗谕之,先生再拜曰:“昔先伯父尝除是官,亦辞不拜,臣何敢受?”

" o- d2 A! p9 L* f; \

$ g! A# G3 M4 m# b

◎至大二年己酉

(公元1309年)先生七十二岁。拜荣禄大夫、集贤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同修国史。案《雍国贺公碑》:“至大二年七月二十有九日,行在南坡,公碑未铭,敕翰林学士承旨燧撰述之。”又《龙兴寺永业田记》云:“至大戊辰,令下。明年三月,俾学士承旨姚燧为文。”末云:“其年夏五月记。”是三月传旨,五月文始成也。又有《朝元万寿宫碑》、《招抚李君墓表》。


; }" t/ ~5 z5 ~9 T' r7 M9 e" ?

0 A8 i4 {7 Y$ Y! e& L

◎至大三年庚戌

(公元1310年)先生七十三岁。是年,举致为汴省掾。有《滕文穆公碑》、《沈王诗序》、《许文正公祠堂记》、《玄帝祠记》、《忠勤堂记》、《乔木堂记》、《雪堂雅集跋语》、《孙侍郎碑》、《楚公画赞》、《郊宫》,乐府[南乡子]等作。

* B- ]& S% T7 D

2 q6 {5 e* l9 F8 Z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00:06:08 | 只看该作者


2 e  X4 S3 S8 J& a/ {

4 T3 Y9 |3 \0 |0 _' ]7 K! }/ h- c7 e

◎大德九年乙巳

(公元1305年)先生六十八岁。居龙兴。有《太平兴国宫碑》、《临江府判官夏君母夫人碑》、《荆湖宣慰司兴造记》、《淮安忠武王画像赞》、《徐子芳真赞》、《袁之上佐高氏子字说》、《文选序》。秋八月望日,至西山翠岩寺,同行佥宪郝子明、检校阎子济、儒学副提举祝静得与致。竣事,少憩于洪崖丹井石上,饮酒乐甚。先生赋[临江仙],致与静得有和;致又反和之,先生亦有答者。子济别赋[婆罗门引],致又别赋五言古诗。皆命致书贻紫清道友王梅叟,俾刻之石。又架木物为梯凳,俾致跨水题名丹井崖石之上。致云:“是以章子厚待我也。”诸公为之一笑,先生持酒相劳。九月移疾北归,至吴城山。子济、静得亦来会。子济取“吴城山”三字,与静得约致分韵赋[临江仙],以写攀恋之意。子济自叙云:“九月七日,舟行送牧庵先生过樵舍,至吴城山,与静得约致赋[临江仙],取‘吴城山’三字为韵,留‘山’字邀时中作。”“去岁迎公樵舍驿,今年送别重湖。青山知我往来无?揆材惭杞梓,闻道觊桑榆。胜日黄华重九日,喜浮五老眉须。清尊何惜驻樯乌。分风行咫尺,千里共荆吴。”右子济。“一代文章千载事,区区外物虚名。了知此老去留轻。衔舟携二客,襆,同幞,用袱子包扎被送兼程。渺渺望湖楼下水,连朝无此秋晴。新霜红叶锦为城。重阳谁共醉,五老定相迎。”右静得先生。致所赋见自稿。明日,程公雪楼以学士赴召亦至,相与留连南康累日。雪楼北上,先生解舟至江州,会马漕副克复相留,迎医病,间游庐山,留兴国宫,提点汤公为建牧庵亭,且立先所撰《采访真君碑》;又为撰《新庄记》、漕司《暖翠亭记》。《旧德堂记》云:“大德乙巳,某归自西江,相遭德隆于鄂,求名斯堂。”等作皆于是年也。

+ c$ ]) B' `: C


: A* A/ ]. N' s& a

◎大德十年丙午

(公元1306年)先生六十九岁。客武昌。郭安道为佥宪,许澹斋儒学提举,有赠二公[浪淘沙];又有《与安道论书序》、《达噜噶齐裴公碑》。案:《荆湖北道兴造记》云:“经始于大德乙巳之十月壬午,以丙午春三月之癸酉讫功。夏五月,遣掾属赵茂陵告成。”亦是年作。五月十一日,阎子济卒。


1 q- ^' Y( W( p; Z3 a9 F3 M5 t# k7 G


0 P: X: F4 k4 g+ y  g

◎大德十一年丁未

(公元1307年)先生七十岁。有《夏府判母张氏碑》、《布色兵马碑》。《平章游公碑》云:“公以至元十九年拜荣禄、平章,明年,薨于位。后二十有三年,当大德丁未,元子永锡遣犹子某自汴而郢,以碑见讬。”正是年也。冬,宫师府遣正字吕洙持太子太师沈阳王王璋书如汉,徵四皓故事,趣为太子宾客,授正奉大夫。十二月至维扬今江苏扬州与第二子圻订婚焦氏妇。《龙阳梁孝子碑》、《经历吕君碣》皆作于真州,盖是年也。浪淘沙·七十鬓双蓬》载:“余年七十,洪山僧相遇,言:别公十余年,面颊红润,益加于昔,有道然耶?因为一莞,赋此晓之——七十鬓双蓬,已分衰翁。烦君休誉面如童。只此正为我老验,物理曾穷。天地一微躬草木还同。桃花初也笑春风。及到离披将谢日,颜色。”)


