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59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兰寺村建于明朝的姚氏宗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24 08:5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金兰寺村自古崇尚耕读文化,尤以姚姓为甚,先后出现过进士一名,举人两位,可谓声名显赫,门楣光大。建于明朝的姚氏宗祠,以其非凡气势,上乘的材料,精湛的建筑工艺,雕梁画栋,巧夺天工,名噪四方而风骚数百年。该祠堂坐西朝东,五间四进,总面阔23米,总进深45米,建筑面积1035平方米。祠前有旷地,旷地前有鱼塘。全祠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青砖砌墙,红砂岩石脚。0 d7 b2 n$ ~/ ?: c. k
) W6 w. s: v/ ^* q' a
  头门面阔五间,进深三间5.2米共九架前出四步廊后出单步。前廊、门内木梁呈月梁做法,梁底雕花,上施云蕾纹驼峰、莲瓣纹斗栱和通花叉手托脚。前廊立四根、后檐立两根八角红砂岩檐柱,覆莲柱础,柱础基座和莲瓣上有精致的浮雕,柱头上施出柱异形斗栱承托出柱跳枋。檐柱间施木虾弓梁,梁底雕花,上置一斗三升斗栱承托檐桁。檐桁由明间向稍间有生起。封檐板饰花鸟纹。正面墙为水磨青砖。红砂岩石墙裙,平面从稍间至明间逐间内收,墙楣饰彩绘。宽阔的木板门,在门的左右侧各立一根圆形木中柱。红砂岩石门枕石的正面和侧面有精致的石刻。门内墙楣饰墨绘。其余各进皆各具功能、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一座具有较高的建筑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古代建筑。
7 P7 Q+ }& k9 n& O4 J8 E
( U$ z7 E5 u# `) \  村中明、清古建筑群中,还有一座著名的红砂岩与青砖构造的古建筑——“南池书室”,是一所建于明朝用于读书的高门大宅,其风格古朴,幽雅豪华,尤其侧墙柱的红砂岩石浮雕更是精美绝仑,非常罕见。书室东西厢各有一孔红砂岩石拱门,造型也非常优美;镶嵌在青砖墙上的红砂岩石雕花窗,堪称一绝。让你惊叹古人建筑的匠心独具之余,不得不对那个朝代的读书人对读书环境的讲究,以致不惜巨资营造如此清雅、惬意的读书场所而肃然起敬。伫立其中,仿佛数百年来的读书声依然延绵不绝,声声入耳。9 J' B1 a1 s% \& ^' A6 W
6 B& @) [4 ]3 r- f& k1 T
  金兰寺村有三大怪。
7 f! q; }  j7 \" H, l" k
9 o7 w2 }- v; F# ]0 m3 R  第一怪:有寺没村,有村没寺。8 K# l% D. [- r) ]) D0 Q, k
" w8 C6 _7 g( y. p8 n
  传说在金兰寺村出现之前,这里已建有一庙,叫金莲寺,寺中有和尚主持。后来不知何年何月何因,寺庙倒塌,和尚散去,金莲寺从此消失在三江平原上。之后,才有金兰寺村。至于建村后为什么要叫金兰寺,现在村子里已无人能说出为何这样叫的因由了。明明历史上曾经有过一座比村子更早的金莲寺,却偏不用金莲寺命名,而历史上又从未有过什么金兰寺,却偏要把村子叫做金兰寺村,你说怪不怪?这已成了一个无从破解的历史之谜。难怪增城人提起金兰寺村时,常笑话他们有寺没村,有村又不见寺的“寺”与“村”错位的怪异性。开朗的金兰寺村人听了也懒得计较,一笑置之,有时甚至乐得自己也拿这不争的事实来玩笑一番。7 O2 D- j4 q# K) A* L

  ^/ }, }9 M8 \  S' e  第二怪:有壳无蚬。/ v% E/ E) M( k4 i5 o

! X  r& u+ W( @5 b$ h: E9 l: U! P  这里肥沃的黑土当中,沉积着大量白色的贝壳。这些贝壳以蚬壳为主,也有为数不少的蚝壳。心形的蚬壳大都指头般大小,由于年代久远均已钙化,显出苍白、易碎而毫无光泽。为何会有如此多的贝壳?是哪个年代,又是什么人留下的?村民们百思而不得其解。不过,这并不妨碍聪明的村民们奉行的实用主义,他们把这些白花花的贝壳当作废物而加以利用,用它们来烧制出一担又一担的白灰。直到1956年,省文物普查队闻讯而来,才得出一个惊人发现:这是一个距今4000多年前的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贝壳是那个年代的人采食后弃置的。原来,在亿万年前,这里还是大海的领地,一片汪洋,后来随着东江、增江等珠江水流支系的冲刷,大量泥沙堆积,海水逐步退却,形成冲积性平原。到了大约4000年前,这里已生活着新石器时代的人类。1958年广东省考古队前来对遗址进行了选择性挖掘,在20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共有上、中、下三个文化层,上层属于战国时期文化遗存;中、下层是新石器时期遗存。发现除了大堆贝壳,还有动物及鱼类骨、石器等堆积成的文化层,并在村子内发现了4座古墓葬,其人骨结构具有南亚蒙古人种特征。出土文物有石斧、石刀、石奔、陶盆、陶钵、蚌环、穿孔毛蚶壳、鱼骨串珠饰物等,现存于广东省博物馆内。金兰寺贝丘遗址,是广东省较早发现的古代文化遗址之一,是增城建国后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和收获,对研究广东省古代文化遗址的早晚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地层根据,对研究增城乃至广东当时的人文、水文、地理、气候及水、陆生物等都有重要的价值。/ t' Y5 R' m& a& p# E: e
$ K# [+ N) I, ^# x4 T
  第三怪:有涌水不连。" Q6 A. m8 N$ `" J" K

