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6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姓的起源与发展简述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605 天

连续签到: 2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4 21:46: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姚姓的起源与发展简述


: [, a4 E# r' }, @7 n
姚姓是中华一个古老的姓氏,因历史的原因频繁演变,数度分支,在发展过程中又几经曲折,至到东汉后,浙江吴兴郡和甘肃南安郡,两支姚姓迅速发展起来。姚姓家族历经人世沧桑,辗转黄河上下,奔走大江南北,现又散布海内外,为推进中华民族的文明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K  g2 b; }7 Z$ b; ~% a' V

+ [2 ^1 ]5 u* c$ H! [
一、姚姓起源与封国

姚姓,源于舜。舜系远古时代五帝之一。时当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时期,在考古学上称之为新石器时代(公元前2800-2100年)。相传舜生于帝尧二十一年甲子,其母握登氏,见太虹绕室,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舜目有重瞳,故名重华。姚者,意为美好,孔子曰:“美哉,德乎,姚姚者乎。”墟者,大丘也,故城也。由此可见,姚墟,应是一处风景雅致的山丘高地,舜就出生在这美好的高地上。

舜出生不久,其母去世,其父瞽叟,是一位善观天道的老者,娶后妻,生子象,与舜不和。舜避而迁到历山(今河南濮阳东南),史载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以种耕、制陶、渔猎为生。年三十时。尧帝闻舜聪明、勤劳、仁厚、善良,非常赏识舜的才能,给予重用。不久,四方荐举,尧将帝位禅让于舜,在河洛筑坛大庆,以建虞国,史称:“天下明德,皆自虞舜”。舜帝在位重用贤才,兴利除害,施德于民,发展生产,推行礼义,产生了历史上的“虞舜盛世”。舜帝年当百岁之时,南巡苍梧,崩于九嶷山下,寿一百一十岁。至今湖南仍有舜陵舜庙,后人长久纪念。舜帝又以孝道居古代“二十四孝”之首,世称大孝。

夏朝之初,禹封舜帝之子义均于虞。其后虞思仍封虞侯,子孙相继,历夏商两朝,共三十二世,一千余年。至阏父,得周王器重,为陶正,管理制陶业,其子妫满,被视为神明舜帝之嗣,将元女太姬许配为妻,并封国于陈。陈国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谥号胡公,史称陈胡公。

姚姓家族,自夏至周,世袭王侯一千四百余年,子孙繁衍甚众。由于周王朝制度所致,对封侯之家,有大宗、小宗、王族、公族之分,王的四代之外,不能与王同姓,则可以王的国号,王的名号为姓,因而姚姓派生出许多姓氏。姚姓作为舜帝正宗之后,几千年之中,自强不息,延绵发展,遍布全国以及海外。

二、姚姓的分支与迁徙

上古时期,姚姓是封国封侯世家,子孙繁衍兴旺,是中国一大姓氏。但因封国之故,姚姓氏族不断分支,尤其是满公封陈国后,又有陈敬仲奔齐易为田姓,田齐建王之后又有改姓为王者。数度易变,还有改为铫姓。东汉以后,妫姓、铫姓回归姚姓,其他姓各自独立发展。发展最快的是陈姓,成为全国五大姓氏之一。

主要分支演变如下:

一妫姓。舜帝都虞时,其城附近有妫河,舜有一支后人长期生活在这条河边,便以河名为姓。周代初期妫满即此之故。约在汉晋之际,妫姓都回归姓姚。

二虞姓。因舜以虞为国,称有虞氏,其子义均为虞侯。后代有一支以虞为姓。如东汉尚书令虞诩。唐代书法家虞世南,宋代宰相虞允文。

三陶姓。舜帝很重视制陶业的生产,他以身作则,亲自传授制陶技艺,并在山东建立了制陶基地甄城,舜的子孙住在这里任陶官,主持制陶技术,管理制陶业,后来就称陶氏或甄氏。东晋有八州都督陶侃,文学家陶渊明。

四陈姓。舜帝的后代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国,并把大女儿元姬嫁与妫满为王后,其子孙后代多以国名而姓陈。例如西汉丞相陈平,晋代史学家陈寿,唐代诗人陈子昂。

五胡姓。妫满受封陈国,依循周朝制度。三代以内继王位,仍以本宗为姓,王子王孙,或以国为姓,或以名为姓,或以号为姓,因陈国第一代国王妫满号胡公,故其后代有的以胡为姓,宋代有史学家胡三省。