) X' `6 y( @" r2 {; N0 Z5 Z


8 M& P/ R$ {! L/ u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00:01:49 | 只看该作者


+ I* B/ a1 K8 S8 L1 C

+ Z6 |/ n: d) T! D0 H  D

◎大德五年辛丑

(公元1301年)先生六十四岁。授中宪大夫、江东宪使。有《南平楼记》、《宁国修造记》、《都统荣公碑》、《徽州路达噜噶齐虎公碑》、《读史管见序》、《刘氏六子名说》、《佥密院赵公碑》、《遗安堂记》。《司徒董公碑》云:“大德辛丑,天子念功赠谥。中书左丞子士珍将铭坟道,持辽阳参政王思廉状,远走江东而访燧。”亦在是年也。


* i# _9 B, C8 v0 ^3 p5 Q' I


) V; I/ W/ H( I2 ?0 ~1 f% P& Y

◎大德六年壬寅

(公元1302年)先生六十五岁。有《国统离合表序》、《参政焦公碑》、《总管高公碑》。

# Z7 x  J( h$ z4 C& w# v


: H# N0 F( r3 m# }* o; ?

◎大德七年癸卯

(公元1303年)先生六十六岁。案:《饶州明伦堂》云:“大德癸卯,通议大夫、饶之总管赵侯训,以路政修举新学,馀五十楹,遣直学士黄叟,走书求记。”并案《青神陈氏碑》云:“大德戊戌后五年,陈时举总管建康,求撰宋太常青神陈氏碑。”盖是年也。又有《蒙古光禄表勋碑》、《紫阳先生文集序》、《赵樊川文集序》、《戎大参父九十绝句》十首。戎时为奉使宣抚,巡历江东。又《金正议大夫王公碑》云:“大德癸卯,以省郎从宣抚江东,俾铭其碑。”又《太史杨公碑》云:“三十一年卒。后十年,子寅求铭坟道。”三十一年甲午,至癸卯十年也。《谢显卿序》云:“大德辛丑,燧使江之东,显卿副是道。”先生“二十有七月之间,礼浃而恭”云云。是岁嘉平,移节浙西。疑为此年十二月也。六月望日,有《录寿细君乐章集为轴》等作。


) V- u& ~# _5 @2 D: O) R* q


$ E7 f  T/ U/ B

◎大德八年甲辰

(公元1304年)先生六十七岁。自宣城移病居太平之潢池镇。有江东宪回[鹧鸪天]二首,万户邸公、乔公、征行元帅赵公等碑。是岁,拜中奉大夫、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冬十月,至龙兴,奉安西王教撰《延釐寺碑》(釐同禧)

, X- J! r  d3 m


4 T* h4 w" M1 y% L. s' }+ i5 c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3-8-20 23:56:26 | 只看该作者

7 ]$ B4 u4 P! F; g

& B( O' k9 O9 U

◎大德二年戊戌

(公元1298年)先生六十一岁。《江陵庙学记》云:“至元乙亥,江陵下之四年,庙学火,至今大德之戊戌,凡二十四年。”又云:“尝贰宪于此,再入銮坡,求记。”当是其年作。是岁,《安陆府学记》云:“大德戊戌,分司撤毁殿别构。冬十一月归。”末云:“嘉平中休日记。”是年,挈家游长沙,麓堂宣慰和尚公馆于爰裔堂。堂名,公所命也。未几,疎斋卢公处道由集贤学士出祝海岳,过长沙,同馆斯堂。卢以堂名未尽厥美,因共更为“世臣”,先生大书之。予以为:丗,三十一也;改作“世”,亦三十一,竟为麓堂公享年之谶云。又有《赠疎斋》三绝句,及《与宪使陈时举留别》诗并其母夫人李君《神道铭》、致先《怀集府君墓铭》、《爰裔堂牡丹》长句,《群山囿宴集》、[烛影摇红]《李新斋宪副》、《赵子昂画夫子小影赞》、《静寿堂记》、《赵监仓铭》、寿肖斋[清平乐]。又守岁[水调歌头]云:“六十一年,似窗隙白驹驰”等作。致(刘时中名致,以此自谓)以是年始拜先生于潭,举致湖南宪府吏云。