1 z, m# ]$ @4 l: [+ \& [+ P. g6 n- U0 h  历史上,金兰寺村旁边曾留下过一段没水流动的死水涌,叫刘王涌。为什么叫刘王涌呢?相传五代十国后期,偏安广州的南汉王朝末代皇帝刘鋹,在罗浮山上大兴土木,建造了一座供自己享乐的天华宫。其时后周已被赵匡胤发动黄桥兵变所取代,建大宋朝,宋帝赵匡胤横扫中原,矢志一统天下。刘鋹眼看自己的小朝廷岌岌可危,更是把罗浮山和天华宫作为他日后兵败南粤,败走广州后的退路和归宿。于是在增城征集了上万民工,日夜赶工开凿一条从增江河直达罗浮山的运河。“无事则为登临之乐,有警则为逃遁之数矣”。按他设想,若赵宋大军南下入粤,他便退上罗浮山躲避;若赵宋大军攻克广州再杀奔罗浮山,使其无法苟存,便弃罗浮山天华宫,利用运河乘船经增江出珠江口,逃往海外。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运河还未完工,南汉王朝已曲终人散,被金戈铁马的北宋大军一扫而灭,只留下数段劳民伤财的“刘王涌”。《增城县志》记载:在城南三十里,南汉刘鋹欲凿增江口经达罗浮,征役兴凿十余里,因宋师入境而罢工。在这段历史面前,我们仿佛被再次告知:历史的舞台,从来就是为强者而准备的。这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所在,亦是历史残酷之所在。数百年后,清朝增城县令管一清为此赋《刘王涌》诗二首,感叹历史的兴衰,嘲讽刘鋹的好梦难成。全诗如下:. Q& g( i$ R% R+ g- y

5 p& m0 E" k8 S% Z  (一) 盖海承刘势莫援,凿渠空拟武凌源;金沙淘尽黄龙游,汩汩惟余涧水喧。* p/ F5 U8 [/ X7 x+ d0 v
  (二) 苦竹阴阴曲绕溪,溪头终日鹧鸪啼;当年不作降王长,未必罗浮似会稽。
; B  x3 d2 C0 _6 l
6 V& D/ R: g# h5 j  s  作为富饶的鱼米之乡,金兰寺村曾是河涌交叉,鱼塘众多的水乡,水路交通特别发达,出门一把桨,来去一条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度成了广州知青“上山下乡”的首选之地。在那个物质匮乏的特殊年代,金兰村的富饶和富有人情味的金兰寺村人,竟使不少远离父母、远离城市的知青一时忘记了忧伤而乐不思蜀。时移世转,随着时代的进步,陆路交通的发达,金兰寺村的河涌水路的作用日渐弱化,现在已与舟楫一道,退出了历史舞台。其中一些涌道也成了有涌水不连的“第三怪”。
- V/ Z9 f+ u0 D7 D4 z  e- d4 _( d$ U' s6 T
  在村旁那条淤塞了的河涌上,至今仍保留着一个较为完整的古老码头。码头宽约七米,十多级花岗石的台阶从岸上一直伸入河中,码头内侧两边用花岗石与红砂岩石砌成,整齐而坚固,据说当年可停泊60吨的大船。想想看,当年那么大的一条船靠岸,卸货,装货,这个村级的小小码头该有多么热闹,该是多么繁忙。现在,那些热闹繁忙的景象自然是荡然无存了,荒弃了的码头上,几只肥大的母鸡,在石阶与荒草间心不在焉地刨着食。而与码头相连的河涌长满了密不透风的水浮莲和凤眼莲。这些鹊占鸠巢的非本土的入侵植物,正以旺盛的生命力和非凡的生长速度,占领河涌及所能到达的水域,霸道之下呈现着一片绿森森的无尽生机。到了夏天,它们还会肆无忌惮地开出大束大束紫色的花朵,艳美动人。古码头不远处,一株正值壮年的木棉树,蓝天下一树英雄花开得正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08-8-15 13:33:34 | 只看该作者
是广东什么县市区的村
0 a2 \  g* G( O6 g6 W没看出来?
& J% A2 s7 F) W' Q) I; a5 t罗浮山在哪?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0-1-23 23:29:18 | 只看该作者
2# xiangyao ( h7 P6 g% C" i/ r
大概你没仔细阅读或对广东地理不熟悉。金兰寺在增城三江。罗浮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也是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一,在博罗县。增城三江地区是姚姓集中之地,10个村有9个是姚姓村。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0-1-23 23:51:52 | 只看该作者
增城石滩镇三江金兰寺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16 03: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