以上五姓,全属帝舜之后。还有田姓,是满公的十代孙陈敬仲奔齐国,易姓田,后来建立田齐政权,成为舜裔一大分支。另有蒲、濮、孔、陶、袁、邹、王等姓中各有一部分系姚姓演变出来的分支。

纵观史书记载,上古时期,舜与义均两代人就迁居过五个地方,涉及四省。至于他们的家族子孙后代,在几千年之中,四处迁徙就不可避免。汉晋以前迁徙的主要趋势是由北向南。到了隋唐时期南方姚姓成为一大旺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姚,姚崇两宰相的祖辈因入唐为官,均由浙江武康,分别迁居陕西长安和河南陕州、洛阳,后又有分支迁于华州与光州。

浙江吴兴郡,是汉代经学家姚平南迁归宗之地,其孙汉青州太守姚恢因避莽乱,避居吴兴武康,再度发展。六朝时期姚氏出现不少官员,如姚信,姚郢,姚宣业,姚察。隋朝建立后,姚察入隋为官,这家人也随之迁居陕西。到了唐宋时期,姚思廉后代姚天明迁福建,后又迁广东与江西。到了明清时期,在安徽桐城,又出现了姚氏一支显赫家族,从顺治至嘉庆,代代出进士。以姚鼐为代表成为文学世家,在桐城独树一帜。同时,浙江吴兴又有一位姚文田,嘉庆时高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

姚氏家族还有两支值得一提,一是以姚弋仲为代表的甘肃赤亭姚氏家族,东晋时期祖孙三代开创了后秦基业,建都长安,执政30多年。另一支是以姚平仲为代表的北宋时期五原人。世代为将,守戍西关,忠勇善战,抗金卫国,屡建功勋。在辽宁也有一支姚姓,是五代时姚汉英至此发展而成,其后有辽国宰相姚景行,元代名臣姚枢,文学大师姚燧。

三、姚姓家族的文化传统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传统,一个氏族也有一个氏族的传统。纵观姚氏家族,虽说每个人的个性不尽相同,处世态度不尽相同,但其主流与本质基本上形成一个家族的文化传统。这个传统与舜帝的“敦敏而知时,畏天而爱民”的仁厚、勤俭、正直、善良的高尚品质基本保持一致。历代姚姓先哲贤达,为人以孝为先,处世以善为本,为官公正廉洁,其功德、成就、业绩载于历代史册。

为官勤政清廉者,汉代有姚文德,为徐州刺吏,“清正廉明,朝野称羡”。梁武帝时,姚采臣为南昌县令,“居官清廉,不妄取一物。”唐代姚崇公,在荆州,“受召晋京之日,百姓拥至马前,截蹬留鞭”;历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坚持“为政以公”;以十事说玄宗,世称“救时相”。姚任益州长史时,武则天赞其清廉“为两千石尽职而清其身者,惟姚兼之。”宋至和时,姚希得初知静江,官署内原有锦幕,“公曰:吾起家书生,安用此。遂以布易之,平日粗食淡菜,人服其俭。”还有南朝吏部尚书姚察,后唐宰相姚都以清廉著称。

为文力行自守者,唐初姚思廉,承其父志,严谨治学,撰修《梁书》《陈书》。诗人姚合,自成“武功体”影响后世。宋哲宗时,姚灏自谓能者三不:“请托不行,贿赂不通,毁誉不入”,为湖广提学时,教先躬行。南宋理宗时,姚勉公,状元及第,廷对万言,顷刻立就,被誉为“锦江四俊”之首。元、明、清三代,姚姓人中,以文闻名者越来越多。如弘扬汉学的姚燧、主编《永乐大典》的姚广孝、桐城文学巨匠姚鼐、状元姚文田等,举不胜举。为彰扬祖先业绩,姚姓两幅对联进行了高度概括,如:“学闳两汉,书撰陈梁”、“大典光华夏,文章耀桐城”。姚姓精英豪杰举不胜举,又如三国时期的天文学家姚信,后秦国君姚兴,元代监察御史姚天福,清代姚启圣,他们不仅成为姚姓楷模,也堪称中华民族典范,永远激励后人奋力进取。

仙桃市文博副研究员, N* B  h. L8 H4 W
姚高才谨撰

2011年8月再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5 19:2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