* W# P4 {% D2 @$ G  q. f7 ^1 l* q


/ \" G1 I4 O# f# s; L$ A0 ?: @

◎大德三年己亥

(公元1299年)先生六十二岁。寓武昌,居南阳书院之楚梓堂。春游黄州,有赠贾芳春[绿头鸭]。《庞氏先德碑》云:“元贞丙申,翰撰庞咏手书钜轴相授曰:‘吾先德也,其赐之铭。’”后云:“大德己亥趣书,乃笔削其书。”夏五月,有《送刘仲信燕南经历序》、《段立夫建昌府判官序》;秋八月,《李茂卿序》;九月,《李德隆序》;十有一月,《澧州学记》;十二月,《上怀恩州唐括君碑》、《寄疎斋》、赠平章刘公[绿头鸭]、《故左丞相阿尔哈雅碑》、《振衣亭记》、《翟安府记》。平章刘公创甲第武昌,求三堂名并记于先生,先生以“清风”、“垂绅”、“益壮”名之。致时为湖南宪府吏;疎斋除湘南宪;致乘传请上,至武昌,与先生会。先生喜,分题赋平章刘公三堂,先生得“清风”,疎斋得“垂绅”,致忝“益壮”焉。是岁,幼子石城(即姚城)生于郢。[木兰花]云“再年逾耳顺,来七稔,石城居,记白发添丁”云云。其年六十二也。

* {2 a) ?) x# o  \" l


+ U: r8 `3 y, E9 B8 J

◎大德四年庚子

(公元1300年)先生六十三岁,居郢城。春犹在武昌,有《重修虞帝庙碑》、《南泉慈化寺碑》、《清风堂记》、《冯雪崖二孙名字序》、《送郭干卿序》、《辉州三贤堂记》。


. _# W$ x8 N( i


, h7 B* m1 Y& e% S

: b2 E8 O+ {. i6 d) Z7 Z

& R! ^: I% ]8 c" I+ Y& R4 Q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3-8-20 23:52:36 | 只看该作者

/ J  K5 k; n6 `! l: @* s2 e


8 z! e' _" _% j' c( {* h5 t* ^$ j8 G

◎至元二十九年壬辰

(公元1292年)先生五十五岁。挈家寓武昌。有《送徐大山序》、《题王西溪珍翰跋语》。第二子圻方千里之地生于武昌。《刘彦清序》亦当在是年。

( X& \/ x' V1 X8 V


, D. o8 P- }; \  `# f

◎至元三十年癸巳

(公元1293年)先生五十六岁。是岁始自邓居郢(今湖北钟祥,古又称石城,滨临汉江,城东北有大洪山)[木兰花]云:“再年逾耳顺,来七稔,石城居。”癸巳至己亥,七年也。


# m" b. ^7 f1 O+ u3 l; k

/ s/ m: b- F% y: U

◎至元三十一年甲午

(公元1294年)先生五十七岁。游江西龙兴(今南昌)有《滕王阁记》、《宣慰王公碑》。《招抚使王公碑》云:“王彦弼总管南康,过燧舟中,求其先人墓铭。”并阎宏求铭其考浏阳尉,亦当在是年。归至鄂。中书遣直舍人扎哈勒台,以朝请大夫、翰林学士召。《与高道凝同赴别邻诗》序云:“青龙甲午十二月十一日赴召。”《刘武敏公碑》云:“三十一年知邓州,刘克仁来言曰”,亦疑是年也。

6 t; o* U3 N6 s* k  w# }


+ R( U7 t0 v  I% S0 a/ s, ?

◎元贞元年乙未

(公元1295年)先生五十八岁。与道凝同修《世皇实录》。有《长春宫碑》、《崇阳学记》、《董氏棣华堂记》。

5 r: W# A/ v$ e, }$ k; R

% T# T( {- o& z: W

◎元贞二年丙申

(公元1296年)先生五十九岁。因改葬少师于辉,襄事归郢。《劝农白公碑》云:“夫人贾以苟宗道埋辞求铭坟道,数年不能叙其事。去冬以史事入翰林,过辉,夫人祈姨母为言。”是必葬少师之时也。又有寿词[春从天上来],先生元贞之元在翰林,明年改葬少师而出。此词有蛮荆之语,当是三年未改大德之春作者。

% o! S* P1 `1 N% t

+ Y- I* c' O# _' K. D+ {+ ^6 B

◎大德元年丁酉

(公元1297年)先生六十岁。有毛氏《寿萱堂记》、《曹州学记》。《庞礼部母夫人序》云:“元贞始元,同官翰林。前年妨以史事,去年迫南归,今闲退于郢,故书致三千里之贺。”时先生居郢,故云。《判官刘君志铭》云:“至元乙酉七月七日卒,后十二年,丐铭其墓。”《均州万户翟公碑》亦是年也。幼女楚楚生(据闻河南《内乡县志》载,燧公有一女嫁至内乡,推测为幼女楚楚)

+ ^+ x  D; s- D4 ^- Q4 p

' P) f  A" R6 N% j" W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12 17: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